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小浪底水利
工程以其開“三項世界之最”,“六項中國之最”,讓國內外遊客嘆為觀止,在這裡不僅可以觀賞大壩雄姿和泄水景觀,還能領悟科學技術的巨大力量。張嶺度假區以水上半島著稱,山山迭翠,七港八灣,看似一幅畫,聽像一首歌,從這裡東觀大壩,西遊三峽,夜裡水上歌舞,其樂融融。黃河三峽景區有
龍鳳峽,
八里峽,和
孤山峽,其“三峽九景一條谷”令遊人流連忘返。
西灘一條是黃河上唯一有人
居住的灘區,面積12平方公里,這裡植被完好,風光旖旎,保存著濃郁的原始鄉野景觀。
景點交通:
門票政策:
40元 (1、導遊證、記者證、軍人、離休證、70歲以上老年證免票;2、學生證、退休證及70歲以下老年證半價)
【
愚公移山在
濟源】濟源市位於河南省西北部,黃河北岸。北依太行,西距王屋,南臨
九朝古都洛陽,東與太極故里
焦作接壤,與山西省為鄰,是河南省西北部通往鄰省山西的咽喉要道,重要關卡。全市總面積1931平方千米,2008年末常住人口68.25萬人;其中
市區面積28平方千米,
建成區面積20.66平方千米,城區人口18萬人。
郵編:454650 代碼:410881 區號:0391 拼音:Jiyuan Shi
城市名片
● 籃球之鄉
★ 全國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優秀城市
★ 全國衛生先進城市
★ 全國文化模範市
★ 全國體育先進市
★ 全國籃球城市
★ 全國市容市貌管理先進市
★ 全國水土保持示範城市
★ 河南省雙擁模範城市
歷史沿革
隋開皇十六年( 公元5 9 6 年) ,析
軹縣北置
濟源縣,屬
河內郡。 1942年7月,濟源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1943年春,
王屋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1946年,抗戰勝利後,抗日民主政府更名為濟源縣民主政府;1947 年7月,撤銷王屋縣,將王屋縣的一、三區劃歸濟源。 1958 年,濟源的
蟒河治理工程受到國務院表彰。 1965年秋,“引沁濟蟒" 工程開工建設;1966年7月,總乾渠通水。繼而
孟縣民工參加施工。共投工1000多萬個,劈掉300多個山頭,建成長100餘公里的總乾渠和160餘公里的29條幹渠,
設計灌溉面積40萬畝。《
人民日報》、《
解放軍報》、《
人民畫報》等媒體均有報導。 1975年5月,中共河南省委批准設立
濟源工區辦事處,工區下轄虎嶺區( 縣級) 、
濟源縣。 1977 年5 月,中共河南省委決定撤銷濟源工區辦事處,濟源縣重歸
新鄉地區領導。 1986年3月,新鄉地區撤銷,濟源劃歸
焦作市領導。 1988年6月,濟源撤縣建市,實行計畫單列,歸
焦作代管。 1991年,亞洲最大的
火力發電廠——
沁北電廠在
濟源開始籌建;2002 年正式開工建設。1994年,黃河
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開工建設。該工程在濟源境內的工程量占工程總量的80%。1996年7月,國家重點工程
焦枝鐵路濟( 源) 襄( 樊) 段電氣化複線工程開通。 1996年12月,經
河南省委批准,濟源從1997年元 月1日起實行省直管體制。 1997年1月,國家重點工程——
侯月鐵路複線與焦 枝複線在濟源境內交匯工程——疏解區複線自動閉塞工程竣工。
王屋山景區
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王屋山,是我國古代九大名山之一,道教
十大洞天之首,號稱“天下第一洞天”。有奇峰秀嶺三十八,神洞名泉二十六,碧波飛瀑八大景,
洞天福地五奇觀。主峰
天壇峰,海拔1715米,因軒轅黃帝在此設壇祭天而得名,是華夏子孫尋根問祖之地。天生麗質的九里溝,奇峰絕壁,
懸泉飛瀑,植被蔥鬱,被譽為“夏天裡的
童話世界”。保持著原始自然山水風貌的
小溝背還是一塊充滿神秘色彩亟待開發的處女地。2003年,王屋山以第一名的佳績入選第三批
國家地質公園。
小浪底景區
黃河小浪底風景名勝區位於
濟源市西南25公里黃河中下游交界處,舉世矚目的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在此建成。水庫蓄水後在大壩上游形成272平方公里的浩瀚水域,呈現出
高峽平湖、港灣交錯、山水交融的壯麗畫面。景區內有萬里黃河上惟一有人居住的河心綠洲——
西灘,有不是江南、勝似江南的張嶺半島,有自然風光與民間傳說交相輝映的黃河三峽。現在已經開工建設與黃河
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配套的
西霞院水庫建成後,將為該景區再添新景。
五龍口景區
五龍口省級風景名勝區總面積128平方公里,共有自然和人文景觀68處,是一個以自然景觀為主,以獼猴和溫泉為特色的山嶽型風景名勝區,也是國家級獼猴自然保護區。境內
盤谷寺(又稱
盤古寺),是傳說中人類起源的地方。近年來,景區投資4000餘萬元相繼建成了載入世界吉尼斯紀錄的“華夏第一梯”、有深厚文化底蘊的
荊浩展館以及五龍大型群雕、中華獼猴園、大聖宮、觀光纜車等一系列各具特色的精品景點,是河南省的“十佳風景名勝區”和“十佳旅遊景區”,2002年8月16日又榮膺“國家
AAAA級旅遊區”稱號。
濟瀆廟景區
濟瀆廟坐落於
濟水發源地,隋朝為祭祀濟
瀆神而建,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享有我國北方“古建築博物館”的美譽。現有宋、元、明、清歷代建築22座,唐、宋、元、明、清碑碣石刻四十餘通,為河南省現存規模最大的古建築群之一。廟內現有河南省規模最大、價值很高的明代木牌樓建築“清源洞府門”,有河南省現存年代最早的
木結構建築宋代“濟瀆寢宮”,有我國惟一倖存的宋代“石勾欄”以及堪稱國內孤例的隋“復道迴廊”遺址,保留著具有隋唐遺風、神似
紫禁城太和殿的“淵德大殿”遺址等。
行政區劃
沁園街道
面積:13.6平方千米 人口:4.8萬人 代碼:410881001
2006年,轄2個社區、12個居委會:西
馬蓬河西居委會、西馬蓬
河東居委會、東馬蓬居委會、
西留村居委會、
東留村居委會、屯軍頭居委會、南夫人頭居委會、東夫人頭居委會、御駕莊居委會、河合居委會、
沁源社區、世紀苑社區、
馬莊居委會、
小韓村居委會。
濟水街道
面積:5.2平方千米 人口:6萬餘人 代碼: 410881002
北海街道
面積:6.9平方千米
居住人口:5萬人 代碼:410881003
天壇街道
面積:10平方千米 常住人口:5萬餘人 代碼:410881004 郵編:454650
辦事處成立於1992年11月25日,位於
濟源市區西部。2006年,轄1個社區、11個居委會:西石露頭居委會、柴莊居委會、
東石露頭居委會、
北潘村居委會、
南潘村居委會、
西高莊居委會、泥河頭居委會、伯王莊居委會、南白澗居委會、南
賈莊居委會、
宋莊居委會、商業城居委會、
鑫源社區。辦事處駐
濟水大街西段158號。
龍泉街道
面積:31.6平方千米 人口:3萬餘人 代碼:410881200
克井鎮
面積:220平方千米 人口:6.6萬人 代碼:410881100
五龍口鎮
面積:127平方千米 人口:4.87萬人 代碼:410881101
軹城鎮
面積:147.6平方千米 人口:8萬餘人 代碼:410881102
軹城春秋時期為軹國,戰國時期先為韓都,後為魏之重鎮。秦置軹縣,西漢至南北朝曾四度封為候國。
承留鎮
面積:196.8平方千米 人口:6.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4。8萬人) 代碼:410881103
邵原鎮
面積:337平方千米 人口:4萬人 代碼:410881104
坡頭鎮
面積:137平方千米 人口:2.6萬人 代碼:410881105
梨林鎮
面積:67.2平方千米 人口:4。2萬人 代碼:410881106
大峪鎮
陸域面積:260平方千米 水域面積48平方千米 人口:2.9萬人 代碼:410881107
思禮鎮
面積:69.7平方千米 人口:2.6萬人 代碼:410881201
王屋鎮
面積:240平方千米 人口:2.8萬人 代碼:410881202
下冶鎮
面積:166平方千米 人口:3.3萬人 代碼:410881203
經濟發展
2008年,初步核算,全年生產總值288.35億元,比上年增長14。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4.80億元,增長6.1%;第二產業增加值212.36億元,增長16.9%;第三產業增加值61.19億元,增長10.8%。人均生產總值42473元,增長13.7%。
三次產業結構為5。1:73.6:21.3,二三產業比重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
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19.46億元,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由上年的66.5%提高到67.5%左右。
全年地方財政
一般預算收入18.08億元,比上年增長20.2%。
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202.82億元,比上年增長17.5%,增速比上年回落4.0個百分點。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71.87億元,增長20。2%,回落4.9個百分點;產品銷售率98.5%。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0.2 億元,比上年增長 24.3 %,增速上升5.8 個百分點。
全年進出口總額149954萬美元,比上年增長36.9%,增速下降14.7個百分點,其中:出口總額38069萬美元,下降19.2%;進口總額111884萬美元,增長79.4%。
全年接待國內外遊客249.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8.0%,其中接待海外遊客7082人次,比上年增長20.0%。旅遊總收入10.5億元,比上年增長18.5%。年末共有A級旅遊景區4處,其中,4A級以上景區3處,2A級以上景區1處;星級酒店8個,旅行社20家。
年末常住人口68.25萬人,戶籍人口68.11萬人。其中,
城鎮化率達到47.57%;出生人口7083人,出生率10.4‰;死亡人口3671人,死亡率5.39‰;自然變動淨增人口3412人,自然增長率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