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課堂高效的問題,研究及論述頗多。但有個基本的描述,即:以儘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儘可能好的教學效果。儘可能好的教學效果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體現:
一是效率的最大化。也就是在單位時間內學生的受益量。主要表現在課堂容量,課內外學業負擔等。
二是效益的最最佳化。也就是學生受教育教學影響的積極程度。主要表現在興趣培養、習慣養成、學習能力、思維能力與品質等諸多方面。
只有效率的最大化或只有效益的最最佳化的課堂,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高效課堂”。只有二者的和諧統一,“高效課堂”才能形成。簡言之,“高效課堂”至少在教學時間、教學任務量、教學效果等三個要素方面有突破,概括為:輕負擔,低消耗,全維度,高質量。
高效課堂是以最小的教學和學習投入獲得最大學習效益的課堂,基本特徵是“自主建構,互動激發,高效生成,愉悅共享”。衡量課堂高效,一看學生知識掌握、能力增長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變化程度;二看教學效果是通過怎樣的投入獲得的,是否實現了少教多學;三看師生是否經歷了一段雙向激發的愉悅交往過程。
要素
課堂教學效率至少包含以下三個要素,即:教學時間、教學任務量、教學效果。可以從三個方向和三個層面進行定義分析:教師層面,
教學效率是指在單位教學時間內,在達到預期教學效果的前提下所完成的教學任務量。
學生層面,教學效率 = 教學對所有學生的一切影響的總和/學生所用的時間總和。
這裡強調“所有學生”,旨在倡導關注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人數,即全體性。
所謂“一切影響”,是指“學生學到的有用知識 + 學生形成的有用能力 + 學生養成的良好非智力因素+負面的影響”。
時間方面,課堂教學效率= 有效教學時間 / 實際教學時間 × 100% 。
所以,高效課堂源於有效課堂,基於有效課堂,有效課堂的教學效率就有高有低、有正有負。教學的成果是“人的發展”而非工業產品,教學效率的量化或許永遠是一種奢望。提出“教學效率”的概念,不是為了“計算”,只是為教學實踐和教學評價提供比較正確的導向,理想的方向。當時間被用到極限時,教學必然從有效走向高效。
案例典範
高效課堂的內容、環節及其時間分配模式。
一般模式
一般模式亦稱基本模式,為10+30+5;分為三個環節:預習指導+合作交流+達標測評。
在45分鐘的課堂上,教師占用的時間不多於10分鐘,包括新課導入、分配任務、疑難點撥、歸納總結、組織測評。
課堂上學生用於自主學習的時間不少於30分鐘。高效課堂倡導的合作形式是以小組為單位,以獨學(自學)、對學(同質對子合作)、“群學”(小組學習)形式實現新課改的自主、合作、探究。
5分鐘為當堂達標測評時間。當堂達標測評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試卷測試或者作業,而是通過學習小組,組織進行對子之間的“兩兩”檢測,形式靈活多樣,既可以採用當堂“小紙條”測評,也可以簡單到“口頭”測評。
杜郎口經驗
常態模式:10+35
教師可支配時間為10分鐘,學生自主學習時間為35分鐘。
三大板塊:預習——展示——反饋
預習——明確學習目標、生成本課題的重、難點並初步達成目標。
展示——展示、交流預習板塊的學習成果,進行知識的遷移運用,對感悟進行提煉提升。
六個環節:預習交流、明確目標、分組合作、展示提升、課外擴展、達標測評。
預習交流——學生交流預習情況;
明確目標——強調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各小組聯繫組別展示情況,對本組展現的答案進行課外擴展;
達標測評——教師以試卷、紙條等形式檢查學生對學習任務的掌握情況。
杜郎口的預習提綱
數學新授課預習提綱:
(1)學習目標;
(2)知識梳理;
(3)做一做(3—4個習題);
(4)記一記(重點知識的梳理);
(5)練一練(2—5個習題,也可以是典型例題)。
物理新課預習提綱
(1)學習目標;
(2)知識過關;
(3)學習反饋(5個以內的習題)。
預習本
如:初二數學“旋轉”的預習本上有以下內容:
一、預習目標(寫了5點)
二、基礎知識(雙色回答、有6點)
三、典型例題(用紅色筆回答,3個習題)
四、錯例分析(6個題,每個題有四個欄目:1.題目;2.錯解;3.正確的解法;4.自我反思)
五、實踐套用(也有欄目:1.題目;2.解答;3.分析;4.方法總結)
原理探究
一、山東成功經驗
1. 高效課堂的特點:
(1)三高: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
(2)三動:身動、心動、神動
(3)三量:思維量、信息量、訓練量
(4)三特點:立體式、快節奏、大容量
(5)三學:肯學、想學、學會
(6)減負:輕負擔、高質量;低耗時、高效益
2.高效課堂的一個中心:一切以學生為中心、以快樂為根本。
(1)由追求知識的完整性、全面性到更加關注學生的性格、人格的健全;
(2)由注重知識能力的培養到更加關注學生的心理需求和精神成長;
(3)由傳統共性和整齊劃一的教育到更加關注學生的不同需求;
(4)由注重課堂環節、程式的編制到更加關注學情、氛圍和師生、生生關係。
3.高效課堂的五項策略:
(1)預習先行,
先學後教,實現兩個前置:學習前置和問題前置;
(2)教學從“學情”調查開始,根據“學情”作出決策,設定環節;
(4)注重當堂糾錯,及時矯正反饋;
(5)課後儘可能實現“零作業”,如需布置,只布置發展學生思維、引導學生探究、提升學生能力的拓展作業。
4.高效課堂的終極目標:致力於學習能力的培養。
(1)高效課堂出發“原點”,是從“兩率”入手,即解決課堂精力流失率和提高高效學習率;
(2)通過高效課堂走向高效學習,從而實現終身學習;
5.高效課堂的基本元素:
(1)教學抓手:導學案——學生學習的路線圖和方向盤。
(2)核心理念:自主、合作、探究。
(3)技術支撐:高效課堂模式——通過展示實現交流、通過糾錯實現落實、通過點撥實現提升、通過開放實現拓展。
(4)學習方式:小組學習——獨學、對學、群學;獨自思考、合作探究、對抗質疑。
(5)三種利器:又稱“學習三寶”——活頁夾、雙色筆、糾錯本。
6.高效課堂的基本模式:
(1)時間劃分:5+35+5。
(2)環節劃分:預習、展示、測評。
(3)六大模組:預習交流、分配任務、合作探究、展現拔高、穿插鞏固、達標測評。
7.高效課堂的山東經驗總結:
(1)條件:教師情緒激昂。
(2)表征:單位時間內知能的最大化。
(3)核心理念:自主、合作、探究。
(4)基本性質:高效課堂注重“三性二意”。“三性”即高效性、生成性、解放性;“二意”即知識的意義、生長的意義。
(5)評價方式:從“解決問題”入手,以學生的“學”評價教師的“教”;主張能讓學生學會的課叫好課,能讓學生學會的教師叫好教師。
二、高效課堂的五項標準
高效課堂一般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教學目標;教學活動;教學能力;教學反饋;教學組織與管理。
教學目標
全面、綜合、深刻:
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有價值,體現高期望值;十分清楚、具體、可操作;切合三情——學情、教情、考情。
教學活動
教學情境:配合內容,激趣啟智,自然過渡;教學環節:快節奏、高密度;小組活動:分工合作、積極思維探究;師生互動:配合默契、思維深刻;生生互動:100%參與,主動積極思考;活動與作業:自主、探究、個性。
教學能力
清楚準確地交流;
巧妙運用提問與討論技術:靈活變換教學方法;訓練學法、學科思想方法;合理運用教學資源、信息技術手段。
教學反饋
學情反饋及時;課堂評價及時、到位、適度;作業適中;考試、測驗等都能夠很好地發揮激勵作用。
教學組織與管理
課堂活而有序,自覺遵守紀律;學習文化濃厚;時間分配合理;過程組織嚴密;
學生行為管理到位;物理空間管理合理。
教學模型
“三線”教學
用藝術家的眼光看,課堂教學的過程就是教師和學生在合演著一幕戲劇。這“戲劇”中潛含著三條線索(簡稱“三線”)——教學線、知識線和情智線。
所謂教學線就是指在某一教學方法下的教學思路;知識線是指一定教學思路下的知識點或知識體素的展現過程;情智線是指知識傳授過程中的能力培養目標與層次。
教學線設計的目標是自然連貫、層層遞進和具有啟發性。
實驗探究法:實驗——現象——分析現象——結論(新知)
設疑遞進法:設疑——解難——再設疑(加深、拓寬)再解難(突破難點、總結規律)
聯想歸納法:疑點——討論——結論——聯想——規律、方法。
知識線設計的目標是形成系統化、網路化的知識體系。
以物質性質為中心的新授課、實驗課的知識體系;
以理論要點和基本規律為中心的理論課知識體系;
以技能、方法為中心的習題課、複習課的知識體系;
以物質的量為中心的計算課知識體系。
能力線設計的目標是每一教學環節都體現能力、情感因素。
特點:學生中心、自主學習、方法指導、智情歸宿。
效果:教師大賽、高考成績、競賽成績
習慣養成
習慣定律
播種一種行為,收穫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
學習高效的六會習慣
(1)會預習
養成習慣,堅持預習;了解教材,重點預習;掌握步驟,分層預習;開動腦筋,積極預習;
溫故知新,便於預習;嘗試筆記,高效預習;合理安排,靈活預習。
(2)會聽課
做好準備,迎接聽課;高度集中,專心聽課;抓住重點,認真聽課;多方配合,高效聽課;大膽發言,積極聽課;區別類型,靈活聽課。
(3)會複習
及時複習,鞏固知識;系統複習,串聯知識;強化複習,有的放矢;專題複習,提高能力;綜合複習,全面提高。
(4)會作業
掌握步驟,正確解題;思維要活,格式規範;限時作業,提高速度;
有錯必糾,彌補缺漏;一題多解,一題多變;注意小結,探索規律。
(5)會總結
全面整理,編織成網;查漏補缺,完整知識;專題整理,深化學習;習題歸類,探求規律;總結方法,提高效率。
(6)會記憶
明確目標,存心記憶;掌握知識,理解記憶;積累經驗,概括記憶;培養興趣,積極記憶;分析矛盾,對立記憶;分類歸納,系統記憶;尋找異同,對比記憶;利用圖形,形象記憶;編擬歌訣,趣味記憶。
高效課堂的方方面面
教育教學的高效應該不僅包括課堂教學的內容還包括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的高效,如:
高效的導入、高效的演示、高效的探究、高效的課件、高效的討論、高效的作業、高效的合作、高效的考試、高效的反饋、高效的講解、高效的小結、高效的備課、高效的板書、高效的批改。
模式簡介
“271”課堂法則
昌樂二中模式,是一個高效課堂教學概念,也是一種科學的教學模式,簡稱“271課堂法則”。
所謂“271法則”,即課堂45分鐘分別按照2:7:1的比例,劃分為“10+30+5”。要求教師的講課時間不大於20%,學生自主學習占到70%,剩餘的10%用於每堂課的成果測評。
“271法則”的一切核心是課堂教學。
“271法則”的最大特點:“目標性”、“針對性”、“高性能”。最大限度地調動每位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體現“我的課堂我做主”的理念。
“271法則”的價值趨向:促進教師工作的轉變,變備教材、教法為備學生、學法。使學生動起來,課堂活起來,教學效果好起來,師生負擔輕起來。
“271法則”三大模組:預習、互動、測評。
●課前準備緊鑼密鼓
在每個學期開學之初,各班老師就對全班學生按性別、成績、能力等因素進行均衡組合,分成若干個小組(每組為8—10人),並由每個小組推選出一名學生任組長。
任課老師將備課過程中準備好的預習提綱提前一至兩天提供給學生便於學生預習準備。老師根據內容的多少,可靈活採用課代表在黑板上抄寫、教師出示小黑板、列印張貼於班級、印發給小組長乃至全體學生等多種方式提供預習提綱。此外,根據內容的難易,老師可靈活採用課外預習、課堂前半部分預習或者整體課預習等方法進行預習提綱的學習。與此同時,各小組要進行組內預習交流,歸納出小組集中的疑點或新發現的問題,便於上課時進行組間交流。課前周密認真的預習準備為課堂上師生互動、學生自主、小組探究等提供了有力的保證。
●課堂互動熱火朝天
該課堂模式在一節課的前十分鐘,教師引導小組之間進行交流。每組派一名代表(每節課輪流),提出本小組預習過程中出現的疑點或新發現的問題,教師對各小組表現情況進行鼓勵性評價。在調動各小組充分發言的同時,又要保證整個過程時間控制在十分鐘以內。
課堂中段30分鐘,教師針對各小組提出的問題迅速進行組織整理並結合自己已準備好的新授課的教學設計,對學生提出的疑點和相關的新發現問題進行點撥、引導、分析、講解,此間儘可能地讓學生回答,教師儘量減少完全不涉及教材內容的陳述,並及時對各小組的表現進行評價,充分利用組與組之間的競爭,最大限度地調動每位同學主動參與的積極性,讓課堂因互動而精彩。
課堂後段5分鐘,要求學生迅速整理本節課的知識結構及知識要點,並舉手代表本小組提出一個與本節內容有關的最想提出的問題,教師根據問題的難易度酌情解答,或請學生回答。教師還要評出優勝組和最佳答題手。整個課堂學生的積極性都保持高漲狀態,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
●課後複習溫故知新
成果測評是課堂效果的關鍵環節。昌樂二中課堂模式的成果測評可以是學習小組成員間的相互測評,可以是教師事先設計問卷,也可以是學生在自主協作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並向老師提出,由老師就各組共性的問題,結合自己的教學目的來歸納提升。
在此基礎上,各小組成員進一步複習整理本節課的知識結構、未弄懂的問題以及新發現的問題,並進行組內交流匯總,由組員輪流抄寫在小組專用本子上,交授課老師批閱或進行小組間交流、評價。
同時,由於許多簡單的知識在預習和新授課時已經解決,為進一步鞏固課堂所學知識,老師只需要針對本節課的重點難點知識選擇習題,少而精地布置一些強化訓練作業,讓學生以書面作業的形式按時交上,授課老師逐一批改。不管是課後對知識的梳理還是作強化訓練作業,學生都很主動,這從側面也反映了學生在高效率的課堂上收穫很大,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被充分調動起來。
先學後教,當堂訓練
教學流程如下:
1、“先學”,教師簡明扼要地出示學習目標;提出自學要求,進行學前指導;提出思
考題,規定自學內容;確定自學時間;完成自測題目。
2、“後教”,在自學的基礎上,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式的學習。教師對
學生解決不了的疑難問題,進行通俗有效的解釋。
3、當堂訓練:在“先學後教”之後,讓學生通過一定時間和一定量的訓練,套用所學過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加深理解課堂所學的重、難點。
課堂教學分以下五個環節:(一)出示這堂課的學習目標,出示這堂課的自學要求;(二)學生根據自學要求自學,老師巡視發現學生自學中的問題;(三)學生匯報自學結果(差生優先);(四)糾正、討論、指導自學結果;(五)學生完成當堂作業,教師當堂批改作業
4、這種教學模式,教師不再留作業,學生在課堂上完全自我解決,當堂消化。
三三六或10+35
“10+35”:教師講解少於10分鐘,學生活動大於35分鐘。
“三三六”自主學習模式:課堂自主學習三特點;自主學習三模組;課堂展示六環節。
三個特點:立體式、大容量、快節奏。
立體式——目標任務三維立體式,任務落實到人、組,學生主體作用充分發揮,集體智慧充分展示。
大容量——以教材為基礎,拓展、演繹、提升,課堂活動多元,全體參與體驗。
快節奏——單位時間內,緊扣目標任務,周密安排,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達到預期效果。
三大模組:預習—展示—反饋。
預習——明確學習目標、生成本課題的重、難點並初步達成目標。
展示——展示、交流預習模組的學習成果,進行知識的遷移運用和對感悟進行提煉提升。
反饋——反思和總結,對預設的學習目標進行回歸性的檢測,突出“弱勢群體”,讓他們說、談、演、寫。“兵教兵”“兵練兵”“兵強兵”。
六個環節:預習交流、明確目標、分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鞏固、達標測評。
預習交流、明確目標環節——通過學生交流預習情況,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分組合作——教師口述將任務平均分配到小組,一般每組完成一項即可。
展示提升——各小組根據組內討論情況,對本組的學習任務進行講解、分析。
穿插鞏固——各小組結合組別展示情況,對本組未能展現的學習任務進行鞏固練習。
達標測評——教師以試卷、紙條的形式檢查學生對學習任務的掌握情況。
三疑三探
教學模式的課堂流程是設疑自探——解疑合探——運用拓展。“三疑三探”課堂教學模式不倡導學生課前預習。課堂上學生接觸新課之前,一切都是陌生的。老師出示課文題目,在沒有走進文本之前,讓學生展開聯想並提出自己思考到的問題。比如,學習《董存瑞捨身炸暗堡》一文,老師出示課題,學生根據題目提出的問題有:董存瑞是什麼人?暗堡是什麼?為什麼要炸暗堡?董存瑞是怎樣炸的?結果暗堡被炸掉沒有?不“捨身”能炸掉暗堡嗎?是他一個人炸的嗎?董存瑞還有家人嗎?……教師歸納補充梳理後,引導學生帶著主要問題深入文本進行“自探”,進而尋求問題的答案。
雙向五環
河南省安陽市殷都區結合全區推進主體多元教育,打造高效課堂模式初期階段的需要,設計了具有區域推進普適性的高效課堂模式——殷都區主體多元高效課堂“雙向五環”教學基本模式。
“雙向”是指課堂遵循教學過程的遞進和學生認知發展的規律,是由教師和學生雙邊,通過教與學的互動,既發展學生的主體性,又開發學生的多元智慧型,進而達到教學相長、雙贏共好的最最佳化的育人效果。
“五環”指課堂教學實踐過程中五個相連的基本環節。
“雙向五環”是一種把學生的主體性這種內在精神,作用於學生多元智慧型開發上的主體性和多元性相融合的課堂教學基本模式。這一模式的實質是以學生全面和諧、主動活潑發展為中心。在教學過程中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師生關係,構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師生成為“學習共同體”的一種新型的育人模式。
模式呈現
“雙向”是沿著教與學的發展方向設計內容的。學的一方是:預習——合作——展示——探究——達標;教的一方是:導學——參與——激勵——引領——測評。
“五環”是按照教學過程對內容進行構建的。即學生預習·教師導學,學生合作·教師參與,學生展示·教師激勵,學生探究·教師引領,學生達標·教師測評。
如果說“雙向”是按縱向構建設計教與學的內容,其核心是發展;那么“五環”就是按照橫向構建設計內容,其核心是結構。“雙向五環”組合在一起,就使教、學內容形成了一個縱成線橫成面的網路化結構。
講學稿模式
講學稿根據學生的學來設計,既是學生的學案,又是教師的教案。學生的“學”與教師的“教”通過“講學稿”這個載體合二為一了。“講學稿”實際是“給學生一個拐杖,讓學生嘗試自學”。它具有導學、導思、導練的功能,學什麼,如何學,學到什麼程度,在“講學稿”中都有表述。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講學稿”的特點,注重學生主動學習、堅持預習、獨立思考、鑽研問題等習慣的培養。“講學稿”像一根主線貫穿教學全過程,正如該校校長陳康金所說的:“在整個學習活動中,從前一天晚上的預習、自學到第二天課堂上的釋疑、鞏固,學生產生疑瓿,探究疑問,解決疑問題的全過程都會在‘講學稿’上留下清晰的印記,教師可以據此隨時檢查、指導和調控。除了教師的教案、學生的學案外,講學稿還是學生的練習冊”。東廬中學的教師除了“講學稿”上的題目外,原則上不允許再布置課外作業。對每份“講學稿”教師要做到有發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評。此外,學校對學生的成績考評也緊緊圍繞“講學稿”。東廬中學測試或考試時,教師通常從“講學稿”上選擇題目,引導學生利用“講學稿”進行複習,達到“學什麼,教什麼;學什麼,考什麼”。學生每隔一定時間後將各科“講學稿”進行歸類整理和裝訂,就成為很好的複習資料
1333教學模式
(一)模式簡介:“1333”是指“一份學案三種課型三步驟三環節”。所謂“一份學案”是指教師、學生每堂課共用一份學案;三課型是指每個學科結合各自學科的具體特點,設計出新授課、複習課、檢測課三個基本課型;“三步驟”是指每一堂課應該包括課前預習、課中探究、課後延伸三個步驟(階段);三環節是指課內探究過程要體現“合作探究、精講點撥、有效訓練”三個環節。
(二)課堂教學模式:學、展、點、練
1.“學” 即“自主學習活動”和“合作學習活動”。
“自主學習活動”就是學生按照“學習目標”的要求,在學案導學的幫助下的自主學習活動。學生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具體的學習目標任務。學案要至少提前一天下發,學生根據學案,自主解讀文本,初步學習,完成基礎知識、基礎題目,從總體上對文本有初步把握,完成基礎性目標,從而為課堂的深入學習奠定基礎。
“合作學習活動”是指以學案為路線圖,對子之間、小組成員之間、組際之間的合作交流活動。問題解決的順序依此是:自學解決——對子之間解決——小組內解決——班內解決——老師解決。
2.“展”即“展示交流? 分享共贏”。
展示分為小展示和大展示。小展示指的是在小組長組織下的組內展示,主要展示對子互學和小組內合學的成果,暴露出存在的問題,由學習組長負責將學習成果和暴露問題匯報給老師,便於老師掌握學情,安排班內大展示;大展示指的是在教師組織下的全班範圍內展示。
通過展示交流可以讓學生表達不同的多樣化的思維,並相互啟發、溝通,培養學生的多元化思維能力,在分享中實現共贏。課堂上教師要拿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展示交流,形式要多種多樣,教師注重適時、中肯的評價,學生要善於傾聽他人的發言。學生自主學習中有疑惑的問題,教師要善於引導,在班內形成“兵教兵”的濃厚學習氛圍。過程中,教師要匯總交流展示中的問題,把握課堂教學的關鍵點、易錯點等,為下一步點撥做好準備。
3.“點”即“精講點撥? 點評升華”。
所謂精講,主要體現為教師抓住知識的關節點、關鍵點、易錯點、疑惑點等,講出知識的精華,講得精彩。把握住了“這四點”就能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全面開花,到處點火,則徒勞而無益。
原則上教師一節課最多講15分鐘,是指累加時間。
4.“練”即“有效訓練? 知識落實”。
當堂訓練是課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要求學生限時限量完成訓練題組,並通過教師抽檢、小組長批閱、同桌互批、班級展示等方式了解學生答題情況,及時對錯題進行講評點撥,確保訓練的有效性。
讓學生在當堂檢測中鞏固自己的所學,找到知識的遺漏點,在矯正、總結中提升素質,實現“堂堂清”。
(三)“1333教學法”的教學原則
1.先學後教,當堂訓練:
先學,不是讓學生漫無目的地學,搞形式主義,而是在教師有效引導下的自主學習。也就是要求老師明確學習任務、提出自學要求、進行學前指導後,讓學生帶著思考題在規定時間內學習指定內容,完成檢測性練習。
後教,也不是教師漫無目的地教,而是在學生自學展示後,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就先學後出現的共性的、預設的和生成的問題所進行的互動式的學習,同時教師引導學生小結、歸納、提高,由實踐上升到理論。
當堂訓練,就是讓學生通過一定時間和一定數量的訓練,鞏固所學知識,從而加深對課堂所學重點難點的理解,由理論再回到實踐。
2.板塊式教學
解決課堂教學“高耗低效”的有效之策是實施“板塊式教學”。“板塊式教學”的理論依據是:以一種課堂活動方式代替另一種課堂活動方式,降低學生較長時間處於一種狀態下的疲勞,盡最大限度減少學生注意力的分散。一講到底是不科學的。
所謂“板塊式教學”,是指根據教學內容,將課堂有機地分成3—5個相對獨立的教學“板塊”,每個“板塊”確保有8至15分鐘的時間。
? 也可叫做“分步組合式教學”,比如將一節課或一篇課文(一個章節)的教學內容及教學過程分為幾個明顯的而彼此之間又有密切關聯的教學“板塊”,即教學的過程、教學的內容呈“板塊”狀並列而又一步一步地逐層深入。
3.三講三不講:
三講:講重點、難點,講易錯點、易混點,講易漏點。三不講:學生自主學習能學會的不講,學生合作學習能學會的不講,老師講了學生還是不會的不講。
六步教學法
第一步,定向:確定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並告訴學生,使之心中有數,方向明確。
第二步,自學:學生根據學習的重點和難點自學教材,獨立思考,自己作答案。
第三步,討論:學生前後左右每四人為一組共同討論和研究在自學中沒有解決的問題,尋求答案。
第四步,答疑:立足於學生自己解答疑難問題。
第五步,自測:學生根據定向指出的重點和難點,以及學習後的自我理解,自擬一組約需十分鐘完成的自測題,由全班學生回答,自己評分,自己檢查學習效果。
第六步,自結:每個學生總結自己學習的主要收穫。教師在成績優秀、中等、較差的學生中,選擇有代表性的學生,講述自己的學習過程和收穫,使所獲得的知識信息得到及時強化。
先練後講,先試後導
在嘗試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自學課本,引導學生討論,在學生嘗試練習基礎上教師再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它的教學基本程式可分為五步:1、出示嘗試題;2、自學課本;3、嘗試練習;4、學生討論;5、教師講解。
自學輔導教學
第一,啟發,就是提示當天學習的重點和難點。
第二,閱讀課本,就是學習自己讀課本。
第三,練習。既然讀懂了課本,就可以做相關的練習題;
第四,當時知道結果。這一步很重要,做了練習之後,讓學生當場核對或訂正答案。
第五,小結。教師下課之前總結當天學習的內容
異步教學
第一步,自學。就是自己讀課本。
第二步,啟發。就是教師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給予適當的點撥。
第三步,複習。回頭輸理一下自己已經學了哪些內容,檢查有沒有遺漏的地方。
第四步,作業,其實也就是練習。
第五步,改錯。這一步相當於盧仲衡老師倡導的“當時知道結果”。學生做了練習之後,
同學之間相互改錯。
第六步,小結
語文導讀教學法
這種教法以學生自己的閱讀實踐為理論設計的基點,以培養學生獨立閱讀能力為主要目標,“三主”和“四式”構成語文導讀法的整體構思。“三主”“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是導讀教學的指導思想。“三主”這一理論設計在教學過程中外化為相對應教學結構模式即“四式”,包括自讀式、教讀式、練習式、復讀式
高效課堂的本質
高效課堂的本質就是:採用最適合教師和學生的課堂組織形式,把學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課堂教學上來,使學生最大限度的學到知識、提高個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