鈔關是明代徵收內地關稅的稅關之一。宣德四年 (1429年),因商販拒用正在貶值的大明寶鈔,政府準許商人在商運中心地點用大明寶鈔交納商貨稅款,以疏通大明寶鈔,並趁機增稅。在這些地點設立徵收商貨稅款的稅關,因此得“鈔關”之名。成化(1465—1487) 以後,鈔關折收銀兩。設立鈔關的處所有: 崇文門、河西務、北新、正陽、臨清、濟寧、徐州、淮安、揚州、上新河、滸墅、九江、金沙洲、漷縣。各關屢有興廢。
鈔關是明代徵收內地關稅的稅關之一。宣德四年 (1429年),因商販拒用正在貶值的大明寶鈔,政府準許商人在商運中心地點用大明寶鈔交納商貨稅款,以疏通大明寶鈔,並趁機增稅。在這些地點設立徵收商貨稅款的稅關,因此得“鈔關”之名。成化(1465—1487) 以後,鈔關折收銀兩。設立鈔關的處所有: 崇文門、河西務、北新、正陽、臨清、濟寧、徐州、淮安、揚州、上新河、滸墅、九江、金沙洲、漷縣。各關屢有興廢。
鈔關是明代徵收內地關稅的稅關之一。宣德四年 (1429年),因商販拒用正在貶值的大明寶鈔,政府準許商人在商運中心地點用大明寶鈔交納商貨稅款,以疏通大明寶鈔,並趁機...
明清兩朝設的鈔關,系中央設在地方的稅務機構,民國年間裁撤。明代禁海,京杭大運河是全國商品流通的主幹,全國八大鈔關有七個設在運河沿...
鈔關是明清稅關的一種,因最初用鈔(紙幣)交稅,故名鈔關(鴉片戰爭後稱海關)。 鈔關弄位於定海東大街(東管廟弄對面),南起小河頭,北至東大街,長75米,寬2.5米...
臨清運河鈔關位於臨清市老城區內明代會通河旁,是明清兩代中央政府設於運河督理漕運稅收的直屬機構,也是目前僅存的一處運河鈔關。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蕪湖鈔關 亦稱常關,最早稱蕪湖關,民眾稱大關。原址座落河南江口大關街,北臨青弋江,南為大巷口,關樓已早毀。...
鈔關御史,古代官名。明朝掌管巡關的巡按御史。宣德四年 (1429) 始置,正統十年 (1445) 後改以戶部主事掌鈔關之事。 ...
明清時期,山東臨清因運河漕運而崛起,享有“繁華壓兩京”、“富庶甲齊郡”之譽。臨清運河鈔關則是明清兩代中央政府派駐臨清督理漕運稅收的直屬機構。臨清運河是目前...
明日,鹽運使得嘉謨訟冤血書,而嘉謨仆又訴失嘉謨。求其屍,七日得於鈔關水次,植立風濤中,發上指。遂出弘道獄,葬嘉謨,而抵誣告者罪。...
八:,改革鈔關:增各鈔關餘銀。指出: 榷關之設原仿西漢算舟車遺意,雖說取之於民然率大賈富商持毋權子較,畝畝耕作之農微有不同,各關除河西務臨清夙稱疲累額...
榷關,正名為鈔關,民間俗語稱之為榷關。晚清改稱常關,是明清時期我國政府設定的對過往關卡的船隻、商品徵稅的一個專門機構,主要設在運河、長江、沿海等的交通樞紐...
全國八大鈔關有七個設在運河沿線,由北至南依次為:崇文門(北京)、河西務(清代移至天津)、臨清、淮安、揚州、滸墅(蘇州)、北新(杭州)。江西九江是第八個。其中...
常關亦稱“鈔關”。始建於明代。在水陸交通要道或商品集散地設立的徵收通過稅的機關。初分“戶關”與“工關”。戶關隸戶部,對通過稅關的商貨徵收正稅、商稅...
西海關即山海常關,舊址位於西市區漁市街西大廟裡40號,亦稱山海鈔關。因關址位於營口市區西部,為了與洋人控制的新式海關區分,被俗稱為“西海關”或“舊關”,...
古為漕運碼頭,榷稅鈔關,水陸驛站所在地。素有“京東第一鎮”和“津門首驛”之稱。河西務鎮域面積70平方公里,下轄51個行政村,現有人口44799人(2017),流動人口...
臨清運河鈔關位於臨清市城區青年路西首南側,會通河南支西側,始建於明宣德四年(1429年),宣德十年(1435年),臨清鈔關升為戶部榷稅分司,由戶部直控督理關稅,下設...
戶部關,亦稱戶關,明清兩代我國政府設立的一個稅收專門機構,由戶部掌管,負責對過往關卡的船隻、商品進行徵稅,主要設在運河、長江、沿海等的交通樞紐處,屬於鈔關(...
清朝雍正元年(1723年),江西巡撫裴度在此設立姑塘鈔關。 1861年,清政府在英、法脅迫下成立九江海關,在此設立九江鈔關姑塘分關,使它成為鄱陽湖進入長江惟一的通商口...
9、鈔關滿壇香:燉菜,創始於臨清鈔關守關兵丁。當時,兵丁收入豐厚,講究吃喝,但驗貨放船受時間限制,常吃冷飯,兵丁即把雞鴨魚肉等放入瓦罐之中煨置炭火之上,...
有宋朝寒婆墳,明末烽火台、鈔關(古代海關)、古驛道、哨卡等歷史人文景觀;平均海拔1200米,年平均氣溫11.6℃。這裡素有“江西小廬山”美譽。...
五是鈔關也在附近。鈔關是明代起內地徵稅的關卡。因規定以鈔納稅﹐故名。汪魯門的家在附近,大大方便了自己繳納賦稅。住宅綿延數百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