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概況
位於
萊州市西南部,北臨
渤海灣。面積140平方千米,人口10.3萬人。轄長勝街、和平街、交通街、民主街、勝建街、西杜家、西河崖、岳里、小曲家、蔣家、驛塘、前屯裡、院上、留車、周楊、大楊家、東杜家、李家莊、小王家、大曲家、北鄭、高疃、南趙家、國家、戰家、黑羊山、南尼家、南新莊、楚家、前邱家、楊家莊、大珍珠、大東莊、小東莊、墩坊李家、墩坊韓家、徐劉、大李家、海鄭、鄭家、院西、西賀家、海鄭張家、小李家、房家、牛家、後劉、前陳、
鳳凰莊、大幸台、幸台武家、浞里、古路庵、後邱家、滕崔、前高家、王家莊、前朱家、西丁家、北河崖、門趙、墩坊張家、小珍珠、八里莊、灣頭、林家、西英、東英、匡鄭徐家、西孫哥莊、東孫哥莊、北張家、北王家、杲村、祝家、西沈、東沈、河趙、河賈家、河劉家、朱馬、杲村李家、武家、肖韓、高家、營里、寺溝、路旺侯家、大王家、傅王、路旺原家、路旺戴家、蔡家、石埠、鎖家、陰家、南王家、於家、路旺孫家、卞家、
軍營子、梁家、匡鄭張家、匡鄭趙家、東張家、楊柳崔家、周村、尼家、東河崖、匡鄭潘家、宋家、東婁家、佛台子、東鄭、西鄭、南鄭116個行政村。煙濰公路過境。古蹟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南王古墓,
侯家村的當利古城。沙河鎮交通四通八達。
大萊龍鐵路和煙濰高速公路從鎮腹地穿過,與青島對接的高速公路、煙濰高速公路橫貫鎮區,“引黃入萊”工程途經
沙河,是萊州市重要的交通樞紐。
鎮名由來
據考古調查,境內在商周時期已有人類活動,秦漢時期人煙鼎盛。明
洪武二年(1369年)李、張、曲三姓分別由四川、
掖縣城遷此立村,因
沙河流經村北而得村名沙河。
歷史沿革
因鎮政府駐
沙河村而得名。明洪武二年,李、張、曲三姓分別由四川、
掖縣城遷此立村,因
沙河流經村北而得名沙河。現轄村,1938年分屬掖縣第二、九、十區。建國初期,分屬掖南縣沙河第一區(幸台區)、二區(土山區)、三區(路旺區)、十一區(海鄭區)。1956年底,分屬掖縣沙河鎮和珍珠區、路旺區、
虎頭崖區。1958年8月,分別成立沙河、珍珠、徐家公社。1984年4月,分別改為沙河鎮、
珍珠鄉、路旺鄉。1988年12月,路旺鄉、珍珠鄉改稱路旺鎮、珍珠鎮。1996年,沙河鎮面積46.1平方千米,人口3.8萬人,轄戰家、尼家、國家、新莊、楊家莊、南趙、黑羊山、 院上、大曲、小曲、小王、李家莊、蔣家、驛塘、邱家、楚家、屯裡、高疃、東鄭、南鄭、西鄭、北鄭、大楊、周楊、東杜、西杜、留車、岳里、西河崖、長勝、和平、勝建、民主、交通34個行政村;路旺鎮面積47.7平方千米,人口3.7萬人,轄大王家、路旺侯家、付王、南王家、路旺孫家、代家、路旺原家、於家、卞家、東河崖、
軍營子、匡鄭潘家、宋家、匡鄭趙家、東張家、楊柳崔家、東婁家、佛台子、尼家、周村、鎖家、陰家、匡鄭張家、梁家、匡鄭徐家、石埠、蔡家、肖韓、
杲村李家、杲村、武家、祝家、西沈、北王家、北張家、東
孫格莊、西孫格莊、高家、營里、寺溝、賈家、河劉家、河趙家、朱馬、東沈45個行政村;珍珠鎮面積35平方千米,人口3萬人,轄大珍珠、小珍珠、八里莊、西英、東英、林家、灣頭、後邱家、河崖、前朱家、西丁家、門趙、王家店、古路庵、滕崔、前高家、牛家、小李家、西賀家、院西、海鄭、小東莊、大李家、鄭家、海鄭張家、房家、徐劉、前陳、墩坊李家、墩坊韓家、墩坊張家等37個行政村。2000年12月,路旺、珍珠兩鎮併入沙河鎮。
行政區劃
轄居委會(村):長勝街、和平街、交通街、民主街、勝建街、西杜家、
西河崖、岳里、小曲家、蔣家、驛塘、前屯裡、院上、留車、周楊、大楊家、東杜家、李家莊、小王家、大曲家、北鄭、高疃、南趙家、國家、戰家、黑羊山、
南尼家、南
新莊、楚家、前邱家、楊家莊、大珍珠、大
東莊、小東莊、墩坊李家、墩坊韓家、徐劉、大李家、海鄭、鄭家、院西、西賀家、海鄭張家、
小李家、房家、牛家、後劉、前陳、
鳳凰莊、大幸台、幸台武家、浞里、古路庵、後邱家、滕崔、前高家、
王家莊、前朱家、西丁家、北河崖、
南河崖、門趙、墩坊張家、小珍珠、
八里莊、灣頭、林家、西英、東英、匡鄭徐家、西孫哥莊、東孫哥莊、北張家、北王家、杲村、祝家、西沈、東沈、河趙、河賈家、河劉家、
朱馬、杲村李家、武家、肖韓、高家、營里、寺溝、路旺侯家、大王家、傅王、路旺原家、路旺戴家、蔡家、
石埠、鎖家、陰家、南王家、於家、路旺孫家、卞家、
軍營子、梁家、匡鄭張家、匡鄭趙家、東張家、楊柳崔家、
周村、尼家、
東河崖、匡鄭潘家、宋家、東婁家、佛台子、東鄭、西鄭、
南鄭。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 39617 |
男 | 19973 |
女 | 19644 |
家庭戶戶數 | 12441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38272 |
家庭戶男 | 19258 |
家庭戶女 | 19014 |
0-14歲(總) | 7166 |
0-14歲男 | 3744 |
0-14歲女 | 3422 |
15-64歲(總) | 28280 |
15-64歲男 | 14340 |
15-64歲女 | 13940 |
65歲及以上(總) | 4171 |
65歲及以上男 | 1889 |
65歲及以上女 | 2282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36229 |
城鄉分類
370683101:~201 122交通村 ~202 122
長勝村 ~203 121
和平村 ~204 122勝建村 ~205 122民主村 ~206 123東
杜家村 ~207 220周楊村 ~208 122西杜家村 ~209 122岳里村 ~210 122留車村 ~211 220
西河崖村 ~212 122
大楊家村 ~213 122
北鄭村 ~214 122
南鄭村 ~215 122
東鄭村 ~216 122
西鄭村 ~217 220高疃村 ~218 220
國家村 ~219 220南尼家村 ~220 220戰家村 ~221 220南新莊村 ~222 220南趙家村 ~223 220小曲家村 ~224 220大曲家村 ~225 220
小王家村 ~226 220
李家莊村 ~227 220院上村 ~228 220
黑羊山村 ~229 220
楊家莊村 ~230 220驛塘村 ~231 220前
邱家村 ~232 220前
屯裡村 ~233 220楚家村 ~234 220
蔣家村 ~235 123大珍珠村 ~236 123小珍珠村 ~237 220
八里莊村 ~238 123
西英村 ~239 123東英村 ~240 220林家村 ~241 123
灣頭村 ~242 220後邱家村 ~243 220
河崖村 ~244 123門
趙村 ~245 220前
朱家村 ~246 220
西丁家村 ~247 220
王家莊村 ~248 220古路庵村 ~249 220
前高家村 ~250 220滕崔村 ~251 220牛家村 ~252 220小李家村 ~253 220西
賀家村 ~254 220
院西村 ~255 220海鄭村 ~256 220
大李家村 ~257 220鄭家村 ~258 220海鄭
張家村 ~259 220
房家村 ~260 220徐劉村 ~261 220
前陳村 ~262 220
後劉村 ~263 220
鳳凰莊村 ~264 220浞里村 ~265 220大幸台村 ~266 220幸台
武家村 ~267 220
大東莊村 ~268 220
小東莊村 ~269 220墩坊
李家村 ~270 220墩坊
韓家村 ~271 220墩坊
張家村 ~272 123路旺
侯家村 ~273 123傅王村 ~274 123南
王家村 ~275 123路旺
孫家村 ~276 123路旺
戴家村 ~277 123路旺原家村 ~278 122
於家村 ~279 123
卞家村 ~280 123軍營子村 ~281 220東河崖村 ~282 220匡鄭潘家村 ~283 220宋家村 ~284 123匡鄭趙家村 ~285 220東張家村 ~286 220楊柳
崔家村 ~287 220東婁家村 ~288 122佛台子村 ~289 220尼家村 ~290 220周村 ~291 220陰家村 ~292 123匡鄭張家村 ~293 123
梁家村 ~294 123匡鄭
徐家村 ~295 123
石埠村 ~296 123
蔡家村 ~297 123肖韓村 ~298 123
杲村李家村 ~299 123杲村 ~300 123武家村 ~301 220
祝家村 ~302 220西沈村 ~303 220北
王家村 ~304 220
北張家村 ~305 123東孫哥莊村 ~306 123西孫哥莊村 ~307 220
高家村 ~308 220營里村 ~309 220
寺溝村 ~310 220河
賈家村 ~311 220河
劉家村 ~312 220
河趙村 ~313 220朱馬村 ~314 220
東沈村 ~315 123大王家村 ~316 220鎖家村
郵編
261423
經濟發展
沙河鎮工業經濟發展迅速。改革開放以來,該鎮以加大投入為總抓手,強化對外開放和
私營經濟兩大動力,發揮自身優勢,加快發展步伐,形成了以化工、機械、建築、紡織、塑膠、五金、木器加工、橡膠製品為主體,門類齊全的
工業生產體系。園區建設初具規模,形成了“工貿經濟園區”“塑膠園區”“
五金加工和批發園區”三大特色園區。其中塑膠園區共有個體私營業戶900戶,從業人員8000餘人,年收購廢舊塑膠50萬噸,年破碎造粒、製品加工能力達40萬噸,年可生產各類塑膠機械8.5萬台。沙河鎮對外開放步伐較快,擁有外資企業20多個,名譽全球的
萊州草藝品,發源於沙河鎮。沙河鎮資源豐富,地下蘊藏著儲量較大的石灰石、大理石、石英石等。
沙河鎮農業產業化水平不斷提高,農產品特色品種有
大雪棗、
冬棗、
大櫻桃、
中華壽桃等20多類,“千畝冬棗示範園”和“千畝銀杏示範園”正在建設中,蘊藏著巨大的潛力和優勢。
特色產品
沙河大集聞名全國,歷史悠久,歷來是膠東重要的商品集散地,是全省規模較大的集市之一。
沙河鎮是
萊州南部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中心鎮,各項社會事業蓬勃發展,全鎮社會安定,政治穩定,政通人和。
歷史文物
黑羊山商周遺址
位於黑羊山村東南約200米山前台地上。遺址南北約300米,東西約400米,面積約12萬平方米。發掘面2300餘平方米。發現商周時期大型環壕一條,灰坑、窖穴230餘個,房址5座,墓葬50餘座,宋代磚室墓一座。出土大量陶器、石器、
骨角器及卜骨等。
陶器多為泥質或夾砂的
繩紋灰陶,次為夾砂
紅陶。器型有鬲、豆、罐、盆、圈足盆、碗等。骨器有鏃、簪等;角器有錐、鉤等。石器有雙孔或單孔石刀、鐮、鋸、球、紡輪等。
位於路旺侯家村西約100米處。《掖縣全志》載:“當利城,城西南三十六里,漢縣”。《郊祀志》云:漢武帝以
衛長公主下嫁於
欒大,更女名曰“
當利公主”。1957年調查,當利故城周長約2公里,有東西城壕,周圍是平原。現殘存為一南北長約175米,東西寬約84米,北高約1米,向南緩平的台形高地。地表暴露大量帶紋飾的漢代磚、瓦、瓦當陶片及燒土、灰坑等。出土銅器有印、獸、獸形飾、
銅鏡碎片及五銖、
貨泉、
貨布、
大布黃千貨幣等;鐵器有釜、鐵券、匕首、钁、鏟等;陶器有瓮、壺、盒、扁壺、豆等殘件,有菱格紋、獸紋飾磚及文字、鳥獸、雲紋飾瓦當等。故城南,有一大冢,傳為“欒大墓”。
欒大墓
位於南王家村南約100米處。南瀕大沙河,西北臨漢當利
故城。1957年調查,墓為一方形土冢,長寬各約61米,高約13米。“文革”中被民眾取土燒磚,今殘留土冢直徑約8米,高約6米。墓地表暴露有帶紋飾的
漢磚,泥質灰
陶豆柄、豆盤、豆座,器物口沿等,與
當利故城遺物相似。《史記》載,
欒大,膠東宮人,言多方略,而敢為大言。得武帝寵信,拜五利將軍,以二千戶封為樂通候,賜甲第,僮僕千人,又
將衛長公主妻之,因其封地當利縣城更名為當利公主。欒大見帝數月,佩六印,貴震天下。騙局敗露後,於漢元鼎五年(前112年),被腰斬於市。
當利故城、欒大墓,原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升為煙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2年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黑彈樹
位於佛台子村東農田中,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原產地為四川省寶興縣。樹高9米,
冠徑14米,胸徑1.6米,古樹春華秋實,果實墨黑色,堅硬如彈丸。
大事記
清同治二年(1863年),西杜家村人杜蔭灝考取舉人,後任
直隸保定縣知縣、
唐縣知縣,其家族成員始創“匯昶”堂號,成為著名的草辮商。
清光緒七年(1881年),山東黃河決口,西杜家村人杜景渭與弟景漢及侄兒恩榮等,奉母張氏命,捐千金賑濟災民,兩年後(1883年)
光緒帝下旨立“樂善好施”牌坊於
杜家村西以示旌表,牌坊上書:“光緒九年奉上諭,
山東巡撫陳士杰奏請,
戶部員外郎杜恩榮之祖母杜張氏捐資助賑,著給予‘樂善好施’四字建坊,
欽此。”
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3月,首次設立“
沙河電報局”。
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西杜家村人杜恩榮代理安徽省
太平府知府(治所在
當塗縣)。
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開辦沙河郵政局。
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西杜家村人杜榮楨考取舉人,曾出任廣西
直隸州知州。
清光緒三十年 (1904年) ,民主革命先驅
邱丕振與其兄邱砥之在故里大
珍珠村創辦“掖西公學”。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匡鄭徐家村商人徐日興的兒子5人與其弟徐日祥的兒子3人分家,各立門戶,堂號分別為:
同善堂、樂善堂、福善堂、嶺西堂、聯輝堂、永慶堂、永遠堂、永升堂,時人謂之“八大家”。
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 7月,山東同盟會主盟人
徐鏡心,至大珍珠村拜見
邱丕振之父邱琪。邱琪捐款2萬銀元支持革命。
清宣統元年(1909年),西杜家村人杜榮楨當選為山東省諮議局議員。
清宣統二年(1910年)2月25日,沙河鎮籌備自治公所成立,西杜家村人杜榮楨出任所長。
1912年4月,邱丕振被選為山東省第一屆議會議員。
1913年9月, 邱丕振東渡日本,向孫中山陳述討伐
袁世凱的方略,孫中山介紹其參加
中華革命黨,並委以北方
革命軍領袖。
1914年10月初,邱丕振抵天津活動,因叛徒告密被捕。26日被袁世凱槍殺於濟南西門外,葬於大珍珠村。
1918年,灣頭村人
劉子山與原青島
大清銀行經理程蘭普等集資在青島天津路、河南路口創辦了東萊銀行,自任董事長兼總經理。
1919年,海鄭張家村人、“張通聚”主人張壽世在本村創辦“張氏私立甲種商業學校”,從掖、平、昌、濰等縣招收學生,費用由張家負擔。張壽世的辦學舉動受到北洋政府的表彰,大總統
徐世昌授予其四等
嘉禾勳章。
1922年平度縣灰埠嶺上人袁登贏,在沙河開辦第一家電燈公司。1926年因虧損停辦。
1925年沙河鎮人李從楚開辦的“
德裕昌”藥鋪,於掖城大十字口東路北開業並經營至今。
1928年,“青島首富”
劉子山在家鄉
灣頭村修建起一座大型住宅。
1928年,張宗昌在祝家村修建“古有泉”。
1932年,張宗昌遇刺身亡。
1947年2月19日,膠東主力部隊和
北海、
西海獨立團,在沙河至灰埠一帶截擊國民黨軍隊,激戰4晝夜,殲敵3300人,粉碎其西援計畫。
1948年春,公營膠東貿易公司成立。有40多個縣、市到此經商,集日貿易額達
北海幣20億元,成為膠東
解放區的貿易中心。
1948年6月,中共
西海地委成立中共沙河鎮工委(縣級單位),工委書記孫中光。
1948年,灣頭村人、東萊銀行創辦人
劉子山在上海去世,終年69歲。
1951年11月,
掖縣第七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和中共掖南縣第四次黨員代表會議先後在沙河召開。
1952年11月,中共掖南縣第五次黨員代表會議在沙河召開。
1953年2月,掖南縣第八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在沙河召開。
1953年11月,中共掖南縣第六次黨員代表會議在沙河召開。
1955年9月,政協掖南縣第一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沙河召開。
1984年4月,
沙河草製品廠的麥草貼盒,獲1984年中國工藝美術品百花獎優秀創作獎。
1990年沙河集貿市場繼1988年、 1989年後,第3年被國家工商局授予“全國文明集貿市場”稱號。
1993年9月,運動員
任瑞萍,在全國第七屆運動會上,以14.29米的成績奪得女子三級跳遠金牌,並創世界青年女子該項目新紀錄。
1994年,沙河鎮被國家建設部定為全國500個小城鎮建設試點鄉鎮之一。
2006年,
劉子山舊宅被列為山東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著名人物
轄區文化底蘊豐厚,湧現出許多歷史傳奇人物和著名實業家。
(1885~1914)。大珍珠村人,辛亥革命時期山東著名革命活動家。1901年考入濟南
武備學堂。1903年東渡日本留學。辛亥革命爆發後,與
徐鏡心共創“北部共和急進會”。1912年任山東省第一屆議會會員。1913年9月東渡日本,參加孫中山
中華革命黨。1914年抵天津活動時,遭
袁世凱逮捕,在濟南就義。1936年6月被追授為陸軍少將。
(1882~1932)。祝家村人,
奉系軍閥。1913年7月,投靠
直系軍閥馮國璋,歷任江蘇陸軍教育團長、江蘇將軍公署副官長,總統府侍從武官長。1921年投靠張作霖,任巡署高級顧問。第二次直奉戰爭後,改任宣撫軍第一軍軍長。
北伐戰爭期間,率軍南下對抗國民革命軍。1927年,被逐出上海。同年出任山東省省長兼督辦。1928年5月,避居大連。1929年3月,糾集萬餘人與
劉珍年激戰於牟平、福山等地。1930年夏逃亡日本。1932年回國,潛居
天津租界。同年9月3日,
鄭繼成將其槍殺於濟南車站。
劉錫山
(1896~1982)。灣頭村人,著名實業家,帽莊“
盛錫福”創始人。1912年在天津開設“盛錫福”帽莊。1943年生產的各式帽子已暢銷國內及美國、英國、法國和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等歐美和東南亞國家,並先後在北京、天津、濟南等地設11個分號,在哈爾濱、瀋陽、唐山各設1家代辦處。1948年去台灣經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