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十四五”農牧業機械化發展規劃

《內蒙古自治區“十四五”農牧業機械化發展規劃》是為農牧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是轉變農牧業發展方式、提高農村牧區生產力的重要基礎,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牧業農村牧區現代化的重要支撐。根據《內蒙古自治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內蒙古自治區“十四五”推進農牧業農村牧區現代化發展規劃》和《“十四五”全國農業機械化發展規劃》,編制本規劃。

2022年12月7日,內蒙古自治區農牧廳發布《內蒙古自治區“十四五”農牧業機械化發展規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內蒙古自治區“十四五”農牧業機械化發展規劃
  • 發布單位:內蒙古自治區農牧廳
發布信息,內容全文,

發布信息

各盟市農牧局,廳有關處室局:
為貫徹落實《內蒙古自治區“十四五”推進農牧業農村牧區現代化發展規劃》和《“十四五”全國農業機械化發展規劃》的有關部署,我廳編制了《內蒙古自治區“十四五”農牧業機械化發展規劃》。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貫徹執行。
內蒙古自治區農牧廳    
2022年12月7日 

內容全文

農牧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是轉變農牧業發展方式、提高農村牧區生產力的重要基礎,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牧業農村牧區現代化的重要支撐。根據《內蒙古自治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內蒙古自治區“十四五”推進農牧業農村牧區現代化發展規劃》和《“十四五”全國農業機械化發展規劃》,編制本規劃。
第一章  規劃背景
一、發展成效
“十三五”期間,我區農牧業機械化邁入全程全面高質高效轉型升級的新階段,順利完成“十三五”規劃提出的目標任務,為保障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畜產品供給、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堅實支撐。一是農機裝備結構不斷最佳化。全區農機總動力達到4056.6萬千瓦,較“十二五”期末增長6.6%;拖拉機擁有量達到122.5萬台,其中30馬力以上拖拉機達到39.1萬台,80馬力以上大型拖拉機達到3.4萬台。穀物聯合收割機保有量達到4.2萬台,增長40%;植保無人機達到1207台,畜牧養殖、設施農業等產業農機裝備穩步發展。二是農機作業水平顯著提升。全區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86.1%,較“十二五”期末提高4.7個百分點。小麥、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穩定在95%以上;玉米、馬鈴薯機收率分別達到87.7%和88.8%,較“十二五”期末分別提高28.2個和13.4個百分點。創建全國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市、區)30個,呼倫貝爾市整建制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飼草料收穫加工基本實現機械化,畜牧養殖機械化率達到40.1%。三是重大政策實施取得明顯成效。“十三五”期間,我區積極實施農機購置補貼、農機深松整地作業補助、黑土地保護性耕作行動等重大政策,落實農機購置補貼資金62.8億元,補貼各類農牧業機械36.9萬台(套),受益農牧戶31.6萬戶。落實農機深松整地作業補助資金8.29億元,帶動全區適宜區域完成深松整地面積7606.9萬畝,落實黑土地保護性耕作補助資金2.8億元,帶動東部四盟市3.2萬戶農戶參與秸稈覆蓋免少耕播種作業。依託重大政策實施,農機裝備轉型升級加快推進,農業提質增效及生態效益逐步顯現。四是農機科技水平不斷提高。“十三五”期間,我區大力推廣綠色高效新機具新技術,聚焦機械化與信息化融合,推動物聯網、大數據、北斗導航等新技術在農機作業上的套用。通過套用北斗終端等信息化技術,累計監測黑土地保護性耕作、深松整地作業面積分別為758.9萬畝和1629.5萬畝。基於作業過程無人駕駛、植保無人機等智慧型農機技術套用得到推廣。五是農機服務組織不斷壯大。通過政策牽引、項目帶動,扶持農機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加快發展。“十三五”期末,全區農機專業合作社達到3095個,固定資產20萬元以上農機大戶達到3.39萬戶,較“十二五”期末分別增長64.7%和68%。農機服務收入達到175億元,其中農機作業服務收入138億元,農機專業合作社作業服務面積3691.5萬畝,農機社會化服務比重逐年提高。六是農機安全形勢穩定向好。紮實推進“放管服”改革,實施農機安全監理免費政策和便民舉措。啟動農機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狠抓源頭管理,強化宣傳教育,深入開展農機安全隱患風險排查整治,堅決守住農機安全生產底線。“十三五”期間,創建國家級“平安農機”示範縣(市)4個,自治區級“平安農機”示範縣(市)6個。
二、機遇挑戰
(一)發展機遇
“十四五”時期是內蒙古自治區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現農牧業農村牧區現代化的關鍵時期,農牧業機械化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一是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推進農牧業機械化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智慧型化,給農業現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我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出台了《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推進農牧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明確係列推進農牧業機械化的舉措。二是保障糧食安全迫切需要農牧業機械化支撐。農牧業機械化程度和裝備水平直接影響糧食生產安全,如何破解農牧業勞動力短缺和農牧業用工成本上升,解決“誰來種地、怎樣種地”問題,農牧業機械化發展肩負了新的使命責任。三是推進轉型升級有力激發農牧業機械化內需。近年來各項惠農政策極大調動了農牧民購機用機的積極性,農機新技術、新產品、新服務、新業態不斷湧現,信息化、數位化、智慧型化技術加快普及套用,為推進農牧業機械化向全程全面和高質量發展,充分滿足農牧業生產各領域對機械化的需求注入了內生動力。
(二)面臨挑戰
一是農牧業機械化全程全面發展不夠充分。主要農作物生產機械化發展較快,但部分作物生產關鍵環節機械化存在短板,高端、複式、智慧型農機產品供給不足。經濟、特色作物生產機械化水平不高。畜牧業機械化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畜牧飼養配套機械化體系還不完整。設施農業、農畜產品初加工、漁業等領域機械化水平較低。二是農機農藝融合和機械化信息化融合亟待加強。一些產業品種、農藝制度、種養方式及產後加工等與機械化生產不協調的問題較為明顯,影響制約農機研發、推廣套用效果及作業質量與效益。機械化信息化集成配套的生產體系尚未滿足現代農牧業生產需要。三是農牧業機械化政策支持和管理服務有待提升。相對周邊省份,我區在財政、金融等方面對農牧業機械化支持力度不足。農牧業機械化管理服務信息化水平亟待提升,農機安全監管能力需要進一步提高。機構改革後農牧業機械化管理人員調整較大,基層人才隊伍出現斷層,農機試驗示範、推廣、鑑定、監理、培訓等不能充分滿足現代農牧業發展需求。
第二章  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內蒙古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建設國家重要農畜產品生產基地要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牢固樹立大食物觀,強化裝備支撐,以滿足農牧業生產對機械化的需要為目標,著力補短板、強弱項、促協調,大力推動機械化與農藝制度、智慧型信息技術、農牧業經營方式、農田建設相融合相適應,引領推動農機裝備創新發展,延伸強化農牧業機械化產業鏈,加快推進農牧業機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質高效發展,助力農畜產品生產基地優質高效轉型,為保障糧食等重要農畜產品有效供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牧業農村牧區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二、基本原則
——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發揮機械化增產減損作用,為糧食安全和國家重要農畜產品生產基地建設提供有力支撐,推動提高農牧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發揮機械化引領作用,促進小農牧戶和現代農牧業發展有機銜接;發揮機械化驅動作用,拓寬農牧民就業增收空間。
——堅持政策扶持、市場主導。尊重農牧民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科學制定和組織實施農牧業機械化扶持政策,增強公共服務供給,激發市場主體活力,開展高端先進機具推廣套用,充分調動農牧民購機用機的積極性。
——堅持創新驅動、協調發展。整合產學研推用各方優勢資源,提升先進農機裝備的有效供給,推動運用新型農機裝備,提升農機研發製造水平和推廣套用效率效益,加快補上農作物全程機械化薄弱環節和畜牧養殖機械化主要生產環節短板。  
——堅持系統謀劃、協同推進。著眼於主要作物、重要養殖品種生產全程機械化,推進農機、農藝、農田、農牧業經營方式協同協調,因地制宜推動產前產中產後機具配套,技術、主體、規模、機制統籌,構建高質高效全程機械化技術體系,推動機械化、信息化、智慧型化融合發展。
三、發展目標  
到2025年,全區農機總動力穩定在5000萬千瓦左右,農機具配置結構趨於合理。農機作業條件顯著改善,覆蓋農牧業產前產中產後的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基本建立,農機裝備節能減排取得明顯效果,農機對農牧業綠色發展支撐明顯增強,機械化與信息化、智慧型化進一步融合,農牧業機械化防災減災能力顯著增強,農機數據安全和農機安全生產進一步強化。具體指標為:全區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88%以上,主要農作物主產旗縣(市、區)基本實現農業機械化,經濟特色作物主要生產環節基本實現機械化,畜牧養殖機械化率達到50%左右,設施農業、水產養殖和農產品初加工機械化水平進一提升。農牧業機械化產業鏈更加穩固,農機服務總收入持續增長,農牧業機械化進入全程全面和高質量發展時期。
展望2035年,全區農作物生產實現全過程機械化,畜禽養殖機械化水平大幅躍升,設施種植、水產養殖、農產品初加工機械化促進農畜產品增值能力顯著增強,“機械化+”信息化、智慧型化全面套用於農牧業機械化生產管理、作業監測與服務,農牧業生產基本實現機械化全覆蓋,機械化全程全面和高質量支撐農牧業農村牧區現代化的格局基本形成。
                     專欄1  “十四五”農牧業機械化主要指標
序號
指標
單位
2020年基期值
2025年目標值
指標屬性
1
農機總動力
萬千瓦
4056.6
5000
預期性
2
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
%
86.1
88
預期性
3
畜牧養殖機械化率
%
40.1
50左右
預期性
第三章  加快實施全程全面機械化推進行動
一、著力補齊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短板
圍繞玉米籽粒直收、馬鈴薯聯合收穫和撿拾裝袋、免耕播種、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水稻工廠化育秧和高速插秧等機械化生產薄弱環節,重點推廣大型、高端、智慧型化作業機械,促進機械、栽培、品種、植保技術集成配套,推進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緊盯向日葵、甜菜、果蔬、中藥材及雜糧雜豆機收短板,積極開展機械化技術與裝備試驗示範,提高機具適應性、可靠性,推進特色經濟作物生產機械化。推廣微耕微灌、增施氣肥、智慧型溫控、果實採收、冷藏運輸等機械化技術,提高設施裝備水平,穩步提升設施種植機械化水平。加強先進制種機械裝備套用。加強中小型適用農機裝備示範推廣,加快發展丘陵山區機械化。
到2025年,玉米、馬鈴薯收穫機械化率達到90%左右,玉米籽粒直收、馬鈴薯聯合收穫和機械撿拾、水稻工廠化育秧和高速插秧占比明顯提高;保護性耕作技術進一步規範套用、作業質量顯著提升;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主要環節機械化配套支撐能力和套用水平不斷拓展;主要特色經濟作物生產機械化水平顯著提高。
二、推進糧食機械化生產關鍵環節減損提質
牢固樹立“減損就是增產”意識,切實將減少農作物機收損耗浪費工作常態化,加快構建標準化、區域化、規模化的全程機械化生產模式,以糧食作物為重點,制修訂農作物機械精量播種、收穫減損作業標準和操作規範,推動降低生產各環節損耗浪費。加強在用播種機、收穫機質量調查,引領企業提升播種、收穫機械產品作業性能。多形式開展機收操作技能培訓、作業能手評選,提高機手規範化操作、標準化作業的意識、能力和水平。精心組織重要農時機械化生產,注重提高機具技術狀態,促進農機有序高效低損作業。
三、構建糧食全程機械化高效生產體系
大力推廣保護性耕作,促進農作物生產機械化與耕地保護有效統籌、耕地用養合理兼顧。加快選育宜機化糧食品種,提升育種機械化水平,推進良種良機協同。深入推進主要糧食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探索適合不同作物、不同區域、不同規模的全程機械化生產模式,形成高效機械化技術路線和解決方案。加快種子處理、高效植保、產地烘乾、秸稈綜合利用等環節與耕種收環節機械化集成配套,推動建立健全區域化、標準化和高質量的機械化生產體系。
四、推進畜禽水產養殖全程機械化
完善主要畜種養殖機械化技術標準體系,制定奶牛、肉牛、肉羊等主要畜種規模化養殖設施裝備配套技術規範。推動構建種養結合的生態循環模式,打造區域化、規模化、標準化、信息化的畜禽養殖全程機械化生產模式。重點推廣高效飼草料生產與加工裝備技術,鞏固提高飼草料生產與加工等環節機械化水平。推進機械裝備與養殖工藝融合,示範推廣精準飼餵、智慧型環控、疫病防控、糞污資源化利用、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等專用技術裝備,提升畜牧養殖主要品種、重點環節、規模養殖場(戶)機械化水平。推廣畜牧綠色智慧型養殖機械化新技術、新裝備、新工藝、新模式,積極解決疫病防控、畜產品採集加工、糞污收集處理與利用等薄弱環節機械裝備套用難題,推廣先進適用畜禽養殖機械裝備技術。穩步開展水產養殖工藝、設施與機械裝備協同示範,探索綠色養殖全程機械化解決方案。到2025年,飼草料生產與加工基本實現機械化,畜牧養殖機械化率達到50%左右。
五、推廣套用綠色高效農畜產品初加工機械裝備
以玉米、小麥、馬鈴薯、大豆、水稻等作物和奶牛、肉牛、肉羊等主要畜種為主,兼顧向日葵、雜糧雜豆、蔬菜等經濟、特色作物的農產品初加工關鍵環節,推動快速預冷、節能幹燥、綠色儲藏、低溫壓榨、高效去皮脫殼、清潔分等分級及畜禽屠宰、冷鏈物流等關鍵技術與裝備推廣套用。探索發展“網際網路+初加工機械化”,推動農畜產品初加工重點環節機械化與信息化、智慧型化融合發展。加快制定健全農畜產品初加工機械化推廣鑑定技術標準。推進主要糧食作物低損失的農產品初加工機械裝備成套化,提升農畜產品初加工工程化水平。
專欄2 全程全面機械化重點工作和重要項目
1.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創建:以糧食作物為重點,以補短板、強全程、提水平為核心,創建10個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
2.黑土地保護性耕作行動:在呼倫貝爾市、興安盟、通遼市和赤峰市適宜區域全面推廣保護性耕作,2025年實施面積達到2950萬畝。
3.實施耕地深松:以打破犁底層,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為目標,在適宜地區開展耕地深松作業,年均完成耕地深松作業不少於1000萬畝。
4.經濟、特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典型案例遴選發布:以向日葵、甜菜及雜糧為重點,開展全程機械化技術試驗示範,遴選適宜機具,總結技術路線,提煉生產模式,發布全程機械化典型案例3 個。
5.設施農業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創建:以優勢區域為重點,推動蔬菜、花卉、中藥材、食用菌等設施種植品種全程機械化技術裝備體系和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創建設施農業全程機械化示範縣2個。
6.規模養殖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創建:突破主要養殖品種重點環節的機械化生產,推進畜禽水產養殖機械裝備與養殖工藝融合,創建3個規模養殖全程機械化示範縣。
7.主要畜禽規模化養殖裝備技術推廣套用:加快示範推廣精準飼餵、智慧型環控、疫病防控、糞污資源化利用、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等專用技術裝備,總結形成不同品種的畜禽規模化養殖關鍵環節的機械化解決方案。
第四章  加快推進農機智慧型化、綠色化發展
一、推動智慧型農機裝備示範引領
加快提升農機裝備“耕、種、管、收”全程作業質量與作業效率。大力推廣基於北斗、5G的自動駕駛、遠程監控、智慧型控制等技術在大型拖拉機、聯合收割機、水稻插秧機等機具上的套用,引導高端智慧型農機裝備加快發展。加大農田精細平整、精準播種、精準施藥和自動駕駛等技術套用,提升精準作業技術水平。拓展智慧型農機精準作業套用場景,推動基於北斗的農機作業監測等技術裝備推廣套用,提高作業質量和監測效率,促進機械化信息化融合。加快規模化養殖數位化技術裝備的套用進程,加大對智慧型養殖裝備的示範推廣,探索建設智慧農牧場。
二、推進機械化生產數位化管理
加快機械化生產物聯網建設,推進內蒙古農機化信息管理服務平台建設,套用農機作業監測、遠程調度等信息化技術,實現對重要農時機械化生產的信息化管理與調度。推廣套用手機APP、人臉識別、補貼機具二維碼管理和物聯網監控等技術,加快農機購置與套用補貼業務全流程線上高效安全辦理。提升農機試驗鑑定、安全監理等業務信息化管理水平,努力實現農機購置與套用補貼、試驗鑑定、安全監理等數據信息互聯互通,提升政策實施質量和效率。做好機械化生產數據安全管理。
三、推進農機節能減排
加快綠色智慧型農機裝備和節本增效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套用。大力示範推廣節種節水節能節肥節藥農業機械化技術,加快側深施肥、精準施藥、節水灌溉、高性能免耕播種等機械裝備推廣套用,減少種子、化肥、農藥、水資源用量。加大殘膜撿拾回收等機械裝備的研發推廣力度,支撐循環利用農業廢棄物。培育壯大新型農機服務組織,提供高效便捷農機作業服務,提升作業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實施農機報廢更新補貼政策,加快淘汰能耗高、作業損失大、安全性能低的老舊農機,促進農機安全生產、節能減排和結構調整。
第五章  做大做強農牧業機械化服務產業鏈
一、壯大農機作業社會化服務
培育壯大農機作業服務公司、農機合作社、農機服務專業戶等農機社會化服務主體,推進農機社會化服務向農業生產全過程、全產業延伸,支持農機化服務品牌打造與宣傳。支持農機社會化服務區域中心建設,推廣“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模式,廣泛開展農業生產託管。加強和扶持救災防災專用農機裝備儲備、能力建設,提升農機應急搶收搶種搶烘及排澇抗旱服務能力。鼓勵大中專畢業生、退伍軍人、科技人員等返鄉下鄉創辦、領辦或加入新型農機服務組織。
二、推進作業服務模式創新
積極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適度規模+全程機械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規模化+特色優勢產業+全程機械化”等機械化生產、社會化服務多樣化模式。支持農機服務組織開展糧食烘乾、農畜產品加工等在內的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構建多元化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依託農機企業、農機服務主體,探索開展農機互助、設備共享等有效方式,提高農機使用效率。
三、推進農機技能培訓和專業農機手培育
支持優勢農機企業與學校共建共享實訓基地,注重培養農機高技能專業人才。充分發揮農機培訓機構、生產企業、農機合作組織等社會力量的作用,加強農機實用技能,提高培訓質量。依託高素質農牧民培育項目,大力開展專業農機手培訓行動,加大對農機大戶、農機合作社帶頭人的培訓力度,提升農機專業服務能力。加強隊伍建設,大力遴選和培養農機生產及使用一線“土專家”。
專欄3 農業機械化產業鏈重點工作和重要項目
1.農機作業服務新模式新業態培育:大力發展“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等農機服務新模式新業態。支持引導農機服務主體通過跨區作業訂單作業農業生產託管、數位化套用等多種形式,開展高效便捷的農機作業服務。
2.專業農機手培訓行動:以糧食作物機收減損、水稻機械化移栽、黑土地保護性耕作、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生產等內容為重點,大力開展基層一線專業農機手培訓,加快農業機械化主推技術到位率,切實提升機手關鍵環節操作水平和作業質量。
3.機械化防災減災能力提升:加強農機服務組織防災減災能力建設指導,認真分析總結各地自然災害發生規律和特點指導農機服務組織科學合理配置作業機具,加強農機手應急救災防災技能培訓,促使農機保有量和類型結構滿足救災防災需要,災害發生時適用農機裝備供得上用得好。
第六章 切實加強農機安全管理
一、嚴格落實安全監管責任
堅持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建立健全農牧部門牽頭,農機安全監理機構、農牧業綜合執法機構和行政審批機構分工負責的農機安全生產監管責任制。嚴格履行安全監管職責,依法核發拖拉機和聯合收割機牌證,做好駕駛人培訓和考試管理,嚴格農機安全技術檢驗。強化安全檢查和隱患排查,加強重要節假日、重要農時和重要活動等關鍵時點的安全生產督導檢查,嚴查嚴處違法違規行為。切實加強安全生產監管執法,有效遏制農機發生較大以上安全事故。
二、不斷提升安全監管能力
積極開展“平安農機”創建活動,爭創全國“平安農機”示範縣。深入開展“安全生產月”“安全宣傳諮詢日”和安全宣傳“五進”活動,創新宣傳形式、豐富宣傳內容,提升安全宣傳效果。常態化組織農機事故應急演練,做好農機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規範農機事故處理認定。加強農機安全監管和應急救援,更新升級基層農機安全監管裝備,推進農機安全監管信息化,強化鄉村農機安全監管力量建設,推進農機安全“格線化”管理。
三、推進駕駛培訓制度改革
做好農機駕駛培訓機構由“資格管理”向“監督管理”的轉換。進一步拓寬培訓渠道,鼓勵農機教學、生產、推廣、社會化服務等機構發揮優勢開展駕駛培訓業務,解決農牧民學機難、學機不方便的問題。強化駕駛培訓工作事中事後監管,提高培訓質量,嚴把駕駛考試關口,確保農機手全面掌握安全生產知識和駕駛操作技能。
專欄4  農機安全生產重點工作
1.開展“平安農機”示範創建:圍繞“平安農機”示範創建活動,遴選推薦“平安農機”示範市和示範縣,充分發揮典型引領作用。
2.強化拖拉機“亮尾工程”:加強拖拉機註冊登記、安全檢驗和安全檢查工作,推進拖拉機運輸機組燈光齊全並貼上反游標識。鼓勵其他上路行駛的農牧業機械貼上或裝備反游標識。
3.加快老舊農機報廢更新:全面落實農機報廢更新補貼政策,引導老舊拖拉機、聯合收割機、水稻插秧機、機動噴霧(粉)機、機動脫粒機、飼料(草)粉碎機、鍘草機等農機淘汰更新,加快綠色、智慧型、複式、高效農牧業機械化技術裝備普及套用。
  
第七章  強化支持發展政策舉措
一、實施農機裝備補短板行動計畫
緊盯農牧業產業發展需求,分區域、分產業、分品種、分環節全面摸清農機短板,組織制定農機短板技術裝備需求目錄,引導科研院所和農機企業等向農機補短板聚焦用力,重點研發製造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專用播種機、高速精量(免耕)播種機、檸條平茬收穫專用機械、馬鈴薯撿拾裝袋機、智慧型飼餵設備、中藥材收穫機等,聯合有關部門、有關地區和優勢企業,布局和建設全程機械化科研基地,為農機農藝融合研究創造條件。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支持開展智慧型農機裝備等重點項目研究,主動服務研發製造需求,拓展農機套用場景,培育壯大套用主體。依託重大科技專項、首台套保險等政策,引導我區重點農機企業參與全國農機補短板行動。推進檸條平茬收穫專用機械熟化定型,引導檸條平茬機械刀片生產企業持續最佳化刀片性能。鼓勵企業與新型經營主體對接,探索建立“企業+合作社+基地”的產品研發、生產、推廣新模式。提升農機鑑定能力,健全完善農機試驗鑑定大綱和農牧業機械化標準體系,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套用。
二、強化政策支持投入
穩定實施農機購置與套用補貼政策,著力穩重點、擴範圍、優服務、強監管、提效能,推進補貼機具有進有出、優機優補、補短強弱、獎優罰劣,加大對智慧型、高端安全農機裝備支撐力度,持續提升政策實施精準化、規範化、便利化水平。開展農機購置綜合補貼試點,選擇部分有條件、有意願的盟市探索創新補貼資金使用與管理方式,實施購置補貼與作業補助、貸款貼息、融資租賃承租補助等相結合的補貼方式。全面實施農機報廢更新補貼政策,促進農機安全生產,節能減排和結構調整。落實好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行動計畫免(少)耕播種作業補助政策,牢牢把握“多覆蓋、少動土”的核心技術要求,聚焦秸稈覆蓋免少耕播種關鍵環節,增強機具有效供給,突出整體推進縣和高標準套用基地示範引領,嚴格規範技術要求,實施差異化補助,推進高質多補,在東部四盟市適宜區域穩步擴大保護性耕作套用面積。開展農機作業用油保障工作,加強與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內蒙古銷售分公司、中國石化銷售股份有限公司內蒙古石油分公司溝通協調,推動供油企業提供優先、優惠、優質供油服務,確保重要農時農牧業生產順暢進行。支持和鼓勵農機服務組織開展高效便捷的農機作業服務和生產託管服務。鼓勵集體經濟組織、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等主體以各種形式開展機庫棚、機耕道、烘乾機塔等基礎條件建設,加強農機搶種搶收搶烘服務能力建設。推動創新農機金融保險服務,探索將權屬清晰的大型農機裝備納入農村資產抵押擔保融資範圍,鼓勵開展農機保險。
三、加強人才隊伍支撐
引導和推動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優勢企業以及行業協會、學會等各相關方發揮自身優勢,全方位培養、發現、引進創新型、套用型、複合型及領軍型農機科研人才。圍繞提升公益服務能力,  大力開展技術推廣、試驗鑑定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和再教育,努力建設保障有力的農牧業機械化公益服務人才隊伍。圍繞提升執法監管能力,加強農機安全監管執法人員教育培訓,積極發展鄉村安全監理管理員或協管員隊伍,切實築牢農機安全生產監管防線。
四、提升法治保障能力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積極學習宣傳農牧業農村牧區和農牧業機械化法律法規,不斷提升自覺運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推動發展、化解矛盾、解決問題的能力。強化農牧業機械化法律法規普法宣傳,創新宣傳教育方式,推動法律法規進村進戶,將普法融入日常管理服務工作中,切實提高農牧民機手、農牧機企業、農牧機服務組織自覺守法意識和依法維權能力,營造良好法治氛圍。
第八章  強化規劃實施保障
一、加強組織保障
各級農牧部門要把規劃實施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做好當地農業機械化發展規劃與本規劃的銜接,制定具體措施,明確實施要求,組織調動全系統力量,確保規劃任務落到實處。充分發揮農牧部門與工業和信息化部門牽頭,有關部門參與的農牧業機械化發展協調推進機制的作用,統籌協調農牧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發展,合力推進“十四五”農牧業機械化發展。積極爭取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視支持,推動將農牧業機械化發展列入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考核、鄉村振興考核內容,加快農牧業機械化向全程全面和高質量發展升級。
二、加強監督指導
組織各地開展以基本實現農牧業現代化為目標的農牧業機械化發展目標任務研究,圍繞規劃重要目標、主要任務、行動計畫的實施情況,加強調度和評估,推進規劃落實落細。
三、動員社會參與
充分調動社會各界支持農牧業機械化、關心農牧業機械化發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搭建社會廣泛參與平台,構建政府、社會、市場協同推進的工作格局。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及時總結推廣各地推動農牧業機械化轉型升級的好經驗、好做法,發揮好典型引領作用。主動加強與新聞媒體的溝通合作,多渠道、多形式開展宣傳報導活動,講好農牧業機械化故事,營造全社會廣泛關注和支持的良好氛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