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敬亭研究

柳敬亭研究

《柳敬亭研究》是研究明末清初評話宗師柳敬亭的集大成之作。

基本介紹

  • 書名:柳敬亭研究
  • 作者:劉寧 主編
  • ISBN:9787550618725
  • 類別:曲藝、文學
  • 頁數:712
  • 定價:128元
  • 出版社:鳳凰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年9月
  • 裝幀:精裝
  • 開本:16
  • 排印方式:簡體橫排
主要內容,書評,

主要內容

柳敬亭是明末清初著名的評話藝術家,祖籍南通,生於泰州。《柳敬亭研究》一書由中國曲藝家協會和泰州市有關部門合作整理,劉寧先生擔任主編。是書匯集柳敬亭的相關資料,分六輯,共收錄文獻資料200餘篇:第一輯主要包括柳敬亭同時代人寫的傳記和題贈,這是研究柳敬亭的原始資料,也是最重要的資料。第二輯主要是清人筆記、詩詞、戲劇中有關柳敬亭的內容。第三輯包括評傳和年譜,傳記包括了不同時代專家的成果,其中陳汝衡的傳記選擇解放初出版的版本,後來修訂的《說書藝人柳敬亭》篇幅較長,讀者容易找到,不收入《柳敬亭研究》。第四輯包括從民國迄今研究柳敬亭的重要論述,有些是專門的論文,有些是書中的節選,都自成體系。由第五輯收入清史專家何齡修先生的研究文章,這部分文章較為分散,輯在一起,便於研究者參考。第六輯收入海外學者的研究文章(其中杜聯喆、黃紅宇是旅居海外的華人),這些文章都是用外語寫成的。有些由作者本人翻譯,有些是編者請專家翻譯的,希望能使讀者對海外的研究情況有一個概要的了解。

書評

只有敬亭,依然此柳——讀《柳敬亭研究》
姚舍塵
《人民日報》海外版
文化建設的意義,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然而,“千秋”之業必得有對文化的敬畏之心,還須有坐冷板凳的耐力和堅忍。由清史專家何齡修任顧問、劉寧主編的《柳敬亭研究》,以治史的態度打通時空的分門別類,其多維度的研究觀照,不僅成就一部當今柳敬亭研究的集大成之作,還為“鄉邦文獻”研究方法作了嚴謹而生動的探索。
評話宗師柳敬亭是江蘇泰州人。生活於明末清初的他,不僅以說書聞名大江南北,而且作為左良玉的幕僚參政,雖為談詞之輩,卻非“飲食之人”。正因“亡國之恨頓生,檀板之聲無色”,在世時就有錢謙益黃宗羲等大家為其作傳並多有詩讚。張岱描寫其說《景陽岡武松打虎》的繪聲繪色,作為經典常被後世引用。“柳研”雖不能算“顯學”,但由清至民國,代有名家研究並為其列傳者:清初“四王”之首的王時敏、被董其昌視為“初唐王勃”的冒辟疆、清代著名詩人同鄉鄧漢儀、大儒俞樾、民國陳汝衡、曹聚仁,直至當代散文大家董橋……面對綿延不絕而又浩茫的資料,編者冷靜、科學地將其分為:“同代人寫傳記、題贈”、“清人筆記、詩詞戲劇中相關資料”、“評傳、年譜”、“民國迄今研究論述”等六輯。既按年代時序,又分類別列章,縱橫交錯卻渾然一體,蓬莖碩大且能辨主桿、枝葉。皇皇70萬言,多見編者用心與點睛安排。
近十幾年來,《四庫禁毀書叢刊》、《續修四庫全書》、《全清詞》、《清代詩文集彙編》等大型叢刊的先後出版,使不少材料浮出水面。編者廣為收集,窮盡其有,兼容並蓄。繼上世紀30年代現代作家陳汝衡寫《說書小史》對柳敬亭的資料作較全面梳理後,版本專家陸銓專門編著《柳敬亭遺事》,中國社科院研究員何齡修對柳氏生卒年以及生平活動的詳實稽考,“追尋柳老生平於荒煙敗草之中,殘冊故紙之上”,而德國、丹麥、日本等漢學家從中國曲藝及中國文學創作中口述與筆述之關聯與影響考察柳敬亭活動,將“柳研”推向文學生態學乃至比較文學的新視界。

  
古代名人研究中的扛鼎之作——評《柳敬亭研究》
陳遼
《曲藝》2014年6月第6期
即使從宋、元平話算起,我國的說書藝人至今少說也得以十萬計。其中的優秀者,生前、死後都有人評說。但是,沒有哪一個說書藝人像柳敬亭(1592-約1672)那樣,在四百餘年裡始終有人評說和研究。2012年是柳敬亭誕辰420周年。由柳敬亭的故鄉泰州市鳳城河管委會牽頭編纂,將柳敬亭生前、死後至今四百餘年間的有關評說、研究柳敬亭其人其藝的著作搜羅殆盡,然後,請劉寧主編、董耀鵬作序,歷時三年,終於編成《柳敬亭研究》一書,共70.7萬字。鳳凰出版社(原江蘇古籍出版社)於2013年9月出版。通讀全書,我認為,它是古代名人研究中的扛鼎之作。
一是“集大成”。還在柳敬亭生前,明末、清初的著名文人張岱(15971694),即在《柳敬亭說書》中盛讚其高超的說書藝術:“其描寫刻畫,微入毫髮。然又找截乾淨,並不嘮叨。勃夬聲如巨鐘,說至筋節處,叱吒叫喊,洶洶崩屋。武松到店沽酒,店內無人,謈地一吼,店中空缸空甓皆瓮瓮有聲。閒中著色,細微至此。”其後,大名人黃宗羲、毛奇齡陳維崧冒襄錢曾等柳敬亭的同時代人,對柳敬亭及其技藝的評論;清人筆記、詩詞、戲劇中有關柳敬亭的描敘;不同時期專家對柳敬亭的研究成果;民國迄今研究柳敬亭的重要論述;以及德國、丹麥、日本學者和海外華人學者研究柳敬亭的論文,《柳敬亭研究》都選收入書。《柳敬亭研究》一書在手,古今中外對柳敬亭的評說和研究的精華篇章,可以一覽無餘。如此“集大成”式的研究古名人,在古名人研究中是罕見的。
二是定位定得準。研究古名人,要將有關材料收集齊全,固然不容易;但是,最難的是要對該古名人準確定位。定位準確,該古名人雖死猶生;定位不準確,即使有關他的材料搜羅了不少,這個古名人的形象依然模糊不清。《柳敬亭研究》之所以在古名人研究中獨立超群,就是因為它對柳敬亭定位準確。這可以由其中的代表性論著作證。黃宗羲在《柳敬亭傳》中把柳敬亭定位為具有民族氣節的、技藝傑出的說書藝人:“每發一聲,使人聞之,或如刀劍鐵騎,颯然浮空,或如風號雨泣,鳥悲獸駭,亡國之恨頓生,檀板之聲無色”;“乃近年共稱柳敬亭之說書”。毛奇齡在《贈柳生》一詩中和黃宗羲的評價一樣,也認為柳敬亭的說書,使聽眾動故國之思:“扶病來看柳敬亭,秋花開滿石榴屏。江南多少前朝事,說與人間不忍聽。”——柳敬亭乃愛國的名藝人。南京師範學院教授段熙仲,1961年在《雨花》8月號上發表《柳敬亭——里民間藝人的輝煌形象》一文中說:孔尚任桃花扇》中的柳敬亭,“以奪目的光輝掩蓋了劇中主要人物侯朝宗,而和卻奩、罵筵的李香君同等的鮮明突出,在《桃花扇》傳奇里稱得起雙峰並峙。”在柳敬亭的一生中,“經歷了朱明的亡國,滿清的入關;在南京他和東林復社黨魁有親密的往還;在武昌左良玉大軍中,抵掌面談,出入臥內;他奉使南京,被朝貴們尊為柳將軍;明亡以後,也曾在降清而又通海的馬逢知幕下,晚年還北上京華,他的一生是不平凡的。”“弘光初又盡力緩和左軍與馬(士英)、阮(大鋮)之間的矛盾,協力抗清,有膽有識,是一位活躍於緊張複雜的政治舞台上的民間藝術家。”要言之,在段熙仲先生眼裡,柳敬亭是位抗清愛國的傑出的民間藝術家。總之,將柳敬亭定位為有民族氣節的“曾在抗清名將左良玉軍中獻藝,充當幕僚,成為明末清初享名一時的說書藝人”(董耀鵬語),是《柳敬亭研究》絕大多數作者的共識。正是對柳敬亭的這一準確定位,使《柳敬亭研究》閃耀出奪目的光輝。
三是特點抓得牢。古名人各有各的特點,而柳敬亭的特點就是他的說書藝術超群,臻於化境。因此,《柳敬亭研究》中的許多著述,都是狠抓這一特點展開論述。據黃宗羲的《柳敬亭傳》,吳功正先生在《一篇獨特的人物傳記》中,就揭示了柳敬亭說書的三重不同境界。第一重境界:“能使人咍嗢噱矣”,能夠使人歡樂大笑;第二重境界:“能使人慷慨涕泣矣”,調動聽眾悲慨的情緒;“一、二兩重境界所引發和調動的聽眾情感——哀、樂兩面,互相補充。”第三重境界,“進乎技”,“進入化工境界:“言未發而哀樂具乎其前,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這一境界是“未成曲調先有情”(白居易:《琵琶行》)的超神入化,“標誌著柳敬亭說書已登堂入室,爐火純青。”何齡修先生則在《關於柳敬亭的生年及其他》中認為,“柳敬亭突破了演出手段的局限性,在藝術表現方面掌握和運用高度的技巧,‘華堂綺席,危坐奏伎,梯幾抵掌,各肖其人之聲音笑貌,謦欬詼諧,以發諸口。’‘往事有無書數卷,聞君一說如相見。忠賢奸佞頃刻身,老幼悲歡婉轉面。’可見他在口的運用即語言和發聲的運用上,也就是說書藝術基本表現手法的運用上非常卓越、幽默、生動、精煉、準確,獨具特色。”“他描寫人物,真實、豐富、深刻、鮮明,所以富有感染力。”也有研究者以張岱在《陶庵夢憶》中敘說柳敬亭演說武松打虎的藝術為根據,概括了柳敬亭說書的六大特點:一是對《水滸傳》原著“作了許多創造性的豐富和加工”;“二是善於作細節描寫,但該長則長,該短則短,絕不拖泥帶水”;“三是在關鍵處、高潮處盡情表演”;“四是有絕活,即使在並無生動情節處,也能抓住聽眾”;“五是表演水平整體高超,而不只以某一方面的優長過人”;“六是表情豐富,全身出戲”。(《平話奇才柳敬亭》)正因為《柳敬亭研究》中的許多篇章都狠抓了柳敬亭說書藝術這一特點深入研究,各抒己見,於是《柳敬亭研究》也就成了普及說書藝術的最好著作,又是說書藝術最好的教科書。
四是充分展現柳敬亭對後人的影響。古名人之所以至今仍是名人,就是因為他們對後人有長遠的影響。有些人一時走紅,但隨著他一旦離世,也就很快湮沒,再無人知。而柳敬亭卻是一位有著長遠影響的名人。有清一代,評說柳敬亭及其說書藝術的有張岱、錢謙益、吳偉業、黃宗羲、顧開雍、王猷定、王時敏、龔鼎孳、毛奇齡、朱一是、冒襄、曹貞吉、錢曾、張潮余懷王士禛俞樾等一百一十多人;進入民國,又有盧前、汪國垣、連闊如、陳如衡等許多人,評論和研究柳敬亭;新中國成立後,評說、研究柳敬亭的又有六、七十位專家、學者。可見其影響之大,感人之深。尤其難得的,柳敬亭的影響擴展到了國外。德國學者柏睿晨(Rǖdiger Breuer)在《一個榜樣還是文化構思?——明清說書藝術家柳敬亭和他在現代背景之下的形象》中說:從清初開始,“無論是在文學還是日常用語中,‘柳敬亭’這一名字便成為一般用來表示‘一個好的說書者’的別名。”丹麥易德波在《揚州評話——從明代到當代》中寫道:“著名藝人柳敬亭”,“善於‘說書’”,“他的歷史故事,如‘西漢’、‘隋唐’、‘水滸’等,所到之處,都得到高度的評價。”日本學者青木正兒稱“柳敬亭乃氣節之士”。日本的另一學者島田由紀子寫了《明末清初的說書大家——柳敬亭的藝術生涯》長篇論文,稱“柳敬亭在說書中傾注了他真實的生活方式”;“像柳敬亭這樣的在當時出類拔萃的說書家的藝術,給小說傳奇的藝術形式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可見柳敬亭在外國學者心目中的地位。這還不過是柳敬亭近四百年來在文人、學者中的影響;至於柳敬亭在評話藝人中的影響,更是獨一無二,千古少有。他被奉為說書界的祖師。揚州說書界,過去有個定期的集會叫“三皇會”,會期是每年陰曆的三月三日、六月六日、九月九日。在這些天祭祀孔子、柳敬亭、崔仲達。因說書藝人子弟可以應科舉,屬“儒”家,故祭祀孔子;柳敬亭則被奉為說書界的祖師,因為他是三百年來名氣最大的說書家;崔仲達曾應乾隆皇帝之召,演過“御前評話”,藝人引以為榮,但是藝人真正祭祀的還是他們的祖師柳敬亭,就像商人將陶朱公范蠡奉為祖師祭祀一樣。
《柳敬亭研究》之所以成為古名人研究中的扛鼎之作,還因為它在編纂工作中真正貫徹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一般的古名人研究論著,往往只是一家之言,而把不同意這一家之言的他家之言排斥在外。《柳敬亭研究》不是這樣,譬如說,《柳敬亭研究》的編纂牽頭單位是泰州市,主張柳敬亭是泰州人的文章占了大多數,但《柳敬亭研究》仍收錄了認為柳敬亭是通州人的錢嘯秋的《柳敬亭之世系》、管勁丞的《柳敬亭通州人考》、張破浪的《平話家柳敬亭考證錄》,一視同仁,並沒有獨尊“柳敬亭系泰州人”一“家”。關於柳敬亭的生卒年,陳汝衡以為是1587-1670年。何齡修以為是1592-1674或1675,也“不能完全排除康熙十一二年(1672-1973)去世的可能性”。各有各的考證,各有各的論據,董耀鵬則以為柳敬亭的生卒年為(1592-約1672)。讀者可以將三“家”言加以比較,得出自己的看法。柳敬亭說書採用的是什麼語言?何齡修以為,“柳敬亭說的是揚州評話”。張棣華以為,“可能是國語或類似今天的中州韻”。也有學者以為,柳敬亭的演出地點,以“吳最久”,他在蘇州地區演出的評話,演說的應是使用蘇州方言的蘇州評話。還有學者認為,評話以語言為主要藝術手段,如果聽眾不懂演說者的語言,或者半懂不懂,似懂非懂,演說者與聽眾之間是不可能產生真正的藝術交流的。柳敬亭得天獨厚。他祖籍真定府靈壽,父祖相傳,在家裡講的是北方話;上輩祖先,有三代住在常熟,常熟是吳語地區,所以遷通州余西的一世祖曹堯卿又會講吳地方言。通州余西則是通州人和啟東、海門人的雜居地,通州話屬揚州語系,啟海話屬吳語語系,所以柳敬亭(原姓曹,名永昌)從小就熟悉並掌握通州話和吳語是不成問題的。柳敬亭青壯年在泰州生活。說的是泰州語即揚州話。因此,他後來在吳地區演出時使用的是蘇州方言;在揚州地區演出時使用的是揚州方言;在南京演出時使用的是和揚州、鎮江語言接近的南京方言;在京、津演出時使用的是北方話。《柳敬亭研究》對以上諸說並存、並選、並錄,也體現了“雙百”精神。尊重諸家學者,尊重眾多讀者,《柳敬亭研究》體現了廣泛的學術包容性。
《柳敬亭研究》既是柳敬亭研究的集大成,對柳敬亭定位準確,對柳敬亭的特點抓得牢;又充分展現了柳敬亭對當時和後代人以至外國學者的影響,對說書藝人的影響,還認真貫徹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有此五大特色,說它是古名人研究中的扛鼎之作,並非過譽。我希望,今後對古名人的研究,有更多的像《柳敬亭研究》這樣的優秀論著問世。(作者:江蘇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