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可持續工程結構與多災害防治協同創新中心

海西可持續工程結構與多災害防治協同創新中心在體制機制改革上,打破了高校與外界創新力量間的壁壘,以福州大學為牽頭單位,匯聚了同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廣州大學、華僑大學、福建省建築科學研究院、中鐵大橋局集團武漢橋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株洲時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特希達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省建工集團總公司、中建海峽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等單位力量。協同創新中心在可持續工程結構與多災害防治領域,以全方位的協同為原則,逐步推進在組織管理、人事制度、人才培養、人員考評、科研模式、資源配置方式、國際合作、創新文化建設等多方面的體制機制改革。中心力爭探索出一條能有效實現校校、校所、校企的協同創新發展新模式,實現創新要素和資源要素的深度融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西可持續工程結構與多災害防治協同創新中心
  • 成立時間:2013年10月19日
研究方向,發展歷史,

研究方向

海西可持續工程結構與多災害防治協同創新中心圍繞環保和可持續發展套用技術開發進行協同科技創新,培育若干個可持續工程結構與多災害防治的領先單位,發展可持續工程結構與多災害防治新興產業集群,並帶動相關產業發展,為海西區域建立和發展若干個新的經濟成長點;發展先進環保和可持續發展技術,特別是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深度淨化技術,提升環境污染治理水平,改善海西區域生態與環境質量,為海西區域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可靠保障,推動國家海西區域可持續工程結構與多災害防治技術開發與產業發展,加強海西區域科技創新體系建設。

發展歷史

海西可持續工程結構與多災害防治協同創新中心成立於2013年10月19號,是隸屬於福州大學的211創新協同中心。該中心是根據國家可持續發展與防災減災的迫切需求,以機制體制創新為突破口,構建自主創新協同模式和管理運行模式,攻克綠色可持續發展的新材料、新工程結構以及多災害防治中涉及到的關鍵技術難題,研發新的產品並打造創新、可持續發展的土木工程結構與多災害綜合防治的產業鏈,建立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海西可持續工程結構與多災害防治協同創新中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