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恨

飲恨

飲恨,漢語辭彙。

拼音:yǐn hèn

釋義:抱恨含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飲恨
  • 詞義:抱恨含冤
  • 出處:《恨賦
  • 屬性:詞語
詞目,拼音,引證解釋,“恨”的引申義,

詞目

飲恨

拼音

yǐn hèn

引證解釋

抱恨含冤。
南朝 梁江淹恨賦》:“自古皆有死,莫不飲恨而吞聲。”
唐·蔣防霍小玉傳》:“我為女子,薄命如斯。君是丈夫,負心如此。韶顏稚齒,飲恨而終。”
秦觀《李訓論》:“惟其不用二臣,而委之 訓 與鄭注,是以事敗謀泄,害及忠良蹀血觀闕之前,不勝飲恨而已。”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一:“﹝ 張叔夜 ﹞領兵勤王京師,拜樞密,以不肯推戴異姓,取過軍前,飲恨而薨。”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三:小女興娘薄命,為思念郎君成病,於兩月前飲恨而終,已殯在郊外了。
袁鷹《飛》:“無數愛國者一腔熱血,盡付東流,半世奔波,終身飲恨。”
該詞常形容滿腔情緒沒得到發泄,心中的目標未能達到並感到極度氣憤憋悶的狀態。

“恨”的引申義

役夫敢申恨。――唐·杜甫《兵車行
恨貫肌骨。――唐·李朝威《柳敬亭傳》
亡國之恨。――清·黃宗羲《柳敬亭傳》
又如:恨命(恨恨地;拚命);恨恨(氣 忿的樣子);恨窮髮極(憤恨到極點而發怒);恨五罵六(投骰子時的叫罵聲);恨如頭醋(比喻非常可惡,令人恨得切齒)
遺憾;後悔
臣死不恨矣!――《史記·蕭相國世家
故死者不抱恨而入地,生者不銜怨而受罪。――《漢書·王嘉傳》
公子恨之復返。――
苦於不能——表示急切地盼望做成某事(多用於實際做不到的事)
恨恨那可論。(心裡的憤恨哪裡說得盡呢?恨恨,憤恨到極點
令人感到遺憾的事
恨到了骨頭裡去。形容恨到了極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