印發信息
遼寧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遼寧省“十四五”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的通知
遼政辦發〔2022〕5號
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廳委、各直屬機構:
《遼寧省“十四五”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遼寧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2年1月3日
(此件公開發布)
規劃全文
遼寧省“十四五”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是遼寧實現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極為關鍵的五年,也是完善全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關鍵時期。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部署及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推進“信用遼寧”建設,依據《國務院關於建立完善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制度加快推進社會誠信建設的指導意見》(國發〔2016〕33號)、《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9〕35號)、《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完善失信約束制度構建誠信建設長效機制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20〕49號)等檔案要求,在深刻認識全省社會信用體系發展現狀和準確把握全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新形勢、新變化、新特點的基礎上,系統謀劃全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為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創造良好的信用環境,特制訂本規劃。規劃期為2021—2025年。
第一章 發展基礎和發展環境
第一節 發展基礎
全省社會信用體系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建設,“十三五”期間已經進入了廣泛套用階段,開發了信用報告、信用查詢、行業信用等多項套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邁上了新台階。
信用組織領導架構完善有效。“十三五”期間,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領導小組不斷健全和完善,成員單位現已擴充至59家省(中)直部門。省、市、縣三級都建立了相對完整的組織機構和平台網站,各單位均指定專門處(室)負責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省、市信用協會、各類信用服務機構得到了進一步發展。信用立法、信息歸集、聯合懲戒、信用套用等工作機制不斷完善。
地方信用立法邁出新步伐。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社會信用法治建設,將其作為最佳化營商環境的重要內容和有力抓手。“十三五”時期,發布了《遼寧省公共信用信息管理條例》《遼寧省加強政務誠信建設的實施方案》《遼寧省人民政府關於誠信政府建設的決定》等一系列地方性法規和規範性檔案,《遼寧省公共信用信息管理條例》的頒布,標誌著遼寧成為全國第5個完成地方信用立法的省份。這些政策法規的出台,進一步完善了全省地方性信用制度體系,為全省信用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據和政策支撐。
信用信息平台建設成績斐然。在全國率先確立了省、市、縣三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設模式。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縱向與14個市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相連,橫向與各省直部門、相關行業資料庫相通,構築成全方位、多層次、條塊結合、互為補充的全省公共信用服務網路系統,形成了多角度、多渠道、全覆蓋的信用數據歸集體系。在2017、2018年的全國各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信用入口網站建設觀摩活動中,遼寧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信用中國(遼寧)”網站連續榮獲“國家標準化平台網站”稱號。
信用聯合獎懲機制初步建立。“十三五”期間,全省開發了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系統,逐步建立了各領域聯合獎懲模組,歸集、推送、反饋各領域聯合獎懲信息,實現了“發起—回響—反饋”自動化。將信用信息“查詢使用、聯合獎懲”嵌入“審批、監管”工作流程,最大限度地發揮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作用,“以信用促監管、以監管強信用”效果開始顯現。開通了司法、海關、稅務等40個領域的聯合獎懲模組,歸集聯合獎懲數據500餘萬條。開展了失信案例核查工作,核查報送全省相關失信案例;開展了各領域企業信用查詢服務;積極組織各相關部門配合,開展失信約束措施清理規範工作,通過信用承諾、信用信息核查和聯合獎懲等措施,不斷創新監管方式。
信用分級分類監管初見成效。率先在重點建設工程項目招標投標領域推行企業信用報告制度。引入第三方信用服務機構,將投標企業信用等級劃分為AAA到D共10個級別,有3.8萬份企業信用報告通過了規範性審查,並在“信用中國(遼寧)”網站公示,有效降低了全省項目招標過程中的信用風險。《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的指導意見》下發後,全省信用分級分類監管工作拓展了廣度與深度,在招投標、海關進出口、環保等14個領域開展了信用分級分類監管,市場主體信用分級分類監管初見成效。
信用主體權益得到有效保護。組織開展全省行政處罰信息信用修復工作,依託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系統,對全省行政處罰信息進行信用修復初審和複審,及時維護了信用主體誠實守信形象,有效保障了信用主體合法權益,營造了更為良好的信用環境。
信用服務市場運行趨於良好。“十三五”期間,全省加大了對信用服務機構的培育力度,2020年末,全省備案且通過年檢的信用服務機構已達到90家,近年來,公示報告數量呈逐年上升趨勢,僅2020年,在“信用中國(遼寧)”網站公示的信用報告總數達2萬餘份,廣泛套用在重點建設工程項目招標等領域。信用報告的使用數量穩步提升,為創造信用服務需求、完善全省信用服務市場發揮了積極作用。
“信易+”示範效應逐漸顯現。積極拓展“信易+”套用場景。省稅務局探索開展“信易稅管理模式”,對納稅信用A級納稅人提供按需領用普通發票、提供綠色通道和專人幫助辦理涉稅事項等服務;省圖書館開展了“信易閱”,芝麻信用在600分以上的省內讀者均可免押金辦理借閱;瀋陽市推出城市信用分產品“優你玫瑰分”,分數高的市民可以在商場、圖書館、公園、生活繳費、行政事務審批等領域享受更多惠民措施;大連市大力拓展“信海淘”等套用場景,已有100餘項“信易+”套用項目有效落地,榮獲全國唯一“信易貸”平台(2.0)創新試點城市,並在全國率先推出“數字信用券”信用金融服務,累計發放“數字信用券”200億元;鞍山、本溪、錦州、營口、遼陽等多地為中小微企業提供“信易貸”融資服務。“十三五”期間,營口市在全國“信易貸”平台註冊企業15172戶,發布融資需求247.2億元,註冊金融機構33家,發布融資產品158個,累計發放信用貸款330餘億元;遼陽市累計發放“信易貸”也超過330億元。各地區各領域“信易+”套用的效應逐漸顯現。
誠信示範引領作用不斷增強。組織推進遼寧省誠信示範企業評選創建工作,評選活動已歷經三屆,以省政府名義表彰了370家誠信示範企業。該項活動已經成為全省信用建設的品牌項目。22家省(中)直部門聯合出台了包括稅務、人力資源、海關等方面的38條優惠政策,形成了較好的示範效應。積極爭取創建國家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範城市。2019年8月,鞍山市榮獲全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範城市。瀋陽、大連、營口、遼陽、盤錦、朝陽6市在全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範城市創建活動中取得了重要進展。
誠信文化建設取得新成效。大力推進誠信文化建設工作,相關職能部門多次與新華社、遼寧電視台等主流媒體加強合作,對“信用中國(遼寧)”建設進行宣傳,網站及時更新“信用動態”“政策法規”等欄目信息,不斷豐富全省信用工作內容。《信用遼寧》內部資料影響面不斷擴大,推出“信用遼寧”公眾號,營口市成為首個走進國家《信用會客廳》大型訪談節目的城市,新媒體的利用,加大了“信用遼寧”形象的推介力度。
第二節 存在問題
全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雖然取得較大的成績,為“信用遼寧”建設奠定了基礎,但仍然面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信用環境仍需不斷改善。
信用信息歸集與共享有待提升。信用信息歸集和共享的涵蓋面不夠,公共信用信息的歸集與披露較為規範,但市場信用信息來源較窄,信用信息內容不夠全面;信用信息系統有待完善,個人信息歸集、匯總、報送、更正等環節立法仍需加強,個人信息公開程度需要進一步規範。
信用聯合獎懲機制仍需完善。懲戒措施尚不完善,且由於各部門具有相對獨立性,對失信主體及行為存在認識差異,對失信的界定標準不盡相同,守信激勵和失信懲罰力度存在偏差,實施過程缺乏必要的監督,信用聯合獎懲機制對良好的信用環境的支撐度仍需進一步提升。
新型監管機製作用亟鬚髮揮。全省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框架正在形成,新型監管機制的作用還未完全發揮,更需要積極引導信用主體依據相關規範發布信用承諾,逐步完善事前信用承諾、事中信息公示和信用分級分類監管、事後信用聯合獎懲的全流程信用監管機制,強化新型監管機製作用。
信用服務市場發展水平還不高。信用服務市場發展不完善,信用服務機構發展不規範,信用服務市場需求不足,信用產品套用有待改善,信用信息缺少深層次挖掘,個性化、定製化信用服務產品不多,缺乏強制性要求,還不適應信用評級市場需要;社會對信用評級認知不夠;信用產品創新性不足,信用惠民工作還沒有貫穿到社會經濟生活之中。
“信易+”套用廣度仍需拓展。“信易+”已在全省獲得一定的套用,但各市開展“信易+”惠民便企服務水平參差不齊,“信易+”模式廣度深度不夠,“信易批”在構建政府新型監管機制中套用亟待加強;“信易行”“信易游”“信易租”等套用更需推廣;“信易醫”“信易購”等套用場景還有待擴展;特別是“信易貸”對全省中小微企業融資支持力度仍需提升,“信易貸”產品最佳化設計,“信易貸”項目標準化、規範化發展,以及行業“信易貸”、場景“信易貸”探索開發等也應需加強。
第三節 發展環境
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得到高度重視。黨中央、國務院對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高度重視,要求將誠信促進經濟健康發展作為重要的發展思路,充分運用信用激勵和約束手段,建立跨地區、跨部門、跨領域聯合激勵與懲戒機制,加大對誠實守信主體激勵和對嚴重失信主體懲戒力度,形成褒揚誠信、懲戒失信的制度機制和社會風尚。2020年9月9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八次會議對信用建設提出了新要求,要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加快建設重要產品追溯體系,建立健全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李克強總理連續四年在全國“放管服”改革電視電話會議上對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做出部署。
黨的十九大以來,我國探索並初步建立了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聯合激勵和聯合懲戒措施初見成效,社會各界的信用意識逐漸增強,第三方專業信用服務機構不斷壯大,信用服務業日益成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迎來全面發力、全面滲透、全面提升的新階段。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今後要突破的重點是打好深化落實、信用聯合獎懲、信用信息共享、重點領域信用建設、信用創新、信用文化和制度建設等系列組合拳。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以信用為核心的營商環境建設,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全省積極推進信用體系建設,推動信用遼寧法治化進程。以良好的信用環境營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為遼寧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提供堅實保障。
暢通國民經濟大循環的迫切需要。“十四五”期間,我國外部發展環境不容樂觀,經濟成長將更多依賴內需驅動。2020年,黨中央作出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戰略部署,不斷培育我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的新優勢。國內大循環要求發揮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以強大生產能力支撐需求,以巨大市場體量推動升級;雙循環則是在內循環基礎上以更優質的產能、更高水平的開放促進國內外市場的聯通,為經濟持續快速發展注入新動力。構建新發展格局就是要建設更高水平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需要在“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持續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在此背景下,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將是以信用環境、法治環境、營商環境、競爭環境、消費環境及市場經濟環境等為中心的軟實力提升的有力保障,是塑造新的競爭優勢,打造國際國內知名品牌,提升投資競爭力,持續最佳化營商環境,營造良好社會生態,實現市場經濟良性發展的客觀需要。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健全完善的社會信用制度體系將成為一切經濟活動的重要保障。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邁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第一個五年,也是遼寧實現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極為關鍵的五年。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發揮信用推動全省產業結構最佳化、經濟發展提質增效的強大支撐作用,實現信用機制深度融入經濟發展和社會治理體系,為遼寧振興發展、構建遼寧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提供有力保障。
現代信息技術對信用服務提出更高要求。現代信息技術套用,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有效加速器。“十四五”時期,將運用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新一代先進信息技術,最佳化升級信用信息系統、分析市場主體信用狀況,創新“信易+”套用場景,推進信用服務實體經濟,降低市場運行成本,實現信用套用服務新突破。創新“網際網路+信用套用”,推動信用套用與現代科技的深度融合,加速信用產品和服務智慧型化、普惠化,提升信用產品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促進全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社會信用體系是社會治理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創新社會治理體制,改進社會治理方式,加快形成科學有效的社會治理體制,標誌著我國由傳統的社會管理邁向現代社會治理的新飛躍。與“社會管理”不同,“社會治理”更加強調和突顯互動、參與、信任、合作、協商、法治等在現代社會運行機制構建中的重要性。信用參與社會治理、信用賦能社會有效治理機製成為加快推進省域治理現代化的重點工作。
試點開展“信用+社會治理”,積極探索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和社會治理有機結合方式。推進網際網路+信用、人工智慧+信用、區塊鏈技術+信用等創新“信用+”治理體制,鞏固形成穩定持久的社會信用體系。鼓勵各地在農村、社區、學校開展信用體系建設,積極探索將信用機制和鄉鎮、街道、商圈基層治理有機結合試點,提升基層治理領域信用智慧型預警水平,在源頭上化解和消除社會風險;建設“智慧醫保”平台,加快形成全省統一的醫療保障信用監管平台和信用評價信息系統;加強生態環境保護領域信用建設等信用監管機制。信用監管要緊貼國際前沿、產業前沿、行業前沿,堅持創新驅動、綠色引領、價值引領、質量引領,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升政府公信力,加強信用法治建設,健全信用制度準則,加強信用主體治理,順應新時代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面臨的新機遇與新挑戰,打造立體化、全方位社會治理體系新格局。
第二章 總體思路
第一節 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東北、遼寧振興發展的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新部署、新要求,以健全完善省、市、縣三級公共信用信息數據交換平台服務功能為基礎,以推進誠信文化建設、建立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為重點,以推進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為主要內容,以推進信用信息互聯互通和信用產品開發套用為抓手,以信用惠民便企為宗旨,以提升全社會信用水平和誠信意識為目的,全面推進政府、企業、個人三大信用體系建設,加快健全信用法規、制度和標準體系,強化信用信息採集、歸集、交換和共享,推進信用信息平台管理一體化進程。完善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機制,拓寬“信易+”場景套用領域,提升信用服務實體經濟能力,著力營造“辦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競爭力強、生態宜居”的營商環境,為各類市場主體投資興業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發展生態,全力打造“信用遼寧”,推進遼寧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構建適應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社會信用體系新格局。
第二節 基本原則
統籌規劃,有序推進。按照國家統一部署,結合我省實際,強化頂層設計,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統籌發展,有計畫、分步驟地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政府主導,社會共建。充分發揮政府的規劃、組織、協調、監管、引導、推動和示範作用。注重發揮市場機制協調和最佳化資源配置,調動企業、信用服務機構和社會組織的積極性,培育產業發展,鼓勵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共同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健全法治,規範發展。完善地方信用立法,健全標準規範體系,強化信用信息歸集、披露、共享和套用全過程的管理,維護信用信息安全,保護信用主體的合法權益,不斷提升信用體系建設制度化、規範化水平。
強化套用,依法獎懲。以套用場景為導向,積極探索“公共+市場”信用信息融合套用模式,不斷規範和強化信用產品在政務服務、市場交易、行業管理、人才聘用、融資信貸、社會公益等活動中的套用場景。嚴格落實信用聯合獎懲措施,形成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的大格局。
培育市場,激發活力。堅持需求導向,深入推進信用服務供給側改革,加大信用服務和產品有效供給力度,逐步試點並擴大信用套用範圍,促進信用服務行業和信用服務市場蓬勃發展。
示範引領,重點突破。圍繞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選擇重點行業、重點部門和重點領域開展信用示範建設。發揮誠信示範市的引領作用,並在政府監管、工程招標、政府採購、獎懲聯動等方面,以及嚴重失信主體名單等重點工作強化信用建設,積極推廣信用產品的社會化套用,營造良好的社會信用環境。
第三節 總體目標
到2025年,基本建成與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信用體系,“信用遼寧”建設水平全面提升。
信用法規及標準體系基本健全。社會信用地方性法規和標準體系建設趨於完善,信用標準和基礎類指標體系層級清晰、結構完整,“信用遼寧”建設工作基本做到有法可依。
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趨於完善。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遼寧)逐步完善並充分發揮作用。打破公共信用信息與市場信用信息融合壁壘,整合社會信用信息資源,加快公共信用信息與市場信用信息的互動融合,逐步完善公共信用信息和市場信用信息的互通和共享機制。
信用服務市場健康有序發展。信用信息基礎服務和增值服務市場快速發展,信用監管體系基本健全,信用承諾制度全面推行,社會化信用服務機構(以下簡稱信用服務機構)執業規範,信用服務行業市場化水平和創新發展能力整體提升。
信用惠民套用場景不斷拓展。推動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遼寧)與套用載體對接。強化與信用服務機構合作,加快推進金融、交通、旅遊、環境保護、食品藥品、醫療衛生、家政養老等重點領域“信易+”系列項目落地,推動“信易貸”“信易醫”“信易游”“信易停”“信易行”“信易住”等信用場景套用,讓誠信主體享受更多便利與優惠。
各行業信用監管機制有效落實。社會信用綜合監管體系不斷完善,信用信息和信用產品在行政管理、市場監管和社會治理中廣泛套用,信用監管貫穿社會治理和行業監管的全流程,全面推行基於市場主體信用狀況的科學監管、精準監管和分類監管,提高市場監管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信用聯合獎懲大格局全面形成。信用聯合獎懲的觸發反饋機制更加健全,信用信息的公開、公示更加規範合理,信用聯合獎懲的標準統一、適度,嚴重失信主體認定、失信懲戒和信用修複製度更加完善。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大格局全面形成,並覆蓋重點行業和重點領域。
信用主體權益保護機制不斷健全。健全信用修複製度,建立有利於自我糾錯、主動更新的社會鼓勵與關愛機制,支持有失信行為的信用主體依法依規進行信用修復。制定完善異議處理管理制度,簡化處理程式,及時有效處理異議申請。
全社會誠信意識普遍增強。信用水平不斷提高,信用環境明顯改善,進一步提升公民的誠信意識,在全社會廣泛形成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良好社會氛圍。
“十四五”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主要指標
第三章 加強信用法規和標準化體系建設
根據國家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法律法規和標準規範,積極推進地方信用立法,著力完善信用標準體系,實現信用法規基本健全,使信用信息從歸集到套用的各個環節有法可依,信用信息標準規範一致,為加快全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提供法治保障。
第一節 加快地方信用法規建設
加強地方信用立法和專項立法工作。在推進實施《遼寧省社會信用條例》的同時,探索推進市級信用專項立法,完善地方信用法規體系建設,使信用信息歸集、查詢、套用、互聯互通、信用信息安全和主體權益保護等有法可依。在國家信用立法尚未明確前,努力加快探索專項立法的可行性,力求解決信用體系建設中的突出問題,為改善全省營商環境提供法治保障。
貫徹落實《遼寧省懲戒嚴重失信行為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規定》是全國首個聯合懲戒的地方法規。規範政務、司法領域嚴重失信行為。省級政府制定聯合懲戒實施辦法,明確嚴重失信行為認定依據、標準、程式等,並根據過懲相當原則,按照嚴重失信行為的性質、情節、危害程度等,明確具體的懲戒措施。有力推動政務誠信、司法公信建設,健全完善社會信用制度體系。
嚴格規範失信行為認定依據。行政機關認定失信行為必須以具有法律效力的文書為依據。可認定失信行為的依據包括:生效的司法裁判文書和仲裁文書、行政處罰和行政裁決等行政行為決定文書,以及法律、法規或者黨中央、國務院政策檔案規定可作為失信行為認定依據的其他文書。行政機關認定失信行為後應當如實記錄失信信息。
第二節 完善信用標準化體系建設
加快完善信用信息標準化體系。公共信用信息歸集實行目錄製管理,參照全國公共信用信息基礎目錄的制定程式,研究制定適用於本地的公共信用信息補充目錄。完善信用信息歸集、公示、共享、安全管理和權益保護機制。
第四章 推進重點領域誠信建設
切實推動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等重點領域誠信建設的改革創新,助力構建市場化、法治化和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加強政務誠信建設,充分發揮政府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中的示範、表率與引領作用,健全誠信建設長效機制和信用信息協同套用機制,推動重點領域誠信建設融合發展。
第一節 推進政務誠信建設
提升政府依法行政水平。以建設法治政府為目標,健全完善依法決策機制,全面規範重大行政決策程式,將依法行政貫穿於決策、執行、監督和服務的全過程,進一步提升政府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水平。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實行重大決策事項公示和聽證、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等制度。不斷完善政府權責清單,健全行政決策跟蹤、反饋和責任追究制度,嚴格執行問責制。
加大政務信息公開力度。完善社會監督制度,通過政務服務視窗及各部門政府網站、政務微博微信、政務客戶端等途徑依法公開政務信息,完善民意訴求反饋渠道,通過12345公共服務平台對政務失信行為進行投訴舉報,暢通失信行為社會監督渠道。
積極推動政府守信踐諾。全面落實《遼寧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強誠信政府建設的決定》,各級政府及其部門認真履行對社會、對公民恪守信用準則責任,依法行政、守信踐諾。嚴格依法依規開展招商引資、政府採購、招標投標等工作,嚴格依法履行各項約定義務,杜絕“新官不理舊賬”等現象,建立防範和治理機關事業單位及國有企業等拖欠市場主體賬款的長效機制,進一步提升政府公信力。建立健全政務失信記錄,將政府和公職人員在履職過程中,因違法違規、失信違約被司法判決、行政處罰、紀律處分、問責處理等信息納入政務失信記錄,並歸集至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健全政府信用管理體系。實施政務誠信考核評價,逐步將政府的信用工作納入績效考核,對各級政府及其部門政務誠信建設情況進行考核、評價、監督。探索建立第三方評估制度,支持信用行業協會、信用服務機構、高校及科研院所等第三方機構承擔政務誠信大數據監測預警和政務誠信評價評級工作。建立健全政務失信行為責任追究制度。加大對政務嚴重失信行為懲戒力度,不斷提升政府公信力。
|
1.研究制定符合遼寧地方特色的政務誠信評價指標; 2.研究制定政府誠信建設評價標準,完善政務誠信建設監測評價指標體系;完善政務誠信建設監測評價機制; 3.鼓勵委託第三方機構對各級政府部門開展政務誠信評估試點; 4.視情況發布政務誠信指數,倒逼各級政府提升誠信水平。 |
進公職人員誠信教育常態化。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常態開展公職人員誠信守法和道德教育,將誠信教育納入公務員培訓的必修課程,引導公職人員做誠信建設的表率。建立公務員誠信檔案管理制度,依法依規將公務員個人有關事項報告、廉政記錄、年度考核結果、相關違法違紀違約行為等信用信息納入公務員檔案,並作為幹部考核、任用、獎懲的重要依據。積極探索公務員失信記錄信用修復渠道。
|
1.研究構建政務誠信監督體系,探索加強重點領域政務誠信建設; 2.推進政務失信問題專項治理,重點整治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等失信問題; 3.立法規範在招商引資、人才引進、鼓勵創新創業、履行契約約定(履約踐諾)、政府購買、招標投標、地方政府債務、金融機構業務等領域政府嚴重失信行為; 4.嚴格整治拖延向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上傳嚴重失信行為主體信息,強化信用信息平台信息歸集共享在聯合懲戒中的套用。 |
第二節 推進商務誠信建 商務誠信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重點。聚焦商務誠信建設重點領域,加強公共信用信息與市場信用信息深度融合,規範商務市場秩序,切實降低商務運行成本,最佳化營商環境。
推進安全生產領域信用建設。建立健全準入和退出審核、安全承諾公告和質量安全承諾、重大事件主動報告、產品質量追溯、隱患排查和責任追究制度,逐步完善安全生產不良信用信息歸集、黑名單、執法信息公示等制度,強化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深入推進安全生產信用分級分類監管機制,按照分級屬地相結合,以屬地為主的原則,實行差異化、精準化動態監管。建立健全食品、藥品、日用消費品、農產品、危險化學品等重點領域企業或經營人信用記錄、安全生產、產品質量等方面的信用信息情況,依法及時向社會公布企業質量信用記錄。進一步順暢“12350”舉報投訴電話等民眾監督渠道,鼓勵舉報投訴企業安全生產失信行為。
推進企業信用建設。鼓勵企業建立健全誠信承諾制度,在市場經營、財務管理、契約履約和勞動用工等各方面強化信用自律。鼓勵企業面向社會發布質量信用報告。加大誠信示範企業宣傳和典型失信案件曝光力度。鼓勵企業建立科學的信用管理流程,設立信用管理師、建立客戶檔案、開展客戶誠信評價。強化企業在發債、借款、擔保等債權債務信用交易及生產經營活動中誠信履約。建立企業制假販假、偷逃貸款、惡意逃稅、違法排污等信息採集和監管體系,對違法失信企業依法依規實行聯合懲戒。健全小微企業信用記錄和信用評價機制,在政策扶持、資金補助、授信額度、貸款期限和利率等方面對依法依規守信小微企業予以優惠。進一步探索研究嚴重違法失信企業信用修復工作,依託遼寧省“網際網路+監管”系統,健全完善嚴重違法失信企業移出名錄功能。
推進工程建設領域信用建設。建立健全工程質量檢測等工程建設類企業及其從業人員的信用檔案,建立招標代理機構、健全勘察設計企業等市場行為評價工作機制,逐步完善工程建設市場各方主體和從業人員信用評價標準。逐步完善施工企業不良行為記錄公示、市場準入和退出、失信責任追溯等制度。健全工程建設領域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依法依規加大對招投標、工程造價、質量管理、施工安全等方面違法失信行為的懲戒力度。繼續推進建築市場違法違規行為專項整治工作,實施建築市場信用信息分級管理。依法依規對拖欠工程款和農民工工資等列入失信責任追究範圍並予以聯合懲戒。
推進金融領域信用建設。進一步擴大金融領域信用信息記錄的覆蓋面,加快推進金融領域信用信息互通共享。圍繞建立有效覆蓋全社會的徵信系統的目標,統籌規劃徵信基礎設施建設。加快信用服務一體化平台建設。推動政務信息、公用事業信息和金融信息在不同領域、不同地域“互聯互通”。推廣“信易貸”平台。持續深化“銀稅互動”工作,完善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基地綜合信息平台建設,藉助各類信息平台,推動“銀稅”、“銀政”、“銀保”等信息共享合作。創新金融信用產品服務實體經濟方式。加強信用信息安全管理,嚴格落實信息安全管理責任要求,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做好信用聯合懲戒工作。完善金融風險監測防控系統,加大對金融欺詐、惡意逃廢銀行債務、內幕交易、制售假保單、騙保騙賠、披露虛假信息、非法集資、逃套騙匯等金融違法失信行為的懲戒力度。特別是在金融機構設立、高管任命等市場準入工作中,按有關規定將信用信息審查嵌入到機構設立、高管任職資格實質性審核環節,積極推動各項政策要求落地。規範金融市場秩序。
推進稅務領域信用建設。繼續完善納稅人信用信息資料庫,推進納稅人信用信息與公共信用信息交換平台的對接。依託“信用遼寧”共享平台,健全跨部門稅務信用信息共享機制,依法依規進行信息比對、交換與套用。推動納稅信用與其他社會信用聯動管理。及時發布納稅信用評價結果,強化信用等級評價結果套用。大力推廣套用“普惠金融企稅銀綜合智慧型服務平台”,推進“銀稅互動”促進納稅信用評價結果增值套用,進一步擴大受惠主體範圍,為經濟發展提供銀稅力量。完善納稅信用分級分類管理,健全信用激勵和懲戒機制。依法依規加大對偷稅、抗稅、騙稅、“假髮票”等違法失信行為的懲戒力度。完善納稅信用修復機制,鼓勵納稅人依法誠信納稅意識,引導糾正納稅失信行為。
推進價格領域信用建設。規範經營者價格行為,推進和履行價格誠信承諾制,強化價格信用制度建設,完善明碼標價和收費公示制度,提升明碼標價和收費公示的覆蓋面、準確度和公信力。加大價格執法力度,依法查處捏造和散布漲價信息、不執行政府指導價、採用不正當價格經營、價格壟斷、違反明碼標價、不履行價格承諾等失信行為,加大對價格失信行為的懲戒力度,對典型案例予以公開曝光,規範市場價格秩序。深入開展“價格、計量誠信商戶”創建活動,廣泛宣傳先進典型,提升明碼實價的示範效應。
推進跨境電商領域信用建設。推動本地跨境電商企業信用信息互聯互通,為實現貨物通關“一次備案、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提供信用支撐。實施跨境電商信用評價,推動評價結果在貨物通關、離岸貿易、保稅交易等方面中的套用。對於信用良好的企業在出境時按規定實施“前期備案、提前監管、後期跟蹤、質量監控”的監管模式;在入境時實施“提前申報備案、入區集中檢疫查驗、出區分批核銷、隨機購樣監測、質量安全追溯”的監管模式。嚴厲打擊跨境電商領域假冒偽劣、刷單炒信等違法違規經營行為,依法依規加大對失信主體的懲戒力度。
推進交通物流領域信用建設。健全交通運輸企業和從業人員信用信息資料庫和信用檔案,健全全省交通運輸和物流領域信用信息管理系統,推進與相關部門信用信息的互通互聯、交換和共享。特別是圍繞“信易+”系列守信聯合激勵,統籌關注具有增信功能的正面信息歸集,明確將從業企業、相對人正面信息納入歸集範疇,在省級層面完善行業各領域信用信息基礎目錄、需求目錄等。在公路水運建設、道路水路運輸、安全生產、路政執法等領域充實信用治理相關內容。在工程建設、道路運輸等領域,探索建立重點從業人員信用檔案和信用評價標準。調整完善信用信息評價標準,做到國家、省、市、縣四級評價標準統一。探索建立交通運輸行業各領域間、部門間、地區間的聯合獎懲機制,推動信用評價結果互認。健全分級分類監管機制。
推進統計領域信用建設。全面落實《國家統計局關於加強統計領域信用建設的若干意見》《遼寧省企業統計信用管理辦法》《遼寧省統計從業人員統計信用檔案管理辦法》。建立健全各項統計信用管理台賬,做到精準設計、精準認定、精準管理。出台《遼寧省統計局辦公室關於嚴格執行行政處罰、統計失信企業、嚴重失信統計從業人員和統計執法證信息公示等有關規定的通知》,建立健全統計從業人員信用檔案和統計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依法依規加大對統計失信行為通報、公開曝光和聯合獎懲力度。
推進中介服務業信用建設。繼續完善律師、公證仲裁、司法鑑定、會計、擔保、諮詢、交易、職業介紹、檢驗檢測等類型中介服務機構及其從業人員的信用檔案和執業公示制度,按規定將信用檔案、執業記錄作為市場行政執法部門實施信用分級分類監管的重要依據。推進中介服務業信用信息的歸集、交換和共享。探索建立科學合理的中介服務業信用評估機制。
推進會展廣告領域信用建設。健全會展和廣告市場主體信用信息檔案和信息披露制度,開展會展行業企業分級分類信用監管。在重大展會貿易活動中,對會展主辦企業、會展服務企業開展信用審查、可信交易企業推薦和失信警示等信用支撐服務。堅決打擊各類虛假廣告,實行會展、廣告活動主體失信聯合獎懲機制。
推進家政服務領域信用建設。支持家政企業對孕產婦、嬰幼兒、老人、病人、殘疾人等的照護以及保潔、烹飪等有償服務經營活動。大力宣傳推廣商務部家政信用信息平台。建立健全家政企業和家政服務員信用記錄,推進家政服務業信用信息的管理、公開、歸集和共享。建立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制度,對失信主體依法依規實施限制會員資格、降低信用等級、公開曝光等懲戒措施。加強家政從業人員誠信信息平台建設,打造家政服務消費溯源體系,逐步形成全省家政服務業大數據信息的集成共享。
第三節 推進社會誠信建設
落實國務院關於社會各領域誠信建設的標準和要求,提升以誠信為支撐的公共服務水平,聚焦與民生密切相關的領域,推動社會信用體系與公共服務體系和社會保障體系相融合,加強對勞務用工、智慧財產權、環境保護、醫療衛生、電力等方面信用監管,完善誠信制度,嚴厲打擊各類嚴重失信行為。
推進醫療衛生領域信用建設。健全誠信醫療服務體系,培育誠信執業、誠信採購、誠信診療、誠信收費、誠信醫保理念,堅持合理檢查、合理用藥、合理治療、合理收費等誠信服務標準。推進行政許可、藥品價格、醫療服務價格公示制度。依託“信用中國(遼寧)”網站,整合平台資源,實現醫療衛生領域信用信息“一張網”。研究制定省藥監局行政檢查、行政處罰、行政強制公示模板。強化信息歸集共享。建立醫療機構和執業醫師、藥師、護士等醫務人員評價指標標準,推進醫院信用評審評價和醫師定期考核,健全從業人員信用檔案。推動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完善食品藥品安全責任追究制度,開展藥品、醫療器械、化妝品等各類專項整治活動。嚴厲打擊制假販假、假冒偽劣、非法行醫、收受賄賂、虛假廣告等嚴重失信行為。支持開展誠信醫院、誠信藥店創建活動。積極支持省內行業協會,探索建立藥品安全社會共治模式。依託行業協會,探索組建一支社會監督員隊伍,對企業和監管部門同時監督。
推進勞動用工和社會保障領域信用建設。建立健全就業、養老、失業、救災、救助、低保等領域的誠信制度,將各類弄虛作假、欺詐欺保、騙取社會保險待遇、最低生活保障、農村五保供養、醫療救助、保障性住房等待遇的個人以及為其提供虛假材料證明的企事業單位依法依規納入“黑名單”,依法打擊各類騙保行為。按規定建立用人單位拖欠工資公示制度和勞動保障誠信等級評價機制,健全勞動用工備案、用工違法行為等信用記錄,推進全省用人單位勞動保障守法誠信檔案全覆蓋。為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加強信用監管,加大拖欠農民工工資企業聯合懲戒力度。加大人力資源市場誠信建設力度,打擊各類黑中介、黑用工等違法失信行為。依法依規對醫保定點醫院、定點藥店、工傷保險協定醫療機構等及其從業人員和各類參保人員違規、欺詐、騙保等行為實行聯合懲戒。
推進教育科研領域信用建設。加強教育、科研活動全流程誠信管理,實施科研誠信“事前、事中、事後”閉環管理,全面落實教育誠信、科研誠信承諾制,不斷壓實用人單位主體責任。建立健全學術道德管理制度。推進教育誠信、科研誠信審核工作,建立教育與科研活動嚴重失信行為認定和記錄管理制度,強化懲戒和公開曝光。探討開展失信行為聯合懲戒。完善信用考核評價機制,按有關規定將教育誠信、科研誠信納入教師和科研人員的年度考核。將評價結果與招生錄取、崗位聘用、職稱評定、職務晉升、科研項目申報、科技獎勵、科研經費分配等掛鈎。對學歷造假、學術不端、論文抄襲、招生和考試作弊、騙取科技計畫(專項、基金等)項目、科研經費以及獎勵、榮譽等失信行為依法依規採取聯合懲戒措施。
推進智慧財產權領域信用建設。建立健全智慧財產權領域信用信息管理、信用評價和失信行為聯合懲戒制度,健全失信行為公開制度。對重複專利侵權行為、提供虛假檔案等專利領域嚴重失信行為,納入聯合懲戒對象名單,在享受財政補助、貼息、擔保等資格,評優評先,招投標等方面依法依規採取限制或禁止等懲戒措施。重點打擊假冒專利、商標、著作權等智慧財產權違法行為。
推進生態環境領域信用建設。健全完善環境信息公開目錄,建立健全環境管理、監測信息公開制度。加強與質檢、銀行、保險、商務、投資管理等部門的信息聯動,推進企業環保信用信息的歸集和共享。實現環保信用信息跨部門、跨領域、跨地區互聯互通、共享共用。落實《遼寧省推動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實施方案》,逐步完善環境信用承諾制,健全環境治理信用體系,完善企業環境信用評價制度,評價結果及時向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歸集。推進開展動態分類監管。健全環境保護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建立環保部門與法務部門的執法協調機制,嚴厲打擊環境違法犯罪行為。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消費體系。加強能效、水效標識監督管理,依法查處虛假標識行為,按規定納入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
推進網際網路領域信用建設。全面落實網路實名制,健全網路信用監管機制,完善網路信用建設的法治保障。建立涵蓋公共上網場所、網路套用服務企業和個人、網際網路運營企業等誠信管理制度,加強對網路經營行為、上網人員的網上行為進行評估、記錄信用等級,實行信用分類管理。建立網路信用信息與社會其他領域相關信用信息的交換共享機制。建立網路信用“黑名單”制度,依法依規將網路欺詐、造謠傳謠、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等嚴重網路失信行為的企業和個人列入黑名單,採取網上行為限制、行業禁入、公開曝光等懲戒措施。
推進文體旅遊領域信用建設。加強文化、體育和旅遊領域市場經營主體和從業人員信用信息的記錄和整合,建立健全信用信息歸集共享、旅行社質量信譽等級評定、分級分類監管、聯合懲戒等制度。探索引入有資質的第三方信用服務機構研究制定體育領域信用評價標準體系,推動信用評價結果在參加或舉辦職業體育賽事、職業體育準入等方面的運用。建立健全文化、體育和旅遊領域信用承諾機制。深入推動“網際網路+監管”工作,健全“黑名單”制度管理,落實線上旅遊市場網路監管制度。落實文化和旅遊市場綜合監管責任清單要求,定期開展文旅市場綜合檢查整治活動。探索開展體育領域失信專項治理。依託“信用中國(遼寧)”網站,向社會推介體育領域誠信典型,加強黑名單及重點關注名單的認定、管理及套用。嚴厲打擊“不合理低價游”、非法經營旅行社業務等嚴重失信行為,加大虛假宣傳、契約欺詐、惡性價格競爭、強制消費等失信行為的曝光力度。拓展“信易游”、“信易健”等“信易+”套用場景。
第四節 推進司法公信建設
嚴格公正司法,依法辦案,堅決懲處司法腐敗。推進強制執行案件信息公開,完善案件執行聯動機制,加大對訴訟失信與規避執行的打擊力度,推進全省法院系統審判信用信息互聯互通全覆蓋。完善司法糾錯機制,推進司法人員信用建設,完善公、檢、法等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以及律師、公證員等法律從業人員誠信檔案,深入開展憲法宣誓和誠信承諾制度建設;推進誠信規範執業,將司法執法人員徇私枉法和不履行或不正確履行職責等不良記錄納入信用檔案,作為考核評價、激勵懲戒、晉職晉級的重要依據;加強對律師、公證員、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法律援助人員、司法鑑定人員等司法從業人員信用信息的記錄和整合,健全司法相關從業人員信用檔案,推進司法誠信規範執業;加強看守所、拘留所、戒毒場所及社區矯正等機構的信用信息管理,維護相關人員合法權益;加強檢察機關對刑事訴訟、民事訴訟、行政訴訟、刑罰執行和監管活動及民事執行活動的法律監督,完善人民陪審員、人民監督員制度,加快司法誠信監督的法治化、規範化進程;加強輿論監督,健全司法機關新聞發布制度,完善與新聞媒體常態溝通聯絡機制及輿情快速反應機制,不斷提升司法公信力。
第五章 全面構建信用聯合獎懲大格局
依法依規強化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措施,積極開展跨地區、跨部門、跨領域、跨行業信用聯合獎懲,加快形成政府部門協同聯動、行業組織自律管理、信用服務機構積極參與、社會輿論廣泛監督的共同治理格局。創新信用信息的全程監管體系,注重保護信用主體合法權益,持續營造良好的誠信社會環境。
第一節 完善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制度
不斷完善信用聯合獎懲機制。建立健全守信激勵機制,加強對守信主體的獎勵和激勵。探索建立行政審批“綠色通道”和“容缺受理”等便利服務措施。執行全國失信懲戒措施基礎清單,制定適用於我省的失信懲戒措施補充清單。規範嚴重失信主體名單認定標準,準確界定嚴重失信主體名單認定範圍,嚴格履行嚴重失信主體名單認定程式,依法實施失信懲戒。升級聯合懲戒系統,實施大數據在聯合懲戒方面的套用。加快構建重點行業領域信用管理長效機制,推動各類失信主體主動開展失信整改,進行信用修復,退出聯合懲戒對象名單,讓守信者充分享受誠信“紅利”和失信者“處處受限”。完善社會輿論監督機制,鼓勵社會力量積極協同開展信用聯合獎懲。
開展重點領域失信專項治理。充分發揮行政、市場、行業、社會的綜合監管效能,建立聯動回響和失信約束機制,依法依規在重點領域對失信主體依法予以懲戒。深入開展淨化重點領域失信問題專項治理行動,加強對重點領域嚴重失信名單認定、核查、治理、懲戒等工作的協同力度,及時歸集失信聯合懲戒典型案例,增強聯合治理效果。對重點領域和嚴重失信行為實施聯合懲戒。
強化聯合獎懲全覆蓋。加快推進省、市、縣三級聯合獎懲系統推廣套用工作,到2025年末,實現信用聯合獎懲措施在全省政務服務領域全覆蓋、全套用,推進聯合獎懲措施落地見效。強化部門之間信用信息共享機制和聯合懲戒協同機制,建立健全失信聯合懲戒反饋機制。
第二節 注重信用主體合法權益保護
加強信用信息的全過程監管。要建立覆蓋歸集、披露、共享、套用等各環節的全流程信用信息監管機制,依據國家信息系統安全等級的信息管理規範,明確各崗位數據管理職責、許可權和報批程式。對於超期披露、違規公開、越權提供等侵害信用主體合法權益的情形,及時自查自糾、限期整改到位。
強化信用信息安全保障機制。加強信用信息安全設施建設,推進信用信息服務系統安全管理,完善信用信息安全監控和網路信任體系建設,強化信用信息技術保密手段、信用信息處理,升級核心信用信息系統加密技術,制定信用信息安全保護機制。開展信用信息系統安全認證,加大信用信息安全檢查力度。
完善信用信息異議糾錯機制。規範信用信息異議處理標準、流程,確保異議處理工作規範、公開、透明。依託“信用中國(遼寧)”網站和各級政務服務大廳視窗建立異議處理渠道。對市場主體提出的異議信息,要儘快核實並反饋結果,核實有誤的信息要及時予以更正或撤銷。因錯誤認定失信懲戒對象名單、錯誤採取失信懲戒措施損害市場主體合法權益的,有關部門和單位要積極採取措施消除不良影響。
健全信用信息修復服務機制。全面落實國家關於信用修復的工作要求,簡化修複流程,鼓勵各行業、各部門依法依規制定符合本行業、本領域的信用修復辦法,為失信市場主體提供高效便捷的信用修復服務。引導失信主體通過整改失信、信用承諾、接受培訓、提交報告、參加公益慈善活動等方式修覆信用。信用修復結果及時更新,已經修復的信用信息應當及時從公示或查詢頁面刪除,不再作為失信懲戒的依據。
第三節 創新信用信息全程監管體系
完善信用信息安全監控體系。加大信用信息安全監督檢查力度,開展信用信息安全風險評估,實行信用信息安全等級保護。信用信息反映信用主體行為時,能夠保證客觀、準確、及時。從事信用信息管理者,應當嚴格依法依規,依照信用信息主體授權的用途使用信用信息,不用作約定以外的用途,不泄露知悉的信用信息。
加強信用信息安全設施建設。開展信用信息系統安全認證,加強信用信息服務系統安全管理。建立和完善信用信息安全應急處理機制,加強信用服務機構信用信息安全內部管理。強化信用服務機構信息安全防護能力,加大安全保障、技術研發和資金投入,切實提高信用信息系統安全設施建設水平。
第六章 全面加強信用信息系統建設套用
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要以著力最佳化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建立更加全面的信用信息資料庫為主要抓手,不斷完善信用信息平台體系,實現平台間互聯互通,確保信用信息安全運行。
第一節 健全平台一體化信用信息歸集共享機制
擴大公共信用信息歸集範圍。依據國家制定的信用信息歸集目錄和遼寧省補充目錄,推進公共信用信息資源的整合和套用。對各部門、各單位履行公共管理職能過程中產生的信用信息進行歸集和共享,提升信用信息歸集的及時性、全面性和準確性,充分發揮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作用。
加強重點行業、重點領域信用信息歸集。推進工業信息、質量安全、食品藥品、安全生產、電子商務、教育、衛生、科學技術、金融、稅務、海關、市場監管、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醫療保障、文化旅遊、生態環境、住建、交通、水利、司法等重點領域信用信息歸集和共享,切實打破“信息壁壘”。
探索實施個人信用積分套用制度。高質量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依託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健全個人信用信息資料庫。鼓勵構建個人信用評分體系,合理設定賦分指標,綜合評價個人信用情況,探索生態環境保護、生態經營、綠色生活、生態文化、社會責任等方面進行賦分方式方法,建立信用積分套用制度。
審慎穩妥拓展個人信用信息套用。除法律法規有明確規定外,涉及個人的信用信息原則上不公示,切實做好個人隱私保護。嚴格規範針對個人的信用評分評級工作。各市推出的個人信用分不能用於失信聯合懲戒,不能限制信用主體享受基本公共服務。
第二節 加快實施一體化信用套用服務平台建設
實現全省統一的信用信息數據標準、歸集、披露、共享和套用。充分發揮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支撐信用套用服務的能力和作用,構建全省同標準、多層級、全覆蓋的一體化信用信息歸集、數據治理、套用服務和業務管理體系,實現信用信息深度共享。加強公共信用信息查詢渠道建設,加強與第三方公眾平台合作,強化信用信息平台及時、準確、便捷的公共信用信息便民服務查詢及使用功能。
提升信用信息平台“總樞紐”服務功能。在充分整合各類信用信息資源的基礎上,依託大數據挖掘分析技術,構建公共信用產品體系。加強信用信息平台在信用報告查詢、信用服務機構管理、分類監管、聯合懲戒、異議處理及信用修復等各類信用場景套用。統籌推進全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改造升級,建設分級分類監管系統,信用報告系統,城市信用監測輔助系統和異議申訴系統,實現在政務誠信、司法誠信、聯合獎懲、信用承諾、分級分類監管等重點領域,進一步提升信用信息歸集處理能力。支撐跨部門、跨地區信用信息共享共用、協同治理和聯動獎懲。通過信用大數據監測、預警、分析,使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在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
全面推進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互聯互通。健全與國家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信息共享機制。加強省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與各市有關部門自建平台的業務協同合作。開展面向政府部門、社會組織和公眾的省市一體化信用信息服務,形成貫通國家、省、市三級互聯互通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加大與兄弟省(市)平台的互聯互通,探索建立東北區域信用聯動體系。
|
1.強化重點領域信用主體分級分類監管,建立信用分級分類監管系統。構建信用評價、承諾質疑、行業監管、信用預警、統計分析、數據標準化等子系統; 2.建設企業信用報告系統,根據最新需求拓展信用報告套用。建設包括信用報告申請、信用報告服務、信用評價模型管理、信用等級評定和報告生成、信用報告填報打分、信用報告審查、信用報告公示、信用報告管理、信用報告發布、信用報告統計分析等功能模組。支持在重點工程招投標、政府採購、政府補助資金髮放等領域開展企業信用報告第三方評估; 3.圍繞國家年度城市信用狀況監測預警指標建設城市信用監測輔助系統,建設包括監測數據歸集和監測數據分析等子系統。分析、研判我省地級市信用狀況,實現對地級市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監測分析、城市排名及促進建立情況通報機制; 4.建設異議申訴系統。通過“信用中國(遼寧)”信用入口網站的異議申訴視窗,暢通信用主體在本人或法人信用記錄存在異議時與信用主管部門溝通與反饋渠道。建設包括異議申請、異議處理和異議分析等子系統。 |
第七章 全面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
通過建立健全事前信用承諾,加強事中、事後信用監管,開展信用綜合評價,深化行業分級分類監管和聯合獎懲,充分發揮新型監管機製作用。
第一節 全面構建精準監管新模式
建立健全信用承諾制度。推行審批替代、主動公開、行業自律、證明事項告知、政務服務承諾等信用承諾制度,並將承諾履約情況納入信用信息管理。支持行業協會、商會建立行業內信用承諾制度,逐步實現行業協會、商會信用承諾全覆蓋。鼓勵信用主體主動向社會做出信用承諾,提升企業商譽形象,引領帶動形成守信踐諾的良好市場氛圍。
擴展信用承諾套用範圍。各部門要依託部門網站和“信用中國(遼寧)”網站依法依規及時向社會公開各類信用承諾信息,將信用承諾履行情況納入各類主體信用記錄,積極擴大信用主體主動承諾在加快行政審批許可事項辦理、信用分級分類監管、聯合獎懲對象認定、追究違法失信責任等方面的套用,提升新型監管機制效能。
提升信用監管信息化水平。發揮“網際網路+”、大數據等先進信息處理技術優勢,有效整合行政處罰、行政許可、行政強制、行政確認、行政徵收、行政給付、行政裁決、行政補償、行政獎勵和行政監督檢查等公共信用信息和市場信用信息,做到“應公開、盡公開”,形成全面聯網、全面對接、依法監管、多方聯動的監管“一張網”。實現監管高效化、智慧型化、泛在化。建立風險預判預警機制,及早發現防範苗頭性和跨行業、跨區域風險。
第二節 強化信用分級分類監管
有序開展公共信用綜合評價。依法依規整合各類信用信息資源,以公共信用評價、行業信用評價和市場化第三方信用評價為支撐,完善公共信用綜合評價機制,對信用主體開展全覆蓋、標準化、公益性的公共信用綜合評價,依照有關規定通過“信用中國(遼寧)”網站公示公共信用綜合評價結果,並定期推送至相關政府部門、金融機構、行業協會商會參考使用。鼓勵各行業主管部門參考利用公共信用綜合評價結果,結合部門行業管理數據,建立行業信用評價模型。支持第三方信用服務機構開展形式多樣的市場化信用評價,為社會主體的市場活動提供定製化信用服務,滿足市場日益增長的信用服務需求。
|
1.對標鞍山、大連和營口三個誠信示範市(縣),總結和推廣示範城市在城市管理信用建設方面的創建經驗,包括指標分解、信用數據解讀、重點任務分拆等; 2.積極創造條件,組織遼陽等更多有條件的城市申報和參與國家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範城市創建; 3.通過創建和示範,力爭在信用公開、信用監管、信用修復、信用支持實體經濟等領域實現信用體系建設的新突破,推動全省信用體系建設邁上新台階。 |
依法開展行業分級分類監管。在充分掌握行業監管信息基礎上,各行業主管部門參考公共信用綜合評價結果和行業信用評價結果,對監管對象進行分級分類,根據信用等級採取差異化監管措施。依法依規按照信用等級高低對監管對象實施分級分類,將監管與信用等級相結合,對信用好、風險低的信用主體,降低抽查比例和頻次。對違法失信、風險高的信用主體,提高抽查比例和頻次。對信用風險一般的信用主體,按常規比例和頻次抽查。
推動各行業領域開展信用分級分類監管工作。以食品藥品、生態環境、工程質量、安全生產、養老托幼、城市運行安全等與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直接相關的領域為重點,利用公共信用綜合評價結果,結合部門行業管理數據,建立完善行業信用評價模型,為信用監管提供更精準的依據。
專欄5 重點領域信用分級分類監管示範及聯合懲戒行動 |
1.食品藥品、生態環境、工程質量、安全生產、養老托幼、城市運行安全等與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直接相關領域嚴重失信行為; 2.逃稅騙稅、惡意逃廢債務或拖欠貨款及服務費、侵害消費者或投資者合法權益、虛假廣告及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等嚴重破壞市場公平競爭秩序和社會正常秩序的嚴重失信行為; 3.拒不履行法定義務,包括嚴重影響司法機關、行政機關公信力的行為,拒不履行國防義務,危害國防利益等行為; 4.依法依規界定信用信息和嚴重失信主體行為以及嚴重失信主體名單認定; 5.依法依規建立聯合懲戒措施清單,動態更新並向社會公開; 6.支持各地區、各行業信用監管機制創新,推動信用監管和服務創新示範; 7.加快構建跨地區、跨行業、跨領域的失信聯合懲戒機制。 |
構建現代化信用監管新方式。充分發揮物聯網、視聯網等先進監管技術優勢,通過遠程監管、移動監管、預警防控為特徵的非現場監管,實現監管精準化、智慧型化、高效化,提升執法監管效率,實現“進一次門、查多項事”,減少對監管對象的擾動。
第八章 培育促進信用服務市場發展
以市場機制為主導,充分發揮政府引導作用,營造規範有序、開放包容的發展環境,促進信用服務市場發育成長、信用服務機構做大做強,助推全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第一節 積極促進信用服務市場發展
積極培育信用服務市場。鼓勵信用服務機構為社會提供信用產品與服務,大力培育從事融資擔保、信用諮詢、信用風險控制及信用評級評價等相關活動的信用服務機構。加大對信用服務機構的信息服務,消除信息壁壘,為信用服務機構獲取信用信息提供便利,鼓勵信用服務機構不斷拓展業務範圍,開發信用信息套用新領域和新場景,建立誠信經營、專業高質的信用服務機構,逐步形成合理的市場結構。探索建立“政府+信用服務機構”的信用建設合作機制,鼓勵各級各部門引入符合條件的信用服務機構參與大數據分析、風險監測預警、分級分類監管、信用便企惠民套用、信用修復培訓等協同監管和信用服務。
激發信用服務市場需求。鼓勵信用服務機構不斷擴大業務範圍。依法依規引入信用行業協會、信用服務機構參與重點領域信用記錄採集,建立全面規範的信用主體信用檔案。鼓勵信用行業協會、信用服務機構協同開展聯合懲戒與失信專項治理工作,參與對失信主體的信用修復培訓和失信問題專項治理工作。支持信用行業協會、信用服務機構進行信用風險的分析、監測和預警,為政府監管提供參考和依據。建立多元化、全方位的信用信息服務,聚焦信用評級、信用預警和信用查詢等全流程的服務。
做大做強信用服務機構。積極擴大業務範圍,鼓勵發展信用諮詢、信用評估、融資擔保等業務領域。同時鼓勵符合條件的第三方信用服務機構向失信市場主體提供信用報告、信用管理諮詢等服務。逐步實現由單一產品向多元化經營的轉變,提高行業服務效率。努力提升信用服務機構的自身研發能力和服務能力,鼓勵信用服務機構創新信用產品和衍生服務。在企業信用報告、企業資信評級報告、個人信用報告等傳統信用產品的基礎上,延伸新的符合市場需求的信用產品,促進信用服務產品多元化發展。提升信用產品增值服務,以大數據為支撐實現精準的“信用畫像”,針對不同企業,定製符合企業全生命周期、全產業鏈發展的信用產品。充分發揮信用服務機構信息及技術優勢,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協定約定、依法提供等方式,加強與各級政府、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的合作,為其科學決策、依法監管和高效服務提供支撐保障。
強化信用服務機構行業自律。信用行業協會探索建立信用服務機構信用承諾制度,加強行業自律。提高信用服務機構公信力,強化信用服務機構內部管理,鼓勵信用行業協會建立信用服務機構從業規範、制定信用服務機構從業人員行為規範等標準,推進信用服務機構規範化發展。健全信用服務機構的行為準則,加強自律約束、規範管理,完善約束機制。強化信用服務機構誠信履職、誠信服務、誠信收費,嚴格從業人員管理,建立從業人員誠信檔案,加大從業人員的誠信教育和職業培訓力度,建立從業人員信用評估機制。
|
1.拓展信用服務機構業務領域,支持信用服務機構依法依規開展、信用評級、信用保險、信用擔保、信用管理諮詢培訓等活動,開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信用產品,提供多樣化、定製化的信用產品和服務; 2.支持在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中推廣套用信用服務機構出具信用報告; 3.鼓勵建立信用服務中介超市; 4.支持信用服務機構和大數據公司結合自身技術優勢,推進公共信用信息和市場信用信息等數據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研發創新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信用產品和服務。 |
大力推進行業協會信用建設。推進行業協會自律機制建設,制定完善行業自律規約,積極規範會員企業生產和經營行為,引導本行業經營者誠信經營,自覺維護市場競爭秩序;會同信用行業協會建立健全會員信用檔案,開展會員信用評價、信用培訓、誠信宣傳、誠信倡議等工作,將誠信作為行規行約重要內容,引導本行業增強誠信經營意識。
第二節 加強信用信息產品開發與套用
提升信用產品開發能力。進一步加大政府信息公開和數據開放力度,方便全社會開發利用。推動政府部門整合相關信息,提高信息服務水平,運用大數據加強和改進市場監管,健全事中、事後監管機制,實現有效監管。發揮政府組織協調作用,引導專業機構和信用行業協會積極運用大數據完善服務,鼓勵和支持銀行、證券、信託、融資租賃、融資擔保、保險等專業服務機構和信用行業協會等運用大數據為企業提供高效便捷服務,對已掌握的信息進行深層次挖掘,不斷開拓豐富信用大數據產品套用場景。創新平台經濟和數字經濟的商業模式,推動信用產品在教育、醫療健康、養老服務、家政服務、食品餐飲、房地產、勞動用工、旅遊等領域的套用,不斷豐富基於大數據的信用產品套用場景。
增強信用產品套用能力。以“信易+”項目為突破口,加強信用信息創新套用。大力推進信用便企惠民“信易+”項目,廣泛拓展“網際網路+民生+信用”套用場景,積極豐富完善“信易貸”“信易租”“信易游”等產品。加強信用服務市場規範管理,防範信用服務風險,完善信用評估標準制定等工作。推動在行政管理事項中查詢和使用信用記錄,逐步實現政務服務大廳與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自動對接,在受理行政許可事項時“逢報必查、逢辦必查”申請主體信用信息,突出場景化套用。支持信用服務機構利用信用信息為市場主體提供信用產品及服務,激發釋放市場活力。加速提升市場競爭力,出台促進信用服務機構創新發展政策,不斷提高服務質量。
拓展公共信用信息套用服務領域。加強政府部門對市場主體的服務和監管,按有關規定加快推進各地區、各部門在行政管理過程中套用企業信用信息查詢和企業信用報告;率先在招標投標、政府採購、市場準入、公共資源交易、資質認定、專項資金安排、政府資金補助、評先評優等重點領域查詢市場主體的信用信息和使用信用報告,創造信用服務需求。鼓勵金融機構在信貸審批、證券發行、融資擔保等方面,主動使用信用報告等信用產品和服務。進一步完善信用信息查詢系統,推行一站式查詢服務。
|
1.建立健全“信易貸”制度規範和工作協同機制; 2.與國家“信易貸”平台互聯互通,最佳化升級各地“信易貸”平台; 3.推進本地企業納稅、社保、住房公積金、外匯、水電煤氣、倉儲物流、智慧財產權、電信等信息充分共享,加快信用信息整合套用; 4.舉辦“信易貸”政策宣講和平台對接活動,引導金融機構和企業通過“信易貸”平台開展融資供需精準對接,建立健全企業“信易貸”名單推薦機制; 5.探索設立由政府部門牽頭、金融機構和其他市場主體共同參與、共擔風險的“信易貸”風險緩釋基金或風險補償基金;完善“信易貸”風險管控機制; 6.鼓勵金融機構不斷開發新的“信易貸”產品。大力提高中小微企業獲得信用貸款的規模和比例。研究制定針對金融機構、融資擔保機構、信用信息歸集服務機構的激勵措施或者政策清單; 7.跟蹤掌握市場主體的還貸能力,督促市場主體誠信履約。 |
第九章 強化誠信教育與信用宣傳工作
通過開展普及誠信教育、加強誠信建設、宣傳信用體系建設成果等方式,在全省範圍內形成守信踐諾的良好環境和社會氛圍。
第一節 大力開展誠信教育
培育弘揚誠信理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誠信教育貫穿公民道德建設和精神文明創建全過程。推進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教育,傳承中華傳統美德,弘揚時代新風,倡導“重諾守信”的價值取向,在全社會形成“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背信棄義為恥”的良好風尚。
加大誠信宣傳力度。充分發揮新聞媒體宣傳引導和輿論監督作用,不斷增強誠信宣傳教育的社會影響和效果。深入開展誠信主題活動,結合各類宣傳日和重要時間節點,集中宣傳信用政策法規、信用知識和典型案例。深入宣傳誠信理念,推動創作中華傳統誠信文化與時代價值觀相融合的誠信文藝作品、公益廣告,豐富誠信宣傳載體,增加誠信宣傳頻次,提升誠信宣傳水平。
強化信用普及教育。落實好信用宣傳教育進機關、進企業、進學校、進社區、進村屯、進家庭活動。採取專題培訓、專職培訓、專業培訓和以會代訓等多種創新手段和方式,全方位、多層次宣傳誠信文化,使誠信文化理念深入人心。
第二節 加強誠信文化建設
大力弘揚誠信文化。構建完善的誠信文化教育體系,加強誠信文化的理論研究和探索,深入探討加強誠信文化建設的途徑。大力倡導誠信道德規範,弘揚中華民族積極向善、誠實守信的傳統文化和現代市場經濟的契約精神,形成崇尚誠信、踐行誠信的社會風尚。
廣泛選樹誠信典型。完善推廣信用示範城市、信用示範縣、信用示範企事業單位、信用鄉鎮(街道)、信用村居(社區)等創建成果,組織開展示範創建活動。結合道德模範評選和各行業誠信創建活動,深入挖掘誠信案例,通過多渠道廣泛選樹誠信典型,推出一批誠信人物、誠信企業、誠信群體,引導民眾學習誠信典型。引導社會成員學有榜樣、趕有目標,使誠實守信成為全社會的自覺追求。同時,宣傳曝光反面典型進行警示教育,營造知信、用信、守信的社會環境,使誠實守信成為社會成員的自覺行為和價值追求,提升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社會影響力。
實施創新信用示範工程。積極創造條件,組織更多的城市申報和參與國家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範城市創建。通過創建和示範,力爭在信用公開、信用修復、行業信用監管等領域實現信用體系建設的新突破。
第三節 加快信用人才培養
設立信用體系建設專家庫。積極引進國內外信用管理高端人才,聚集一批國內外信用工作專門人才,組建核心專家智庫,發揮信用高端人才的帶領作用,構建智力支撐體系。
創新和完善專業人才培養機制。建立一支高素質的信用建設專門隊伍,加強信用人才的交流和選拔。鼓勵有條件的高校設定信用學科或開設信用課程,並將誠信教育納入中國小和高等院校學生思想品德教育,構建覆蓋高校信用管理專業、信用服務機構和政府部門等多層次、多主體的信用人才培養體系。鼓勵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企業開展政用產學研合作,建設集教學培訓、研發孵化於一體的信用產業發展模式,促進人才培養、技術創新、產業發展的深度融合。
第十章 保障措施
第一節 強化組織領導力度
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充分發揮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領導小組的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作用,指導推進全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省(中)直各部門及各市、縣(市、區)要把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納入重要工作議事日程,明確工作步驟和階段性目標,明確責任人員,加強制度和規範建設,全力推進相關工作,保障本規劃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目標順利實現。
全省各級公共信用管理機構要加大對本地區、各部門信用建設的政策諮詢與指導、信用套用與擴展和宣傳教育與引導等工作的支撐力度,建成全省上下聯動、左右聯通、多策並用、齊抓共管的全方位信用工作格局。
第二節 強化責任全面落實
明確工作任務要求、責任部門和完成時限,及時對各地、各部門工作進展情況進行調度,推進各項工作任務順利完成。各部門要根據工作部署,各司其職、各負其責、主動作為、協同配合,做好配套政策和實施方案。
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要把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納入各市政府目標績效評議考核中,明確考核主體和責任,壓實各項工作任務,各省直及市、縣(市、區)相關部門定期總結信用工作進展情況,及時發現問題並提出改進措施。
第三節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確保落實工作機構、人員編制和工作經費等必要保障。各級財政要將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專項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用於保障數位化建設、信用信息歸集與套用、信用標準體系構建、重點領域信用工程、信用市場培育與信用服務機構發展、誠信宣傳與課題研究等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各項工作。
加強金融支持與服務,探索建立多元化投融資機制。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投向信用服務業和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各領域、各環節,鼓勵開展各類綜合性、行業性、區域性的信用體系建設工作,加快形成政府和社會良性互動、優勢互補的信用體系建設格局。
第四節 發揮社會組織作用
信用行業協會應當加強行業自律管理。制定行業標準、準則、規範,編制行業發展報告,開展信用宣傳培訓,提出政策建議,發布行業信息,規範行業管理,提供信用諮詢服務,開展信用專業人才培訓等,充分發揮其在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中的作用。
鼓勵、支持信用行業協會等組織發展壯大。引導信用服務機構積極參與區域信用合作,推動跨區域信用信息的查詢共用。建立機構產品、服務名錄,持續加大宣傳推介力度。做強“信用遼寧”服務品牌,充分開展行業內交流合作。
第五節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加強專業人才隊伍能力建設。強化政府部門信用管理業務人員教育、培訓和跨地區交流,提升職業素養和專業水平。推動信用服務機構與科研機構、高校、企業共同搭建信用領域專家交流平台,建立信用研究中心,開展信用專項研究、重大問題研究及基礎性理論研究,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提供智力支持。
積極引入信用管理人才。突破信用產品科技賦能關鍵技術、帶動信用套用跨領域發展的高級複合型人才,提升打造高質量信用建設專業隊伍。
政策解讀
一、出台背景
依據《國務院關於建立完善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制度加快推進社會誠信建設的指導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的指導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完善失信約束制度構建誠信建設長效機制的指導意見》等檔案要求,系統謀劃全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特制訂本規劃。
二、“十三五”時期發展基礎
信用組織領導架構完善有效。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領導小組不斷健全和完善,成員單位現已擴充至59家省(中)直部門。
地方信用立法邁出新步伐。《遼寧省公共信用信息管理條例》的頒布,標誌著遼寧成為全國第5個完成地方信用立法的省份。
信用信息平台建設成績斐然。在全國率先確立省、市、縣三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設模式。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縱向與14個市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相連,橫向與各省直部門、相關行業資料庫相通,2017、2018年,遼寧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信用中國(遼寧)”網站連續榮獲“國家標準化平台網站”稱號。
信用聯合獎懲機制初步建立。全省開發了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系統,逐步建立了各領域聯合獎懲模組,歸集、推送、反饋各領域聯合獎懲信息,實現了“發起—回響—反饋”自動化。
信用分級分類監管初見成效。率先在重點建設工程項目招標投標領域推行企業信用報告制度。引入第三方信用服務機構,將投標企業信用等級劃分為AAA到D共10個級別,有3.8萬份企業信用報告通過了規範性審查。
信用主體權益得到有效保護。依託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系統,對全省行政處罰信息進行信用修復初審和複審,維護信用主體誠實守信形象。
信用服務市場運行趨於良好。2020年末,全省備案且通過年檢的信用服務機構已達90家,僅2020年,在“信用中國(遼寧)”網站公示的信用報告總數達2萬餘份。
“信易+”示範效應逐漸顯現。省稅務局探索開展“信易稅管理模式”,對納稅信用A級納稅人提供按需領用普通發票、提供綠色通道和專人幫助辦理涉稅事項等服務。
誠信示範引領作用不斷增強。組織推進遼寧省誠信示範企業評選創建工作,評選活動已歷經三屆,以省政府名義表彰了370家誠信示範企業。
誠信文化建設取得新成效。營口市成為首個走進國家《信用會客廳》大型訪談節目的城市,新媒體的利用,加大了“信用遼寧”形象的推介力度。
三、“十四五”時期總體思路
基本原則:統籌規劃、有序推進,政府主導、社會共建,健全法制、規範發展,強化套用、依法獎懲,培育市場、激發活力,示範引領、重點突破。
總體目標:計畫到2025年,基本建成與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信用體系,“信用遼寧”建設水平全面提升。
主要目標:信用法規及標準體系基本健全、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趨於完善、信用服務市場健康有序發展、信用惠民套用場景不斷拓展、各行業信用監管機制有效落實、信用聯合獎懲格局全面形成、信用主體權益保護機制不斷健全、社會誠信意識普遍增強。
四、“十四五”時期重點任務
加強信用法規和標準化體系建設。制定出台《遼寧省社會信用條例》、《遼寧省懲戒嚴重失信行為規定》等地方性法規和規章,規範政務、司法領域嚴重失信行為。省人民政府、省人民檢察院、省人民法院要分別制定聯合懲戒實施辦法。
推進重點領域誠信建設。切實推進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四大領域誠信建設改革創新,助力構建市場化、法治化和國際化的營商環境。通過提升政府依法行政,加大政務信息公開力度,推動政府守信踐諾,健全政府信用管理體系,推進公職人員誠信教育常態化等方面加強政務誠信建設,明確重點推進安全生產、企業、工程建設、金融、稅務、價格、跨境電商、交通物流、統計、中介服務業、會展廣告、家政服務、醫療衛生、勞動用工和社會保障、教育科研、智慧財產權、生態環境、網際網路、文體旅遊等領域誠信建設,推動重點領域誠信建設融合發展。
全面構建信用聯合獎懲大格局。不斷完善信用聯合獎懲機制,加強對守信主體的獎勵和激勵,執行全國失信懲戒措施基礎清單,制定適用於我省的失信懲戒措施補充清單,依法實施失信懲戒。升級聯合懲戒系統,實施大數據在聯合懲戒方面的套用。強化信用信息安全保障機制,健全完善信用信息異議糾錯和修復服務機制,保護信用主體合法權益。
全面加強信用信息系統建設和套用。健全平台一體化信用信息歸集共享機制,擴大歸集範圍。加快實施一體化信用套用服務平台建設,實現全省統一的信用信息數據標準、歸集、披露、共享和套用,提升信用信息平台“總樞紐”服務功能,全面推進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互聯互通。
全面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通過建立健全事前信用承諾、加強事中、事後信用監管,開展信用綜合評價,深化行業分級分類監管和聯合獎懲,充分發揮新型監管機製作用。
培育促進信用服務市場發展。積極促進信用服務市場健康發展,鼓勵信用服務機構創新信用產品,擴大業務範圍,提升信用產品開發能力。以“信易+”項目為突破口,加強信用信息創新套用,推進“信易貸”“信易租”“信易游”等便企惠民項目,廣泛拓展“網際網路+民生+信用”套用場景。
強化誠信教育與信用宣傳工作。通過開展普及誠信文化教育,宣傳信用體系建設成果,廣泛選樹誠信典型,實施創新信用示範工程,設立專家庫,培養信用專業人才,在全省範圍內形成守信踐諾的良好環境和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