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水文,自然資源,水資源,植物資源,動物資源,礦產資源,人口民族,人口數量,民族構成,政治,現任領導,友好城市,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科學技術,教育事業,文化事業,醫療衛生,體育事業,社會保障,交通,航空,鐵路,公路,水運,公共運輸,歷史文化,地名由來,炎帝陵祭典,三人龍,賽龍舟,方言,風景名勝,景區景點,歷史遺址,紅色旅遊,地標建築,著名人物,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遠古時期,株洲地區就有先民生息繁衍,
炎陵縣鹿原陂安葬著中華民族的始祖
炎帝神農氏。據考古發現,在株洲縣漂沙井黃霞壠磨山有6000年前屬於
新石器時代早期的
大溪文化遺址,以及疊在其上的4000多年前屬於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龍山文化遺址。
秦始皇二十四年(前223年),
秦滅楚,株洲屬黔中郡。
西漢高祖五年(前202年),建
長沙國,株洲是長沙國領地。
東漢建安十九年(214年),孫權割湘南縣以東和醴陵、修縣沿湘江東岸地帶置建寧縣,築縣城於今株洲市慶雲山解放街、南湖街沿建寧港兩岸,屬長沙郡,乃株洲建縣之始。
三國吳太平二年(257年),建寧縣治從櫧洲遷駐淦田(今株洲縣淦田村,現存有建寧故城)。吳
寶鼎元年(266年),建寧縣治又復遷櫧洲。
西晉景元六年(265年),
晉一統中國,建寧縣治仍駐櫧洲,屬古
荊州長沙郡。
南朝宋永初元年(420年),
南朝齊時期,建寧縣屬
湘州長沙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復置建寧縣,屬
南雲州(州治在今攸縣縣治)。
貞觀元年(627年),廢除南雲洲,取消建寧縣。建寧縣域劃歸湘潭、醴陵兩縣。
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設
株洲廳。“株洲撫民廳”位於現蘆淞區樟樹坪。
民國元年(1912年),清亡,存在近五年的“株洲廳”建制被取消,株洲再度納入湘潭縣管轄。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設湘潭縣株洲鎮。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湘潭縣株洲鎮和白關鄉、昭陽鄉合併為株洲鄉。
1949年8月3日,
中國人民解放軍進入株洲,8月12日成立湘潭縣株洲區人民政府。
1953年,改為省轄市,郊區分為郊東區、郊北區。
1955年2月22日,株洲市郊東區、株洲市郊北區合併為株洲市郊區,設立株洲市郊區區公所,轄22個鄉。
1956年3月,株洲升格為地級市,由省委直接領導,成為湖南省除省會長沙外第1個地級市。
1958年9月5日,撤銷鄉級建置,株洲市郊區所轄5個大鄉合併組成株洲市郊區公社。
1965年4月30日,析設株洲縣,以株洲市的部分地區為其行政區域,駐淥口鎮,株洲縣歸株洲市。
1966年1月18日,復置郊區。
1970年7月8日,城區設立3市轄區(縣級)即東區、南區和北區。
1983年3月1日,株洲市實行市管縣體制,將原湘潭地區攸縣、茶陵縣、醴陵縣、酃縣劃歸株洲市管轄,轄區人口308.12萬人。1985年8月15日,醴陵縣改為設醴陵市;1994年4月5日,酃縣更名為
炎陵縣。
1997年7月,撤銷東區、南區、北區、郊區,調整設立荷塘區、蘆淞區、石峰區和天元區。
2009年3月11日,株洲市委、市政府決定設立株洲雲龍示範區黨工委、管委會,分別為中共株洲市委、株洲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機構,行使市級行政、經濟管理許可權。
2018年6月19日,國務院正式批覆同意撤銷株洲縣,設立株洲市淥口區。
行政區劃
截至2022年,株洲市轄天元區、蘆淞區、荷塘區、石峰區、淥口區5個區,攸縣、茶陵縣、炎陵縣3個縣,代管醴陵市1個縣級市,另設有雲龍示範區、株洲經開區。市政府駐地天元區。
名稱 | 政府駐地 | 下屬地區 |
---|
| | 群豐鎮、雷打石鎮、三門鎮、泰山路街道、嵩山路街道、栗雨街道 |
| | 仙庾鎮、月塘街道、茨菇塘街道、金山街道、桂花街道、宋家橋街道、明照街道 |
| | 白關鎮、賀家土街道、建設街道、建寧街道、慶雲街道、楓溪街道、龍泉街道、董家塅街道 |
| | 田心街道、響石嶺街道、清水塘街道、銅塘灣街道、井龍街道、學林街道、龍頭鋪街道、雲田鎮 |
| | 龍潭鎮、朱亭鎮、龍門鎮、淦田鎮、淥口鎮、南洲鎮、龍船鎮、古岳峰鎮 |
| | 陽三石街道、仙岳山街道、國瓷街道、來龍門街道、白兔潭鎮、浦口鎮、王仙鎮、泗汾鎮、沈潭鎮、船灣鎮、均楚鎮、東富鎮、石亭鎮、孫家灣鎮、官莊鎮、嘉樹鎮、板杉鎮、溈山鎮、楓林鎮、李畋鎮、明月鎮、左權鎮、茶山鎮 |
| | 鸞山鎮、皇圖嶺鎮、丫江橋鎮、酒埠江鎮、淥田鎮、石羊塘鎮、桃水鎮、黃豐橋鎮、網嶺鎮、新市鎮、蓮塘坳鎮、菜花坪鎮、寧家坪鎮、江橋街道、聯星街道、譚橋街道、春聯街道 |
| | 舲舫鄉、桃坑鄉,秩堂鎮、高隴鎮、火田鎮、腰潞鎮、虎踞鎮、馬江鎮、棗市鎮、界首鎮、湖口鎮、嚴塘鎮、雲陽街道、下東街道、洣江街道、思聰街道 |
| | 霞陽鎮、沔渡鎮、十都鎮、水口鎮、鹿原鎮、壟溪鄉、策源鄉、下村鄉、船形鄉、中村瑤族鄉 |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株洲市境位於
羅霄山脈西麓,
南嶺山脈至
江漢平原的傾斜地段上,市域總體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北中部地形嶺谷相間,盆地呈帶狀展布;東南部均為山地,山巒迭障,地勢雄偉。水域637.27平方千米,占市域總面積的5.66%;平原1843.25平方千米,占16.37%;低崗地1449.86平方千米,占12.87%;高崗地738.74平方千米,占6.56%;丘陵1916.61平方千米,占17.02%;山地4676.47平方千米,占41.52%。山地主要集中於市域東南部,崗地以市域中北部居多,平原沿湘江兩岸分布。
氣候
株洲市屬中
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由於太陽輻射,大氣環流、地理位置以及地形地勢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不但具有明顯的季風氣候而且有一定的大陸特徵,有氣候溫和,4季分明的氣候特色,表現為春溫多變,夏多暑熱,秋高氣爽,冬少嚴寒,熱量豐富,雨水充沛,旱重於澇。全年平均氣溫在17~18℃之間,是湖南省氣溫較高的地區。夏季日最高氣溫大於或等於35℃的高溫日數,平均每年35~39天,比素有長江流域3大“火爐”之稱的重慶、武漢、南京還多4~20天。高溫日最多的茶陵縣1963年達83天。日最高氣溫連續5天以上大於或等於35℃的署熱期,平均每年有4~5候。最多的1963年南部達10候,北部為8候。
水文
株洲市境內河流屬湘江水系。湘江幹流自株洲縣王十萬入境,自南向北,縱貫株洲縣和株洲市區,到白祁廟出境,流程88千米。境內湘江主要支流有洣水和淥水。洣水流經酃縣、茶陵、攸縣;淥水流經醴陵市和株洲縣。境內洣水流程197.8千米,洣水流域面積6459.24平方千米,占全市面積的57.3%;境內淥水流程80千米,淥水流域面積2752.90平方千米,占全市面積24.4%,湘江幹流流經面積1854.66平方千米,占全市面積16.5%;另外醴陵北部澗江自東南向西北流,注入湘江支流瀏陽河,流域面積205.60平方千米,占全市面積1.8%。
自然資源
水資源
株洲市境內湘江流經城區,上有株洲航運樞紐,下有長沙望城航運樞紐,株洲已建成橫跨湘江的大橋8座,其中,第8座大橋清水塘大橋於2023年8月28日建成通車。湘江支流有洣水、茶水,還有淥水、昭陵河和澗江。境內有青年水庫、官莊水庫、洮水水庫、酒埠江水庫、白關水庫等,各水庫水質優良。
植物資源
株洲市共有林木種源3門、106科、296屬、884種,森林植被的分布類型大致可以劃分為2大片12個類型。蕨類植物門有石松科、海金沙科;裸子植物門有蘇鐵科、杉科、柏科羅漢松科、粗榧科、紅豆杉科;被子植物門有金栗蘭科、楊柳科、楊梅科、胡桃科、樺木科。
動物資源
株洲市常見的鳥類有小辟鸕、鴻鶿、池鸕、白奔、野鴨、雁、鷹、雉、竹雞、錦雞、環彩雞﹑白解鳥、苦惡鳥、黃雞、紅骨頂、白骨頂、鶴、鳳頭麥雞、省鳥、斑鳩、杜鴉﹑貓頭鷹、草號鳥、夜鷹、翠鳥、三寶雞﹑戴勝、啄木鳥、雲雀、家燕、鷯鴿、山椒鳥、白頭翁、伯勞、黃鼠鳥、八哥、烏鴉、喜鵲﹑鵲鴝、百古、畫眉、相思鳥、黃眉柳鶯、綬帶鳥、大山雀、暗綠繡眼鳥、麻雀、白腰文鳥、金翅雀、黃胸巫鳥、語鼠、麝鼴等。其中屬國家一類保護的是黃腹角雉,屬國家二類保護的是白爾鳥,屬國家三類保護的是錦雞、紅嘴相思鳥﹑貓面鷹、籍鼠、麝殿等。株洲市常見的獸類有刺蝟﹑蝙蝠、大蹄蝠、獼猴、穿山甲、華南兔、豹鼠、東方田鼠、中華竹鼠、小家鼠、福家鼠、豪豬﹑狐猞、狼、豺、黃鼬、青鼬﹑鼬獾、狗獾、豬獾、水獺、大靈貓、花面狸、虎豹、小靈貓、原貓、野豬、小麂、毛冠鹿、獐等數十種。
礦產資源
株洲市境內物產資源豐富,已探明的礦產有煤、鐵、鎢、鉛、鋅、金、錫、鈾、鉬、銅、銀、鈮、鉭、稀土、螢石、石膏、矽石土、高嶺土、石灰石、花崗岩等40餘種,為有名的有色金屬之鄉。豐富的農產和礦藏資源,加上氣候、土壤、地質、植被所具有的多樣性特徵,為多層次開發提供了優越的條件。
人口民族
人口數量
2023年末,株洲市常住人口385.20萬人,較上年減少1.91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80.56萬人,較上年增加0.03萬人;鄉村人口104.64萬人,較上年減少1.94萬人;城鎮化率為72.83%,較上年提升0.36個百分點。
參考資料來源
民族構成
株洲屬散雜居民族地區,有46個少數民族,常住少數民族人口2.3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0.56%,城市民族工作社會化、多元化、繁雜化。
政治
現任領導
友好城市
國外:南非-彼得馬里茨堡市、挪威-腓特烈斯塔市、韓國-京畿道抱川市、越南-芽莊市、烏茲別克斯坦-納沃依市、美國-德拉姆市
經濟
綜述
2023年,株洲市地區生產總值3667.9億元,增長5.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76.2億元,增長3.5%;第二產業增加值 1613.9億元,增長5.0%;第三產業增加值1777.8億元,增長5.6%。三次產業結構分別為7.5:44.0:48.5。第一、二、三產業對GDP增幅的貢獻率分別為5.6%、45.5%和48.9%。全市人均GDP為94983元,增長5.6%。
2023年,株洲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上漲0.3%。其中,醫療保健價格上漲4.3%,教育文化娛樂價格上漲2.4%,其他用品及服務價格上漲2.3%,衣著價格上漲1.2%,生活用品及服務價格上漲0.4%,居住價格持平,交通通信價格下降1.7%,食品菸酒價格下降1.1%。
2023年,株洲市固定資產投資下降5.9%。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增長11.4%,第二產業投資增長11.4%,其中工業投資增長11.6%,第三產業投資下降22.1%。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投資下降37.5%,民間投資增長7.9%。分領域看,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增長136.0%,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產業投資增長37.5%,工業技改投資增長13.5%,製造業投資增長11.1 %,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8.2%。商品房銷售面積248.1萬平方米,下降7.7 %。商品房銷售額142.3億元,下降5.0%。
2023年,株洲市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123元,增長4.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056元,增長4.0%。其中,工資性收入31875元,經營淨收入7566元,轉移淨收入12146元,財產淨收入5469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073元,增長6.6%。其中,工資性收入12932元,經營淨收入8639元,轉移淨收入6342元,財產淨收入1161元。城鄉居民收入比為1.96:1。全年城鄉居民人均消費支出30197元,增長5.7 %。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分別為34065元和23167元,分別增長5.0%和6.8%。城鎮和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分別為27.6%和27.9%。
2023年,株洲市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92.3億元,增長0.8%。其中,地方稅收收入138.6億元,增長1.8 %,占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重為72.1%;地方非稅收入53.8億元,下降1.8 %,占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重為28.0%。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592.4億元,增長9.6%。財政用於民生支出497.9億元,增長14.4%。其中,教育支出77.6億元,增長3.2%;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58.8億元,增長13.6%;科學技術42.7億元,增長5.3%;住房保障支出10.9億元,增長33.7%。
參考資料來源
第一產業
2023年,株洲市農林牧漁業實現增加值287.9億元,增長3.6%。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31.5億元,增長3.7%。其中,農業總產值223.6億元,增長4.2%;林業總產值36.7億元,增長9.5%;牧業總產值132.0億元,增長0.8%;漁業總產值21.0億元,增長5.5%;農林牧漁服務業總產值18.3億元,增長8.5%。全年糧食種植面積220.2千公頃,增長0.02%;蔬菜及食用菌種植面積86.4千公頃,增長2.9%;油料種植面積63.3千公頃,增長9.7%;棉花種植面積0.3千公頃,增長45.3%。
2023年,株洲市糧食產量154.8萬噸,增長2.9%;蔬菜及食用菌產量351.8萬噸,增產2.9%;水果產量45.6萬噸,增產3.1%;油料產量11.3萬噸,增產8.7 %;茶葉產量0.3萬噸,增產2.1%;棉花產量0.03萬噸,增產41.9%。全年豬、牛、羊肉總產量25.5萬噸,比上年增長1.6%。其中,豬肉產量23.9萬噸,增長2.1%。年末生豬存欄202.1萬頭,比上年末增長1.6%。全年生豬出欄325.3萬頭,比上年增長1.8%;牛出欄4.0萬頭,下降9.1%;羊出欄67.8萬隻,下降7.1%;水產品產量11.0萬噸,增長4.9%。
第二產業
2023年,株洲市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7.1%。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增長11.6%;股份制企業增長7.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增長0.4%。分三大門類看,採礦業增加值增長24.4%,製造業增長7.3%,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4%。分企業規模看,大中型企業增長8.0%,小型企增長7.3%,微型企業下降6.9%。分行業看,汽車製造業增長27.7 %,專用設備製造業增長23.1%,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增長15.6%,醫藥製造業增長7.5%,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增長6.3 %,陶瓷製品製造業增長6.3%,農副食品加工製造業增長4.9 %,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3.2 %。省級及以上產業園區工業增加值增長9.2%,占規模工業比重為78.9%。六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增長3.7%,占規模工業比重為43.0%。高加工度工業增加值增長9.0%,占規模工業比重為50.8%。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02.3億元,增長8.9%。分經濟類型看,國有企業利潤7.5億元,增長10.9%;股份制企業167.6億元,增長6.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5.2億元,增長26.4%;其他經濟類型企業21.6億元,增長21.4%。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2809.9億元,增長7.1%;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為79.0元,比上年減少0.04元。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0.7%,較上年下降0.3個百分點。
2023年,株洲市建築業增加值356.6億元,增長3.0%。具有建築業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實現產值1224.9億元,下降0.4%;利潤總額28.0億元,增長31.9%。
第三產業
2023年,株洲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61.9億元,增長6.6%。分經營地看,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176.7億元,增長6.5%;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85.1億元,增長7.7%。分行業看,批發業126.3億元,增長7.8%;零售業1081.2億元,增長5.9%;住宿業12.5億元,增長7.6%;餐飲業141.8億元,增長11.4%。限額以上法人單位商品零售額413.5億元,增長6.0%。其中,家具類增長36.2%,中西藥品類增長22.1%,日用品類增長20.7%,文化辦公用品類增長20.1%,化妝品類增長17.4%,石油及製品類增長15.5%,菸酒類增長12.2%,通訊器材類增長8.0%,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6.0%,糧油、食品類增長5.3%,金銀珠寶類下降35.1%,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下降23.3%,建築及裝潢材料類下降0.2%。限額以上網上零售額22.2億元,下降4.2%。
2023年,株洲市進出口總額195.8億元,下降6.8%。其中,出口總額140.3億元,下降10.8%;進口總額55.5億元,增長5.0%。實際利用外資金額1627.0萬美元,增長3.5%。實際利用內資金額1171.2億元,增長11.5%。
2023年,株洲市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670.2億元,增長10.9%。規模以上服務業利潤總額551.9億元,下降9.7%。全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119.7億元,增長10.6%。全年公路客運量939.6萬人次,下降3.2%;公路貨運量1.9億噸,增長11.2%;公路運輸總周轉量111.1億噸公里,增長13.5%。全年水路客運量12.1萬人次,下降20.0%;水路貨運量829.9萬噸,增長10.5%;水路運輸總周轉量21.9億噸公里,增長8.6%。
2023年末,株洲市金融機構存款餘額4711.5億元,增長11.1%。其中,住戶存款餘額3281.1億元,增長13.6%;非金融企業存款餘額840.9億元,增長7.8%。貸款餘額3695.9 億元,增長14.3%,存貸比為78.4%。其中,住戶貸款餘額1364.2億元,增長4.5%;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餘額2320.4億元,增長20.6%。全年新增本外幣各項貸款463.8億元,增長31.4%。
2023年末,株洲市有證券公司營業部34家,證券交易額4956.6億元。年末境內上市公司12家,境外上市公司2家,全市直接融資總額452.8億元。各項保險保費收入104.4億元,增長2.4%。其中,財產險保費30.8億元,增長3.3%;人身保險保費73.5億元,增長2.0%。各項賠款和給付支出35.1億元,增長12.0%。其中,財產險賠款20.9億元,增長15.3%;人身保險給付14.2億元,增長7.5%。
社會事業
科學技術
2023年,株洲市
高 新技術產業增加值914.7億元,增長6.4 %。國家級重點實驗室4個,省級重點實驗室22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1個,省級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36個。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16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77個。技術契約成交金額394.8億元,簽訂技術契約4467項,授權專利6178件。
教育事業
2023年末,株洲市有普通高校9所。普通高等教育研究生畢業生879人,普通高等教育畢業生34608人,成人高等教育畢業生25387人,中等職業教育畢業生8055人,普通高中畢業生23985人,國中學校畢業生45941人,普通國小畢業生50484人,在園幼兒108869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98.2%。各類民辦學校651所,民辦學校在校學生10.6萬人。
文化事業
2023年末,株洲市有藝術表演團體23個,民眾藝術館、文化館10個,公共圖書館10個,博物館、紀念館10個,檔案館10個。納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目錄2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目錄37個。
醫療衛生
2023年末,株洲市有衛生機構3038個,其中醫院113個,婦幼保健院(所、站)10個,專科疾病防治院(所、站)2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42個,診所、衛生所、醫務室1056個,村衛生室1592個。全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0個。衛生技術人員3.2萬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1.2萬人,註冊護士1.5萬人。醫院擁有床位總數21955張,鄉鎮衛生院102個,鄉鎮衛生院床位數5692張,鄉鎮衛生院衛生技術人員0.3萬人。
體育事業
2023年末,株洲市有體育場地10345個,其中運動場582個,游泳池126個,各種訓練房(綜合房及專項訓練房)220個,新建農民體育健身工程的行政村40個。經常參加體育鍛鍊人數188萬人。獲得世界冠軍8個、亞洲冠軍2個、全國冠軍14個,破世界紀錄1人/次/項。
社會保障
2023年,株洲市城鎮新增就業人數6.0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1.6%,失業人員再就業人數2.9萬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登記參保人數175.9萬人,城鎮基本養老保險職工人數130.0萬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284.5萬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77.3萬人。發放城鎮居民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經費分別為1.1億元和2.2億元。獲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鎮居民人數1.9萬人,獲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農村居民人數7.1萬人。完成農村“三路”提質改造291.7公里,城鎮老舊小區改造178個。社區服務機構和設施數0.3萬個,其中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0.2萬個。
交通
航空
此外,
株洲通用機場位於株洲市東南部10千米處的蘆淞區五里墩鄉境內。一期工程按運12飛機使用要求進行設計,可以起降最大起飛重量5500公斤以下的各型通用飛機、直升機,飛行區等級為1B,按晝間目視飛行要求建設,跑道長度為800米,寬30米。通用航空機場是使用民用航空器從事公共航空運輸以外的民用航空活動而使用的機場。包括可供飛機和直升機起飛、降落、滑行、停放的場地和有關的地面保障設施。
鐵路
株洲有“火車拖來的城市”之稱,是中國重要的鐵路樞紐之一。京廣、滬昆2大鐵路幹線在這裡十字交匯,株洲站是中國客貨運輸特等站之一,平均每3分鐘接發列車一次,日接發車達230趟之多,日均客流量1.6萬人,2015年株洲火車站總共傳送旅客584.9萬人。
株洲北站是全國最重要的12個路網性編組站之一,同時也為特等站(原雙向三級七場),日均辦理車16000輛,解編11000輛,株洲為鐵路雙特等站城市。
湖南“3+5”城市群城際鐵路中,株洲也成為其樞紐。株洲北通長沙、岳陽,西至湘潭、婁底,東往醴陵,南達衡陽,四個方向都銜接著重要城市。其中,
長株潭城際鐵路在株洲設九郎山站、
田心東站、
大豐站、城鐵株洲站、
株洲南站5個火車站。2016年12月26日建成通車,株洲市中心坐城際列車到長沙市中心只需要30分鐘。
公路
水運
繞城而過的湘江四季通航。普通船隻沿
湘江可上溯
衡陽、
永州,下通
長沙、
洞庭湖、
長江。千噸級船舶能順湘江、經長江、通上海並達世界各地。株洲港為湖南省八大港之一。
公共運輸
株洲城市公共運輸系統走在全國節能創新前列,是“國家交通管理模範城市”。2009年,株洲市啟動“電動公車三年行動計畫”,將城區627輛骨幹公交線路公車全部電動化,既節能又環保。2011年7月,城區線路已全部置換電動,株洲成為了全國首個“電動公交城”。市區線路票價自2011年2月1日起,統一至1元(無論空調車或非空調車、跨線或不跨線)。城郊線路票價大多為2-3元。市區線路和城郊線路共70條左右,涵蓋株洲城區及市域周邊。此外,長株潭城際公交於2007年開通,促進了長株潭一體化建設。株洲部分公車於2014年開始向市民提供免費無線網。
根據《株洲市城市公共運輸體系規劃》,株洲未來將建設4條捷運線路。2018年將開始修建4條捷運線路,4條捷運線呈風車放射狀,共108.6千米。其中1、2號線為主骨架,3、4號線為遠景預留線。1號線起於
京廣高鐵株洲西站、止於華強,全長32.7千米,橫向貫通株洲城。2號線起於
清水塘、止於
淥口鎮,全長30.9千米,縱向貫通株洲城。3號線起於白馬壟站,止於
航空城,全長32.8千米。4號線起於
金山新城,止於歐洲大道,全長29.4千米。
株洲公共腳踏車租賃系統於2011年4月25日開通。是繼杭州、廣州之後第三個進行運營投入的城市。株洲市公共腳踏車租賃點分為三級,每個一級站點的腳踏車超過40輛,每個二級站點的腳踏車在20輛到40輛之間,作為次乾網路,每個三級站點的腳踏車不超過20輛。株洲倡導“隨用隨騎,騎後速還”的用車理念,鼓勵市民選擇公交、腳踏車換乘等方式出行。市民憑藉有效身份證件,交納200元押金後,可實名辦理用戶卡,3小時內免費,超過3小時按每小時1元計費。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株洲古稱
建寧,後又名櫧洲,最早見於
南宋人文集。“株”字可能取自株田之“株”。株洲、株田相距數里,五代時株田已較著名。“洲”字取自古人以湘水兩岸為 洲之“洲”。
聯綴而成地名。一說因地多櫧木,且“櫧”、“株”同音,故又名“櫧洲”。自南宋
紹熙元年(公元1190年)正式定名株洲後,株洲之名沿用至 今。
炎帝陵祭典
炎帝陵祭典是千百年來後人為緬懷
炎帝豐功偉德所形成的一套祭祀活動。原始的炎帝祭祀活動包括祭天、祭祖、祭神,而封禪和蜡祭、儺舞又是原始祭祀文化中的主要表現形式。
祭典根據參祭對象的不同可以分為官方祭祀和民間祭祀兩類。官方祭祀稱之公祭或告祭,最早有記載的炎帝陵官方祭祀活動在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太祖詔命“建廟陵前,肖像而祀,隨之遣官詣陵致祭”,並“三歲一舉,率以為常”。此後,元、明、清各代對炎帝陵的祭祀從未間斷。炎帝陵民間祭祀以告祭為主。祭祀時間多選在每月的初一、十五以及各種節令、節慶(除夕、春節、清明節、端午節、嘗新節、中秋節、重陽節、回歸日、喜慶月、豐收年、炎帝節等)。祭典根據祭祀方式的不同又可分為文祭、物祭、火祭、樂祭、龍祭等。
三人龍
起源於古代農耕文化的龍,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崇拜的圖騰。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
龍文化的誕生和演變是炎帝農耕文化的一種獨特表現形式,尤其是全國唯 一、世界獨特的炎陵“三人龍”更是龍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炎陵“三人龍”有很多表演和競技形式,主要有白天表演的“三人布龍”和夜間表演的“三人火星龍”等。這一炎陵獨特的民間藝術表現形式融合了舞蹈、音樂與競技的特徵,具有鮮明的地方民間藝術特色和實用性、藝術觀賞性。在神農祭典、時令節慶、壽喪嫁娶、喬遷新居等活動中,常有三人龍的表演和助興。因為三人龍的表演能使場面特別熱烈歡快,加上鑼鼓、嗩吶的伴奏和爆竹禮花的助興,更顯得色彩繽紛,紅紅火火,氣勢恢宏,蔚為壯觀。
賽龍舟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賽龍舟在株洲攸縣端午節是一大亮點,賽龍舟以龍舟眾多、龍頭特色、競爭激烈而著稱。每年這個時候,它吸引著遠近龍舟隊同江競技和數萬市民前來觀看。同時還有吃粽子和用艾葉熬水洗澡洗頭的習俗。龍船港位於湘江北岸的樓廈村,歷來為當地居民端午節賽龍舟之處,故名龍船港,傳說這個名字源於宋代。
方言
株洲方言(湘語-新湘語;贛語、客家話):株洲主城區方言介於長沙方言和湘潭方言之間,但縣市方言受贛客方言影響較大,比較難懂,五里不同音,難以溝通。一般而言,湘東地帶的山區方言多半為贛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及當地土話相互融合而成,成分較為複雜,如醴陵話,整個來說很難把它歸入湘語或贛語,可又都同時具備湘語和贛語的一些特點。
風景名勝
景區景點
| 名稱 | 地址 | 地位 |
---|
| | | 中華民族始祖炎帝 神農氏的安息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新瀟湘人文八景 |
| | | |
| | 保存著中國南方地區面積最大的10萬畝原始森林,景區內珠簾瀑布區域空氣 負氧離子含量達13.6萬個/cm3,為亞洲第一 |
| | |
| | |
| | |
| | | 景區以 李立三故居(芋園)為核心,打造出李立三同志故居陳列館、愛國主義宣教中心、紅色文化互動體驗區等紅色文化、工人運動系列景觀,以及鳳生廣場、景觀池塘、入口牌坊等配套休閒景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歷史遺址
恐龍化石遺址可以見證株洲境域億萬年的滄海桑田;漂沙井磨山文化遺址、茶陵棗市獨嶺坳文化遺址、炎陵龍渣瑤族寨址等可以見證株洲至少六千多年的人類活動史;五代馬王故城遺址、北宋金州故城遺址、三國建寧古城遺址、南宋茶陵城舊址、容陵侯故城、陰山縣故城、攸縣故城、三國吳建寧縣新城遺址、醴陵古城遺址等古城遺址可以見證醴陵兩千多年的城市聚落髮展史;醴陵南橋鞭炮作坊遺址、楠竹山窯址、窯下灣磚窯址、溈山窯大遺址,炎陵桃嶺窯址、洞下窯址,茶陵中瑤窯址、陵窯背窯址、陵窯塘下窯址,株洲縣窯堆子窯址等古窯遺址可以見證株洲古代手工業的繁榮。
紅色旅遊
株洲是革命老區,革命史跡地眾多:如市區的協豐長綢布店、羅哲烈士墓、十九人堆等;炎陵的水口戰略決策 、水口連隊建黨 、中村分田運動、朱毛第一次會面、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一團團部——洣泉書院,毛澤東指揮酃城戰鬥舊址——接龍橋、紅軍標語博物館等;茶陵縣的工農兵政府舊址、中國共產黨茶陵縣委員會舊址、中共茶陵縣委、茶陵縣蘇維埃政府舊址、九渡沖戰鬥遺址、茶陵烈士陵園、紅軍村和紅軍牆、紅軍學校茶陵縣立列寧高級國小校舊址、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次肅反的湖口挽瀾舊址、茶陵縣烈士陵園等;攸縣東沖兵工廠、南岸列寧室、攸縣烈士公園、六十分烈士墓群,譚震林墓等;醴陵毛澤東考察農民運動舊址東富寺、毛澤東革命活動紀念地—先農壇、李立三故居、左權將軍紀念碑等。
地標建築
株洲電視塔,又叫東方神龍塔,高 293米,是株洲最高建築物,鋼結構帶旅遊的多功能綜合 電視塔。既是廣播 電視的重要基礎設施,同時又成為當地的 標誌性景觀和人民民眾文化 娛樂的重要場所。 | |
著名人物
榮譽稱號
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21年1月29日,入選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的2020年度真抓實幹成效明顯的地區名單 |
| | | |
| | | |
| | | |
榮譽參考資料來源
2021年12月23日,株洲榮獲中國城市高質量發展城市榜第49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