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加快轉變農牧業發展方式促進高原特色現代生態農牧業發展的實施意見

《關於加快轉變農牧業發展方式促進高原特色現代生態農牧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是青海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的檔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關於加快轉變農牧業發展方式促進高原特色現代生態農牧業發展的實施意見
  • 發布單位:青海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辦、廳、局: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意見》(國辦發〔2015〕59號)精神,加快轉變農牧業發展方式,促進高原特色現代生態農牧業發展,經省政府同意,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堅持集約化、有機化、品牌化方向,把加快轉變農牧業發展方式作為促進高原特色現代生態農牧業發展的根本途徑,以發展多種形式農牧業適度規模經營為核心,以建設全國草地生態畜牧業試驗區、現代農業示範區、農業科技園區和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為抓手,更加注重數量質量效益並重,更加注重提高競爭力,更加注重技術創新,更加注重可持續發展,努力走出一條農業與牧業循環,規模經營與品牌效益兼得,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高原特色現代生態農牧業發展之路。
(二)主要目標。力爭到2020年,現代農牧業示範區初具規模,我省建設全國草地生態畜牧業試驗區取得重大進展,多種形式的農牧業適度規模經營加快發展。農牧業綜合生產能力顯著提升,產業結構顯著最佳化,物質技術裝備條件顯著改善,競爭力顯著增強,農牧業資源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水平明顯提高。農牧業效益和農牧民收入持續增加,產業強、環境優、可持續的高原特色現代生態農牧業發展格局初步形成。
二、重點任務
(一)調結構,抓特色,大力轉變生產方式。
1.調整最佳化區域布局和產業結構。根據主體功能區定位,統籌考慮區域優勢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構建以西寧、海東兩市為主的東部特色種養高效示範區,海北、海西、海南三州為主的環湖農牧交錯循環發展先行區,青南三州為主的生態有機畜牧業保護髮展區,沿黃冷水養殖適度開發帶“三區一帶”格局。充分發揮區域比較優勢,大力發展油菜、馬鈴薯、蠶豆、果蔬、中藏藥材、氂牛、藏羊、乳製品、冷水魚、飼草十大特色產業。力爭到2020年,將我省建成全國重要的雜交油菜制種基地、脫毒馬鈴薯和優質青稞繁種基地,建成全國面積最大的有機畜牧業生產基地、全國規模最大品質最優的氂牛藏羊生產基地和冷水魚生產基地。
2.推進設施農牧業提質增效。加強設施農業溫棚基地建設,改造升級現有生產基地,促進蔬菜生產向湟水流域、黃河谷地、柴達木盆地等優勢產區聚集。加快建設大通、互助、湟中、循化、化隆、貴德、同仁、尖扎、門源、德令哈等蔬菜生產重點縣,改善設施基地水電路及保溫、冷藏保鮮、分揀加工等配套設施條件,不斷提升蔬菜供給水平,到“十三五”末蔬菜產量突破170萬噸。加快推進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和水產健康養殖場建設,提高養殖效益,力爭到2020年,肉、奶、水產產量分別達到50萬噸、45萬噸和1.5萬噸。
3.大力發展種養結合循環農牧業。充分利用農牧結合優勢,因地制宜發展農作物輪作和間作套種。在東部農業區和環湖地區積極發展草食畜牧業,以縣域為單位,整縣推進種養循環農牧業試點,推廣種養結合、草畜聯動循環發展模式。大力發展飼草料產業,實施草牧業發展戰略,推廣草牧業試點成果;推進糧改飼工程,擴大青貯玉米、燕麥等優質飼草料規模,提高種植比較效益。到2020年,全省飼草種植面積達到815萬畝,建成3個以上種養結合循環農牧業發展示範縣。
4.著力發展有機畜牧業。把發展有機畜牧業作為青南牧區生態畜牧業提質增效的關鍵措施來抓。按照“規範建基地、加工增效益、品質嚴監管”的要求,大力發展有機畜牧業。在已認定6縣有機畜牧業生產基地的基礎上,繼續擴大認定一批有機畜牧業生產基地。大力扶持生態牧場、農牧民專業合作社和加工龍頭企業,加快產加銷一體化建設,擴大有機畜產品生產加工能力。建立省級有機產品追溯平台,加強生產全過程監管,提升有機畜產品品質和效益。以有機畜產品為重點,開展特色品牌塑造培育、推介行銷和社會宣傳,著力打造一批有影響力的農牧業品牌,提升增值空間。
(二)擴規模,創機制,加快轉變經營方式。
5.積極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加快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嚴格按中央要求完成任務。規範土地草場流轉機制,引導農牧戶依法採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入股等多種方式流轉承包地和草場經營權。開展長期在城鎮居住生活的農牧戶自願有償退出土地草場承包經營權試點。海東、海西開展統一連片整理耕地試點,跨越農戶經營權界限,減少田埂、擴大面積,提高機械化作業水平。健全完善縣、鄉土地草場流轉平台,積極推廣合作式、託管式、訂單式服務,構建綜合性、規模化、可持續的為農服務體系。
6.培育壯大新型經營主體。採取資金補助、項目扶持、信貸支持、技術培訓等方式,進一步加大農牧業龍頭企業、農牧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牧場、種養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培育力度。擴大國家投資形成的固定資產轉交龍頭企業、農牧民專業合作社持有和管護比例。引導新型經營主體以產業鏈為紐帶積極開展聯合與合作。鼓勵和引導大中專畢業生、大學生村官、基層農技人員領辦創辦農牧民專業合作社。積極開展示範企業、示範社、聯合社、示範農牧場創建活動,提升經營水平和帶動能力。到2020年,省級以上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到150家,農牧民專業合作社規範社、省級示範社、家庭農牧場分別達到5000家、500家和4500家。
7.紮實推進全國草地生態畜牧業試驗區建設。按照先行試點、示範推廣、全面提升“三步走”思路,進一步夯基礎、轉方式、調結構、提能力,大力推進全國草地生態畜牧業試驗區建設。力爭到2020年,全面建成組織化程度高、規模化經營能力強、產業化水平高、基礎設施配套完善、高原特色鮮明的草地畜牧業生產經營機制,牧戶入社率和牲畜草原最佳化重組率達到90%以上,努力把試驗區建設成為全國草地生態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的先行區。
8.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示範區。按照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發展要求,強化改革創新、科技驅動、資源整合和政策支持,打造發展先進、創新活躍、可複製可推廣的現代農業示範區典型模板。到2020年,創建10個省級示範區,力爭創建5個國家級示範區,初步形成一批區域代表性強、類型—多樣、發展路徑清晰的建設模式,在更大範圍、更廣泛領域引導和帶動各地現代農牧業發展邁出新步伐。
(三)強基礎,促服務,推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9.切實提高耕地質量。落實占補平衡政策,完善耕地保護補償機制,加快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實施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行動,分區域開展退化耕地綜合治理、污染耕地阻控修復、土壤肥力保護提升、耕地質量監測等建設。加快建設高標準農田,推廣節水灌溉技術,配套改造農田林網。大力推進中低產田改造,實施深松整地、施用農家肥、秸稈還田和綠肥翻埋還田,推廣保護性耕作,擴大測土配方施肥,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到2020年,建成高標準農田390萬畝。
10.促進現代種業發展。充分利用我省獨特的氣候條件和自然資源稟賦,重點推進雜交油菜、馬鈴薯、青稞、氂牛、藏羊、冷水魚、高原牧草等特色制(繁)種基地建設,打造獨具特色的高原現代種業。加快省級農作物良種繁育基地升級改造,扶持建設2—3個育繁推“一體化”的現代種業公司。改擴建和新建20個氂牛繁育基地、30個藏羊繁育基地。新建1個冷水魚工廠化育苗車間、2個增殖放流站。建設17萬畝牧草良種繁育基地。到2020年,主要農作物、蔬菜和牧草良種覆蓋率分別達到98%、99%和80%,氂牛、藏羊供種能力翻一番,水產良種覆蓋率達到98%。
11.大力發展休閒農牧業。依託大美青海品牌和旅遊強省建設,實施休閒農牧業五年行動計畫,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業和休閒農牧業。適度放寬鄉村餐飲、觀光設施用地的審批條件,加快農牧業主體園、都市休閒農牧業產業園、休閒農莊建設。每年新打造20個休閒農牧業示範村,推廣“一村一品”特色游和夏季度假游活動,創建大草原經濟旅遊圈。到2020年,全省創建休閒農牧業示範縣10個、示範村200家,休閒農牧業經營主體達到2500家。
12.促進農畜產品加工業集群發展。鼓勵農牧民通過合作與聯合的方式發展規模種養業、農產品加工業和農村服務業,推進原料生產、加工物流、市場行銷等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延長農牧業產業鏈和價值鏈,提升綜合效益。加快發展農畜產品加工業,加快打造西寧城南工業園區牛羊肉、毛絨加工產業集群,湟中多巴、互助塘川菜籽油加工產業集群和西寧生物科技園區乳品加工產業集群,提升農產品精深加工水平。到2020年,農畜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60%以上。
(四)強科技,提素質,全方位推進農牧業社會化服務。
13.推動科技創新和新技術推廣。加強農牧業科技創新能力建設,著力攻關高寒草地生態修復、智慧生態畜牧業、春油菜制繁種、氂牛藏羊遺傳育種與繁殖等科研課題。繼續大力推廣氂牛藏羊高效養殖配套技術和農區牛羊標準化飼養技術。探索農牧業科研機構與新型經營主體合作集成熟化科技成果的有效途徑。完善農牧業科技創新三級平台,建立健全農技推廣新機制,促進現代科技與產業發展有機融合。推行推廣人員考核績效掛鈎,提高服務效率。
14.全力推進農牧業社會化服務。加強和完善現有農牧業技術服務體系,實現全省鄉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能力建設全覆蓋。建立鄉村草場管護員、農技推廣員、動物防疫員及信息服務員等為一體的村級綜合服務站點。加快培育農牧業專業服務公司、農牧民專業合作社、專業服務隊等經營性服務組織。探索政府購買公益性服務,促進公益性服務與市場性服務優勢互補、成龍配套,為各類經營主體提供多種形式的系列化服務。培育壯大農機合作社、農機大戶,促進跨區作業、訂單作業和託管服務,以農機服務帶動生產性服務上水平。
15.開展“網際網路+現代農牧業”行動。強化省州縣鄉村五級經濟社會發展基礎數據分類蒐集,推進生產要素、資源與環境監測、農產品供給需求、建設項目管理等農牧業大數據建設與套用。建成國家農牧業遙感中心青海分中心,完善信息採集、分析、發布制度,促進智慧農牧、掌上農牧。創新農牧業行銷服務,大力發展農牧業電子商務。推進設施農業、畜禽水產規模養殖、農畜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等領域的物聯網示範套用,提高智慧型化和精準化水平。
16.加快培育新型職業農牧民。建立教育培訓、認定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體”的新型職業農牧民培育制度。依託“三區”人才支持計畫和科技人員專項計畫,實施新型職業農牧民培育工程,充分發揮青海省畜牧獸醫職業技術學院的骨幹作用,強化新型職業農牧民培育。加強農牧業實用人才培訓,實施農牧區實用人才培養計畫,推進科技特派員機制,加快科技進村入戶。啟動現代青年農場主培養計畫,鼓勵進城務工人員、大中專畢業生、退伍軍人返鄉創業。加強對專業大戶、家庭農牧場、農牧民專業合作社帶頭人和農牧業企業經營管理人員的培訓,為現代農牧業建設提供人才支撐。
(五)保生態,可持續,推進農牧區環境長效治理。
17.大力推動生態保護與建設。認真組織實施三江源、青海湖流域、祁連山生態工程,推動柴達木地區、東部乾旱地區重大生態工程儘快啟動實施。加大天然草原改良、人工種草、草原鼠蟲害和毒害草防治等工程建設力度,建立動態監測機制。推廣草原補獎政策與績效掛鈎試點成果,完善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完善防災減災體系,提高抵禦災害能力。完善草原監理體系,強化草原執法。加大廢舊礦山、已墾草原和濕地生態環境修復力度。提升水生生物資源養護和修復能力,加快創建高原漁業資源生態保護先行區。
18.推動“一控兩減三基本”行動。提高農業用水效率,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合理調整農業水價,建立精準補貼機制。實施化肥和農藥零增長行動,擴大測土配方施肥範圍,推廣秸稈還田、綠肥種植技術、水肥一體化技術和新型肥料使用技術。使用低毒低殘留農藥,開展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推廣農膜以舊換新模式,扶持廢舊農膜回收加工網點。建設秸稈收儲運體系,實施機械化秸稈還田等綜合利用工程。整縣推進農牧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示範工程。推廣畜禽規模養殖場、有機肥加工(沼氣生產)一體化發展模式。建立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長效機制。到2020年,農用殘膜回收率達到90%以上,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5%以上,畜禽糞便資源化利用率達到60%以上。
三、保障措施
(一)切實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19.加大涉農資金整合力度。依託全國草地生態畜牧業試驗區和現代農業示範區兩個平台,加大投資力度,改善試驗區和示範區基礎設施和運行條件,提升新型經營主體實力。強化財政資金統籌使用,在資金來源渠道不變、用途不變、管理許可權不變、檢查驗收標準不變的前提下,統籌協調各類資金,提高資金投入的整體效能和使用效率。進一步加大財政補助項目切塊下達的力度。選擇有條件的地區,將農業綜合開發資金中的產業化項目資金切塊下達,由市(州)級農發機構負責審查立項,取得經驗後全面放開。
20.調整完善農牧業補貼制度。調整完善農作物良種補貼、種糧農民直接補貼和農資綜合補貼等三項補貼政策,從農資綜合補貼中拿出20%,通過支持農業政策性擔保公司建設,安排貸款貼息等方式,統籌用於支持農牧業適度規模經營。創新草原補獎政策,將新一輪草原補獎政策的增量資金集中使用,支持補獎政策與管護效果掛鈎,推動畜牧業集約化、規模化經營。健全完善蔬菜種植補貼制度。
21.強化國家規劃項目承接管理。加強與國家部委的溝通銜接,做好國家建設項目下放管理許可權的承接工作。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農牧廳協同制定好項目資金管理辦法,紮實做好前期工作,提前儲備一批能夠推動農牧業發展方式轉變的新項目,確保接得住、管的好。
22.創新農牧業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加快扶持建設省、縣兩級農牧業政策性融資擔保平台,每年安排一定的省級財政支農資金用於補充資本金,到2020年實現50%的縣區建立起擔保平台。推進現代農業示範區發展“授信池”業務,支持壯大示範區新型經營主體發展。與青海銀行、省農信社等金融機構合作開發簡便、快捷的小微貸款業務,落實貸款貼息,扶持小微企業、農牧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牧場、種養大戶發展特色農牧業。
23.完善農牧業保險服務。加大政策性農牧業保險支持力度,增加財政對政策性農牧業保險保費補貼資金額度,不斷擴大氂牛藏羊保險覆蓋面。繼續擴大種養業保險承保面,積極開展畜禽、設施蔬菜、飼草料、中藏藥材種植保險試點,提高農牧民特別是新型經營主體的參保率,發揮好保險對農牧業的風險保障作用,實現農牧民專業合作社示範社、規範社和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基本覆蓋。
24.加強農牧業用地政策保障。落實好國家促進規模化畜禽養殖、支持設施農牧業健康發展有關用地政策。根據農牧業發展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積極調整增加規模種養場區建設用地,引導規模種養合理選址。對農牧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牧場、龍頭企業新建果蔬保鮮庫、馬鈴薯貯藏窖、農機庫、加工廠房、規模養殖場、設施生產基地用地優先予以保障。
25.加大人才支持力度。根據農牧區基層農牧業專業人才緊缺的實際,各地在事業單位人員公開招聘時,要優先招聘畜牧、獸醫、草原等農牧專業人才,充實到藏區基層一線農牧服務機構,以增強基層公共服務能力。在公務員公開考錄時,可按照大學生“村官”、“三支一扶”、西部計畫志願者(含青南計畫人員)、特崗教師四類服務基層人員相關優惠政策執行。
(二)切實加強組織領導。
26.落實地方責任。各級政府要切實履行好轉變農牧業發展方式的主體責任,提高對轉變農牧業發展方式重要性、複雜性、長期性的認識,增強緊迫感和自覺性,加強統籌協調,把各項任務措施落到實處。
27.強化部門協作。省農牧廳牽頭總負責,密切跟蹤工作進展,及時總結推廣經驗。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要強化對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和重大項目的扶持。省金融辦、人民銀行西寧中心支行、青海銀監局、青海證監局、青海保監局要積極落實好金融支持政策。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國土資源廳、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科技廳、省環境保護廳、省水利廳、省商務廳、省質監局等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抓好相關配套措施的落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