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敬亭傳

柳敬亭傳

明末說書藝人柳敬亭,揚州府泰州人,原姓曹,觸犯刑法而改姓柳。經過揣摩學習,說書技藝大成,名聲顯達。後入寧南侯左良玉幕僚,南明覆滅後重操舊業,因在軍中時間很長,見過人間百態、醜惡冷暖,藝術造詣非凡。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柳敬亭傳
  • 外文名稱:Biography of Liu Jingting
  • 文學體裁文言文
  • 作者黃宗羲
作品原文,作品譯文,作者簡介,關於柳敬亭,

作品原文

余讀《東京夢華錄》、《武林舊事記》,當時演史小說者數十人。自此以來,其姓名不可得聞。乃近年共稱柳敬亭之說書。
柳敬亭者,揚之泰州人,本姓曹。年十五,獷悍無賴,犯法當死,變姓柳,之盱眙市中為人說書,已能傾動其市人。久之,過江,雲間有儒生莫後光見之,曰:“此子機變,可使以其技鳴。”於是謂之曰:“說書雖小技,然必句性情,習方俗,如優孟搖頭而歌,而後可以得志。”敬亭退而凝神定氣,簡練揣摩,期月而詣莫生。生曰:“子之說,能使人歡咍(haī)嗢(wà)噱(jué)矣。”又期月,生曰:“子之說,能使人慷慨涕泣矣。”又期月,生喟然曰:“子言未發而哀樂具乎其前,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蓋進乎技矣。”由是之揚,之杭,之金陵,名達於縉紳間。華堂旅會,閒亭獨坐,爭延之使奏其技,無不當於心稱善也。
寧南南下,皖帥欲結歡寧南,致敬亭於幕府。寧南以為相見之晚,使參機密。軍中亦不敢以說書目敬亭。寧南不知書,所有文檄,幕下儒生設意修詞,援古證今,極力為之,寧南皆不悅。而敬亭耳剽口熟,從委巷活套中來者,無不與寧南意合。嘗奉命至金陵,是時朝中皆畏寧南,聞其使人來,莫不傾動加禮,宰執以下俱使之南面上坐,稱柳將軍,敬亭亦無所不安也。其市井小人昔與敬亭爾汝者,從道旁私語:“此故吾儕同說書者也,今富貴若此!”
亡何國變,寧南死。敬亭喪失其資略盡,貧困如故時,始復上街頭理其故業。敬亭既在軍中久,其豪猾大俠、殺人亡命、流離遇合、破家失國之事,無不身親見之,且五方土音,鄉俗好尚,習見習聞,每發一聲,使人聞之,或如刀劍鐵騎,颯然浮空,或如風號雨泣,鳥悲獸駭,亡國之恨頓生,檀板之聲無色,有非莫生之言可盡者矣。

作品譯文

我讀了《東京夢華錄》和《武林舊事記》兩部宋人筆記,(知道)兩宋說書藝人多達數十人。從那以後,說書藝人的姓名,就不為人們所知了。只是近幾年來,人們才異口同聲稱讚柳敬亭的說書技藝。
柳敬亭揚州府泰州人,原姓曹。十五歲時,(因為)蠻橫兇悍,刁鑽不講道理,觸犯刑法,應當處死刑,(因此他)改姓柳,逃到盱眙城裡,給人們說書。那時(他說書)已經能使市民佩服、感動。很久以後,到了江南,松江府有個叫莫後光的讀書人見了他,說:“這人機智靈活,可以幫助他,用他的演技出名。”於是對柳敬亭說:“說書雖是低微的技藝,但也必須勾畫出(故事中人物的)性格情態,熟悉各地方的風土人情。要像春秋時楚國優孟那樣以隱言和唱歌諷諫,而後才能達到目的。”柳敬亭回到家裡,聚精會神,專心致志,用心練習,反覆推求。過去一個月,(他)前往莫後光處,莫(對他)說:“你說書,能使人歡樂喜悅,大笑不止了。”又過了一個月,莫(對他)說:“你說書,能夠使人感慨悲嘆,痛哭流涕了。”又過了一個月,莫後光不禁讚嘆地說:“你說書,還沒有開口,哀傷、歡樂的感情就先表現出來了,使聽眾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你)說書的技藝達到了精妙的程度。”於是柳敬亭就到揚州、杭州南京(等大城市去說書),名聲顯揚於達官貴人之中。在豪華大廳的盛大集會之上,在悠閒亭榭的獨坐之中,(人們)爭著請柳敬亭表演他的技藝,沒有不從內心感到滿足,說他演得好的。
寧南侯左良玉渡江南下時,安徽提督社宏域想結交左良玉,介紹柳敬亭到(左良玉的)府署。左良玉惋惜與柳敬亭相見太晚,讓柳敬亭參與決定重要秘密軍務。軍中官員也不敢以說書人的身份來看待柳敬亭。左良玉沒有讀過書,所有公文,都是部下文人立意謀篇,鍊字鍊句,引古證今,努力寫成,(可是)左良玉都不滿意。而柳敬亭耳朵經常聽到的,口裡經常說的,從僻陋里巷俗語常談中得來的,倒沒有不合左良玉之意的。(柳敬亭)曾奉命到南京,當時南明朝中群臣都敬畏左良玉,聽說他派人來,上下沒有誰不以恭敬之禮接待(他),宰相以下的官吏都讓柳敬亭坐在向南的尊位上,稱呼他柳將軍,柳敬亭也沒有什麼不安的表現。那些街市上往日和柳敬亭很親近互稱你我的市民,在路邊私下說:“這人是過去和我們一起說書的,如今他竟這樣飛黃騰達了!”
不久,南明朝廷覆滅,左良玉也死了。柳敬亭的資財差不多花光,又像昔日一樣貧困,於是又開始走上街頭,重操舊業。柳敬亭既然在軍隊里的時間很長,那些蠻橫狡詐、不守法紀的人,殺人犯法、改名換姓、逃亡在外的人,流離失所、悲歡離合、國破家亡的事,(他)都親眼見過,而且各地的方言,大眾的愛好和崇尚,都是他所熟悉的。(因此他)每講一詞一語,讓人聽起來,有的象刀槍劍戟碰撞,帶甲騎兵突然衝出,颯颯作響,騰空而起;有的象狂風怒號,苦雨泣訴;有的象鳥鵲悲鳴,群獸驚駭,使人立即產生亡國之恨,聽不清伴奏的樂聲。(他的藝術造詣)已大大超過了莫後光所說的那種境界了。

作者簡介

黃宗羲(1610~1695),字太沖,號南雷,浙江餘姚人,學者尊為梨洲先生。明末清初傑出思想家。 黃宗羲之父黃尊素為萬曆進士,天啟中為御史,是東林黨人,因彈劾魏忠賢而被削職歸籍,不久又下獄,受酷刑而死。崇禎元年(1628),十九歲的黃宗羲“袖長錐,草疏,入都訟冤”,擊殺獄卒,哭祭於詔獄中門,浩氣震動內外,崇禎帝嘆稱其為“忠臣孤子”。歸鄉之後,發憤讀書,“憤科舉之學錮人,思所以變之。既,盡發家藏書讀之,不足,則鈔之同里世學樓鈕氏、澹生堂祁氏,南中則千頃堂黃氏、絳雲樓錢氏,且建‘續鈔堂'於南雷,以承東林之緒”。又從學於著名哲學家劉宗周,得蕺山之學。十年後,在南京參與一百四十人公布《留都防亂公揭》,揭發閹黨阮大鋮的禍國殃民之罪,遭到殘酷鎮壓,亡命日本。清順治二年(1645),清軍南下,弘光政權崩潰,魯王朱以海監國於紹興。清軍入關後,黃宗羲招募里中子弟數百人組成“世忠營”,在餘姚舉兵抗清,達數年之久,魯王政權授以監察御史兼職方之職。在配合張煌言進行復國活動失敗後,漂泊海上,至順治十年(1653)始返回故里,課徒授業,著述以終,至死不仕清廷。
黃宗羲為學領域極廣,成就宏富,於經史百家及天文、算術、樂律、釋道無不涉獵,而史學造詣尤深,清政府撰修《明史》,“史局大議必咨之”。他身歷明清更迭之際,認為“國可滅,史不可滅”。他論史注重史法,強調徵實可信。在哲學上,認為氣為本,無氣則無理,理為氣之理,但又認為“心即氣”,“盈天地皆心也”。在政治上,他從“民本”的立場深刻批判封建君主專制,提出君為天下之大害,不如無君,主張廢除君主“一家之法”,建立萬民的“天下之法”。他還提出以學校為議政機構的構想。他精於曆法、地理、數學以及版本目錄之學,並將其所得運用於治史實踐、辨析史事真偽、訂正史籍得失,多有卓見,影響及於整個清代。
黃宗羲一生著述大致依史學、經學、地理、律歷、數學、詩文雜著為類,多至50餘種,300多卷,其中最為重要的有《明儒學案》、《宋元學案》、《明夷待訪錄》、《孟子師說》、《葬制或問》、《破邪論》、《思舊錄》、《易學象數論》、《明文海》、《行朝錄》、《今水經》、《大統歷推法》、《四明山志》等。黃宗羲生前曾自己整理編定《南雷文案》,又刪訂為《南雷文定》、《文約》。
黃宗羲的啟蒙思想完全沒有外來思想的影響,空前絕後,被稱為“中國思想啟蒙之父”,並與顧炎武王夫之方以智並稱為清初四大家。

關於柳敬亭

柳敬亭是明末清初一位頗有盛名的大說書家,黃宗羲寫其為揚州府泰州人,實為誤傳,其本為通州余西場(今余西古鎮)人氏,姓曹名永昌。當時不少文人的詩文中提到過他,和柳敬亭同時代的著名文人除黃宗羲外,還有吳偉業周容等人都給他寫過傳記,張岱寫過一篇《柳敬亭說書》,描述了柳敬亭高超的說書技藝。清代著名戲曲作家孔尚任,在他的傳奇劇本《桃花扇》中,十分生動地描繪了柳敬亭豪爽、勇敢、俠義的行為,充分表現了他的愛國熱情和機智、詼諧的性格特徵。吳偉業在《梅村集》里寫過柳敬亭傳,說他為人能辨善惡,愛替人排難解紛,明亡後更借說書來抒發他胸中的憤慨悲涼的情緒。吳把他比作戰國時候的魯仲連。然而黃宗羲認為,這是不倫不類的,甚至把寫文章的體式都顛倒了,所以另給柳敬亭作了傳。這就是本文。
黃宗羲認為,柳敬亭是微不足道的人物,給他作傳的目的是為了給後來學者確立寫文章的體式標準。其意是說:寫文章作傳記不宜言過其實,隨意拔高人物,而應如實反映,才合乎文章寫作的體式。吳、黃對柳敬亭的評價孰是孰非,姑且不論,但從此以後,黃宗羲的《柳敬亭傳》的確成了記載柳敬亭生平業績較為重要的一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