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盤水市,別稱中國涼都,貴州省轄地級市,地處黔西烏蒙山區,滇、黔兩省結合部,東鄰安順市,南連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西接雲南省曲靖市,北毗畢節市,大地構造屬揚子準地台上揚子台褶帶,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總面積9914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5月,全市轄2個區、1個特區,代管1個縣級市。2023年末,六盤水市常住人口302.85萬人,戶籍人口361.42萬人。
六盤水歷史悠久,春秋時期為牂牁國屬地。“三線”建設時期,締造了“三線”文化。1978年,設立省轄六盤水市。市境內考古發現距今20多萬年的“盤縣大洞人”,為貴州發現的最早智人,被評為當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首。素有“四省立交橋”之稱。貴昆、南昆、內昆、水紅鐵路在此交匯,滬昆高鐵境內段和安六城際鐵路相繼建成通車,在全省率先實現“縣縣通高鐵”。滬昆、杭瑞、都香、宜六、水興等高速公路穿境而過,實現“縣縣通高速”。全市有彝族火把節、苗族跳花節、回族開齋節、仡佬族吃新節等豐富多樣的節慶文化,有牂牁江湖濱旅遊度假區、野玉海國際山地旅遊度假區、烏蒙大草原旅遊景區等重點旅遊景區。
2023年,六盤水市地區生產總值1557.64億元,同比增長3.2%。
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鐘山區 |
水城區 |
六枝特區 |
盤州市 |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地質
地形地貌
氣候
水文
自然資源
水資源
植物資源
動物資源
礦產資源
人口
人口數量
民族構成
政治
機構 | 職務 | 姓名 |
---|---|---|
中國共產黨六盤水市委員會 | 市委書記 | |
市委副書記 | 李巍、楊引明 | |
市委常委 | ||
秘書長 | 楊濤 | |
六盤水市人民政府 | 市長 | |
副市長 | ||
黨組成員 | ||
秘書長 | ||
六盤水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 主任 | |
副主任 | ||
秘書長 |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六盤水市委員會 | 主席 | |
副主席 | ||
秘書長 | ||
: |
經濟
綜述
第一產業
第二產業
第三產業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 高等學院
學院名稱 | 現任領導 | 創辦時間 | 類別 | 地址 |
---|---|---|---|---|
1978年 | 公立大學 | 貴州省六盤水市鐘山區明湖路288號 | ||
2002年 | 公立大學 | 貴州省六盤水市鐘山區鐘山大道西段1119號 | ||
2018年 | 公立大學 | 貴州省六盤水市水城區雙水街道辦事處以朵大道160號 | ||
備註∶統計截止時間2016年12月31日,高等學院參考資料來源: |
科學技術
文化事業
醫療衛生
社會保障
交通運輸
綜述
公路
線路 | 開通日期 | 市境內千米數 | 設計時速 | 車道 | 等級 |
上海—昆明高速公路(G60) | — | 67千米 | — | — | 國家高速 |
都勻—香格里拉高速公路(G7611) | — | 145千米 | — | — | |
杭州—瑞麗高速公路(G56) | — | 65千米 | — | — | |
納雍—興義高速公路(G7612) | 2012年12月31日 (納雍—晴隆段在建) | 60千米 | — | — | |
安順—盤州高速公路 | 擬建 | — | — | — | |
水城—興義高速公路(S77) | 2013年8月16日 | 152千米 | 80千米/小時 | 雙向四車道 | 省級高速 |
赫章—六盤水高速公路(S61) | 2022年4月22日 | 28千米 | 80千米/小時 | 雙向四車道 | |
六盤水繞城高速西環線(S04) | — | — | — | — | |
宣威—盤州高速公路 | 規劃中 | 22千米 | 80千米/小時 | 雙向四車道 | |
在建 | 20千米 | — | — | ||
玉普高速公路 | 擬建 | 126千米 | 80千米/小時 | 雙向四車道 | |
2015年12月31日 | 11千米 | 80千米/小時 | 雙向四車道 | 地方高速 | |
參考資料: |
鐵路
鐵路 | 開通日期 | 市境內千米數 | 設計時速 | 鐵路等級 |
---|---|---|---|---|
2016年12月28日 | 65千米 | 350千米/小時 | 高速鐵路 | |
2020年7月8日 | 約90千米 | 250千米/小時 | 客運專線 | |
在建 | — | — | 高速鐵路 | |
六昭高速鐵路 | 擬建 | — | — | 高速鐵路 |
畢六高速鐵路 | 擬建 | — | — | 高速鐵路 |
— | 123千米(雙線電氣化) | — | 客貨混 | |
— | 57千米 | — | ||
— | 23千米 | — | ||
— | 162千米 | — | ||
水大支線 | — | 41千米 | — | |
納水鐵路 | 擬建 | — | — | |
參考資料: |
航運
航空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三線文化
文保單位
六盤水市市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名錄 | |||
---|---|---|---|
序號 | 文物保護單位名稱 | 級別 | 地點 |
1 | 茶馬古道 六枝部分: 打鐵關至罐子窯古道; 盤州部分: 軟橋哨古道 火鋪古道 小街子古道 茶廳古道 平關至勝景關古道 蛾啷鋪古道 李子樹古道 哨上古道 石關古道 (10處)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六枝特區郎岱鎮上寨村 盤州市境內 |
2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盤州市竹海鎮十里坪村 | |
3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盤州市翰林街道大屯村 | |
4 | 六枝羊場近現代商貿建築群(5處) |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六枝特區岩腳鎮廻龍溪社區(4處) 岩腳鎮太和村(1處) |
5 | 六枝特區桃花洞遺址 |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六枝特區平寨鎮公園路社區 |
6 | 六枝地宗礦礦井 |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六枝特區平寨鎮地宗社區 |
7 | 桃花洞崖畫 |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六枝特區平寨鎮桃園社區 |
8 |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六枝特區新場鄉坎城村 | |
9 | 安健墓 |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六枝特區牛場鄉興隆村 |
10 | 六枝關寨火車站 |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六枝特區箐口鄉荒田村 |
11 | 大硝洞煉硝遺址 |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鐘山區月照社區雙洞村 |
12 | 硝灰洞遺址 |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鐘山區汪家寨鎮沙壩場村 |
13 | 西南煤炭建設指揮部舊址 |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鐘山區鳳凰街道明湖社區 |
14 | 水鋼鋼鐵廠一號高爐 |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鐘山區楊柳街道燒結社區 |
15 | 高家渡鐵索橋 |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水城區新街鄉二台村 |
16 | 水城化樂碉樓 |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水城區化樂鎮泵井村 |
17 | 盤縣紅二·紅六軍團總指揮舊址 |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盤州市雙鳳鎮九間樓社區 |
18 |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盤州市雙鳳鎮鼓樓社區 | |
19 | 盤縣大威寺茶廳 |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盤州市雙鳳鎮鼓樓社區 |
20 | 張道藩故居 |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盤州市雙鳳鎮北門社區 |
21 | 普安衛城牆 |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盤州市雙鳳鎮北門社區 |
22 | 盤縣城隍廟 |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盤州市雙鳳鎮南門社區 |
23 | 盤縣水塘村古建築群(3處) |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盤州市丹霞鎮上午屯村 |
24 | 盤州亦資紅六軍團指揮部舊址 |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盤州市亦資街道上街村 |
25 | 盤州黑石頭長征橋 |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盤州市新民鎮黑石頭村 |
26 | 盤州鵝毛寨魁星閣紅軍標語 |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盤州市保田鎮鵝毛寨村 |
27 | 盤州盤關紅軍橋 |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盤州市盤關鎮盤關村 |
28 | 三合橋 |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 六枝特區岩腳鎮廻龍溪社區 |
29 | 郎岱萬壽宮(星光讀書舊址) |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 六枝特區郎岱鎮驛隴村 |
30 | 郎岱木城碑 |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 六枝特區郎岱鎮木城社區 |
31 | 李伯平故居 |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 六枝特區郎岱鎮木城社區 |
32 | 孫清彥墓 |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 六枝特區郎岱鎮壩子村 |
33 | 肖家洞遺址 |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 六枝特區平寨鎮六枝村 |
34 | 窗子洞遺址 |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 六枝特區牛場鄉黔中村 |
35 | 高石坎沙家屯 |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 六枝特區牛場鄉箐腳村 |
36 | 大用烈士墓 |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 六枝特區大用鎮大用村 |
37 | 牛坡鄉規碑 |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 六枝特區墮卻鄉牛坡村 |
38 | 觀音閣 |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 鐘山區荷城街道荷城社區 |
39 | 雷禮祿墓 |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 鐘山區場壩社區菜園居委 |
40 | 王正春舊居 |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 鐘山區大灣鎮開化村 |
41 | 扒瓦橋遺址 |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 鐘山區保華鄉扒瓦寨村 |
42 | 錢家印樓 |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 水城區玉舍鎮玉舍村 |
43 | 屯口古戰場遺址 |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 水城區阿戛鎮鹽井村 |
44 | 王顯榮墓 |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 水城區玉舍鎮甘塘村 |
45 | 黃金印墓 |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 水城區蟠龍鎮木城居委會 |
46 | 水城縣碗廠紅軍革命遺址 |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 水城區龍場鄉碗廠村 |
47 | 紅九軍團北盤江渡口(虎跳石竹桿橋遺址) |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 水城區順場鄉大發村 |
48 | 碧雲洞摩崖石刻 |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 盤州市雙鳳鎮豆腐坡村 |
49 | 武筆塔 |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 盤州市雙鳳鎮豆腐坡村 |
50 | 文筆塔 |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 盤州市雙鳳鎮紅石岩村 |
51 | 普福寺 |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 盤州市丹霞鎮水塘村 |
52 | 丹霞山護國寺 |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 盤州市丹霞鎮核桃園村 |
53 | 雙鎖山營城遺址 |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 盤州市保田鎮狗營場村 |
參考資料 |
古蹟 | 地理位置 |
---|---|
六枝特區新華鄉冷壩村距特區機關駐地34千米 | |
— | |
— | |
— | |
— | |
狗場營營城遺址 | — |
普安路治所遺址 | — |
大坡鋪清真寺遺址 | 位於今沙坡鄉沙坡村 |
六枝店子洞口古人類遺址 | — |
東嶽殿 | — |
六枝岩腳老坡底遺址 | — |
— | |
老城楊氏居宅 | — |
— | |
— | |
普安州文廟 | — |
盤江鎮“紅軍橋” | — |
參考資料 |
非遺項目
非遺類別 | 具體介紹 |
---|---|
梭戛長角苗染色服飾(國家級) | 梭戛長角苗彩色服飾以女裝為主,女裝上衣為對襟交領窄袖平擺燕尾式。前襟齊腹,後片長至膝彎與裙齊。彩色服飾主要分為蠟染彩繪服飾和刺繡服飾兩種。蠟染彩繪服飾上衣多數前襟(對襟)兩袖後背為蠟染彩繪,色調以黑紅、黃、橙色為主,大襟為蠟染彩繪、挑花相混合,色調以鮮紅、黃、橙色為主;少數前襟兩袖為黑白蠟染,後背為蠟染彩繪,色調與前面的相同。刺繡服飾上衣主要分為全刺繡服飾和蠟染挑花刺繡服飾。全刺繡服飾上衣前襟兩袖後背後片為刺繡,色調以黑紅、鮮紅、黃、橙、藍為主。蠟染挑花刺繡服飾上衣為在黑白蠟染的基礎上間以少數挑花刺繡,色調以紅、黑、白為主。 |
布依族盤歌(國家級) | 布依族盤歌是布依族的傳統民歌,是用原生態布依語創作並傳唱的民間文學作品。布依族盤歌流傳於貴州省北盤江流域的布依村寨中,尤其以六盤水市盤縣羊場布依族白族苗族鄉境內的布依族盤歌最具代表性。該鄉位於貴州西部,地處六盤水市東部喀斯特地貌地區的河谷地帶,境內生物資源豐富,交通便利、是周邊鄉鎮的農產品集散地和文化交流中心。 |
彝族民歌(彝族山歌)(國家級) | 盤縣彝族山歌,是彝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流傳在貴州省六盤水市盤縣盤北地區,其中以盤縣淤泥鄉的山歌最具有代表性。盤縣彝族山歌按內容可以分為情歌、酒歌、勞動歌、敘事歌。從演唱形式上來分有獨唱、兩人對唱、群體對唱,也有集體齊唱和簡單的二聲部合唱;演唱的時間、場合也比較自由、靈活,甚至歌詞的語言,不少也是半漢半彝以至純漢語的;歌詞結構七言四句為多見,也有四句一問、四句一答的,曲調婉轉悠揚,被當地人稱為“拉山腔”。 “山歌出在淤泥河,人去背來馬去馱。前頭去了三匹馬後頭還有九屯籮”形象地唱出了彝族山歌的豐富多彩。 |
布依族服飾(國家級) | 布依族服飾(五等裝)是水城縣猴場、紅岩一帶布依族“喜鵲布依”支系所獨有的民族特色服飾,承傳較為完好。據猴場鄉打把村老年人介紹,不同場合穿的五等裝是歷代所傳。從明代遷入當地後,“五等裝”就一直在本地布依族中承傳穿戴,成為本支系區別其他地方支系的主要識別依據,但具體淵源已不可考。布依族服飾(五等裝)分為:特等裝、一等裝、二等裝、三等裝、四等裝。特等裝一般在辦喪事祭祀場合穿;一等裝在婚嫁場合穿;二等裝在吃酒、聚會時穿;三等裝在青年聚會趕表等社交場合穿;四等裝在幹活和平時穿。五等裝最多的為五至八件套,最少的為一至二件套。 |
民族文化
民俗文化 | 具體介紹 | |
---|---|---|
民族風俗 | 折溪儺戲 | 農曆正月初三至三月初三,六枝折溪鄉的彝族同胞在村里演出儺戲,以祭神驅鬼。集神、鬼、人於一體的儺面具扮相生動,人物性格突出。每逢演出,觀者踴躍,熱鬧異常。 |
採花洞 | 每年正月初一到十五,滑石板村和鄰村鄰縣數千苗族同胞聚集於村東側的一個洞前,唱情歌,吹蘆笙、直簫,邊吹邊歌,人頭涌動。不少男女青年以這種方式談情說愛,尋求對象,故名“採花洞”。 | |
跳花節 | 農曆二月十五水城區南開鄉三口塘每年都要舉行當地苗族(小花苗)同胞最喜慶的傳統節日——“跳花坡”。屆時成千上萬苗族同胞聚集在此,身著盛裝,載歌載舞,歡慶自己的節日。這是貴州省規模最大的民族節日之一。 | |
彝族火把節 | 農曆六月二十四玉舍鄉海坪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都要舉行盛大的彝族“火把節”。所有活動均在篝火旁、月色中舉行,所以又稱為“曬月亮”。 | |
長角苗 | ||
民間音樂 | 歌謠曲調 | |
器樂及器樂曲調 | ||
民間舞蹈 | 苗族蘆笙舞 | 六盤水市境內的苗族蘆笙舞種類繁多,參跳人數不一,基本動作較多,大多是生產生活場景的再現。其次,難度較大,技巧性強,以獨特的“矮樁功”著稱。但,無論哪種形式,均要求舞者邊吹邊跳,聲不斷,舞不停,一氣呵成跳完所跳舞蹈的全套動作。特別是水城南開、青林一帶“小花苗”支系民族的蘆笙舞,歷史上以技藝精湛、舞藝高難、意味獨特、高手雲集而著稱,在苗族蘆笙舞系中形成以技取勝的一大流派,在全省和全國均享有較高聲譽,是黔西北苗族蘆笙舞的典型代表,被譽為“外國人學不了,中國人跳不好”的民間舞蹈藝術。 |
彝族嗩吶花鼓舞 | 流行於境內各地的彝族同胞中間,尤其以水城南開、玉舍一帶最具代表性。主要用於喜慶歡樂場合和喪葬祭祀活動之中。舞者多為男性,一般由4人組成。其中2人吹奏“大扣細”嗩吶互相“合譜”,1人擊花鼓,1人擊鑔鈸相互回響,邊奏邊舞,舞時亦可多人持花棍、手帕等伴舞。 | |
彝族鈴鐺舞即跳腳舞,彝語稱“懇合唄”,分喪葬祭祀跳腳、婚嫁跳腳兩種。喪葬祭祀跳腳為傳統禮儀式舞蹈,舞者均為男性,著長衫白褂,系紅圍裙,一手執“臘朵羅”即手鈴或馬鈴鐺,一手執白帕或白紙帶。舞時以手鈴揮晃擊拍,以白帕伴隨律動,踏歌而舞。前兩個動作稱為“打鳥”,後兩個動作謂之“踩蟲”,彝家自稱“搓蛆打老鴰”。跳腳舞動作大起大落、節律鏗鏘、除手鈴擊節外,全靠舞者高歌伴舞,以壯聲勢,氣氛豪放悲壯,場面壯觀。喪葬祭祀跳腳以水城縣玉舍、楊梅、鐘山區大河、盤縣坪地一帶流行的最具代表性。 | ||
彝族畢摩舞 | 彝族畢摩舞流傳於盤縣坪地鄉包包寨村,由畢摩率隊在為已故老人做法事或祭山神時跳,以驅邪祭告為主要內容。參加跳舞的人員少時5至6人,最多可達60餘人,舞者皆為男性。 | |
布依族銅鼓舞 | 銅鼓舞一般在“六月六”等節慶日或祭祀活動中表演,起源於巫祝祭祀。舞蹈以敲擊銅鼓伴奏,常由8到16名姑娘和4至8名小伙子用腳踏著鼓點節拍起舞。舞步以踏步,蹬腳相連的“兩步半”為主,簡潔明快,隊形穿插變化較多,舞姿樸實親切。近年來已經演變發展為廣場集體圓舞。該舞在六枝落別、隴腳一帶最為流行。 | |
仡佬族祭祀舞 | 祭祀舞主要為“祭田娘舞”和“祭山神舞”,在六枝特區基那、水城縣蟠龍一帶的仡佬族中流傳。祭田娘舞在每年8月“吃新節”時表演,由一長者帶領女孩在田邊土坎祭完天地祖先後邊唱“祭田娘舞歌”邊起舞,歌舞完畢即以新煮飯,以祭物分配全寨人員享用。祭山神舞在每年農曆三月第一個寅日“祭山神節”表演。是日,由寨中有威望的老人帶領8個或10個女孩組成舞隊,老人手提一隻大雞籠,從寨頭第一家開始,在該家灶邊唱“祭山神歌”並跳“祭山神舞”,舞畢收雞一隻裝入籠內,然後又到第二家跳舞收雞,家家如此,直到全寨收完,最後全寨人匯聚山神樹前殺雞祭祀山神並聚餐。 |
民間戲曲
風景名勝
概況
主要景點
景點名稱 | 景點介紹 | 圖片 |
---|---|---|
玉舍國家森林公園 | ||
明湖國家濕地公園 | 明湖國家濕地公園位於六盤水市中心城區西部,是新建的六盤水市西出口的地標性建築,明湖濕地公園是貴州省第一個國家級濕地公園。澄澈的湖水和西側的自然山體相連,長達1.13千米的彩虹橋凌駕于澄澈的湖面之上,猶如一條飄舞的彩帶。2013年10月8日,貴州省六盤水明湖正式通過國家林業局試點驗收,正式為貴州省第一個獲得正式授牌的國家濕地公園。 |
特產美食
著名人物
姓名 | 主要成就 |
---|---|
(1955年—1987年),革命烈士。 | |
(1905年—卒年不詳),任遠征軍鄭洞國部上校參謀。 | |
(1872年—1935年),又名文治,號昌庭。任貴州軍二團團長。 | |
(1902年—1984年),號止衡,國民大會代表 | |
(1912年—1998年),原名劉茂隆,曾用名孫雪葦、韋辛、魏有生等。任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副總編輯。 | |
(1905年—1956年),字騰霄,彝族,任滇桂黔邊縱羅盤支隊盤縣游擊團參謀長。 | |
(1897年—1968年),字衛之,曾用名張道隆,三民主義文藝理論家、劇作家。 | |
(1888年—1979年)字鳴階,開明民主人士,曾任國務院秘書長。 | |
(1914年—1939年),字界基,中國工農紅軍中任警衛營長。 | |
(1913年—1979年),大營人。游擊活動中曾化名高永。戰鬥英雄。 | |
(1914年—1949年),革命烈士。 | |
(1928年—1950年),江西省人。1949年7月在贛東北參加革命,革命烈士。 | |
(1921年—1949年),郎岱“三·三暴動”烈士。 | |
龍騰 | (1917年—1950年),又名友松,愛國革命戰士。 |
(1902年—1953年),曾任冀東綏靖區司令官。 | |
(生卒時間不詳),桂天相先生,字雲農,祖籍成都,生於六盤水,著名書法家。 | |
(1864年—1939年),著名的教育家。 | |
(1877年—1929年)字舜卿,彝族,民主革命家。 | |
(1896年—1945年),名連科,字重山,貴州省著名的冶金鋼鐵實業家、理論家。 | |
吳晉卿 | (1899年—1951年),字有安,號晉卿,著名的教育家、民主人士。 |
參考資料: |
榮譽稱號
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地市 | 中國低碳城市 | 全國老工業基地 | 中國十大社會管理創新城市 |
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 | 中國十佳開發潛力城市 | 中國健康城市 | 美麗中國·十大生態文明城市 |
全國十佳綠色環保標誌城市 | 中國紅豆杉之鄉 | 中國野生獼猴桃之鄉 | |
全國循環經濟試點城市 | 中國十大避暑旅遊城市 | 中國特色休閒城市 | 新能源汽車推廣示範城市 |
中國十佳投資環境城市 | 首批國家智慧城市試點 | 中國最具競爭力城市 | 全國無償獻血先進城市 |
2017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 | 國家衛生城市 | 中國康養城市排行榜50強 | “2020全球避暑名城榜”第72 |
“2020中國避暑名城榜”第10 | 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試點地區 | 2020年全國雙擁模範城市 | 2020年11月入選“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 |
無償獻血先進省(市)獎 | 第四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 | 2021國家衛生城市 | 國家森林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