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廣東省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2012年廣東省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初步核算,全省生產總值53000億元,比上年增長10%;人均生產總值50500元,增長8%.來源於廣東的財政總收入達13668億元,增長15.4%;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5514億元,增長22.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897元,增長12.6%;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9372元,增長18.8%,實際增幅創1983年以來新高。8年來城鄉收入比首次縮小到3倍以內。省十一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基本完成,實現“十二五”時期良好開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2年廣東省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 發布單位:廣東省人民政府
工作報告,工作回顧,工作安排,

工作報告

 ——2012年1月13日在廣東省第十一屆
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
廣東省代省長 朱小丹
各位代表:
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1年

工作回顧

2011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是我省轉型升級與改善民生互促共進、推動科學發展取得新成績的一年。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省人大及其常委會和省政協的支持監督下,省政府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胡錦濤總書記視察廣東提出的新要求,牢牢把握“主題主線”和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廣東的核心任務,認真實施珠三角《規劃綱要》和“十二五”規劃,克服各種困難和挑戰,大力促進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鞏固和擴大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成果,保持了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初步核算,全省生產總值53000億元,比上年增長10%;人均生產總值50500元,增長8%.來源於廣東的財政總收入達13668億元,增長15.4%;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5514億元,增長22.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897元,增長12.6%;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9372元,增長18.8%,實際增幅創1983年以來新高。8年來城鄉收入比首次縮小到3倍以內。省十一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基本完成,實現“十二五”時期良好開局。
一年來,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有效應對國內外複雜形勢,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認真落實中央巨觀調控政策,深入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加大解決突出問題工作力度,促進經濟成長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長有序轉變。
消費、投資、出口拉動的協調性增強。深入推動廣貨全國行,支持企業建立國內行銷網路,加強泛珠合作,內銷比重提升。消費市場保持暢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20247億元,增長16.3%。投資結構進一步最佳化,民間投資、工業技改投資、先進制造業投資快速增長,省重點項目投資任務順利完成。固定資產投資總額16933億元,增長17.6%。成功組織與中央企業、知名民企、世界500強三場重大招商活動。出口總額達5319億美元,增長17.4%,占全國1/4強。
物價漲勢得到初步遏制。加強市場供應和價格監管,發揮價格調節基金作用,實施農超、農校等產銷對接,推進蔬菜大棚、冷藏設施和平價商店建設。向低收入民眾發放臨時價格補貼5.3億元。居民消費價格上漲5.3%,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各種所有制經濟穩步發展。落實小型微型企業稅收優惠等政策,完善融資等公共服務體系,預計民營經濟對經濟成長貢獻率達51.8%,提高5.2個百分點。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取得新進展。外資經濟、混合所有制經濟穩步發展。
(二)大力推進自主創新和產業轉型升級,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取得新成效。深入實施自主創新戰略,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最佳化升級,經濟成長質量效益有所提升。
自主創新能力增強。在全國率先推動出台實施自主創新促進條例。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增強,開放型區域創新體系進一步完善。深化省部院產學研合作,全年合作項目5700多項,新增產值2760億元。開展國家技術創新工程試點,在技術創新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實施科技專項152項。新增一批國家重點實驗室、質檢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工程實驗室和科技孵化器。質量強省建設取得新成效,製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居全國前列。發明專利授權量、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獲中國專利獎金獎數和馳名商標數均居全國第一,《專利合作條約》(PCT)國際專利申請受理量占全國的50%以上。高新技術產品產值約占工業總產值的30%。專業鎮轉型升級加快。引進第二批創新科研團隊和領軍人才。
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以500強項目為引領,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三次產業比重調整為5.1∶49.7∶45.2。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占製造業增加值的53.4%。積極推進廣州、深圳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建設紮實推進,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占服務業增加值比重達56.3%,提升0.3個百分點。戰略性新興產業呈現技術提升、規模擴大、集聚發展的良好態勢,形成新型顯示、軟體、新材料和新一代通信等4個年產值超千億元的新興產業集群。推動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優勢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步伐加快。海洋經濟總量居全國首位。旅遊總收入占全國1/5強。
農業農村經濟穩步發展。糧食等主要農產品實現全面增產。農業基礎設施得到改善,現代標準農田建設加快。民生水利建設紮實推進,城鄉水利防災減災工程基本完成。農技推廣示範縣、農技試驗示範基地建設取得新成效,農業科技裝備建設得到加強。扶持一批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產業化水平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和動植物疫情防控有力有效。林業產業發展勢頭強勁。現代漁業快速發展。
節能減排和節約集約用地成效明顯。國家低碳省試點工作穩步開展。實施重點節能減排工程,推行契約能源管理,加快淘汰落後產能。單位生產總值能耗和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可望完成年度指標。節約集約用地試點示範省建設成效突出,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年度補充耕地任務。“三舊”改造有力推進,節地率達48%.
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紮實有效。全省環境質量保持穩定,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和地級以上市城市空氣品質全部達標,主要江河及珠三角河網區幹流水質進一步改善,地質災害防治力度加大。林業生態工程有效推進,森林覆蓋率達57.2%。
(三)深入實施“雙轉移”與提升珠三角帶動東西北戰略,區域發展協調性明顯增強。堅持統籌協調、分類指導,最佳化資源要素配置,以產業轉型轉移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雙轉移”成效顯著。加大“騰籠換鳥”力度,紮實推進各地產業轉移工業園建設。推廣深汕(尾)特別合作區、順德清遠(英德)經濟合作區共建模式。東西北園區承接產業轉移能力增強。省產業轉移工業園實現工業總產值3468億元,增長77.5%。培訓農村勞動力85.5萬人,轉移就業137.6萬人,18.6萬外來務工人員積分入戶城鎮。
以一體化為主軸提升珠三角綜合競爭力。積極實施珠三角五個一體化規劃。廣佛同城化步伐加快,三大經濟圈分別實現年票互通,城際軌道交通建設穩步推進。召開巡迴檢查講評會,推動珠三角產業轉型升級。珠三角地區現代服務業占第三產業比重達60%,先進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提升發展。
東西北地區發展提速。編制實施東西北三個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綱要。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交通大會戰紮實推進,揭陽潮汕機場順利建成通航。粵東能源石化產業、粵西臨港重化工業、粵北資源型產業加快發展。東西北地區生產總值、工業增加值、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固定資產投資等增速均高於全省平均水平。縣域經濟加快發展。主體功能區規劃試點工作和南嶺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樣性生態功能區建設初見成效。
城市化進程加快。出台實施《關於提高我省城市化發展水平的意見》。以綠道網為抓手推進宜居城鄉建設。珠三角新建城市綠道網2828公里,東西北地區綠道網建設啟動,全省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3.3平方米。城市供水供氣、污水處理等設施不斷完善。探索大運量公交導向開發模式,完成珠三角城際軌道第一批站場土地綜合開發規劃。中心鎮集聚、輻射能力加強。名鎮名村示範村創建工作有效推進。全省城鎮化率達66.5%。
(四)深化體制改革,科學發展體制機制不斷完善。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著力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攻堅,增創體制機制新優勢。
行政體制改革紮實推進。大部門制改革、富縣強鎮和簡政強鎮事權改革深入推進,縣級行政體制改革進展順利,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全面完成。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繼續深化,創新審批方式試點穩步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取得新進展,在全國率先開展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和法定機構改革試點。
經濟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調整改革省級以下財政體制,穩步推進省直管縣財政體制改革試點工作,建立縣級財政保障機制,激勵型財政政策逐步健全。規範政府投資管理,推行省級政府重大投資項目公示和投資項目後評價制度。推進金融改革創新綜合試驗區建設,深化農信社改革和城市商業銀行重組改革。國有企業集團整體上市工作穩步推進。珠三角地區率先探索城鄉一體化改革,山區縣農村綜合改革順利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全面完成。華僑農場改革取得新進展。
文化體制改革取得新進展。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企改制步伐加快。廣播電視網路整合取得突破性進展。健全文化市場體系,成立南方文化產權交易所。創新文化管理體制,文化市場專項整治深入開展。
社會體制改革實現新突破。成立省社會工作委員會,出台加強社會建設的決定及七個配套檔案。社會組織登記管理進一步規範,各類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專業社工人才隊伍不斷壯大,民辦社工服務機構發展迅速。城市社區管理體制改革和農村社區建設紮實推進。村居民自治制度不斷健全。
(五)外經貿轉型發展成效明顯,開放型經濟水平提升。堅持穩增長、調結構、促平衡,實施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推動外經貿穩定發展、轉型升級。
進出口保持穩定增長。堅持穩定出口和促進進口並重,多渠道開拓國際市場,擴大鼓勵進口產品和技術目錄覆蓋面,推進通關便利化,積極應對貿易摩擦。進出口總額9135億美元,增長16.4%。
外經貿轉型升級步伐加快。貿易方式結構、主體結構、市場結構和商品結構持續最佳化,預計一般貿易出口占全省出口比重25年來首次突破1/3。全國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示範區建設紮實推進,“委託設計+自主品牌”生產方式加工貿易出口占加工貿易出口總額近40%。
利用外資水平提升。圍繞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加強對外招商引資,契約利用外商直接投資347億美元,增長41%。投資總額過億美元的大項目、高技術產業項目明顯增多。承接服務外包契約金額大幅增長。
粵港澳台合作和對外交流合作再上新台階。落實粵港、粵澳合作框架協定。廣州南沙粵港澳合作綜合示範區建設加快,深港前海合作區建設紮實推進,珠海橫琴新區開發有關政策獲國務院批覆。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速鐵路等跨境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順利。粵港澳服務業合作成效明顯。粵台合作進一步深化。對外交流合作取得新成績,僑力優勢進一步發揮。
(六)各項社會事業加快發展,幸福廣東建設初見成效。編制實施幸福廣東指標體系,加大民生投入,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全省財政用於保障和改善民生支出達4233億元,占支出總額的63%。十件民生實事圓滿完成。
就業和社會保障進一步加強。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城鎮新增就業177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46%.城鄉養老保險體系逐步健全,城鎮居民養老保險試點紮實推進,新農保覆蓋面大幅擴大。城鎮全民醫保成效突出,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達95.8%,城鎮居民基本醫保和新農合政府補助標準提高到200元以上。社會救助體系加快完善,城鄉低保標準達到1500元以上。繼續提高了最低工資標準。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加快發展。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新開工保障性住房任務。
教育、文化、衛生、體育、人口計生等工作取得新成績。教育強省建設加快推進。義務教育規範化學校、欠發達地區鄉鎮中心幼稚園規範化建設全面鋪開,中國小校舍安全工程建設成效顯著。推廣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憑積分免費入讀義務教育公辦學校。高中階段教育全面普及。現代職業技術教育體系基本框架初步建立。高水平大學和重點學科建設步伐加快。代課教師問題基本解決,90%的縣(市、區)基本實現教師工資福利待遇“兩相當”。廣播電視“村村通”、農村電影放映等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實施,城鄉社區民眾文化設施擴大覆蓋。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顯著加強,獲多項國家級文物年度獎。成功舉辦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系列活動。廣州、江門榮獲“全國文明城市”稱號。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面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和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紮實推進。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項目全面實施。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工作得到加強。民眾體育蓬勃開展,競技體育實力提升。成功舉辦深圳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完成國家下達的人口控制計畫。實現廣東婦女兒童十年發展規劃目標。參事、文史工作取得新成績。國防建設、軍民共建、雙擁優撫安置工作進一步加強。民族地區加快發展,宗教界服務社會成效明顯。
扶貧開發“雙到”工作成效顯著。累計落實幫扶資金超130億元,扶持貧困村發展經濟項目1.8萬個,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顯著改善。85%的農村貧困戶提前一年實現年人均純收入超過2500元的脫貧目標。成功舉辦第二屆“廣東扶貧濟困日”活動。援疆援藏和對口幫扶工作紮實推進。
社會保持和諧穩定。基層綜治信訪維穩力量有效整合。流動人口居住證適用覆蓋面擴大。嚴厲打擊各類刑事犯罪,治安防控體系進一步健全。創新公共安全管理機制,應急管理能力有新提高。推行安全生產“一崗雙責”,各類事故起數、死亡人數持續下降。監獄勞教、律師公證、人民調解、法律援助、社區矯正、安置幫教、戒毒康復等工作紮實開展。
政府自身建設得到加強。自覺接受省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共辦理全國人大代表建議17件,全國政協提案13件;省人大代表建議648件,省政協提案651件。提請省人大常委會審議地方性法規草案7項,制定及修訂政府規章13項。科學民主依法決策機制不斷完善。堅持依法行政,政務公開、網路問政有效開展。行政複議、行政應訴、行政執法監督工作繼續加強。“六五”普法深入開展。監察、審計工作紮實推進,懲防腐敗體系建設取得新進展。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我省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是黨中央、國務院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省人民團結拼搏、共同奮鬥的結果,離不開海內外各界人士的關心支持。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幹部職工,向駐粵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人民警察和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社會各界人士致以崇高敬意!向長期關心支持我省改革發展的港澳同胞、台灣同胞、海外僑胞及國際友人表示衷心感謝!
我們也清醒認識到,制約我省科學發展的結構性、體制性問題尚未根本解決,又面臨一系列新問題新矛盾:經濟增速緩慢回落與物價仍處高位相互交織;外貿進出口增長下行趨勢明顯;基礎設施投資下滑;部分企業特別是小型微型企業經營困難;節能減排形勢嚴峻,節約集約用地壓力較大;改善民生任務艱巨,社會管理難度加大;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服務型政府還存在不少薄弱環節。對此,我們要高度重視,採取有效措施認真解決。
二、2012年

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今年(2012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重要一年,是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廣東的關鍵一年,我們將迎來黨的十八大和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的勝利召開。做好今年(2012年)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意義。綜觀國內外形勢,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環境依然十分嚴峻複雜。世界經濟復甦的不穩定不確定性上升,國際市場陷入低迷,保護主義傾向更加突出,能源資源競爭日益激烈,傳統行業產能過剩和新興產業發展不確定性並存。國內經濟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矛盾和問題仍很突出,經濟面臨較嚴重下行壓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更為迫切。綜合分析現階段經濟發展的長期矛盾和短期問題、結構性因素和周期性因素、國內問題和國際問題,我省正從規模擴張主導的經濟高速增長期轉入結構調整和質量效益主導的經濟平穩增長期。世界經濟格局的深刻調整變化,一方面對我國經濟造成較大衝擊,另一方面又有利於我們把握重要戰略機遇期,加快促進經濟社會轉型升級。我們必須主動適應國內外環境和自身發展階段變化,增強機遇意識和憂患意識,堅定信心,因勢利導,揚長補短,趨利避害,堅定不移地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經濟平穩健康可持續增長,努力提高經濟發展質量,不斷增進社會民生福祉。
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胡錦濤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精神,按照省委十屆十一次全會的決策部署,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牢牢把握“主題主線”和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廣東的核心任務,繼續解放思想,堅持穩中求進,努力穩增長、擴內需、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保穩定,著力健全區域創新體系,著力推進產業轉型升級,著力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著力提升文化軟實力,著力加快綠色低碳發展,著力加強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努力保持經濟平穩健康可持續增長,提高發展質量,朝著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宏偉目標紮實邁進,以經濟社會發展的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八大和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勝利召開。
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8.5%,人均生產總值增長7.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進出口總額增長7.5%,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0%;服務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45.5%;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占服務業增加值比重56.5%;先進制造業、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分別達48.5%和22%;研究與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生產總值比例1.95%;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4%左右;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0.5%;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99%,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下降2.3%、2%、2.5%、2.2%。
按照上述總體要求和目標任務,必須做好以下工作:
(一)保持經濟平穩健康可持續增長。
堅持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深入推進廣貨全國行,著力開拓輻射能力強的省(區、市)和二線重點中等城市市場。加快省外廣東商貿城、廣貨展示中心和廣東商品國際採購中心等平台建設,深化泛珠合作,完善內銷網路。加強現代物流體系建設,降低商貿物流成本。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完善農村流通體系。逐步增加城鄉居民特別是低收入民眾收入,提高居民消費能力。培育新的消費熱點,拓展綠色、健康、文化、網路等新型消費,打造珠三角高檔品牌消費圈。深入實施國民旅遊休閒計畫,擴大旅遊綜合消費。有力開展打擊欺行霸市、打擊制假售假、打擊商業賄賂和建設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市場監管體系“三打兩建”行動,整頓和改善市場環境。
促進投資平穩增長和結構最佳化。有效擴大投資需求,進一步最佳化投資結構。今年(2012年)安排省重點項目280項,年度計畫投資4000億元。繼續加大對現代產業體系建設重點項目、“三農”、保障性住房、社會事業等領域的投資。努力擴大服務業尤其是現代服務業投資。繼續提高企業技術改造投資比重。抓好高速公路、高速鐵路、城市和城際軌道交通、環境保護、城鄉水利防災減災工程等基礎設施重點項目投融資,切實扭轉基礎設施投資下滑局面。立足扶持民營經濟大發展大提高,拓寬民間投資領域和範圍,積極引導民間資本投向重大項目、重點在建項目。繼續做好省級政府自行發債工作。合理調節房地產建設投資規模。
加強經濟運行調節。強化經濟運行監測分析,運用廣東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等先導性指標提高預測預警水平。加強財稅運行科學分析,推動涉稅信息交換與共享,提升財政稅收管理科學化、精細化水平。加強煤電油氣運綜合協調。編制重要物資儲備規劃,布局建設重要物資儲備基地。
構建中小企業綜合服務體系。實施差別化政策,扶優扶強,促進中小微企業轉型升級、加快發展。推動各級各類綜合服務機構發展,加快建設中小微企業公共服務平台。完善中小微企業政務服務體系,開展中小微企業服務推廣日活動。完善中小微企業融資服務體系,促進小額貸款公司和擔保公司健康發展,推廣區域集優債和集合票據,推進中小企業上市梯度培育工程。加強政銀企合作,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信貸支持。健全中小企業科技服務體系,繼續實施民營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企業家素質提升工程,重點扶持中小民營科技企業。
穩定物價總水平。落實“米袋子”省長負責制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推動蔬菜大棚、冷藏設施和平價商店網路化、規模化發展。搞好商品產運銷銜接。加強價格調節基金征管。完善低收入民眾臨時價格補貼與物價上漲聯動機制。強化價格監督檢查,規範價格秩序。加強房地產調控,促進房價合理回歸,引導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
(二)加快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健全區域創新體系。完善區域創新布局,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結合的開放型區域創新體系。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引導和支持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推進形成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管理部門等多主體協同創新體系。加強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工程技術開發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國家質檢中心和重點科研基地建設,健全公共創新平台體系。實施產業技術路線圖計畫,建設現代服務產品“超市”,啟動國家級和省級創新型產業集群建設試點,完善科技服務體系。改革和完善政府創新投入的統籌使用、管理監督和績效評估制度體系。
深化省部院產學研合作。完善省部院會商機制,爭取更多創新資源和重大科技項目落戶廣東。推動企業科技特派員工作規範化、制度化。擴展產學研合作領域和範圍,深化與央企所屬科研院所合作。
加快突破核心關鍵技術。實施重大科技專項,加強與國家科技項目對接配套,重點突破戰略性新興產業核心關鍵技術。充分發揮國家和省自然科學基金等的作用,提升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能力。在建築、交通、照明等領域實施節能減排重大科技行動。在生態環境、人口健康、公共安全等領域組織實施社會發展科技項目和示範工程。
深入實施人才強省戰略。加強海(境)外人才智力引進,做好引進第三批高層次創新科研團隊和領軍人才工作。抓好南粵百傑人才培養。最佳化人才培養使用環境,強化科技獎勵和股權激勵,完善高層次人才住房、子女入學等政策措施。建立健全科學的人才評價發現機制,完善人才服務和管理體系。建立智慧財產權保護長效機制。今年(2012年)省財政用於引進創新和科研團隊、領軍人才專項資金從4.2億元增加到8.5億元。
(三)大力推進產業轉型升級。
優先發展現代服務業。出台服務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重點發展金融保險、現代物流、信息服務、科技服務、商務會展、文化創意、服務外包、現代旅遊、健康服務等現代服務業,圍繞發展實體經濟,著力提高生產性服務業質量和比重。推進珠三角金融改革創新綜合試驗區建設,發展金融後台服務。發展第三方物流、保稅物流和國際物流,實施物流標準化服務示範工程。加快“三網融合”,大力發展信息傳輸和技術服務、內容增值服務等新業態。加強科技研發、節能環保、質量檢測等專業技術服務。支持跨國公司、中央企業、大型民企在粵設立地區總部、採購中心和研發中心。培育企業管理、法律服務、會計審計等專業服務,提升發展專業會展。做大做強工業設計、建築設計、廣告創意等創意產業,打造粵港工業設計走廊。推進國家級服務外包基地城市建設。加快建設全國旅遊綜合改革示範區和旅遊強省。鼓勵發展非醫療性健康服務產業。改造提升商貿、餐飲、社區服務等傳統服務業。
提升發展先進制造業。促進高端電子信息設備、汽車製造、大型船舶製造、海洋工程裝備、城際軌道交通裝備、智慧型製造、數控裝備、先進醫療器械和現代農機等裝備製造業集約化、高端化發展,構建核電、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裝備製造體系,做強做大省市共建先進制造業基地。推動鋼鐵產業上大壓小、淘汰落後產能,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湛江鋼鐵生產基地。推進中科煉化一體化等石化產業重大項目建設,延伸石化產業鏈,規劃建設若干規模化石化產業園區。深入推進質量強省建設,實施技術標準戰略。推進“兩化”融合牽手工程,運用信息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製造業。採取“一鎮一策”推動專業鎮轉型升級。
重點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堅持科學規劃,形成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有序競爭的合理布局。組織實施一批重大套用示範項目,完善標準體系,促進市場拓展和商業模式創新,加大市場需求培育力度。以高端新型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半導體照明為重點組建戰略性新興產業技術聯盟,重點扶持戰略性新興產業骨幹企業和共性關鍵技術聯合攻關。推動雲計算、物聯網、新一代移動通訊、節能環保、生物醫藥、新材料等產業有序加快發展。推進與國家聯合設立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基金。加強戰略性新興產業專利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推進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建設。支持中新(廣州)知識城建設,充分發揮其發展知識經濟的引擎作用。
加快海洋經濟強省建設。全面部署海洋綜合開發和區域合作,推進海洋戰略資源開發,制定和實施臨港產業集聚區建設規劃,做強港口現代物流業,大力發展海洋新興產業,打造現代產業“黃金海岸”。實施科技興海戰略,推進海洋科技自主創新和成果轉化。加快建立區域性海洋生態保護體系,建設一批海洋保護區。開展海域環境容量評估,強化海洋污染防治。推進集中集約用海和科學圍填海,探索海島開發模式。大力發展濱海旅遊業。提高現代海洋漁業發展水平。編制廣東海洋經濟地圖,辦好第二屆海洋經濟博覽會。
推進金融、科技、產業融合發展。引導資金、人才更多投向實體經濟。以高新區為重點加快科技金融創新試點。完善創新創業投融資服務體系,擴大智慧財產權質押融資試點,完善融資擔保體系,培育發展創業投資和私募股權投資。實施青年領軍企業上市孵化工程。力爭我省國家級高新區開展“新三板”擴容試點。以土地資本、金融資本、產業資本“三資融合”新模式提升發展園區經濟。支持廣州、深圳建設區域金融中心,推進廣東金融高新技術服務區建設。建設區域產權交易市場。積極開展金融創新,加大對重大產業項目和優勢企業兼併重組的金融支持。
(四)切實加強“三農”工作。
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完善農業補貼制度和涉農資金監管制度,加強資金使用跟蹤問效。完善財政支農與金融支農配套政策。加快發展政策性農業保險。多渠道促進農民增收。大力發展農村二三產業,扶持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加強農業技術培訓,強化外來務工人員就業創業指導服務。
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民生水利,實施農田水利萬宗工程、千宗治洪治澇保全工程、千裏海堤加固達標工程、村村通自來水工程和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現代化水利系統。加快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標準魚塘漁港,實施耕地地力培肥工程。
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出台建設現代農業強省的扶持政策。全面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促進農業穩產增產。最佳化農業結構布局,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做大做強特色優勢產業。加強農業科技服務體系建設,強化現代農業裝備,發展現代設施農業。完善基層農機推廣體系,提高農機公共服務能力。建設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落實食用農產品標識管理和市場準入制度。強化重大動植物疫情監測和防控。
深化農村綜合改革。繼續推進珠三角農村綜合改革,全面鋪開山區縣農村綜合改革。繼續深化華僑農場改革。積極探索農業投入新機制。加快完善農業行政執法體制。加強土地流轉服務體系和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體系建設。加快推進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開展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試點工作。鞏固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成果,創新林地林木權屬管理機制。
(五)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
堅定不移推進“雙轉移”。集中資源優先扶持產業轉移重點區域、重點園區和重點產業建設。創新競爭性扶持方式,堅持省級產業轉移工業園末位淘汰制度。建立健全政府、產業轉移工業園、行業協會“三結合”工作機制。圍繞主導產業、特色資源招商引資,促進產業集群化發展。引導入園企業提高投入產出率和單位土地面積產出率,促進園區集約高效發展。科學規劃區域勞動力轉移布局,繼續推進農村剩餘勞動力技能培訓和轉移就業。
完成珠三角“四年大發展”目標任務。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及管理運營一體化,重點加快珠三角城際軌道交通及公路網建設。推進高速公路不停車電子收費,實現珠三角年票互認、公共運輸“一卡通”及廣佛肇、深莞惠通信一體化。加強三大經濟圈內外產業協調,打造基於產業鏈的專業化分工和產業化協作體系。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服務一體化,實行社會保障“一卡通”。
推動東西北地區跨越發展。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加快縣縣通高速公路。推動粵東、粵西建設以石化、鋼鐵、能源生產為主的沿海重化產業帶,發展特色經濟、海洋經濟和現代農業。推動粵北地區發展生態型、循環型特色產業,打造特色製造業集聚區和珠三角先進制造業配套基地。推進汕潮揭、湛茂陽都市區一體化發展。實施“反哺工程”,鼓勵引導東西北地區在外企業家回鄉投資興業。推動環珠三角地區加快對接珠三角,促進粵東融入海西經濟區、粵西融入北部灣經濟區、粵北融入南嶺生態區。
提高城市化發展水平。科學修編城鄉總體規劃,努力探索符合廣東實際的文明、宜居、承載力和可持續能力強的城市化道路。與港澳攜手打造世界級城市群。科學開發、從容建設廣州南沙等城市新區,積極穩妥推進舊城區更新改造,注重彰顯城市新建築嶺南文化特色。復興嶺南歷史文化街區。推進城市公用設施建設,增強城市公共服務功能。加快智慧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創新城市管理體制和城市發展投融資機制,推進提高城市化發展水平試點。加強中心鎮建設,打造名鎮名村示範村。
加強主體功能區建設。制定實施與主體功能區建設配套的政策措施及績效評價考核辦法。推進清遠、增城、雲安等主體功能區建設試點,支持韶關、河源、梅州相關縣(市)開展南嶺生態功能區建設與保護。推動主體功能區規劃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鄉建設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融合銜接。
(六)促進外經貿戰略轉型和平穩發展。
全力推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落實與國家有關部門的合作協定或備忘錄,加快全國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示範區及東莞試點城市建設。探索推進電子圍網建設,加快外經貿、海關和加工貿易企業三方電子化聯網。支持加工貿易企業不停產轉型、擴大內銷、延伸產業鏈。推動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整合發展和管理創新,探索進口保稅倉和出口監管倉“兩倉整合、雙向運作”模式。
促進進出口協調發展。支持企業鞏固傳統市場,開拓新興市場,重點扶持一般貿易、高新技術、自主品牌產品出口。加快出口退稅進度。加強中小外貿企業信用融資平台建設,健全出口信用風險保障機制。積極應對國際貿易摩擦。加強外貿轉型升級示範基地和自主國際品牌示範區建設。完善促進進口政策體系,引導企業擴大進口鼓勵目錄中的關鍵技術、先進設備和資源型產品。建設大宗商品進口專用碼頭和若干進口商品交易中心。推進通關便利化。
實行“引進來”和“走出去”並舉。集中精力抓好重點優質外資大項目引進,妥善解決項目布局和大項目落地問題。引導外資投向現代服務業、先進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節能環保產業和現代農業。加快培育本土跨國企業,鼓勵和支持企業通過併購獲得國外關鍵技術、資源和原材料。加大國外廣東產業園區建設力度,加快建立生產基地和行銷網路。
深化粵港澳台合作和對外交流合作。深入實施CEPA和服務業開放先行先試政策,促進粵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加快建設廣州南沙粵港澳合作綜合示範區和深圳前海、珠海橫琴粵港澳服務業合作示範區。推進港珠澳大橋等跨境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搭建港澳台資企業轉型升級新平台。支持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建設,推動粵港澳金融IC卡的運用。打造粵港澳國際知名旅遊區。加強粵台交流合作。深化與東協合作,辦好廣東與東協華商合作交流會。進一步發揮外事、僑務對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積極作用。
(七)大力實施綠色發展戰略。
強化節能減排。紮實推進國家低碳省試點工作。落實節能減排目標責任制,加強節能監察。嚴格執行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和前置審核制度。最佳化能源結構,淘汰高能耗、高排放落後產能。抓緊出台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實施方案,實行強度和總量雙控制。健全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審查制度,嚴格用能管理。推行契約能源管理,開展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試點。發展環保產業。實施節能減排重點工程,抓好建築、交通、商貿、公共機構和農村等非工領域節能,實施綠色建築行動,建設低碳城市。發展循環經濟,推行清潔生產。
狠抓環境保護。嚴格環保準入和污染物排放標準,推進規劃環評。實施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加強飲用水源水質保護和跨界河流水質管理,強化區域流域污染聯防聯治。新增80萬噸城鎮污水日處理能力。加快推動各縣(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處置設施建設,實現鄉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實施珠三角清潔空氣行動計畫,防治大氣複合污染。在珠三角地區率先將細顆粒物(PM2.5)納入空氣品質監控評價體系。加強農村環境保護。強化重金屬、固體廢物、放射性污染、光污染和噪聲污染防治。完善環境監測預警和執法監督體系,強化環境風險防範。
推進節約集約用地。嚴格實施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推進節約集約用地試點示範省建設。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和節約用地制度,推動建立耕地保護補償新機制,維護被征地農民的合法權益。加快推進“三舊”改造,促進閒置土地重新開發利用。推進數字城市、數字廣東地理空間框架建設。實施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合理開發和保護礦產資源。
加大生態保護和建設力度。推進綠道網、珠江潔淨水系、生態景觀林帶、北部綠色生態屏障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加快建設現代林業強省,增加森林碳匯。抓好自然保護區示範省建設,強化林地、林木、野生動植物資源和濕地生態保護。抓好城市增綠工作,推進森林圍城進城。繼續以珠三角尤其是廣佛地區為重點推進珠江水系生態保護和生態修復。開展生態示範、生態文明和宜居村鎮創建活動。抓好地質環境保護、地質災害防治,提高地震監測預報水平。
(八)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
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圍繞轉變政府職能,加大向社會放權力度,編制實施政府轉移職能目錄和政府購買服務目錄。擴大大部門制改革試點。開展新一輪縣鎮擴權試點,建立完善富縣強鎮動態擴權機制。在部分地級以上市城區開展城市行政層級扁平化改革試點。繼續減少行政審批事項,制定省行政審批事項目錄管理辦法。加快推行公務員聘任制。紮實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深化社會體制改革,完善政社協同治理機制。
推進財政、金融和投資體制改革。完善激勵型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加快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健全縣以下政權基本財力保障機制,深化省直管縣財政體制改革試點。積極穩妥推進預決算及“三公”經費公開。探索保險資金以股權、債權投資方式參與大型項目建設。繼續推動農信社市場化合作和產權制度改革,發展村鎮銀行,推廣扶貧貸款。深化地方金融機構改革,組建金融控股公司。積極發展保險業。建立健全金融監管協調新機制和金融風險預警預報機制,提高金融監管水平。制定省級政府投資管理暫行辦法。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鼓勵國有企業兼併重組和戰略合作。加快完善公司制和法人治理結構,規範董事會運作。推動優質資源向主營業務、重要子公司集聚,加快退出低效、無效投資和長期虧損業務。積極推進國有企業主業資產整體上市。推進國企重大投資決策和收入分配製度改革。
推動住房保障制度、醫療保障制度和社會組織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加快建立以廉租房、公租房為主體的新型住房保障制度,實行實物配租與租賃補貼相結合,建立“以需定建、分類保障、輪候解決”的保障性住房建設供給制度。創新公租房建設模式,建立多元化投融資機制,確保用地供應。改革分配管理制度,促進保障性住房資源公平分配和良性循環。健全統籌城鄉的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擴大商業保險機構參與醫療保險管理服務試點,完善基本醫療保險籌資與待遇水平調整機制。大力培育發展社會組織,建立社會組織孵化基地。創新社會組織登記管理辦法,放寬準入限制。依法加強監督管理,促進社會組織規範健康發展。加強社工隊伍建設,拓展社會工作人才服務領域。
深化資源要素市場改革。穩妥推進資源環境價格改革,適時實施居民用電用水階梯價格。健全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穩妥推進公益公用價格改革。推進省內公路收費站撤併工作,年內取消全省政府還貸二級普通公路收費。抓緊研究取消公路收費的相關問題。深化土地、技術、勞動力市場等改革。
(九)全面推進文化強省建設。
提升公民思想道德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提煉新時期“廣東精神”,實施“幸福文化”培育工程,開展“崇尚道德、誠信廣東”主題宣傳教育活動,提升全社會思想道德水平。增強公民法制觀念。推廣中山全民修身行動試點經驗。推進珠三角文明城市群建設。開展全民讀書活動,建設學習型社會。
構建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快基層文化設施全覆蓋,推進公共文化場館建設和免費開放。推進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項目)創建。深入實施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廣泛開展民眾性文化活動。積極開展文藝下鄉,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進村入戶”。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弘揚優秀嶺南傳統文化。
推進文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加快國有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企改制,完成市縣兩級國有文藝院團體制改革和非時政類報刊改革。實現有線廣播電視網路“全省一張網”。重組整合新華書店。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文化事業。創新文化管理方式,加強行業管理和自律。
加快發展文化產業。建設南方傳媒文化創意產業園、廣東國家數字出版基地和珠江兩岸文化創意產業圈等,打造文化創意產業基地和知名品牌。加快發展動漫遊戲、數字出版、網路音樂等文化產業。開展文化消費補貼計畫和國民文化消費卡工程試點。建設文化會展、交易和投融資三大平台,創新文化產業商業模式。加強文化市場綜合執法,規範文化市場秩序。以經濟交往密切的國家和地區為重點,推動文化“走出去”。
(十)加強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
穩定和擴大就業。完善實施積極就業政策。深入實施南粵高校畢業生就業推進行動。健全城鄉就業創業服務體系,完善就業援助制度。開展全民技能提升儲備培訓。實施扶創業帶就業計畫,推進創業型城市(縣、區)創建。建設國家級職業能力開發評價示範基地。推行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制度,強化外來務工人員工資支付執法檢查。
堅持優先發展教育。開展省級政府教育統籌綜合改革試點,打造南方教育高地。加大教育投入,新增財力優先保障教育支出。推動學前教育擴容普及和幼稚園規範促優。實施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程,全面推進中國小規範化學校建設。啟動建設高中階段教育優質發展工程。建設南方重要職業技術教育基地。實施高等教育發展水平提升工程。推動粵港澳和中外合作辦學。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
健全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完善養老保險省級統籌,加快統一養老保險繳費基數和比例。健全省級養老保險調劑辦法。實現新農保全覆蓋。推進醫保城鄉統籌,推動外來務工人員、失業人員等重點人群參保。完善失業保險市級統籌,探索建立省級統籌制度。積極擴大生育保險覆蓋面,推行生育醫療費用直接結算。穩步提高各項社會保險待遇水平和災害救助標準。
加強城鄉醫療衛生服務。實施重大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擴大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範圍。加強公共衛生應急機制建設和重大疾病防治。完成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調整省級增補藥品目錄,將村衛生站納入基本藥物制度實施範圍。紮實推進公立醫院改革,擴大試點範圍。促進醫藥衛生信息化,啟動省級衛生綜合管理信息平台建設。支持民營醫療機構發展。完善城鄉藥品供應保障體系。推進中醫藥強省建設,擴大“治未病”試點範圍。
完成扶貧開發“雙到”任務。認真實施省扶貧開發條例和實施意見,實現3409個貧困村、37萬貧困戶基本穩定脫貧。推進產業扶貧,發展“一村一業”。推進金融扶貧,擴大貧困村小額貼息貸款和農民互助資金試點範圍。加強科技扶貧、智力扶貧。加快水庫移民安居工程建設。繼續辦好“廣東扶貧濟困日”活動。抓好援疆援藏及對口幫扶工作。
做好人口計生、體育、民政、民族宗教等工作。深化人口計生綜合改革,穩定低生育水平,促進人口均衡發展。落實婦女、兒童發展新規劃,切實維護婦女兒童權益。加強校車交通安全管理。完善體育設施,深入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抓好倫敦奧運會備戰和參賽工作,做強體育產業。發展養老服務事業。做好殘疾人工作,完善社會救助體系。改進殯葬基本公共服務。依法加強宗教事務管理,加快民族地區發展,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完善國防動員體系,深入開展雙擁共建活動,鞏固軍政軍民團結。做好人防、統計、檔案、方誌、參事、文史等工作。
推進平安廣東建設。健全動態治安防控體系,嚴厲打擊各類嚴重刑事犯罪和多發性犯罪。加強社會管理綜合治理,開展社會治安重點地區集中整治。加強未成年人犯罪預防。依法嚴厲打擊侵犯智慧財產權和走私販私、傳銷等違法犯罪活動。深化社會管理創新,推進警務信息化建設。做好信訪、調解工作,健全矛盾排查調處和權益保障等機制。創新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全面推行“一證通”制度。強化和改善網路虛擬社會管理。引導企業加強人文關懷,創建和諧勞動關係示範區。加強社區矯正人員和刑釋解教人員管理服務。強化食品安全和產品質量監管,嚴格食品市場準入,深入推進食品藥品安全示範縣(區)創建工作。加快氣象現代化試點省建設。健全突發事件預防預警和應急處置機制。落實安全生產“一崗雙責”和企業主體責任,強化隱患排查治理,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
各位代表!今年(2012年)省財政將投入446億元,集中力量辦好十件民生實事:一是千方百計擴大就業。新增城鎮就業120萬人,失業人員再就業60萬人,促進創業10萬人。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80萬人。二是加強保障性住房建設。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棚戶區改造住房14.39萬套(戶),新增發放廉租住房租賃補貼7600戶。完成10萬戶農村低收入住房困難戶住房改造、1374戶漁民安居住房建設和700個不具備生產生活條件村莊1.5萬貧困戶搬遷安置任務,完成華僑農場危房改造5000戶。三是提高社會保障水平。落實新農保及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全覆蓋財政資金安排。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補助水平由200元提高到240元,政策範圍內報銷比例達70%左右。城鄉居民醫保年度累計最高支付限額提高至10萬元,提高重大疾病保障水平。建立農村退役士兵老年生活補助制度。解決下鄉知青的養老保險問題。四是深入開展價格惠民。向全省城市低保對象一次性發放每人450元、農村低保對象每人350元、優撫對象和建國前老黨員每人510元的臨時性生活補貼。提高城鄉低保補差、農村五保供養水平和優撫對象等群體的補貼標準。落實對農民的農資綜合直補、成品油價格、農作物良種等各項補貼。推進平價商店進社區進鄉鎮,確保全省平價商店不少於3000家。五是最佳化城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建立長效穩定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經常性收支差額獎補機制。縣級公立醫院改革試點擴大到30%的縣(市)。支持欠發達地區建設50個以上臨床重點專科、轉崗培訓425名基層醫療衛生人員為全科醫生。支持欠發達地區開展待孕夫婦地中海貧血干預項目以及免費孕前檢查。六是推進文化惠民。扶持欠發達地區新建、改擴建或完善設施設備縣級圖書館、文化館和博物館40個,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100個,城鄉社區文化室1000個。建設7815家農家書屋,實現行政村全覆蓋。完成24萬場農村和外來工電影放映任務。基本實現廣播電視戶戶通。新建鄉鎮農民健身工程129個。支持欠發達地區免費開放圖書館、文化館。七是促進城鄉教育協調發展。支持欠發達地區建設250所鄉鎮中心幼稚園和500所村級幼稚園;建立學前教育助學體系,對家庭經濟困難幼兒給予補助。引導和扶持欠發達地區建設1000所義務教育規範化學校。提高城鎮義務教育公用經費補助標準,統一城鄉義務教育經費補助政策。投入5億元用於教師隊伍建設。八是強化養老助殘服務。新建20個養老福利機構,為社會養老提供8000個床位。建設15個省級居家養老服務示範中心。對福利院殘疾老人、“五保”、低保家庭殘疾人及有需求的其他殘疾人等提供免費或低償康復器具裝配服務。九是改善外來務工人員工作生活條件。新增外來務工人員參加工傷保險人數40萬。將外來務工人員積分入戶城鎮政策適用範圍擴大至在粵務工城鄉勞動者,對在申請入戶地長期穩定就業的外來務工人員給予加分。制定配套政策,將所有高級工以上技術職稱外來務工人員88.3萬人列為今年(2012年)入戶城鎮對象。資助1萬名優秀外來務工人員入讀高等院校。取消流動人口治安聯防費。十是抓好食品安全。建立健全覆蓋省、市、縣並逐步延伸到鄉鎮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網路。評選設立1萬家食品企業和5000家市場、大中型超市食品安全示範點。
(十一)推進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建設。
推進依法行政。自覺接受省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認真落實其各項決議、決定並定期報告工作。積極支持人民政協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認真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各人民團體的意見建議。認真辦理好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落實法治廣東建設五年規劃,加快法治政府建設步伐,加強和改進政府立法,推進市縣領導幹部法制培訓,支持珠三角九市創建法治政府示範區。健全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完善行政爭議調解、依法行政考核制度。強化對行政審批許可行為的監督,規範行政執法行為。完善行政決策程式,建立健全重大問題集體決策、專家諮詢、社會公示、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聽證和決策跟蹤反饋機制,促進科學民主依法決策。強化基層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推動公民有序政治參與,暢通民眾利益訴求表達渠道。深入開展“六五”普法。
加強和改進政府服務。加快綜合政務服務體系建設,創新政務服務方式,最佳化政務環境。擴大政府公共服務覆蓋範圍,建立健全涉企服務體系。推行行政審批“一站式”集中辦理,加快建設省級網上審批服務平台。加快政務、廠務、村務公開,重點推進重大建設項目、政府招標採購、產權交易、土地交易等信息公開改革,促進權力公開規範透明運行。開展政府績效管理試點,提升工作效能。加強教育培訓,提高公務員整體素質和服務水平。
加強勤政廉政建設。加快預防腐敗信息系統和電子監察綜合平台建設。加強政府層級監督,自覺接受公眾和輿論監督。加強審計監督和行政監察,強化經濟責任審計和績效審計。施行政府重大決策事項廉政風險評估制度,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建立健全廉政風險預警防控和防止利益衝突機制。鞏固擴大“小金庫”專項治理成果,繼續推進公務用車制度改革。加大對政府機關工作人員失職瀆職案件問責力度,規範問責範圍和程式。加強行風政風建設和糾風工作。弘揚艱苦奮鬥精神,堅持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精簡會議檔案,嚴格控制各類評比、論壇和慶典活動。
各位代表!切實當好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排頭兵,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是黨中央、國務院賦予我們的光榮歷史使命。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的正確領導下,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奮發有為的精神和求真務實的作風,解放思想,銳意創新,艱苦奮鬥,紮實工作,為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廣東戮力同心、團結奮進,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八大和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勝利召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