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辦學歷史,辦學條件,學校榮譽,文化傳統,管理機構,辦學理念,辦學特色,
辦學歷史
1942年,在東阿縣牛角店一帶創建一所中學,名為冀魯豫第四中學。
建國後,改校名為平原省立聊城中學。
1950年又改名為平原省聊城第一中學。
1952年冬,更名為山東省聊城第一中學,為省屬重點中學。
建國後,學校逐年發展。1950年有國中班9個,高中班1個,總計學生500人左右。1965年達到25個班,其中國中班12個,在校學生1250人。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聊城一中撥亂反正,教學恢復正常,至1985年,教學班發展到32個,其中高中班18個,國中班14個,學校設施得到改善。建築面積達到14348.32平方米。教學儀器3000餘件,參考書135300冊。學校占地總面積11.1萬平方米。
2022年11月,聊城一中高鐵新區校區項目的修建性詳細規劃方案已通過,項目將於年底開工。
2023年秋季,高鐵校區正式交付使用,屆時聊城一中將呈現“一校三區”(老校區、新校區、高鐵校區)的新格局。“一校三區”統一管理、統一師資配備、統一招生錄取,共享優質教育資源。
山東聊城第一中學
辦學條件
學校辦學條件先進。電教設備投資達600萬元,主要有網路管理中心、學生電視台、電子閱覽室、微機圖書管理系統、教室多媒體教學系統、電子考場及觀摩系統、校園低音廣播系統等。每位教師都配有先進的辦公微機,都能熟練運用電教手段教學。學校被授予山東省電教規範化中學、山東省教學條件裝備先進單位和山東省多媒體網路教學實驗研究基地等稱號。學校還建起了高標準體育館、田徑場和學生餐廳。16萬冊圖書全部對師生開架借閱。
學校榮譽
2021年6月,山東省聊城第一中學黨委被授予“山東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
2021年12月,被山東省教育廳擬認定為首批普通高中省級學科基地。
2021年,榮獲創建全國文明校園先進學校、山東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山東省五一勞動獎狀、山東省校園安全工作先進集體、山東省首批普通高中省級學科(語文)基地和山東省基礎教育國際化建設學校等榮譽稱號。
2022年,山東省教育廳授予“山東省首批普通高中省級語文學科基地”、“山東省首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示範校”“山東省基礎教育國際化建設學校”等榮譽稱號
文化傳統
管理機構
學校在內部管理上實行校長負責制,教職工全員聘任制,崗位責任制和結構工資制。學校內設行政辦公室、綜合科、政教處、團委、保衛科、心理諮詢中心、教務處、教研室、電教中心、總務處、生活科和6個年級組辦公室,共17個中層管理科室,每科室只有一位科長或主任,沒有中層副職。
辦學理念
學校堅持“以學生終身發展為本”的辦學理念,積極開展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除必修課外,還開設選修課、活動課和研究課。成功開展“文明自律教育”和“自我教育”,促進了學生和諧健康發展。2002年12月,該校作為全國一所高中學校在“全國創新教育研究與實驗課題研討會”上做了典型發言,被中央教科所審定為全國創新教育示範學校。
學校堅持科研立校,大膽改革課堂教學。已取得顯著成效的有語文“二、二、二”制和英語“一、二、三”制課堂教學改革。常年承擔國家級、省級實驗課題,被中央、省教科所審定為教學實驗研究基地。學校還被定為山東省科研型重點實驗學校、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實驗定點聯繫學校、山東省校本研究實驗學校等。
辦學特色
教育團隊,保障教育教學的先進性
聊城一中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大力推進教育創新的做法,多次受到省教育廳領導的高度評價。在2009年2月“山東省教育工作會議暨素質教育經驗交流會”上,作了“為國家和民族未來負責,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典型發言,受到黃勝副省長的表揚。在2009年6月23日“山東省普通高中校長素質教育培訓會議”上,作了“普通高中模組教學制度的實施與教學評價”的專題報告,受到張志勇廳長及與會專家、校長的高度評價。2009年12月在山東省基礎教育課程與教學工作會議上,該校做典型發言,受到與會代表的高度評價。
特級教師與水城名師
王樹臣,首屆水城名師,山東省特級教師,全國模範教師,現任聊城一中數學高級教師和教研室主任。
魏祿俠,第二屆水城名師,市教學能手,現任聊城一中數學高級教師。
毛士奇,第二屆水城名師,市教學能手,現任聊城一中數學高級教師。
先進辦學理念,推動學校可持續發展
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不僅為學生的階段性發展負責,更要為學生的終生髮展負責。按照新課標的要求,實行“套餐式”選課、單元內走班,“個性化”選課、年級內走班的管理模式。學校關注學生個性差異和學習潛能的開發,滿足學生不同的發展需求,提供最適合學生髮展的學習環境。
學校注重課堂教學改革,課堂教學以“自主合作”“低重心運行”“高效課堂”為精髓,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和發展的不均衡性,落實了以學生髮展為本的素質教育思想。學生個性得到彰顯,學習興趣濃烈,思維活躍,交流廣泛,主動學習,樂學求進,朝著自己的人生目標積極邁進、發展。
倡導合作學習,打造和諧高效課堂
“合作學習”打破傳統的授課形式,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合作學習小組。課堂教學推行高效的六環節教學法:自學→討論→提出問題→答疑(其他組學生或教師)→展示→歸納總結。學生學習過程以教師精心設計的問題為主線,以教學案為載體,通過學生多種形式的活動實現對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發展。這種學習形式使學生由觀眾變為演員,教師由演員成為導演,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實現了把時間、問題和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使小組間彼此聯動,學生遇到的問題得到了個性化解決,學習困難的學生在課堂上得到及時有效的關照,學習優秀的學生也在彼此交流中得到認知拓展和能力提高,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學得愉快,教師教得有效,使課堂煥發了生機和活力。
開發校本課程,大力弘揚學生個性
為進一步推進素質教育,學校大力進行校本課程的研發。校本課程是課程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開發校本課程是新課程理念的需要,是體現學校個性特色及發展的需要,是學生生存和發展的需要。對培養學生的興趣特長,創新思維習慣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團結協作和社會活動的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對發現和培養人才具有重要意義。
培養探究能力,研究性學習進課堂
研究性學習是一種新型學習方式,它的重點是引導學生如何去學習知識。研究性學習以學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學習為基礎,從學生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感興趣的真實問題,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小組合作或個人獨立完成的方式進行。該校的研究性學習活動每周安排兩節課連排,但大部分活動是在課外進行,各小組可按自己課題需要安排時間。開設研究性學習課程主旨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為高校自主招生輸送人才。
堅持教學改革,教育教學質量突飛猛進
最佳化育人環境,校園文化建設以生為本
學校大力構建生態校園、人文校園,最佳化育人環境。學校教學樓前建有高標準的四季常綠植物園,生長著上百種名貴植物,展示生態文明,豐富校園文化,讓學生豐富知識,怡養性情。教學樓後建有地理園,各種地質模型,直觀形象地顯示地理知識,和碧草翠竹營造出充滿詩情畫意的氛圍。名人園更是校園一景,中外文化名人、科學名人塑像,伴你走在求知之路上走得更高更遠。優美的校園環境為學生的成人成才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體育健康教育,先進科學獨具特色
該校體育課程改革邁出了堅實的步伐,以促進學生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整體健康水平的提高為目標,關注學生的健康意識、鍛鍊習慣和衛生習慣的養成。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方式,以增進學生身心健康為主要目的。該校不拘一格地展開體育健康教育。課內實行套餐式選修,讓學生掌握兩種以上終生受益的體育技能;課間有體操、眼操,讓學生有更充沛的體力精力;課外開展豐富的活動,確實保障學生的鍛鍊時間,讓學生強身健體發展特長;每年舉辦內容豐富的體育節,讓學生展示特長增強健身意識。
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
為全面貫徹素質教育的理念,該校一直高揚“成人重於成才”的旗幟,在注重培養學生學習能力、體育鍛鍊能力的同時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開發學生潛能,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為學生“快樂學習、高效學習、合作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該校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中心協同全體老師、家長及遍及各班的“陽光天使”傾力打造的“學情預警體系”受到省文明辦高度讚揚並做典型推廣,“課內體驗+野外拓展+專題講座+社團活動+個案諮詢”為核心的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模式已將陽光遍灑學生心間。
提高綜合素質,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
學校每年開展藝術節、體育節,豐富多彩的學生活動為學生的成長和能力的培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學校組建成立了許多學生社團,經常性活動的社團有50多個,“心語社”的同伴交流幫助很多學生走出憂鬱,走向陽光;攝影社以獨特的眼光捕捉美的瞬間,向同學傳遞美的發現等等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為學生自主發展提供了機會,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以提高。
向國際化邁進,積極開展國際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