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地理位置,行政區劃,經濟建設,
歷史沿革
張村在南北朝、隋、唐五代及宋朝時,曾名新城縣,鄰湍縣等。清末及民國初期至建國後,區域變化比較頻繁。1958年8月撤鄉並社,併入十林公社,改為管理區;1969年2月撤區並社,張村為人民公社;1983年12月改為鄉;1995年2月撤鄉建鎮至今。
地理位置
行政區劃
南北長10.5公里,東西寬13.75公里,總面積78.1平方公里。耕地79825畝。豫53線公路縱穿鎮域,交通十分便利。鎮政府駐張村集鎮政教路東端。全鎮轄25個行政村,129個自然村,347個村民小組,14192戶,58885人,民族以漢族為主,少數民族主要有回族、蒙古族、高山族。
經濟建設
鎮域內地勢西高東低,西部為崗丘,東部為平原,土地肥沃,物產富饒。境內河流主要有扒淤河、得子河、湍河,河流總長度32、5公里,流域面積18、8平方公里。屬北亞熱帶季風型大陸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土質有沙土、黃壤土、黃膠土、黑粘土四種,呈帶狀分布。自然資源豐富,栽培作物有糧食、經濟、油料、蔬菜、中藥等160多種,品種400多個,動物種類齊全。社區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