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894年10月11日,出生於湖南醴陵八步橋鄉耿境壩村。
1905-1909年,在江西萍鄉正本女校讀書。
1911-1912年,在長沙遵道女校讀書,兼任培德國小教員。
1912-1914年,隨父親袁家普到北京、雲南,居家延師學英文。
1914-1916年,就讀於上海教會學校中西女塾。
1916年自費赴英國留學,初進倫敦Black Heath High School,次年升入蘇格蘭愛丁堡大學。在愛丁堡大學攻讀英國文學時,結識了
周鯁生、
楊端六等一群湖南籍熱血青年。
1921年7月,袁昌英獲碩士學位後回國,在北平
磚塔胡同與36歲的楊端六結婚,證婚者是楊端六的總角之交、留英國際法博士
周鯁生(一說證婚人是
吳稚暉)。
1922年,袁昌英由王世傑、周鯁生介紹,在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教英國小說、散文及英國文學史。
1924年,轉至上海澄衷中學教英文。
1926年袁昌英舍下3歲的女兒楊靜遠,隻身赴法,在巴黎大學攻讀法國文學和近代戲劇。
1928年回國,經劉秉麟介紹,在胡適任校長的上海吳淞中國公學當教授。
1929年,任國立武漢大學文學院外文系教授,主講希臘悲劇、希臘及羅馬神話、戲劇入門、法文、現代歐美戲劇、法國戲劇、中英翻譯等課程。
1930年,出版《孔雀東南飛及其他獨幕劇》。
1931年,
九·一八事變發生後,她帶領學生為馬占山將軍領導的抗日義勇軍奔走募捐,日夜趕製寒衣。將多年的私蓄交給學生捐獻國家。同年,本年,蘇雪林被武漢大學聘為特約講師,住珞珈學生宿舍。袁、蘇、凌三位女作家聚首珞珈山武漢大學,過從甚密,獲“珞珈三女傑”美譽。
1943年,他們搬回城內住陝西街,與蘇雪林家為鄰,凌叔華也住得很近,三位當時有名望的女作家經常往來。
1945年,在顧如的引薦下,被聘為三青團一屆中央評議員。
1948年,被武漢大學推選為“國大”代表。
1953年,轉任武漢大學中文系教授。
1954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1956年4月,當選為湖北省政協委員,同年加入中國民主同盟。
1957年,“反右運動”中袁昌英被劃為右派,取消教授資格,下放到圖書館勞動。
1961年,蔣介石企圖反攻大陸時,袁昌英應市統戰部要求,向在台親友寫過兩篇對台演講稿,熱情洋溢地號召他們回國效力。
1964年,右派帽子被摘除,但未被學校重新啟用。
1970年,又遭到進一步迫害,被當作“五類分子”遣送還鄉,回到湖南醴陵農村老家,住在遠親袁星山家裡。
1973年春,當地公社調查了她的問題,為她落實政策,作了“不是歷史反革命,屬人民內部矛盾”的政治結論。
1973年4月28日,在老家湖南醴陵病逝。女兒楊靜遠遵從母親的遺願,從解凍的12000元存款中,捐出4000元給駱家坳生產隊買了部手扶拖拉機,以謝鄉情。
1979年10月9日,被平反昭雪。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下達刑事判決書:“撤銷本院1958年12月16日對袁昌英判處二年的刑事判決。”
1984年,中共武漢大學委員會對其右派問題重新複查後,去掉原改正結論中所留的“尾巴”。
1985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袁昌英作品選》(李楊編選),這是解放後第一次出版她的作品。
個人作品
法蘭西文學 (論文) 商務印書館 1929年第1版
孔雀東南飛及其他獨幕劇 (劇本) 商務印書館 1930年第1版
山居散墨 (散文集 )商務印書館 1937年第1版
飲馬長城窟 (劇本) 正中書局 1947年第1版
行年四十 (散文集 )商務印書館 1945年第1版
袁昌英散文選集 百花文藝出版社 1991年第1版
春雷之夜 (劇本) (出版年代及單位不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