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稅 :中國古代對商人販賣商品及其他商業行為所徵收之稅。商稅起源於(公元前11世紀~前771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商稅
- 詞目:商稅
- 拼音:shāngshuì
- 起源:西周
商稅 :中國古代對商人販賣商品及其他商業行為所徵收之稅。商稅起源於(公元前11世紀~前771年)。
商稅:中國古代對商人販賣商品及其他商業行為所徵收之稅。商稅起源於(公元前11世紀~前771年)。...
指中國自先秦時期至明清歷代政府對商品流通所徵收的稅。亦稱租、課。狹義的商稅指市稅與關稅;廣義的商稅包括山澤稅、雜稅課。但對鹽、酒、茶等專賣商品所征的...
官署名。北宋前期置,屬三司鹽鐵部,掌有關商稅之事,以本部都孔目官以下領之。神宗元豐(1078—1085)改制,隨三司廢,其職事歸於戶部。 ...
稅課名。清代山西省額徵商稅之一種。按定製,山西省商稅,除額徵銀一萬二千七百三十九兩餘之外,另有溢額商稅銀三千八百二十八兩餘,例為額徵數目,按年造冊...
官署名。北宋置,掌京城商賈廊店稅收,設監官三人,以京朝官、諸司使副及三班使臣充任。上隸三司。神宗元豐(1078—1085)改制,改都商稅務,隸太府寺。 ...
稅課名。清代山西省的商稅之一。清制,山西省商稅除額徵及溢額商稅兩項外,還設無額商稅,歲額為二千三百七十一兩,亦應按額徵收,造冊報部。1 ...
新疆喀什噶爾、葉爾羌等處維吾爾族,自外販回牲畜、貨物等項,按二十分抽稅一分;外部落前來貿易之貨物,按三十分抽稅一分;內地商民運來貨物、牲畜,亦按三十分...
《明朝商稅法制研究》作者姚國艷,2012年7月出版。...... 《明朝商稅法制研究:以抽分廠的運營為對象》在釐清我國古代商稅制度的歷史沿革和傳統本末觀在明朝的發展...
廛布是《周禮·地官·司徒》中所載周代徵收的商稅。周代商稅比較複雜。商稅的徵收機關叫做“廛人”,掌管“五布”,即商稅。“五布”是: (1) 絘布,為列肆...
礦稅是明朝舊有的一個稅種,指專門對一些種類的有色金屬徵收的特別稅,自明初起即存在。但我們現在一般意義上講的礦稅則是明朝萬曆年間開礦、榷稅二者的合稱,應當...
過稅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guò shuì,意思是宋代向行商販運貨物徵收的一種商稅;指納稅。...
中國古代有關徵收商稅的法律也是相當發達的。主要包括市稅(市租)和通過稅(關稅)兩項。商稅始於西周。如前所述,西周“九賦”之一為“關市之賦”,即關稅和市...
中國古代長期實行以土地稅(包括依附於土地的戶稅與丁稅)為主,以商稅(包括關稅與市稅)為輔的稅收制度。...
包稅制是政府將一定時期里某項捐稅,以一定數額交由私人包征包解的制度。因多交給商人承包,故又名“商包制”。歐洲古羅馬時代甚行。中國包稅制始於宋代的“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