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十四五”殘疾人事業發展規劃

南京市人民政府2021年10月14日發布南京市“十四五”殘疾人事業發展規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京市“十四五”殘疾人事業發展規劃
  • 頒布時間:2021年10月14日
  • 發布單位:南京市人民政府
  • 文  號:寧政發〔2021〕98號
全文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殘疾人事業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落實國家和省市決策部署,更好滿足殘疾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進一步保障殘疾人民生、促進殘疾人全面發展,推進我市殘疾人事業高質量發展,依據國務院《“十四五”殘疾人保障和發展規劃》《江蘇省“十四五”殘疾人事業發展規劃》和《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制定本規劃。
一、發展基礎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殘疾人事業,“十三五”期間,南京市緊緊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一個都不能少”目標,認真貫徹落實上級決策部署,堅持以殘疾人為中心的發展理念,不斷破解殘疾人事業發展難題,著力滿足殘疾人現實需求,提升殘疾人滿意度和幸福感、獲得感,推動建設了更加完善的殘疾人社會福利保障制度和更高水平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營造了更加友好的社會人文環境,打造了更有效率的事業治理和組織體系,為殘疾人提供了高質量的保障服務,順利完成了“十三五”殘疾人事業發展的各項任務目標。
一是殘疾人民生保障達到了新水平。“十三五”期間,先後出台44項涉及殘疾人工作的政策檔案,投入約35.45億元支持殘疾人事業,為殘疾人事業發展提供了較為完善的政策保障和資金支持;不斷加大扶貧幫困救助力度,幫助全市14031名建檔立卡殘疾人成功脫貧,全市55898人次殘疾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6893人次殘疾人享受單人保政策,為494戶殘疾人家庭實施危房改造;織密織牢殘疾人社會保障網,196893人次享受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215337人次享受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覆蓋率達100%;為106938人次殘疾人代繳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為207446人次殘疾人代繳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本社會保險實現全覆蓋;為符合條件的殘疾學生提供教育獎補,殘疾兒童接受義務教育比例達99%。殘疾人免費乘坐市內公共運輸工具。
二是殘疾人就業增收取得了新成效。“十三五”期間,積極實施殘疾人就業優先計畫,促進殘疾人實現就業增收,全市新增殘疾人實名制就業5118人;黨政機關招錄殘疾人公務員實現零的突破,先後招錄6名殘疾人公務員;鼓勵殘疾人就業創業,發放各類殘疾人創業就業補貼、獎勵累計2140餘萬元;建立完善殘疾人創業孵化機制,打造市、區殘疾人“創客空間”,新增國家級殘疾人職業培訓基地7家,實施殘疾人職業能力提升計畫培訓7254人次;在省級以上殘疾人職業技能競賽中,優秀選手先後有41人(次)獲得較好成績;“匯愛坊”品牌不斷做優做強,帶動1151人實現就業增收。
三是殘疾人服務供給水平得到了新提升。出台全國首個殘疾人托養服務國家標準;推進“殘疾人之家”建設,全市建成各類“殘疾人之家”265個,街、鎮覆蓋率達100%,托養服務殘疾人13573人次。建成市、區、街、社區四級康復服務陣地,為29860名殘疾人提供個性化精準康復服務;加強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和服務,0—14歲各類別殘疾兒童基本康復救助實現全覆蓋;建立健全殘疾人康復服務規範體系,編制出台《殘疾兒童基本康復服務規範—孤獨症》等6個地方標準;全市殘疾人基本康復服務覆蓋率和輔助器具適配服務率均達100%。全市建成殘疾人文體藝展能中心(室)18個,無障礙圖書館和無障礙影像資料庫可提供6500冊盲文圖書、10種期刊、144部(集)無障礙影視片供殘疾人閱覽;為殘疾人發放體育健身包5000個,建成社區康復體育示範點107個;組織殘疾人運動員積極參加各類體育賽事,累計獲金牌113塊、銀牌49塊、銅牌30塊,破一項世界紀錄和一項全國紀錄,市殘聯和市盲校被中國殘聯和國家體育總局授予2015—2018年全國殘疾人體育先進單位。
四是殘聯組織能力建設上了新台階。市、區殘聯全部出台改革實施方案,改革措施有力有序推進。圓滿完成104個基層(100個街鎮,2個林場、2個開發區)殘聯換屆工作,街(鎮)殘疾人專職委員達133名,專職委員中殘疾人或親友的比例達到100%;1237個社區(村)成立殘疾人協會,實現殘疾人協會全覆蓋;市、區殘疾人各專門協會開展各類活動千餘場次;成立13個殘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接待殘疾人法律諮詢3900餘人次,辦理各類殘疾人法律援助案件673件,接待民眾來訪840人次,辦理來信274件,處理12345工單308件,接聽來電4940餘次,有效維護了殘疾人合法權益。
五是殘疾人事業發展環境有了新風貌。持續推進共建共享,提升殘疾人獲得感,全市有43名殘疾人、殘疾人親友和殘疾人工作者當選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持續加大殘疾人事業宣傳力度,打造“關愛”系列宣傳平台,在南京新聞節目中加入手語播報。推進公共運輸無障礙環境建設,全市有692輛無障礙公車分布在92條公交線上;積極調動公益慈善力量,為殘疾人捐贈輪椅6928台、基本家電24060台、募集捐贈資金和物資總計價值2776.73萬元,開展志願者服務50.6萬人次;評選和獎勵助殘先進單位、助殘先進個人、優秀殘疾人之家、自強模範、殘聯繫統優秀工作者,在社會和殘疾人中產生較大的反響。
五年來,全市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殘疾人工作,採取一系列重大措施,推動殘疾人事業高質量發展,殘疾人生活水平明顯提高,平等參與社會生活的環境日益改善。但也要清醒地看到,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快等因素,殘疾仍會多發高發。我市現有59.5萬殘疾人,約占全市總人口數6.4%,數量眾多、特性突出,是一個特別需要關心幫助的困難群體。殘疾人返貧致貧風險高,低收入殘疾人家庭生活仍舊比較困難;殘疾人就業不夠穩定,收入與社會總體水平仍有不小差距;殘疾人基本公共服務設施覆蓋不夠廣,難以滿足殘疾民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殘疾人平等參與社會的環境還需要最佳化,構建殘健共融、平等包容的無障礙環境仍然面臨一定障礙。
“十四五”時期,我國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殘疾人事業發展也將翻開全新的一頁。在新的歷史階段,隨著整體國民生活逐步實現現代化,社會發展將呈現出新的階段性特徵。同時,作為長三角唯一的特大城市和江蘇省省會,南京肩負著推進區域聯動發展和“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首位擔當的歷史使命。我市殘疾人事業發展面臨新發展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許多新的挑戰。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殘疾人事業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推進殘疾人事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促進殘疾人全面發展和共同富裕為根本目的,持續提升殘疾人生活品質和自我發展能力,建設新時代具有中國特色的殘疾人事業制度體系,努力促進殘疾人“平等、參與、共享”目標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得到全面體現,不斷增強殘疾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認同感,切實擔負起“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的重大使命,按照省委“六個率先走在前列”的要求,帶領全市殘疾人在率先建設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上走在前列,為建成全齡友好、殘健共融、高品質生活的幸福宜居城市和“強富美高”新南京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二)基本原則
一是堅持黨的領導,把牢發展方向。切實把黨的領導貫穿殘疾人工作的全過程、各方面,團結帶領廣大殘疾人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充分發揮政府殘疾人工作委員會統籌協調的作用,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家庭盡責的殘疾人事業持續發展格局。
二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增進民生福祉。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對殘疾人格外關心、格外關注,把滿足殘疾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殘疾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解決好殘疾人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激發殘疾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切實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殘疾人的根本利益。
三是堅持普惠擴面,適度特惠補充。堅持保基本、兜底線、促普惠。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加大政府托底保障困難殘疾人力度。統籌配置各類社會資源,確保投入精準有效,基本滿足殘疾人多層次、多樣化需求,切實增強殘疾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是堅持制度先行,強化依法治理。加快健全殘疾人事業政策法律體系、形成高效的依法治理體系和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進一步提升殘疾人事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制度化、規範化、現代化水平,為殘疾人事業制度現代化建設提供重要保障和依託。
五是堅持改革創新,提供精準服務。充分利用改革創新為殘疾人事業賦能增效,激發殘疾人事業的內生動力。推動殘疾人服務數位化轉型,提升服務的精準化和標準化水平,打通服務殘疾人“最後一公里”。鼓勵社會力量和市場主體參與殘疾人事業,激活社會資源,創新合作模式,促進殘疾人事業多元化發展。
六是堅持共建共享,推進融合發展。保障殘疾人平等權益,促進殘疾人融合發展。濃厚助殘扶殘氛圍,營造平等、包容、無障礙的社會環境,消除殘疾人參與社會生活的障礙,讓殘疾人獲得更多自由發展的機會,提高殘疾人自我發展和社會參與能力,使殘疾人真正成為城市的建設者、社會財富的創造者、發展成果的共享者。
(三)發展目標
圍繞實現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探索“體系化”發展路徑,創新“數位化”服務模式,持續加強殘疾人社會保障和服務體系建設,不斷滿足廣大殘疾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到2025年,殘疾人總體生活狀況與社會平均水平的差距進一步縮小,全覆蓋、多層次的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基本形成,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殘疾人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備,全要素、全鏈條的殘疾人事業法規體系更加健全,在建設高品質生活的幸福宜居城市、推動長三角殘疾人事業區域一體化、中外合作交流國際化中持續發揮重要作用。殘疾人健康狀況不斷改善,受教育水平繼續提高,城鄉殘疾人就業更加充分、質量更高,殘疾人民眾性文化體育更加活躍,無障礙環境不斷最佳化,殘疾人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殘疾人社會保障水平顯著提升。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完善,殘疾人生活水平顯著提升,殘疾人總體生活狀況與社會平均水平的差距進一步縮小,推動殘疾人共同富裕取得明顯進展。
——殘疾人就業創業環境不斷最佳化。殘疾人就業創業扶持政策更加健全,就業規模不斷擴大,就業質量穩步提高,收入增長和經濟成長基本同步,殘疾人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加,通過平等就業促進殘疾人融入社會,實現人生價值。
——殘疾人基本公共服務優質均衡。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全面加強,重度殘疾人托養服務健康發展,特殊教育質量不斷提高,文化體育服務提質增效,殘疾人法律救助和無障礙服務更加便利,基層殘疾人服務平台活力充分激發。
——殘疾人事業發展環境和諧優越。殘疾人事業法制建設更加健全,殘疾人平等參與社會的環境更加友好,殘疾人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心健康素質明顯提高,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基本形成。
——殘疾人事業治理體系健全高效。殘聯改革成效顯著,新時代殘聯基層治理體系、殘疾人事業高質量發展綜合評價體系更加完備成熟,市場機制和社會力量充分發揮作用,社會助殘組織蓬勃發展,幹部隊伍建設更加堅強有力,殘疾人事業發展走在全省前列。
到2035年,基本構建起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相適應、與我市“建設具有中國特色、時代特徵、國際影響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創新名城”發展遠景目標相匹配、比較成熟的現代化殘疾人事業發展體系。殘疾人發展環境更加最佳化,社會保障政策健全有力,基本公共服務精準有效,殘疾人平等參與、融合發展權利充分體現,殘疾人生活水平與社會平均水平差距顯著縮小,殘疾人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三、重點任務
(一)聚焦保障,注重民生福祉,大力推進殘疾人更高水平社會保障
1.健全殘疾人社會救助制度體系。加快構建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制度健全、政策銜接、兜底有力的殘疾人綜合救助格局。進一步完善低收入家庭中的殘疾人最低生活救助保障,適時調整“單人保”政策範圍,對符合條件的困難殘疾人應保盡保。強化醫療救助與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的互補銜接,減輕困難殘疾人醫療費用負擔。加強臨時救助,在重大疫情等突發公共事件中做好對困難殘疾人的急難救助。將符合條件的殘疾人納入低收入人口監測範圍,及時給予有效幫扶。建立富民增收、產業扶持長效機制,持續做好農村低收入殘疾人家庭幫扶工作,穩步推進全面小康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促進實現共同富裕。創新社會救助方式,積極發展服務類社會救助,建立救助需求與慈善資源精準對接機制,形成“物質+服務”的救助方式。
2.完善殘疾人社會福利保障政策。積極出台各類惠殘政策,給予殘疾人特別扶助。落實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建立殘疾人福利補貼動態調整和動態監督管理機制,落實殘疾人福利、救助信息共享,實現補貼資格認定申請事項“跨省通辦”,確保殘疾人各項補貼精準發放。繼續實施農村危房改造,提升殘疾人居住品質。進一步落實殘疾人機動輪椅車燃油補貼、信息消費優惠、免費乘坐公共運輸、免費進入政府投資主辦的公園和公共文化體育場所等福利政策。加強殘疾孤兒、事實無人撫養殘疾兒童醫療、康復、教育等服務,提升兒童福利機構安全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加快建設精神衛生福利服務體系,為特殊困難精神殘疾人提供康復、照護等服務。
3.建立多元化殘疾人社會保險制度。完善殘疾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補貼政策,進一步鞏固提升殘疾人社會保險參保率。鼓勵有條件的區資助殘疾人以靈活就業身份參加職工養老保險。支持就業殘疾人依法參加失業保險,享受失業保險待遇。推進用人單位依法參加工傷保險,按規定支付工傷保險待遇。逐步將符合條件的殘疾人納入失能人員照護險保障範圍。探索運用商業保險機制完善殘疾人保障體系,鼓勵殘疾人和殘疾人服務機構、盲人按摩機構等參加商業保險。支持各類商業保險機構開發適合殘疾人的意外傷害以及補充養老、醫療等商業保險產品、財產信託等服務。
4.增強在重大突發公共事件中對殘疾人的救護。在重大疫情、自然災害等突發公共事件中,將殘疾人列為優先保護對象,納入各級各類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編制和演練,最大限度保護殘疾人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加強殘疾人集中場所和殘疾人服務機構應急服務能力建設,引導殘疾人增強自救互救能力。持續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系統排查各類風險隱患,著力構建覆蓋殘疾人全服務領域、全業務範疇的風險防控體系。
(二)聚焦賦能,激發創新潛能,不斷提升殘疾人就業服務質量
1.強化殘疾人穩崗就業幫扶。健全殘疾人就業保護、就業支持和就業服務制度,更好保障殘疾人平等就業權益。推進殘疾人就業激勵政策與社會保障政策有效銜接,出台關於扶持殘疾人自主就業創業和殘疾人創業孵化基地等政策檔案,全面落實殘疾人崗位補貼和社會保險補貼,落實《南京市用人單位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補貼和超比例獎勵實施辦法》等檔案,對殘疾人就業先進個人和用人單位予以獎勵。完善殘疾人就業保障金使用管理,積極發揮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對殘疾人就業的促進作用。落實殘疾人集中就業單位稅費優惠、政府採購優先等政策,完善按比例就業年審、執法檢查、信用公示等制度。
2.打造多元化創業就業格局。堅持就業優先戰略,探索建立高質量就業服務體系。靈活開展多種形式的殘疾人創業就業,通過就業援助、線上線下招聘會等形式為殘疾人就業提供精準服務。繼續加大公務員招考、事業單位招錄、國有企業招聘中預留殘疾人就業崗位力度。持續做好殘疾人崗位開發,大力扶持殘疾人利用網際網路技術開展居家就業、電商和網路就業。加強公益性崗位開發和統籌管理,安排符合條件的殘疾人就業。通過“一人一策”精準服務,提升高校殘疾畢業生、殘疾婦女,以及智力、精神、重度肢體殘疾人等重點人群就業質量,開發適合農村殘疾人的就業崗位。扶持盲人按摩行業發展,鼓勵醫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設定盲人醫療按摩崗位,提高盲人醫療按摩人員專業化水平,推動盲人保健按摩行業規範化、品牌化發展。依託“匯愛坊”助殘服務平台,鼓勵各區建立輔助性就業項目調配中心,打造輔助性就業項目調配網路,推進殘疾人輔助性就業產品納入政府採購目錄。
3.提升殘疾人就業創業能力。積極落實殘疾人職業技能提升計畫,健全覆蓋城鄉各類殘疾人的培訓體系,幫助有就業願望和培訓需求的殘疾人得到相應的職業素質培訓、就業技能培訓、崗位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深入開展殘疾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傳統工藝技能培訓,充分引導社會資源提升殘疾人勞動技能,培育更多殘疾人技能型人才,促進殘疾人“非遺+創業+就業”。支持符合條件的殘疾人技能大師建立工作室。最佳化殘疾人職業技能競賽模式,鼓勵社會資源主動參與殘疾人技能競賽,積極組織殘疾人參加省、市職業技能競賽,做好優秀選手選拔、培訓、儲備工作。
4.做好殘疾人就業服務保障。大力推進殘疾人就業服務機構規範化建設,依託公共就業服務平台、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等,建立健全殘疾人就業保障服務隊伍。採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為殘疾人和用人單位提供全鏈條、精準化服務保障。持續完善殘疾人就業服務技術支持,進一步加強就業信息資料庫、殘疾人就業服務信息網路建設,實現與公共就業服務信息網路對接,完善殘疾人就業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和跟蹤反饋機制。合理確定殘疾人取得職業資格和公務員、事業單位人員等入職的體檢條件,對於具有正常履行職責的身體條件和心理素質的殘疾人,依法保障其平等就業權益。積極開展殘疾人就業勞動監察,堅決防範和打擊侵害殘疾人就業權益的行為。不斷擴大殘疾人就業宣傳廣度深度,進一步發揮網站、微信公眾號、短視頻等新媒體宣傳渠道作用,重點打造助殘主題車站、捷運視頻海報、樓宇電梯廣告等宣傳陣地。
(三)聚焦精準,整合服務資源,著力健全殘疾人基本公共服務體系
1.全面實施托養服務能力提升工程
——完善托養和照護服務。完善以寄宿制托養服務為依託、街(鎮)機構日間照料為主體、居家托養服務為基礎的托養服務體系,確保全市托養服務供給能力基本滿足殘疾人托養需求,低保和低保邊緣家庭中的殘疾人托養服務得到有力保障。鼓勵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對社會救助家庭中生活不能自理的殘疾人提供必要的訪視、照護服務,為符合條件的重度殘疾人提供集中照護、日間照料、居家服務和鄰里互助等多種形式的社會化照護服務。
——擴大托養服務供給。加強對殘疾人托養服務的資金支持,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財力水平,適時調整殘疾人托養服務補貼標準。增加托養服務的社會資源投入力度,鼓勵支持養老機構承接殘疾人托養服務,加強對民間投資興辦殘疾人托養服務機構的支持力度。推進農村重度殘疾人托養服務,充分利用現有養老機構、福利設施、農村集體閒置資源和“殘疾人之家”,為殘疾人提供托養服務。
——提升托養服務水平。制定《殘疾人托養機構服務運營規範》,實行殘疾人托養服務動態化監督管理,加強托養服務人才培養和配備,定期對托養管理和服務人員開展業務培訓,提升專業化服務水平;出台《“殘疾人之家”提升三年行動方案》,推進“殘疾人之家”常態化、規範化、專業化、品質化運營,提升多功能一體化服務能力,打造綜合性基層殘疾人服務平台。完善殘疾人服務績效獎勵辦法,進一步發揮激勵導向作用,不斷提升服務機構管理水平和服務水平。堅持黨建引領強根固基,將黨建工作和助殘工作實現深度融合發展,為“殘疾人之家”注入紅色基因。
2.全面實施精準康復服務提升工程
——健全康復與預防聯動機制。建立以殘疾人需求與精準服務為導向,殘疾預防與康復服務聯動、醫療機構與康復機構銜接、涵蓋全生命周期的殘疾人康復服務體系。落實《江蘇省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實施辦法》,健全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工作格局;落實部門管理職責,強化行業監管,建立健全新生兒疾病、未成年人殘疾篩查與診斷、康復服務信息共享和業務聯繫工作機制,持續加強早期診斷和早期康復服務;廣泛宣傳殘疾預防健康知識,推動殘疾預防覆蓋全人群、全生命周期,有效降低殘疾發生率。積極開展心理健康促進行動,關注心理健康保健。
——推進精準康復服務。鞏固和完善服務陣地,夯實社區康復基礎。積極抓好殘疾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國家重點聯繫點工作落實,做實做細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豐富殘疾人個性化服務內容,實現有需求的殘疾人應簽盡簽。推進精神障礙社區康復工作;統籌整合各類醫療衛生、養老、康復和托養等資源,推動康復服務向各類助殘服務機構和平台延伸;提高醫療機構與殘疾人專業康復機構雙向轉診轉介效率。完善康復項目納入基本醫保範圍及醫保支付標準有關政策。
——加大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力度。調整南京市殘疾兒童基本康復救助標準和救助範圍,擴大至15—17周歲低保、低保邊緣戶、一戶多殘、依老養殘家庭。建立健全殘疾兒童定點康復機構協定管理機制,強化殘疾兒童定點康復機構教育或醫療資質管理,推動醫康教一體化康復服務;落實殘疾人康復服務機構獎懲制度,樹立優秀康復機構品牌,培育專業性強、服務水平高的示範性殘疾兒童康復機構。
——提高輔助器具適配服務質量。全面落實殘疾人輔助器具補貼政策,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財力水平,適時調整補貼標準;建立殘疾人輔助器具服務網路,開展“網際網路+”輔具適配服務,依託社會化資源促進輔具適配服務多元化發展。確保有康復需求的殘疾人“康復服務覆蓋率”和有輔具適配需求的殘疾人“輔具適配率”均達100%。
——加強康復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制定康復人才培訓規劃,完善康復從業人員培訓體系;建立健全各類康復專業人才培訓實踐基地,加快培養高素質、專業化康復人才;建立完善殘疾人康復人才培訓考評制度,將符合條件的殘疾兒童康復人才專業技術職稱評定分別納入教育、衛生系統職稱評聘體系;促進高等醫學院校、專業醫療機構、特殊教育院校與殘疾人康復服務機構的交流合作。
3.全面實施特殊教育提升工程
——完善殘疾人教育體系。堅持落實“特教特辦”要求,制定實施《特殊教育第三期提升計畫(2021—2025年)》。鞏固提高適齡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普及水平,進一步做好義務教育階段重度殘疾兒童少年送教服務工作。加快發展醫教、康教結合的殘疾兒童學前教育。有效推進殘疾人職業教育和繼續教育,創新殘疾人職業教育培養模式,構建全過程支持體系,加強殘疾人教育與就業服務的統籌銜接,推動殘疾人教育培訓就業一體化。
——深入開展融合教育。開展適齡殘疾兒童少年教育需求評估,發揮特殊教育專家委員會作用,做好適齡殘疾兒童少年“一人一案”科學教育安置。健全完善以普通學校隨班就讀為主體、以特殊教育學校為骨幹,以送教上門及遠程教育為補充的特殊教育保障機制。建立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有關數據共享平台,在衛生健康、教育、民政、殘聯等部門之間建立數據互通機制。完善融合教育示範區、示範學校內涵建設,推動融合教育課程教學改革和教學工具研製,建立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加強隨班就讀資源教師配備和培訓,落實好特殊教育教師有關待遇,提升教書育人能力素質。加強融合教育資源中心建設,為符合條件的殘疾人在各個學齡段普通學校就讀提供必要條件。各級招生考試機構要為殘疾學生參加招生考試提供合理便利。
——完善殘疾人就學保障政策。全面落實殘疾學生從學前到大學全過程免費教育。落實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經費按當地普通學校生均公用經費8倍以上撥付政策,落實殘疾學生和殘疾人家庭子女優先享受國家助學金、獎學金和助學貸款政策。鼓勵殘疾人之家、康復機構、兒童福利機構申辦特教辦學點,依法依規接納適齡殘疾幼兒入學。加強特教師資隊伍建設,加大國家通用手語和盲文推廣力度。
4.全面實施文化體育服務提升工程
——提升殘疾人公共文化服務設施。以殘疾人文化需求為導向,增強殘疾人文化服務供給,建立健全以市區殘疾人文體藝展能中心為骨幹,以公共文化設施為依託的殘疾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全面提升圖書館、博物館、公園、旅遊景區等公共文化機構和基層文化站點的無障礙和便利化服務水平。建成市殘疾人文化服務數字網路平台。
——打造殘疾人文化藝術品牌。鼓勵殘疾人文化藝術創作,推廣殘疾人文化藝術產品。促進殘疾人文化創意產業與其他產業領域融合發展,扶持殘疾人非遺文創產品傳承和推廣。發展和扶持殘疾人特殊文化藝術,提升各級殘疾人藝術團活力和品牌影響力。定期開展“殘疾人文化周”、“共享芬芳•共築美好”等民眾性文化藝術活動。積極參與南京“文學之都”建設,打造殘疾人全民閱讀品牌。
——推進殘疾人體育全面發展。鞏固我市殘疾人競技體育既有優勢,選拔培養殘疾人競技體育後備人才。加強對外交流和殘疾人體育運動保護研究。弘揚奧運精神,發揮好專業運動員的示範引領作用,推動殘疾人競技體育和民眾體育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實施殘疾人康復健身體育行動,將殘疾人作為重點人群納入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組織殘疾人參加各級各類全民健身活動。開展有益殘疾人身心健康的各類文化體育活動,鼓勵殘疾人參加智力體育。為殘疾人康復健身體育提供便利化和社區服務。
5.全面實施殘疾人權益保障工程
——完善殘疾人事業政策法規體系。構建以保障殘疾人生命健康權、生存權和發展權為主要框架的殘疾人事業政策法規體系。推進《南京市殘疾人保障條例》的立法出台,從預防和康復、教育和就業、社會保障、無障礙環境等方面對我市殘疾人保障事業予以全面細化規範,提高我市殘疾人事業法治保障水平。
——加強殘疾人法律服務和權益維護。將殘疾人保障法、民法典等法規納入“八五”普法宣傳教育規劃,開展殘疾人尊法守法學法用法專項行動,認真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加大全媒體普法宣傳力度。配合各級人大、政協開展殘疾人保障法等法律法規執法檢查、視察和調研。支持更多的殘疾人代表、殘疾人親友和殘疾人工作者進入各級人大、政協並提供履職便利。完善殘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協調機制,規範運行市、區殘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拓展殘疾人法律服務工作領域和服務內容,擴大法律救助覆蓋面。將殘疾人信訪接待工作納入區級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建設內容。充分發揮網路信訪平台作用,確保殘疾人信訪事項辦理及時高效。完成“12385”維權服務熱線與“12345”政務服務熱線併線運行。
——提升無障礙環境建設管理水平。將無障礙環境建設發展規劃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及國土空間規劃,與文明城市、衛生城市、健康城市、智慧城市等創建工作相銜接,並與城市更新、美麗宜居城市建設、美麗鄉村建設等工作同步實施。堅持政府主導、部門協同、市場參與、家庭支持、社會監督的工作機制,遵循實用、易行、廣泛受益的原則,滿足殘疾人等社會成員的無障礙需要。貫徹落實江蘇省無障礙環境建設有關要求,積極參與全國無障礙環境市縣村鎮創建,開展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對已建成的無障礙設施實施智慧型化升級。城鎮保障性住房建設、老舊小區改造、農村危房改造統籌考慮無障礙設施設備建設安裝。發揮公益訴訟的職能作用,督促有關行政機關加強對無障礙環境規劃建設、改造提升和運行維護的監督管理,促進城鄉無障礙環境完善和社會文明程度提升。發揮殘工委工作職能,最佳化並健全市區兩級無障礙環境督導員隊伍,定期對全市無障礙設施建設、管理和使用情況進行實地督導。
——加大信息無障礙建設力度。推動充分兼顧殘疾人需求的信息化社會建設,促進公共服務體系無障礙環境建設。推廣便利普惠的電信服務,加快政府政務、公共服務、電子商務等信息無障礙建設。促進和改善信息無障礙套用,支持研發推廣生產科技水平高、性價比優的信息無障礙終端產品。
(四)聚焦平等,促進全面發展,持續最佳化殘疾人事業發展環境
1.推進宣傳能力建設。以推進傳統媒體、新媒體融合發展為契機,整合宣傳文化資源。依託微信微博、“書香殘聯”等陣地,聚焦服務基層殘疾人,緊扣重點工作和重要節點開展宣傳,製作反映殘疾人事業發展的宣傳文化產品。提升宣傳意識,加大宣傳力度,建立健全殘疾人事業宣傳人才培養、激勵機制。
2.營造扶殘助殘新風尚。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加強殘疾人事業社會宣傳,大力弘揚人道主義思想和平等、參與、共享的現代殘疾人觀,教育引導廣大殘疾人積極投身“強富美高”新南京建設。完善社會助殘動員機制,採取黨建引領助殘、結對共建等方式,引導和鼓勵黨政機關、民眾團體、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等廣泛開展助殘項目。組織全市自強模範暨助殘先進表彰活動,講好殘疾人奮鬥故事,展示殘疾人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弘揚社會各界扶殘助殘新風尚。
3.發展助殘公益事業。充分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大力發展助殘公益項目。匯集慈善資源,創新助殘模式,加強線上、線下多種公益助殘途徑,形成多元化助殘力量,帶動更多人關注殘疾人群、加入助殘事業,為扶殘助殘事業的發展凝聚強大的公益力量。健全慈善監管體系,確保慈善公益行為規範有序,慈善公益活動公開透明,努力形成全社會支持助殘慈善公益、參與助殘慈善公益的濃厚氛圍,讓助殘公益事業逐漸成為政府主導的殘疾人社會救助體系的有力補充。
(五)聚焦合力,堅持黨建引領,不斷完善現代化殘疾人事業治理體系
1.進一步加強組織建設。各級殘聯要切實加強黨對殘疾人工作的領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政治建設為統領,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團結和帶領廣大殘疾人聽黨話、跟黨走。持續深化改革,增強工作活力,履行好“代表、服務、管理”職能。加強社區(村)殘協的規範化建設,實現對殘疾人“一個不能少”的組織覆蓋;加強社區(村)專職委員管理,建立完善考核激勵機制;加強專門協會建設,推進各協會探索建立黨的組織工作新模式,配合殘聯組織和有關部門幫助殘疾人解決實際困難。加強對助殘民辦非企業審查監督的管理力度,確保殘疾人享受到優惠優質的服務。加強助殘社會組織的引導、孵化和培育,積極培育助殘基金會,規範項目運作。支持助殘志願者隊伍成長,重點培育示範性助殘社會組織和服務機構。
2.進一步加強幹部隊伍建設。打造忠誠、乾淨、擔當的高素質殘聯幹部隊伍,加強幹部培養選拔與人才儲備。推進殘聯幹部交流鍛鍊和掛職、兼職,注重從基層殘聯、社會組織、科研院所、高等學校、國有企業、黨政機關選拔掛職、兼職幹部,增設熟悉基層情況、服務殘疾人能力較強的掛職理事。落實殘聯殘疾人領導幹部和殘疾人比例達到規定的15%配備要求,推動落實殘工委成員單位殘疾人幹部不低於1.5%的配備要求;選優配強街鎮殘聯理事長,享受街鎮中層待遇,配齊配好街鎮殘疾人專職委員,持證殘疾人數超過1500名的,應配備2名以上專職委員。街鎮負責專職委員的聘用選拔、薪酬發放、日常管理,參照當地社工標準改善薪酬待遇,區殘聯負責業務指導和考核。
3.進一步加強基層服務能力提升。將殘疾人服務納入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發揮社區(村)的基層自治性民眾組織作用。社區(村)將殘疾人作為重點服務對象,加強走訪探視,根據殘疾人需求協助政府做好集中照護、日間照料、居家服務、鄰里互助、安全提示、輔助性就業、社會工作等服務。針對殘疾人特殊困難推行上門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等便利化服務。支持各類社會組織在城鄉社區有序開展助殘服務。結合鄉村振興規劃的推動和實施,引導鼓勵市區級殘疾人服務資源向鄉村延伸,強化鄉村殘疾人綜合服務能力,全力滿足鄉村殘疾人的各類需求。
4.進一步加強殘疾人事業理論研究。充分發揮南京市殘疾人事業發展研究智庫作用,立足南京市殘疾人工作實際,圍繞殘疾人工作重點難點問題,開展課題研究、理論研討和政策諮詢工作,準確把握髮展方向,系統謀劃發展戰略,加強我市殘疾人事業發展的前瞻性思考和科學預研,為我市殘疾人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效智力支持,確保我市殘疾人工作的創新性和科學性始終保持在全省乃至全國前列。
5.進一步加強合作交流。搭建合作交流新平台,繼續加強與南京特殊教育師範學院戰略合作,開展與江蘇開放大學等其他院校、組織的合作,形成可持續的殘疾人事業合作交流機制。依託長三角殘疾人事業一體化發展戰略合作平台,積極推進長三角地區殘疾人事業合作交流,深度融入長三角殘疾人事業一體化發展進程,聚焦“殘疾人康養服務互助、殘疾人教育就業互幫、殘疾人權益保障互聯、殘疾人宣文體互促、殘聯建設發展經驗互學”的“五互”協作領域,率先探索區域一體化制度創新和路徑模式,推進長三角殘疾人公共服務、輔具適配、權益維護等領域的一體化發展。拓寬中外殘疾人交流渠道,持續加大和英國拉斯金磨坊基金會合作力度,探索國際合作交流新模式。
6.進一步加強信息化建設。強化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現代科技手段為殘疾人優質服務提供支撐,建立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殘疾人服務體系。深化助殘服務“放管服改革”,推廣運用“網際網路+助殘服務”新模式,促進數位化服務在助殘中的普惠套用。加快推進殘疾人高頻服務事項跨省通辦,提升服務便利化水平。加強信息網路安全管理,確保可控可靠。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參與、殘疾人組織有效發揮作用的殘疾人事業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各級黨委、政府要把殘疾人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和目標管理,將殘疾人事業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統籌規劃,同步實施;各級部門、各單位要強化責任分工,共同抓好規劃組織實施。
(二)落實經費保障。建立完善穩定的殘疾人事業經費保障機制,加大對殘疾人事業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資金監管機制,加強資金分配使用的風險管理,強化流程控制,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完善殘疾人事業金融、稅收等支持政策,引導社會資本、慈善捐贈等資金支持殘疾人事業發展。
(三)增強供給能力。提升我市殘疾人服務能力,通過建立“區—街道—社區”三級聯動的服務網路,聚焦殘疾人基本公共服務供給薄弱環節,強化公共資源投入保障,完善服務項目和服務標準,擴大基本公共服務供給。
(四)強化監測評估。制定完善的規劃實施評價指標體系,對規劃執行情況進行動態監測跟蹤。強化評估監督,及時發現和解決規劃執行中出現的問題。各級政府要將“十四五”殘疾人事業發展規劃實施情況納入工作考核。市殘工委對規劃實施情況實施中期評估和期終檢查評估,及時公開有關信息,接受社會監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