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十四五”特殊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畫

《江蘇省“十四五”特殊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畫》是江蘇省2022年出台的“十四五”特殊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江蘇省“十四五”特殊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畫
  • 出台時間:2022年
通知印發,檔案全文,

通知印發

省政府辦公廳關於轉發省教育廳等部門江蘇省“十四五”特殊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畫的通知(蘇政辦發〔2022〕56號)
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省各委辦廳局,省各直屬單位:
省教育廳、省發展改革委、省民政廳、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衛生健康委、省殘聯《江蘇省“十四五”特殊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畫》已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轉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江蘇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2年7月13日

檔案全文

江蘇省“十四五”特殊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畫
省教育廳 省發展改革委 省民政廳 省財政廳
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省衛生健康委 省殘聯
特殊教育主要是面向視力、聽力、言語、肢體、智力、精神、多重殘疾以及神經發育障礙(含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特定學習障礙等)、情緒行為障礙等有特殊需要的兒童青少年(以下簡稱特需兒童或特需學生)提供的教育。為貫徹《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轉發教育部等部門“十四五”特殊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畫的通知》(國辦發〔2021〕60號),結合我省實際,制定如下行動計畫。
一、總體要求和目標任務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遵循特殊教育發展規律,加快健全特殊教育體系,全面提升特殊教育質量,切實保障有特殊需要的兒童青少年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努力使其成長為國家有用之才。力爭到2025年,實現適齡特需兒童義務教育入學全覆蓋,3至6歲特需兒童入園率達到85%,特需學生高中階段受教育率達到80%,賦予學校基於個體需求實施課程改革的責任和自主權,建立基於循證的因材施教專業服務體系和支持保障體系,形成公益普惠、高質量融合的江蘇特殊教育發展模式,讓每一名有特殊需要的兒童青少年都有人生出彩機會。
二、提高特需學生教育普及程度
(一)普及學前教育。普通幼稚園要積極接收服務區範圍內的特需兒童就近入園,確不具備接納條件的,由當地教育部門根據特需兒童及其家庭實際情況合理安置,優先安置在設有融合教育資源中心的幼稚園。各學前融合教育資源中心有義務服務本鄉鎮(街道)特需兒童,做到應收盡收、應融盡融。經教育評估不具備進入普通幼稚園條件的特需兒童,可以安置到特殊教育學校學前部(班)。康復機構應協助教育部門解決特需兒童學前教育問題。支持定點康復機構、兒童福利機構舉辦符合標準的幼稚園(或特教辦學點)。
(二)鞏固義務教育。各級教育部門要將義務教育入學率和鞏固率納入常規管理,確保特殊教育全覆蓋、零拒絕。義務教育階段所有學生安置不出設區市,特需學生優先安置在普通學校普通班,特殊教育學校重點招收中重度殘疾兒童少年入學。健全送教上門制度,規範送教的形式和內容,送教上門學生不超過適齡殘疾學生總數的5%,超過的納入失學或輟學統計。兒童康復和福利機構中如有尚未接受義務教育的適齡特需兒童,機構有責任及時告知並協助教育部門解決其入學問題。到2025年,各設區市及常住人口達20萬人的縣(市、區)均建有1所特殊教育學校,有條件的地區可提供全學段銜接的十五年一貫制特殊教育服務。辦好康復機構、殘疾人之家、兒童福利機構的特教辦學點。
(三)擴大高中階段教育。各地要建立特殊教育高中招生制度,在醫學診斷報告、國中綜合素質評價基礎上,分別組織普通中考、聽障或視障單獨中考、職業適應性測評等,並為特需學生參考提供合理便利。智力障礙等學生由特殊教育專家委員會根據評估結果集體確定教育安置方式。發展以職業教育為主的高中階段特殊教育,各設區市和縣(市、區)要依託中等職業學校設定職業教育融合資源中心,各特殊教育學校設定職教部(班),讓完成義務教育且有意願的特需學生都能接受適合的中等職業教育。支持部分設區市辦好聽障、視障學生普通高中班和殘疾人中等職業學校,普通高中要創造條件、應收盡收具備相應學習能力的特需學生。
(四)發展高等教育。通過單考單招等方式支持殘疾學生接受高等教育,提升人才培養層次。普通高校要積極開展融合教育,加強高校特殊教育學院建設,最佳化專業設定,增設適合殘疾學生學習的專業。依託南京特殊教育師範學院建立省高等融合教育資源中心,為普通高校實施融合教育提供指導和服務。支持普通高校、開放大學、成人高校等面向殘疾人開展繼續教育,暢通和完善殘疾人終身學習通道。
三、規範特殊教育管理機制
(一)完善特殊教育管理架構及職能。建立健全由教育部門牽頭,衛生健康、民政、殘聯共同參與的省、市、縣三級特殊教育指導中心。推動特殊教育學校和普通學校結對幫扶共建、集團化融合辦學。將特殊教育學校建成區域特殊教育對象評估中心、課程教學研究中心、特需兒童康復中心、融合教育管理中心、發展研究中心和師資培訓中心。依託資源教室和專職特殊教育教師,在普通學校設立特需學生髮展支持中心,負責全校融合教育工作的規劃管理和教育教學科研,為學校融合教育提供法律政策諮詢、評估工具套用、師資培訓課程等專業服務。建立特殊教育服務清單、特需學生教育評估與認定、特需學生教育安置與轉銜、個別化教育與質量評價、跨地域和跨領域集體教研等制度。
(二)健全教育康復管理體系。各級教育、殘聯等部門要支持特殊教育學校和學前融合教育資源中心創建定點康復機構,鼓勵有條件的國小創建孤獨症定點康復機構,各類定點康復機構須取得相應醫療或教育資質。特殊教育指導中心負責協調區域教育康復工作,根據學校和學生特點合理安置不同的教育對象,指導普通學校規範開展康復活動,並將康復融入日常生活和教育活動。被認定為定點康復機構的普通學校,不設定學校服務人數下限。暫不具備康復能力的學前融合教育資源中心,可與定點康復機構開展教康合作。
(三)嚴格教育評估和個別化教育程式。特殊教育學校負責特殊教育對象認定工作,依法組織教育、醫療、心理、康復、社會工作等專家進行綜合性教育評估,所依據的醫學診斷報告須由國內專業醫療機構(三級綜合醫院、二級以上專科醫院、縣級以上殘疾評定指定醫療機構)出具,評估報告由專家集體簽署意見並經家長簽字認可後生效。學校要在認真貫徹國家課程(含普教與特教)標準的基礎上,依法為特需學生制定個別化教育方案,方案須經學生髮展支持中心集體審議同意和家長簽字認可。加強個別化教育質量評價,將其作為學校和班級質量評價必要內容。省中國小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省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學業水平考試等各類質量評價,應充分考慮特需學生的評價。
四、提升特殊教育內涵發展水平
(一)促進醫康教融合。各地各有關部門要推動特需兒童教育、醫療、康復服務定點機構及服務內容共享,實現數據互通。各級教育、衛生健康、民政和殘聯共同確定當地3至18歲特殊教育對象名單,統籌安排教育資源,保障每一位適齡特需兒童青少年的教育權益。各醫療機構提供的入園入學體檢報告應包含兒童發育障礙信息,並根據實際引導家長主動選擇和參與康復與教育融合服務。各級衛生健康部門要選派定點醫療機構醫務人員參與教育部門組織的特需學生教育評估,並提供綜合診療服務及干預指導,每月至少參加1次醫教結合活動。縣域範圍內醫療機構不具備醫療康復能力的,由所在地設區市醫療機構承擔相應職責。
(二)注重因材施教。堅持尊重差異、多元融合、促進公平,探索適應特需兒童和普通兒童共同成長的融合教育模式,為特需學生配備導師,確保每個特需學生都有教師全程關注在校學習生活。特殊教育指導中心加強與教研部門合作,指導各融合教育資源中心全面實施個別化教育與質量評價。特殊教育學校要提高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水平,系統構建適應各類學生的校本課程。重視情境教學,將教育和康復內容融入綜合化、項目化、合作式學習。加強特需學生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從國中開始設定職業技術課程,切實抓好控輟保學。中等職業學校和特殊教育學校要開設適應殘疾學生學習特點和市場需求的專業,開展委培、訂單式培養模式試點,做好殘疾學生教育與就業銜接工作。積極探索科學適宜的孤獨症兒童教育方式,逐步建立助教陪讀制度。加大力度推廣使用國家通用手語和國家通用盲文。關心關注遭遇意外變故、特殊疾病、疑似輟學等其他困境學生,促進每個學生健康發展。根據國家統一部署,探索超常兒童融合教育途徑,建立健全超常兒童發現、培養與評估制度。
(三)實施專項工程。教育、衛生健康和殘聯等部門聯合實施農村學前教育康復機構建設工程,作為鄉村振興實事重要內容,依託學前融合教育資源中心實現農村學前教育康復機構全覆蓋。各級特殊教育發展工程重點開展融合教育示範區和示範校建設、特殊教育示範校建設,以及各類特需兒童教育研究基地建設。將特殊教育納入省“十四五”高等教育發展規劃,加大高校特殊教育相關學科專業建設力度。組織實施“十四五”教育強國推進工程,積極支持南京特殊教育師範學院建設,創建國家特殊教育資源中心。設立特殊教育研究課題,推動解決特殊教育瓶頸問題。充分套用網際網路、雲計算、大數據、虛擬現實和人工智慧等新技術,藉助高校、科研院所和醫療機構專業力量,建設特需兒童青少年教育評估與個別化教育研究大數據平台,開發特殊教育數位化課程教學資源。
五、建設特殊教育專業化師資隊伍
(一)重視培養培訓。加強特殊教育教師專業化建設,從事特殊教育的專任教師須是特殊教育專業畢業或持有普通教師資格證和省級教育部門認定的特殊教育專業考核合格證。適當擴大普通高校特殊教育專業招生規模,探索實施特殊教育公費師範生培養,在普通師範院校和綜合性院校師範教育專業普遍開設特殊教育必修課程。建立特殊教育教師資質培訓與考試制度,委託省特殊教育師資培訓中心等專業機構提供任職資質培訓與考試服務。將融合教育納入全體教師繼續教育必修內容,大力開展學前康復師資培訓,每年組織不同學段特殊教育教師基本功大賽。
(二)加強師資配備。落實省委編辦、省教育廳《關於進一步做好特殊教育機構編制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研究制定省特殊教育學校教職工編制標準。各地要加強特殊教育學校和融合教育資源中心專職特殊教育教師配備,重點配備學前特殊教育與康復師資,鼓勵國中配備一定數量的專兼職職業技術教師,縣級以上教科研機構應配備專職特殊教育教研員。統籌重點特殊教育裝備縣配校用,協調不同專長特殊教育教師在校際之間靈活配置。
(三)落實津貼補助。各地對特殊教育學校可按不超過當地事業單位績效工資基準線的10%增核績效工資總量。對設有融合教育資源中心、重點承擔特殊教育工作的普通學校,可適當增核績效工資總量,增核的績效工資總量主要用於專職特殊教育教師的績效工資分配。對普通學校部分承擔融合教育教學和管理任務的教師,在績效工資分配上給予傾斜。融合教育資源中心特殊教育師資的績效考核,由普通學校與特殊教育指導中心共同實施。對送教上門教師、參與特殊教育的醫生、康復治療師等人員,提供必要的工作和交通補助。
(四)健全激勵機制。細化特殊教育教師職稱評價標準,增加中高級教師職稱比重,職稱評聘向特殊教育教師傾斜。開展特殊教育學科帶頭人評選,建立特殊教育正高級教師、特級教師培育機制,各設區市按規範程式向省推薦候選特殊教育教師。擬進行職稱晉升的普通教師、職務晉升的校級以上領導,原則上應接受過縣級以上特殊教育專題培訓,有特殊教育工作成效。教師表彰獎勵向特殊教育工作者傾斜,將具有教育資質的兒童福利機構、康復機構等機構中依法取得相應教師資格的特殊教育教師,納入特殊教育教師培訓、職稱評聘、表彰獎勵範圍。
六、加大特殊教育保障力度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地要加強黨對特殊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落實政府主體責任,將辦好特殊教育納入重要議事日程,提高政治站位,堅持人民立場,統籌配置資源,確保各項目標任務落到實處。建立健全多方協調聯動的特殊教育推進機制,明確教育、發展改革、民政、財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衛生健康、殘聯等部門和單位職責,形成工作合力。將特殊教育發展情況納入對市縣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督導評價和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納入各級教育部門對學校的年度綜合考評以及對校長年度考評,強化督促落實。
(二)加大經費投入。堅持特教特辦、重點扶持,省級統籌基礎教育發展經費重點支持特殊教育發展工程,加強特殊教育基礎能力建設。義務教育階段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經費按當地普通學校生均公用經費的8倍以上撥付,到2025年每生每年不低於7000元,有條件的地區可適當提高補助水平。落實學前和高中階段生均撥款政策,繼續向特殊教育傾斜,可按當地普通學校生均公用經費的8倍以上撥付。各級教育、衛生健康、民政、殘聯等部門要統籌使用特殊教育、醫療、康復等經費,實現資金使用效率最大化。符合條件的中國小校、幼稚園可通過政府購買助殘服務成為定點康復機構,其康復服務經費由縣級以上殘聯按規定結算。從事兒童康復的公益一類學校可按基本康復經費標準向當地財政申請康復預算。特需學生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實行全免費。特需兒童進入公辦或普惠性民辦幼稚園應免收保育教育費、住宿費、服務性收費和代收費等,由當地財政部門按照物價部門核定的收費標準足額撥付到幼稚園。醫保部門將符合條件的特殊教育學校內設醫療機構納入定點管理。殘疾人就業保障金應按一定比例用於殘疾學生的職業教育、職業培訓和職業康復等支出。
(三)強化資源保障。各地要積極推進學校無障礙環境改造,重點加強薄弱特殊教育學校建設,為融合教育資源中心按需配建資源教室、康復個訓教室。實施輔助器具進校園工程,對定點康復機構按規定給予康復設備(器材)補助。落實學生資助政策,確保殘疾學生應助盡助。鼓勵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公民個人捐助特殊教育。落實《江蘇省殘疾人保障條例》,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民辦非企業單位等城鄉各類組織,特別是教育部門、高等院校和規模較大的中國小校,應履行扶持和促進殘疾人就業的義務,按照不低於本單位在職總人數1.5%的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廣泛宣傳特殊教育政策和典型經驗,支持特殊教育學校更換具有融合含義的校名,在全社會營造關心支持特殊教育改革發展的良好氛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