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
截止2006年底,該自然村有耕地總面積132.5畝,其中,田30畝,地102.5畝,人均耕地0.5畝,主要種植玉米、小麥等作物;擁有林地457.1 畝,草地600畝,荒山荒地1000畝,其他面積800畝。
農村經濟
該自然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54.1萬元。其中:
種植業收入16 萬元,占總收入的29.57%;
畜牧業收入8.1萬元,占總收入的14.97%,其中,年內出欄肉豬64頭;林地收入12萬元,占22.18%,第二、三產業收入4萬元,占總收入的7.39%;工資性收入9萬元,占總收入的16.64%。全村外出務工收入9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5人(占勞動力的9.03%),在省內務工5人,到省外務工20人,其它收入5萬元,占9.24%。
人口衛生
截止2006年底,該村有農戶58戶,有鄉村人口277人,其中男性146人,女性131人。其中農業人口277人,勞動力156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其中,漢族人口為186人,其他民族人口為91人。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33人,參合率84.12 %;享受低保21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鎮衛生院。
村務公開
全村村務公開項目主要有村"兩委"的收支情況、
社會保障資金、糧食直補及農資綜合補貼的發放情況等,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到2006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55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440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板報方式公開財務。
基層組織
該村共有黨員5人,少數民族黨員1人,其中男黨員4人、女黨員1人。
發展重點
一、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一是全村生產力發展水平不高,經濟總量小,加快發展的基礎很薄弱,經濟形勢嚴峻,建設資金嚴重缺乏。二是基礎設施依然滯後,大部分村組人畜飲水問題還沒有得到解決。三是貧困面大、返貧率高,勞動者素質低,農民增收難,扶貧攻堅和小康社會建設任務艱巨。四是人口負荷重,教育辦學條件差,科技、文化、衛生事業發展滯後,農村公共服務能力弱,就業、再就業壓力大,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任重道遠,社會事業發展任務十分艱巨。 二、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面對未來,該村將針對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突出重點,強化措施,加大力度,再鼓幹勁,確保全村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一是全力做好農民增收、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民教育培訓等工作,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二是抓好防汛、防火和安全工作,確保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三是採取有力措施,全力抓好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努力做好人口文章。四是積極爭取上級支持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和協調服務力度,加快重點項目建設,努力為民辦實事。五是深入開展"平安創建"活動,保持社會政治穩定。六是切實實現幹部思想觀念、工作作風、工作機制三個轉變,為促進農民增收搞好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