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詞語
基本信息
【拼音】:① tiěqí(大陸統讀)②tiě jì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港台地區)
【注音】:①ㄊㄧㄝˇ ㄐㄧˋ②ㄊㄧㄝ ˇ ㄐㄧˋ
【英文】:cavalry
讀音辨析
關於“鐵騎”一詞中“騎”字的讀音,我國語言文字學大師
王力、
蔣紹愚、
唐作藩等所編審的字典《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2005年第四版)第301頁解釋為:“①qí,騎馬。[引]騎其他東西;②jì(忌),騎馬的人,騎兵。如《史記項羽本紀》中‘沛公旦日從百餘JI來見項王’。”由此可見,鐵騎當讀“ tiě jì”。
細分研究,鐵騎在古時指戰車;一騎,指一人一馬的合稱。至近代,由於北京語言演變,JI清化為QI,騎字含義中動詞義(QI)和名詞義(JI)開始分化為兩個讀音,成為多音字。這種情況下,一般做動詞或類動名詞時,騎讀如“奇”,如騎馬、騎兵、騎腳踏車……。但當“騎”字後置,出現在偏正詞組中作名詞時,應讀作jì(忌),如鐵騎、輕騎、車騎、坐騎……。
近幾年,由於讀者誤讀,如將“一騎紅塵妃子笑”、“千里走單騎”中的“騎”(忌音)誤讀“奇”音,部分國小規範字典便將“騎”的本音JI取消,統讀為QI,嚴格來說,這是不嚴謹的。今天,我們翻看比較專業權威的詞典字典,都知道騎的讀音區別。在港台地區,“鐵騎”仍然讀作tiějì。但是在大陸,通用為tiě qí。
當然,這是學術上比較專業的解釋。鑒於2012年廣州中考“蔭蔽”的“蔭”讀音因為部分國小詞典誤導,最後判定該題全部得分的烏龍,學生在學習時要以當地教育大綱規範讀音為主,以免考試時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1985年以前,有兩個讀音。騎,動詞,如騎馬。jì,名詞,如單騎,胡騎。
1985年國家語委頒布國語異讀詞審音表,廢jì,統讀qí。 應該讀qí,原因如下:
1、騎:其中一個義項指騎的馬,泛指人乘坐的動物,符合坐騎意。
2、現代漢語中,只有qí的讀音,已經沒有jì的讀音了。
詞語示例
tiě qí:蒙古鐵騎、崑崙鐵騎(電影名)、鐵騎山(山名,位於青島)
大陸統讀
tiě jì(四聲)是古代發音。讀qí是類似動詞,比如騎兵。其他的類似名詞詞義的全部都讀jì。輕騎,車騎,驃騎。不過現代全部都讀qí(二聲),jì音已經取消了。
詳細解釋
釋義:(1).披掛鐵甲的戰馬。
【出處】:唐
戎昱 《
從軍行》:“半酣秋風起,鐵騎門前嘶。” 前蜀
韋莊 《和鄭拾遺秋日感事一百韻》:“晨趨鳴鐵騎,夜舞挹瓊觴。”
【示例】:
陳毅 《泗宿道中》詩:“
半規殘月照,鐵騎送長征。”
釋義:(2).借指精銳的騎兵。
【出處】:《
後漢書·
公孫瓚傳》:“且厲五千鐵騎於北隰之中,起火為應。”
【示例】:元
乃賢 《答祿將軍射虎行》:“將軍部曲瀚海東,三千鐵騎精且雄。”《東周列國志》第三回:“鄭伯叫尹球保駕先行,親自斷後,
且戰且走。卻被犬戎鐵騎橫衝,分為兩截。”
鐵騎歷史
騎兵興起
自戰國至
秦漢的騎兵都是輕騎,“輕”就是騎兵本著快速、長途奔襲的原則,裝備輕便,戰馬無護甲,騎士也只有前胸和後背的兩片護甲(
鎧甲或
皮甲),騎士的武器為弓箭加
彎刀,或僅為戟(另有僅使用
弩的騎弩手)。
宋朝重騎兵重騎兵的雛形是漢末
袁紹用300
鐵甲騎兵作親兵衛隊,後
曹操加以擴大,擁有5萬人的鐵騎虎衛軍。
重騎兵的“重”就是指戰馬和騎士全用盔甲包裹,裝備厚重,鐵騎的“鐵”也是源於這些鐵制的盔甲。標準的鐵騎其戰馬除了馬腿,其餘馬頭、馬身、馬腹部等全用鐵甲防護。騎士則盔甲包裹的只露兩個眼睛,武器多是
長矛,另帶有
盾牌和
佩劍,西方中世紀的騎士就類似於中國的重騎兵,只不過他們的騎士因為
騎士精神以弓箭射殺敵人為恥,而不帶弓箭,中國鐵騎則有帶弓箭也有不帶的。
鐵騎興衰
魏晉南北朝是中國軍事史上鐵騎的鼎盛時期,那時不論漢族還是各少數民族,均以鐵騎為
中堅。這正好也與西方
羅馬帝國滅亡後騎士興起相吻合。手持長矛,衣甲華麗厚重的重裝騎士是這一時期東西方戰場上的亮麗風景.
宋朝重騎兵 少數民族如遼、金、
西夏等則延續著他們對鐵騎的熱愛,最有名的就是金國的
鐵浮圖、
拐子馬,
女真人的鐵騎曾經在戰場上大顯神威,所擋皆靡。直到
岳飛在偃城大戰中用步兵的
長刀、
大斧砍馬腿而大破金國
鐵騎兵,金人不再使用鐵騎,鐵騎也就逐漸在中國歷史上消亡了。
鐵騎弱點!
步兵對抗輕騎,利害武器是長矛,而且步兵長矛要比騎兵長戟長,才能在騎兵武器傷害自己以前,用長矛刺騎兵馬腹部而將其撂倒。這在技術上是可以做到的,因為騎兵端長戟只能用一隻手(右手),其左手要挽韁繩,這樣一隻手端其長度是有限的,一般3米多就是極限了,再長就端不穩了(騎兵會在進入敵群混戰時雙手持戟作戰,在衝鋒時都要用一隻手挽韁繩)。但步兵是雙手端,所以其長矛可長達5米(
秦國步兵長矛最長者甚至有7米!),這就比騎兵占優勢了。因此,訓練有素的步兵長矛方陣是輕騎兵的可怕對手!
但面對重騎兵時,長矛方陣就不頂用了。因為步兵長矛主要是刺騎兵馬腹部(摔倒後的騎士往往受傷,還沒來得及爬起就被消滅了),但重騎兵馬腹部是有護甲的,因此對抗鐵騎的步兵武器就必須改變,那就是長刀或大斧。重騎兵唯一的缺陷就在於馬腿沒有護甲(護甲薄則無用,厚則馬行動不便,本身鐵騎的戰馬負重就大大增加了),長矛很難刺馬腿但刀斧砍馬腿就相當有效。然而用刀斧的步兵兵器長度優勢就消失了,5米長矛步兵可以端得動,但5米長的大刀或大斧就沒幾個人能揮舞得起來了。因此,對抗重騎兵的步兵刀斧就跟騎兵長矛一樣長甚至短一些了。如此,在接觸的一剎那是騎兵長矛撂倒步兵還是步兵刀斧砍斷騎兵馬腿,就要看雙方的技術或運氣了。岳飛步兵能大破金國鐵甲軍,至少說明
岳家軍訓練是相當有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