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滸墅關[xǔ shù guān],當地人多簡稱作滸關,瀕臨運河,“上接瓜埠,中通大江,下匯吳會巨浸,以入于海”,號稱“十四省通衢之地”,北方的棉花、小麥、雜糧、南方閩廣的海貨、蘇杭嘉湖的絲、棉織品和其他手工業品,都通過這裡,故鎮內商賈駢集,貿易繁盛,“每日千百成群,凡四方商賈皆販於此,而賓旅過關者,亦必買焉”。正德時,明政府在滸墅設關徵稅,自此成為明代最著名的
鈔關之一,每年
商稅收入十分可觀。直到清代,滸墅關仍是馳名全國的繁華市鎮,被稱為“商旅之淵藪,澤梁之雄鉅”。
物華天寶黃金地,人傑地靈滸墅關。歷史悠久、地域廣闊、物產豐富、交通發達的滸墅關是千年古鎮、文化名鎮、經濟重鎮。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從事漁獵、稻耕等活動。秦代開始設鄉,元代至正年間設稅關,明代宣德四年(1429年)設鈔關(官員級別均在六品以上)。民國20年(1931)為
吳縣第一區區署所在地,面積110平方公里。民國23年(1934)與第四區(望亭)合併,為四區區署所在地,面積165平方公里。地域東至黃埭,南至
木瀆,西至光福,北至
無錫縣界,1949年4月為吳縣縣政府所在地。1950年滸墅關區轄2鎮18鄉。1960年劃歸蘇州市,1962年回歸吳縣為縣直屬鎮。1988年11月,滸墅關從吳縣劃歸郊區(
虎丘區)。1992年9月至1994年4月陸續劃出18個村建立省級滸墅關
經濟開發區。2002年9月,高新區、虎丘區合併後滸墅關歸高新區管轄。
相傳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南巡“求
吳王劍,發
闔閭墓”,見白虎蹲
虎丘山上,率部追趕20餘里,虎不見處即名為“虎疁”地。唐代,諱虎,改為“滸疁”。五代
吳越王錢鏐忌“疁”,遂改名為“滸墅”。宋《
吳郡圖經續記》又稱“許市”。明宣德四年(1429)戶部設鈔關。景泰元年(1450)建關署,成為全國七大鈔關之一,遂名滸墅關。
境內山水資源十分豐富。山有
陽山、觀山、
鹿山、真山、瓦山和
白石(豸)山等。水有
大運河、白盪、竹清塘(滸光運河)、
青苔湖、裴家圩、
九曲盪等。其中“陽山為吳之鎮”,是吳地主山。主峰箭闕峰高338.2米,箭闕峰頂有一缺口,相傳為秦始皇射箭所形成。山頂原有浴日亭,是古時候
重陽節登高觀日月同升的絕佳處。明王稚登曾記“郡城人於九月重陽群集亭間寅時觀日月合壁於此。”陽山素有“
吳中普陀”盛譽。鼎盛時達到“一里一廟”。
自東晉至明清,有廟宇神殿30餘處。陽山
鳳凰寺在當地有“先有
陽山鳳凰寺,後有杭州靈隱寺”之說,故鳳凰寺素有“小杭州”之謂。蘇州城內香客到杭州燒香後,都要到鳳凰寺燒“回頭香”、“拷仙水”。
觀山,又名管山,因秦時白鶴道人管霄霞隱居在此修煉得名,為明清時期吳中道教勝地,香火極盛,1958年毀。鹿山,相傳為
吳王養鹿的地方。現有
蘭風寺,始建於元大德二年(1298),原名景福庵,因清初庵中出了一名高僧蘭風禪師,故名蘭風塔院。
陽山又為古今戰場。
吳越春秋時,公元前437年秋,
吳王夫差兵敗自刎於陽山
山南一里,
越王勾踐葬
夫差於此。
半山寺是吳王夫差忠臣公孫聖“
天葬”之地。當地有民諺曰:“夫差的夢,半山寺的鐘(忠);夫差的恨(狠),公孫聖的命。”
文昌閣道院建於明萬曆三十一年(1604年)。當時為全國著名道院—太微律院。乾隆皇帝下江南時登閣眺望運河風光,贊為“昌閣風桅”。明王稚登《夜過滸市》詩中寫道:“東歸夜指闔閭城,月出津亭聽鼓聲。”這鼓聲就來自文昌閣。太平軍占領蘇州時,又成為太平軍扼守蘇州的
北大營。1757年,
蘇州府司馬林良銓以
乾隆皇帝南巡時讚美滸墅關文昌閣“昌閣風桅”為由頭,與當地風雅士人飲酒唱和,贊滸墅關美景八處,其餘為浮橋夜月、龍華晚鐘、漁莊夕照、
南河榆蔭、管山春眺、白盪菱歌、秦餘積雪。世事變遷,有的美景已不復存在;有的依然在展示著迷人的風姿;有的是新發現的旅遊景點,如真山吳王陵等。
滸墅關地處江南水網地區,西部為丘陵山區,有山有水,氣候宜人。自然資源雄厚,物產豐腴。平原水網地區主產水稻、小麥、油菜及經濟作物為主,畜禽、草蓆、蠶桑等為副。西部山區主產花果、茶葉、苗木和蠶桑等。其中蠶桑和草蓆生產已有近兩千餘年歷史。清末民初,在蠶桑界前輩章孔昭、
鄭辟疆、邵申培、
費達生、姚詠平等推動下,培育了高品質低病毒的“鐵種”蠶種,推廣全國。草蓆生產為全國四大產區之一。歷史上滸墅關的草蓆作為貢品供皇帝享用,稱為“貢席”。糧油總產量至九十年代已達到3.27萬噸。
新民苗圃的苗木出口海外。陽山地區的高嶺土及
鉭鈮礦儲藏量為全國較大容量的礦藏之一。
明代前,滸墅關已是“吳中一大鎮”,當時設定
巡檢司和稅務機關,“一地兩關”。經濟十分繁榮,“為十四省貨物輻輳之所,商船往來,日以千計”。成為康熙“
海禁開放”後江南對外開放的商品集散要地。人稱滸墅關為“活碼頭”。
近代工業發展較早,1919年起就有了造紙、供電、繅絲、絲織等企業。1949年前已有工業企業50餘家。1949年建國後,經濟有了較快發展,形成以冶金、建材、造紙、輕紡、化工、陶瓷、食品機械等工業門類。1986年被列為江蘇省首批對外開放的工業
衛星鎮。至1999年已形成具有省(部)、市、縣、鎮、村及外資、民營個體規模型企業1160餘家,工業涉及10個大類,產品達千餘種,工業總產值29.64億元。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增加了新型建材、精密機械、光電資訊、精細化工、塑膠製品等新型工業門類。2003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4.5億元,工業銷售42.4億元,三產
總產出4.7億元,自有產品出口4.1億元,引進外資項目31個,總投資2.9億美元,註冊資金1.4億美元。引進民資項目98個,總投資26億元。
建制沿革
地名由來:虎疁→滸疁→滸墅→滸墅關(
鈔關)→簡稱滸關(Xǔ guan)
明宣德四年(1429)戶部設鈔關。
景泰元年(1450)建關署,遂名滸墅關,時已是“吳中第一大鎮”。
崇禎間收藏家
袁樞(
袁可立子)以戶部朗中鈔關此地,“榷政告竣,頌聲
塞途。”(
錢謙益《牧齋全集·南征吟小引》),《
瀟湘圖》、《層岩叢樹圖 》等數幅名畫也在此隨身珍藏免遭兵火之災,書法家
王鐸在此寓居數月,並在名畫上為後人留下“明日別滸墅,心猶游其中”的跋語。
相傳清
乾隆皇帝下江南時,誤將“滸”字念成“許”,故至今一直稱“滸(Xǔ)墅關”。(此種說法,在當地流傳最廣。)
滸墅關鎮於1949年4月25日解放,時為
吳縣縣政府所在地。1960年滸墅關鎮劃歸蘇州市,1962年又回歸吳縣,1987年滸墅關鎮與
保全鄉合併,成立新的滸墅關鎮,實行鎮管村的體制。1988年滸墅關鎮劃歸蘇州市郊區(
虎丘區)管轄。1992年9月至1994年4月陸續劃出18個行政村建立省級滸墅關經濟開發區,2002年9月,高新區、虎丘區合併後滸墅關鎮劃歸
蘇州高新區管轄。
關官
明代自倭寇襲擾,開始實行禁海政策,
京杭大運河是全國南北商品流通的主幹道。全國八大
鈔關有七個設在運河沿線,由北至南依次為:
崇文門(北京)、
河西務(清代移至天津)、臨清、
淮安、揚州、滸墅(蘇州)、北新(杭州)。江西
九江是第八個。其中臨清、北新兩關徵收船料與貨稅,其他各關只徵收船料。至萬曆年間,運河七關商稅總計31萬餘兩,天啟年間增為42萬餘兩,約占八大鈔關稅收總額的90%左右。
蘇州滸墅關,自明景泰元年(1450)始設“鈔關”,古鎮滸墅的後面便拖了一個“關”字。滸墅關,名至當今。 滸墅關的關官因此應運而生。
滸墅關從建關第一任
榷關主事到明末
崇禎十七年(1644)止,194年間,共任命關官146任,148人次。明亡後,清
順治二年(1645),由弘光小朝廷派出的關官程良孺投清歸順,至道光六年(1826)共有關榷116任,211人次。
鴉片戰爭後歷史進入近代階段,關於關官的詳細情況,當另外再去查證。在此單說明清的事。
滸墅
鈔關的設立,其實早在洪武初就已啟動。宣德四年(1429),朝廷已先後在商運中心地段對商貨稅款用鈔交納,在
長江、大運河上設定了十幾處鈔關收取鈔銀。到景泰元年只是正式出台罷了。明代商賈活躍,在全國範圍內設關收稅,算得是與經濟的增長同步,既可嘆也無可厚非。可嘆者,雖有明確的稅則,具體的規定,到了關官手中往往會演繹出因人而異的結局,
廉明清正和貪贓枉法又能孵化出一幕幕截然不同的
鈔關畫卷。所謂“鈔”,是指明鈔、
大清寶鈔和
戶部官票,民間合稱“鈔票”,實是紙幣。鈔關就根據來往船隻的載重量、所載貨物和路程遠近,折銀收鈔。據明嘉靖九年(1530)榷關主事
方鵬時的收鈔規定:“每鈔一貫折銀三厘,每錢七文折銀一分”(滸墅當地口溜:“七個銅鈿折一分”),對過路船中的鈔船、河船、堂船、航船,從五尺(木尺)起至一丈四尺止,都有規定。如五尺:收鈔十貫;六尺:收鈔二十貫;一丈:八十貫;一丈四尺:二百貫。對長船、川船、烏船、贛船,亦另有規定。但具體執行就不那么簡單。“清官面前照章辦;瘟官嘴裡漫天喊”,百姓就是這樣在哀嘆。
清官也好,瘟官也罷,先來看看他的權力有多大:
滸墅
鈔關的人役配備,皇帝不同,配置也不同,明清兩代也各有千秋。還是仍以明嘉靖時為例,列於下:
委官一員(主事)
縣吏四名:長洲、吳縣各二名。填寫簿票,一季一換;
老人八名:輪流二名值日開閉浮橋(即水關);
皂隸八名:長洲、吳縣各四名。徭役編制;
水夫十八名:大座船十名,小座船八名,姑蘇驛送;
民快三十名:長洲、吳縣各十五名,送船料貯府和夜間巡更看守庫藏;
弓兵三名:由滸墅關所轄的木瀆、吳塔、望亭三處
巡檢司審送,每司一名,一年一換;
總甲六名:輪流二名,值日巡邏陸路水域。
此外尚有舍人五名,每年四季匯報稅課文冊及到任呈文。銀匠、鑿字匠六名、船埠頭一名看管。在清代時,增了巡欄十名,丈量十名,譯滿文的書手二名。衙門的確不小。
至於滸墅關官管轄區域之大,在江南各鎮,可算是絕無僅有。下轄的望亭、吳塔和木瀆三個巡檢司,就在東南北三個方向上守住了西太湖水域。滸墅關本身則扼控
新塘橋港、
黃埭港、射瀆港、
楓橋港等處南來北往西行東去的各類商船,還設立了
板橋港、
鳳凰港等20多處內河江湖的港埠卡子,扼控
蘇錫常和太湖、長江的水路要道。同時,更控制“沿海四港”即吳淞港、
瀏河港、
白茆港和
福山港的船舶進出口鈔收。這四港自萬曆初年設定後,即設堡一座,駐紮游擊官兵,“委官一員,書辦一名”,並有守員差役“在彼處發單,赴關上料”。其中第一港門
吳淞口,在上海
小東門地段還設有守員及官幫辦發單,對海船收鈔料。
地盤多,權力大,派出的官員自然亦非同一般了。明代146任
榷關官員中要有119任是
進士出身的官員,僅10多位是舉人出身。清朝時期也一樣,只是多半以府院(
中央機構)
員外郎兼任移任到關上。順治、
康熙年間,還以滿漢族的高級官員和筆帖式成員到
鈔關治理。朝廷慎重挑選了這些文化品位高的關吏來,卻又很不放心。因為滸墅鈔關“油水大,河水肥”,誘惑力特別大。所以關官的任期一般都很短暫,一年居多,二年很少,三年四年依稀見得,僅有乾隆時的任官滿人
圖拉一任做了12年,是最長的一位。地域分配也很小心,比照選派地方官條例,決不用本地人,而是來自全國各地,在明朝,福建、山東兩省的關官最多,有59位;到清朝則滿員不少。
不可能把那些關官的姓名、業績一一道來,但一個不說也不好。就先說前面提到的
方鵬:他是明代第40任
榷關官,字其大,
南直隸(今南京)地域人,
進士出身,以
戶部員外郎“榷關滸墅”。那時候,朝廷收足了稅,供
嘉靖皇帝喊道士打醮拜讖,滸墅關的
百姓苦得非凡,當然沒有什麼人去讀書。方鵬就“創義塾,教里人”,還建書院祀宋朝的
範文正公,鼓勵讀書。中了秀才的讀書人,也就因為窮,從來不去省里應鄉試考舉人,他又助他們每人四兩銀子,勸他們不要耽誤了前程。他做的好事,百姓記得。他死後,當地人就在義塾內建祠堂,把他當菩薩那樣供奉紀念。
袁樞(1600-1645)字伯應,號環中,又號石■(上“寓”下“心”),河南
睢州(今
睢縣)人。官至河南
布政司右參政、大梁
兵巡道。他善騎射,有邊才,工詩賦。袁樞以戶部郎中於“崇楨十五年(1642年),命榷滸墅關商稅,隨職各著勞效。十七年五月差滿,例還部”。則其任職有2年左右,也算是比較長的一任了,他在任期間為當地老百姓辦了很多好事,錢謙益讚頌他“榷政告竣,頌聲
塞途”。朝廷信任他的原因可能還和他的出身有關,他的父親是明代已故著名的直臣廉吏
袁可立。他還是明末著名的書畫收藏家,與很多江南名士都有交往,陳繼儒說他“尤喜嗜山水書畫、金石鼎彝”。他在滸墅關時,他的家鄉睢州城遭到
李自成軍的焚城和水淹,很多流傳到今天的珍貴書畫,例如
董源的《
瀟湘圖》和《
夏山圖》、
巨然的《
蕭翼賺蘭亭圖》和《
層岩叢樹圖》、《
秋山圖》、
王維的《
山陰圖》等,都是他隨身攜帶到滸墅關寓所才得以倖免劫難的,被古今業界傳為千古美談。崇禎十六年春天,著名書法家
王鐸曾在這裡對這些書畫進行了題跋和鑑賞,感慨萬千,“
袁君收藏如此至寶,葵邱城墮家失,有此數幀不宜郁宜快也。”(王鐸《瀟湘圖·跋》)。還有他們二人合作的“仙砰”二字的大石山摩崖石刻巨製,已經成為今天蘇州珍貴的書法石刻和旅遊資源。
明朝時候還有一些讓百姓稱頌的好關官,是:
何楷、楊姜、王之都、尢時熙、鄭善之、
許豸、黃世清以及明代《關志》始纂者陳大鹹、董子策、
董漢儒。後兩位是滸墅到楓橋運河“董公堤”的創建人和修繕者。
清朝的二百多名關官中有六人卒於任期,一人自刎。這就是第26任主事徐大用(滿州
正紅旗)於康熙十年因“議事不諧”自殺。其餘分別是第19任副榷劉洪譽因革除關卡弊端而“卒於任上”;第53任主事圖爾親(
鑲紅旗)因“課額虧而焦心致疾”逝於任上;第72任主事
蘇爾禪(
正白旗)、第87任主事圖拉、第98任四德和第110任和明。現今的
文昌古閣留下了四德的手書匾額。
以上統計是從建關的1450年到有記載的1826年,短短的376年,卻共有關官359名,平均任期只有一年多一些,更換之頻繁,實所罕見。但亦從中不難看到封建統治階級對財賦的重視。平心而論,盤剝是問題的一面,另一方面,滸墅
鈔關的建立,無疑對當時水路交通的發展治理、疏浚航道、修築堤駁碼頭、促進商品流通、整治一方平安,也有其有利的一面。只是隨著統治階級的日益腐敗,瘟官貪贓官越來越多,“需索留難”的積弊越積越深,滸墅關變了
鬼門關,對百姓
有百害而無一利了。五年前(?)拓寬大運河,在
張公橋(崇福橋)某拆遷戶中發現同治八年二月的《奉憲勒碑永禁》碑,表明太平天國失敗,滿清恢復統治後,也知道不能再繼續肆意盤剝,必須放寬稅收政策,於是在滸墅關的關卡前豎立了這塊永禁碑。至於到了光緒末年和民國時期,撤關建立“檢問所”,“永禁”成了失禁,更加令人望而生畏,就不再敘述了。
行政單位
滸墅關鎮
滸墅關鎮位於素有“人間天堂”之稱的
蘇州古城西北,距蘇州市中心僅10公里,與
無錫市中心和上海市中心分別相距20公里和100公里。東依
蘇州工業園區,南接蘇州市區,西臨太湖,北靠無錫高新區。
滸墅關鎮 轄:居委會(龍華、和祥、嚴廣、北津新村、北津、上青、南津、中津、滸香);村委會(保衛、保豐、牌樓、下山、吳公、橫錦、蓮香、楊安、永安、九圖、青燈、真山、香橋)。
滸墅關鎮區劃:
社區居委會5個(龍華社區居委會;和祥社區居委會; 惠豐社區居委會;永新社區居委會 ;永蓮社區居委會)、村委會6個(保衛村委會 ;
下山村委會 ;吳公村委會 ;橫錦村委會 ;九圖村委會 ; 青燈村委會)。
滸墅關經濟開發區
歷史名流
開發建設
發展規劃
滸墅關鎮自1985年被列為江蘇省首批對外開放鎮以來,每屆黨委、政府班子,樹立科學發展觀,重視和加強社會和經濟發展規劃的制定工作。先後制定了《滸墅關鎮基本現代化建設總體規劃》、《滸墅關鎮古鎮區開發建設總體規劃》和《滸墅關鎮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十五”計畫》。尤其是劃歸
蘇州高新區後,又制定了《滸墅關鎮新一輪經濟發展規劃》,並邀請了全國著名規劃大師
阮儀三為滸墅關鎮古鎮區開發改造進行規劃,為全鎮的開發建設提供了決策指導和實施依據。
滸關工業園
2003年6月份,經
蘇州高新區黨工委、管委會研究同意,由
滸墅關鎮與蘇高新集團共同組建“蘇州新滸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註冊資金也從當初的6000萬元增加至目前的1.2億元,經過二年多的開發建設,滸關工業園已具相當規模。滸關工業園優勢強勁,潛力巨大。一是交通區位優勢。滸關工業園與
滬寧高速公路東橋互通和
蘇州新區互通近在咫尺,直接相通,區位優勢明顯,“八通一平”等基礎設施完善。內有滸
楊路、滸通路和中心路等主幹道。二是項目資金優勢。招商引資勢頭強勁,已有落戶項目70多隻,註冊資金近30億元,總投資達40多億元,其中,有
寶鋼冶金機械廠、蘇州安利化工廠、寶化炭黑廠、荷蘭
斯塔爾塗料、大潤發康誠倉儲有限公司等總投資超億元的項目達10隻,年內開工的項目確保50隻。三是
產業群和產業鏈優勢。目前,滸關工業園內形成了以蘇州安泰變壓器有限公司等企業組成的工業電器產業,以寶鋼冶金機械廠等企業組成的機械製造產業,以蘇州塑膠九廠等企業組成的輕紡產業,以大潤發康誠倉儲有限公司等企業組成的
物流產業以及最近引進的模具產業。高起點、高標準、高要求地規劃了2000畝的模具產業基地,首期開發408畝,滸關工業園將成為融電子產品、汽車零配件等產業鏈於一體的全國一流的模具產業基地,為全鎮經濟的發展注入強勁的活力和巨大的潛力。
名勝旅遊
兩千多年的悠悠歲月,在滸墅關鎮留下了頗多名勝古蹟。
古運河畔、
陽山腳下,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坐落於鎮西的陽山,古有“
吳中普陀”之稱,海拔338米的箭闕峰以其俊秀的峰巒、奇特的岩石,聳立在江南平原上,更顯得十分壯觀。陽山東首的
仙人洞、來
鶴峰則是千姿百態,別具一格,使無數遊人流連忘返。鎮南運河旁的
文昌閣建於清乾隆年間,是當年太平軍忠王
李秀成扼守蘇州西北大門的指揮所和屯糧營壘,它和三里亭、興賢橋等古蹟都被中國國際旅遊總社列為
古運河遊覽景點。
環境保護
認真實施
環保“三同時”制度,建立了良好的投資環境。在一切新建、改建、擴建的工程項目,技術改造工程項目和自然開發項目中,做到了
環境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2005年以來,新建、擴建技改項目25隻,其中三產業7隻,新建工業類項目14隻,技改項目2隻,擴建項目2隻。在日常工作中,該鎮將“三同時”制度落到實處。凡是建設的項目都要填報
環境影響報告表,工業類項目和改擴建項目均要做環境影響評估表(書),根據項目的不同,與上級環保部門對每個項目進行審定、批覆,業主根據批覆的要求,做到了環保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施工。在投產或者正式使用前,建設單位必須向環境保護行政部門提交“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報告”。對“三產業”項目做到了從嚴把關,對居民有影響的行業、對鎮容鎮貌有影響的行業,堅決控制,較好地保護了環境,實現了可持續發展。
兩年多來,滸墅關鎮抓住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邁出了超常發展的嶄新步伐,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富民為核心,努力建設最適宜居住和創業的
新城鎮,形成了安居樂業、社會和諧的良好局面。鎮容鎮貌煥然一新,社會各項事業全面發展,農保、醫保和低保等社保措施得到落實。目前,
滸墅關鎮正在以其獨特的區位優勢和滸墅關人特有的聰明才智,將自己裝扮成一顆鑲嵌在蘇州天堂項鍊上的璀璨明珠。
經濟
滸墅關鎮是著名的江南“魚米之鄉”,全鎮有12個行政村,260多個自然村,總人口5.1萬 人,其中農村居民2.7萬人,城鎮居民2.4萬人;轄區總面積45平方公里,擁有耕地4.8萬畝,山地苗圃5200多畝,魚池1200多畝,主要農作物有水稻、三麥和油菜。
滸墅關鎮既是蘇州市的工業衛星鎮,也是滬寧線上的工業重鎮。鎮區有上海寶鋼寶化炭黑集團有限公司,吉化集團蘇州安利化工集團有限公司、江蘇省蠶種場、
蘇鋼集團有限公司、蘇州安泰變壓器廠有限公司等縣屬以上企業50多家;有蘇州
宏豐鈦業有限公司、蘇州第四水泥廠、滸墅關石灰廠、滸墅關針織廠、蘇州華美電器有限公司、蘇州南興研磨材有限公司等私營企業和
中外合資企業400多家。
滸墅關鎮是“貨物輻輳、商賈駢馬坒 ”之地,服務業十分發達。鎮區擁有下塘農貿市場、上塘農貿市場、木材市場、苗木市場、苗豬市場、滸新綜合(小商品)市場和席草市場等八大集貿市場。2004年全鎮完成國內生產總值21億元,比上年增長32.5%。完成一般預收收入1.06億元,首次跨入蘇州市財政收入超億元先進鎮行列;實現工業銷售57.35億元,比上年增長30%;完成自有產品出口額200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入11.38億元,比上年增長58%。全鎮居民年平均收入達1萬餘元,近幾年來,全鎮經濟連續呈現了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好勢頭。
文教
滸墅關的
吳地文化源遠流長,五、六千年前的
新石器時代,已有人群在這塊土地上生存。進入人類階級社會以後,自泰伯在吳地立國,代代相傳,逐步形成的吳地文化在滸墅關域內充分地得到了展示。滸墅關鎮的文化教育較為發達,人才輩出。自
宋至清代,滸墅關區域內有進士17名,舉人29名。滸墅關鎮作為全國蠶桑科研教育事業的發祥地和蠶種生產基地,在國際上享有盛名。被日本蠶業專家稱為蠶業界“聖人”的已故全國政協委員、中國
蠶學協會名譽理事長
鄭辟疆先生,於1912年創辦了全國唯一的蠶桑專科學校。他親任校長,為我國培養了大批蠶桑業高級技術人才。建於1926年的滸關蠶種場,占地125公頃,每年生產蠶種70萬張,且品種優良,被譽為“鐵種”。該場經過多年的發展,已形成了以科研為先導的三級(總場、分場、機廠)繁育、四級(繁育母種、原原種、原種、一代雜交種)制種的育種體系,為我國蠶桑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建國後的50年代後教育又有發展。僅鎮街區就有完全中學2所,完小中心校2所,且為市區重點學校。還有
蘇州蠶桑專科學校(簡稱蠶專90年代末改為
蘇州大學西校區)和蘇州幼兒師範學校(簡稱“幼師”,90年代末搬至城區
山塘街與市二十八中合併)。目前鎮區有1所四星級中學——
吳縣中學、蘇州文昌實驗學校、
滸墅關中學等2所三星級重點中學,滸墅關中心國小校1所和
培智學校1所。另有成人教育中心和各類培訓機構,全鎮小學生入學率、鞏固率、畢業率以及7-15周歲的
殘疾兒童入學率均達到100%。國中教育的入學率、鞏固率、畢業率也達100%,升學率達99%,輟學率嚴格控制在零。
成人繼續教育情況良好,每年各類培訓人數約6000人左右。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均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滸墅關人民確立和弘揚了“
振興滸關、人人有責,愛我滸關、勇挑重擔”的滸墅關精神,為建設滸關、發展滸關、振興滸關注入了強大的精神動力。1999年被評為“全國先進文化鄉鎮”。
交通
滸墅關鎮素有“江南要衝地、
吳中活碼頭”之稱。全鎮河道縱橫、公路四通八達。我國交通大動脈
滬寧鐵路、
滬寧高速公路、
312國道、
京杭大運河均穿越鎮區;直達或途經鎮區的市內公交有311、529、306、85、441、321路等;一小時內均可直抵東西北向的上海
虹橋(
浦東)國際機場、光福機場和
無錫碩放機場,獨特的區位優勢、便捷的水陸空交通條件,形成了發達的人流、物流、財流和信息流。
滬寧鐵路、京滬高速、繞城高速與312國道等交通大動脈穿鎮而過,滬寧鐵路在鎮區設有車站。目前有多條公交線連線市區,交通運輸十分便捷。
歷史評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