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騎(古代軍事戰爭中騎兵的一種)

鐵騎(古代軍事戰爭中騎兵的一種)

“鐵騎”一詞源自古代軍事領域,是古代軍事戰爭中騎兵的一種,屬重型兵種,又稱重騎兵,是古代戰爭中威力巨大的力量之一。讀音,為tiě qí。

騎的讀音應該讀qí。

1985年以前,有兩個讀音。騎,動詞,如騎馬。jì,名詞,如單騎,胡騎。

1985年國家語委頒布國語異讀詞審音表,廢jì,統讀qí。 應該讀qí,原因如下:

1、騎:其中一個義項指騎的馬,泛指人乘坐的動物,符合坐騎意。 2、現代漢語中,只有qí的讀音,已經沒有jì的讀音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鐵騎
  • 外文名:cavalry
  • 拼音:tiě qí
  • 基本義:披著鐵甲的戰馬;借指精銳騎兵。
  • 聯合詞語蒙古鐵騎、崑崙鐵騎、西涼鐵騎
漢語詞語,基本信息,讀音辨析,詞語示例,大陸統讀,詳細解釋,鐵騎歷史,騎兵興起,鐵騎興衰,鐵騎弱點!,

漢語詞語

基本信息

【拼音】:① tiěqí(大陸統讀)②tiě jì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港台地區)
【注音】:①ㄊㄧㄝˇ ㄐㄧˋ②ㄊㄧㄝ ˇ ㄐㄧˋ
【英文】:cavalry

讀音辨析

關於“鐵騎”一詞中“騎”字的讀音,我國語言文字學大師王力蔣紹愚唐作藩等所編審的字典《古漢語常用字字典》(2005年第四版)第301頁解釋為:“①qí,騎馬。[引]騎其他東西;②jì(忌),騎馬的人,騎兵。如《史記項羽本紀》中‘沛公旦日從百餘JI來見項王’。”由此可見,鐵騎當讀“ tiě jì”。
細分研究,鐵騎在古時指戰車;一騎,指一人一馬的合稱。至近代,由於北京語言演變,JI清化為QI,騎字含義中動詞義(QI)和名詞義(JI)開始分化為兩個讀音,成為多音字。這種情況下,一般做動詞或類動名詞時,騎讀如“奇”,如騎馬、騎兵、騎腳踏車……。但當“騎”字後置,出現在偏正詞組中作名詞時,應讀作jì(忌),如鐵騎、輕騎、車騎、坐騎……。
近幾年,由於讀者誤讀,如將“一騎紅塵妃子笑”、“千里走單騎”中的“騎”(忌音)誤讀“奇”音,部分國小規範字典便將“騎”的本音JI取消,統讀為QI,嚴格來說,這是不嚴謹的。今天,我們翻看比較專業權威的詞典字典,都知道騎的讀音區別。在港台地區,“鐵騎”仍然讀作tiějì。但是在大陸,通用為tiě qí。
當然,這是學術上比較專業的解釋。鑒於2012年廣州中考“蔭蔽”的“蔭”讀音因為部分國小詞典誤導,最後判定該題全部得分的烏龍,學生在學習時要以當地教育大綱規範讀音為主,以免考試時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1985年以前,有兩個讀音。騎,動詞,如騎馬。jì,名詞,如單騎,胡騎。
1985年國家語委頒布國語異讀詞審音表,廢jì,統讀qí。 應該讀qí,原因如下:
1、騎:其中一個義項指騎的馬,泛指人乘坐的動物,符合坐騎意。
2、現代漢語中,只有qí的讀音,已經沒有jì的讀音了。

詞語示例

tiě qí:蒙古鐵騎、崑崙鐵騎(電影名)、鐵騎山(山名,位於青島)

大陸統讀

tiě jì(四聲)是古代發音。讀qí是類似動詞,比如騎兵。其他的類似名詞詞義的全部都讀jì。輕騎,車騎,驃騎。不過現代全部都讀qí(二聲),jì音已經取消了。
鐵騎突出刀槍鳴。——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如刀劍鐵騎。——清· 黃宗羲柳敬亭傳

詳細解釋

釋義:(1).披掛鐵甲的戰馬。
【出處】:唐 戎昱從軍行》:“半酣秋風起,鐵騎門前嘶。” 前蜀 韋莊 《和鄭拾遺秋日感事一百韻》:“晨趨鳴鐵騎,夜舞挹瓊觴。”
【示例】:陳毅 《泗宿道中》詩:“半規殘月照,鐵騎送長征。”
釋義:(2).借指精銳的騎兵。
【出處】:《後漢書·公孫瓚傳》:“且厲五千鐵騎於北隰之中,起火為應。”
【示例】:元 乃賢 《答祿將軍射虎行》:“將軍部曲瀚海東,三千鐵騎精且雄。”《東周列國志》第三回:“鄭伯叫尹球保駕先行,親自斷後,且戰且走。卻被犬戎鐵騎橫衝,分為兩截。”

鐵騎歷史

騎兵興起

鐵騎也稱重騎或重騎兵、鐵甲軍,與輕騎構成了騎兵的兩大分類。中國的騎兵源於匈奴。戰國後期,趙武靈王進行胡服騎射,改革軍制,命士兵著緊身的胡服,習騎射,創立了華夏族的第一支騎兵。
蒙古重騎兵蒙古重騎兵
自戰國至秦漢的騎兵都是輕騎,“輕”就是騎兵本著快速、長途奔襲的原則,裝備輕便,戰馬無護甲,騎士也只有前胸和後背的兩片護甲(鎧甲皮甲),騎士的武器為弓箭加彎刀,或僅為戟(另有僅使用的騎弩手)。
宋朝重騎兵宋朝重騎兵
重騎兵的雛形是漢末袁紹用300鐵甲騎兵作親兵衛隊,後曹操加以擴大,擁有5萬人的鐵騎虎衛軍。
重騎兵的“重”就是指戰馬和騎士全用盔甲包裹,裝備厚重,鐵騎的“鐵”也是源於這些鐵制的盔甲。標準的鐵騎其戰馬除了馬腿,其餘馬頭、馬身、馬腹部等全用鐵甲防護。騎士則盔甲包裹的只露兩個眼睛,武器多是長矛,另帶有盾牌佩劍,西方中世紀的騎士就類似於中國的重騎兵,只不過他們的騎士因為騎士精神以弓箭射殺敵人為恥,而不帶弓箭,中國鐵騎則有帶弓箭也有不帶的。

鐵騎興衰

魏晉南北朝是中國軍事史上鐵騎的鼎盛時期,那時不論漢族還是各少數民族,均以鐵騎為中堅。這正好也與西方羅馬帝國滅亡後騎士興起相吻合。手持長矛,衣甲華麗厚重的重裝騎士是這一時期東西方戰場上的亮麗風景.
宋朝重騎兵宋朝重騎兵
少數民族如遼、金、西夏等則延續著他們對鐵騎的熱愛,最有名的就是金國的鐵浮圖拐子馬女真人的鐵騎曾經在戰場上大顯神威,所擋皆靡。直到岳飛在偃城大戰中用步兵的長刀大斧砍馬腿而大破金國鐵騎兵,金人不再使用鐵騎,鐵騎也就逐漸在中國歷史上消亡了。

鐵騎弱點!

步兵對抗輕騎,利害武器是長矛,而且步兵長矛要比騎兵長戟長,才能在騎兵武器傷害自己以前,用長矛刺騎兵馬腹部而將其撂倒。這在技術上是可以做到的,因為騎兵端長戟只能用一隻手(右手),其左手要挽韁繩,這樣一隻手端其長度是有限的,一般3米多就是極限了,再長就端不穩了(騎兵會在進入敵群混戰時雙手持戟作戰,在衝鋒時都要用一隻手挽韁繩)。但步兵是雙手端,所以其長矛可長達5米(秦國步兵長矛最長者甚至有7米!),這就比騎兵占優勢了。因此,訓練有素的步兵長矛方陣是輕騎兵的可怕對手!
但面對重騎兵時,長矛方陣就不頂用了。因為步兵長矛主要是刺騎兵馬腹部(摔倒後的騎士往往受傷,還沒來得及爬起就被消滅了),但重騎兵馬腹部是有護甲的,因此對抗鐵騎的步兵武器就必須改變,那就是長刀或大斧。重騎兵唯一的缺陷就在於馬腿沒有護甲(護甲薄則無用,厚則馬行動不便,本身鐵騎的戰馬負重就大大增加了),長矛很難刺馬腿但刀斧砍馬腿就相當有效。然而用刀斧的步兵兵器長度優勢就消失了,5米長矛步兵可以端得動,但5米長的大刀或大斧就沒幾個人能揮舞得起來了。因此,對抗重騎兵的步兵刀斧就跟騎兵長矛一樣長甚至短一些了。如此,在接觸的一剎那是騎兵長矛撂倒步兵還是步兵刀斧砍斷騎兵馬腿,就要看雙方的技術或運氣了。岳飛步兵能大破金國鐵甲軍,至少說明岳家軍訓練是相當有素的。
鐵騎(古代軍事戰爭中騎兵的一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