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2017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永州市2017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是永州市人民政府發布的檔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永州市2017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 時間:2017年
為進一步做好我市2017年度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科學防治地質災害,最大限度地減少地質災害損失,保障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待續發展,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和《湖南省地質環境保護條例》等有關規定,結合我市地質災害現狀,特制定本方案。
一、2017年地質災害重點防範期和易發重點區域
(一)重點防範期氣象
據市氣象部門預測:預計永州2017年氣溫總體偏高,年降水偏少。
春播期天氣正常或偏好,氣溫總體偏高;出現"倒春寒"和"五月低溫"的可能性不大;總雨量偏少,無春旱;有雷雨大風或冰雹等強對流天氣。有山洪瀑雨災害可能。
汛期(4~9月)總雨量偏少,前汛期(4~6月)總雨量正常,後汛期(7~9月)總雨量偏少。夏季氣溫偏高,高溫日數偏多。
(二)地質災害易發重點區域
1.以滑坡、崩塌和土石流為主的地質災害高發、易發區主要包括江華瑤族自治縣、雙牌縣、藍山縣、寧遠縣、新田縣、祁陽縣、金洞管理區、零陵區、冷水灘區、東安等。上述縣區大多地處山區,山高、陡、險,應特別關注持續強降水以及人類活動引發的滑坡、崩塌、土石流等地質災害。
2.以地面塌陷為主的地質災害高發、易發區主要包括江永縣、回龍圩管理區、藍山縣、道縣南部等區域。上述縣區塌陷區大部分地處岩溶區、地表岩石層面薄造成地面下降塌陷,應特別關注祁陽縣、冷水灘區煤礦採礦區和其它採礦區因礦業活動以及過量抽排地下水引發的乎頁放地面下降塌陷的地質災害。
二、重點防範的地質災害威脅對象和範圍
(一)重點防範的地質災害隱患點
根據今年(2017年)汛前省、市、縣三級巡查結果,全市共查明各類地員采提質災害隱患點662處,威脅人口29070人,潛在威脅財產約5.75億元。特別是江華瑤族自治縣兩岔河鄉中心國小、新田縣三井鄉長沖村1、2、3組、寧遠縣九嶷山瑤族鄉石灰窯村四畝田、江永縣源口自然保護區大田村等地質滑坡,道縣祥霖鋪鎮魏家村、江永縣瀟浦鎮廠子鋪完小等岩溶塌陷區,被列入市級排查的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30處(詳見附屬檔案1:《2017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摸底排查表》)。
(二)重點防範礦區
受採空區地面塌陷和地裂縫地質災害威脅的礦山有:祁陽縣、冷水灘區煤礦區。受崩塌、滑坡、土石流地質災害威脅的礦山有:零陵區東湘橋錳礦區、羅家錳礦區,江華瑤族自治縣河路口礦區,東安縣紫溪鎮錳礦區。
(三)重點防範的交通幹線路段
1.鐵路:洛湛鐵路永州段。
2.高速公路:二廣、衡棗、夏蓉、道賀永州段。
3.國道:G207永州境內。
4.省道:S216永州境內段、S326永州境內段,雙牌縣高速公路連線線、紅陽公路,新嘉公路,藍嘉公路,S323道縣-全州段,東安經大廟口-全州公路,冷祁快速通道,金洞-新田新修公路施工路段,其他通往各山區鄉鎮公路墊霸趨鴉。
以上路段極易發生地質災害,要加強防範滑坡、崩塌、土石流以及地面塌陷等地質災害的發生。
(四)城市地質災害防治
隨著城市建設的需要,因人為活動引發的地質災害十分突出,我市的雙牌縣、金洞管理區、涔天河移民安置區、冷水灘區瀟湘公園等沿山而建的建築工程建設極易引發地質災害。按照"誰使用、誰管理、誰出資"的原則,各縣區(管理區、經開區)要加強對市政道路、水、電、氣、通信、地產開發等其他建設工程的監管指導工作。
(五)水利、水電
各縣區(管理區、經開區)水利部門要以轄區內的水利工程、在建的水電工程為防範重點,對涔天河水庫擴容工程建設滋生引發的地質災害要加強監測和防範。
三、地質災害防治措施
(一)加強領導,明確地質災害防治目標。各縣區人民政府(管理區、經開區)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堅持以人為本,把人民民眾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堅決貫徹預防為主、避讓與治理相結合和全面規劃、突出重點的方針,切實加強領導,落實責任,明確具體負責人,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做到"五個到位",即:領導到位、人員到位、任務到位、措施到位、資金到位。
(二)加強協調溝通,建立協同聯動機制。各地在縣區人民政府(管理區、經開區)的統一領導下,應急、國土資源、住建、財政、民政、教育、水利、交通、公安、園林、氣象、通訊等有關部門以及鄉鎮、村委會要加強協調、溝通與合作,互通信息,確保市、縣(船碑區)、鎮(鄉)、村四級之記故立重間信息暢通,做到上情下達、下情上報,迅速準確,確保全市台喇匙汛期地質災害應急指揮、預警預報和防災工作信息暢通。
(三)開展地質災害隱患巡查,完善群測群防體府巴欠系。縣區(管理區、經開區)各有關部門要按照部門職責分工,迅速部署開展本系統內的地質災害隱患全面排查工作,並及時將相關排查成果和防災措施建議報告縣區政府、國土資源部門和有關工程建設業主單位。汛期要通過拉網排查、定期複查、重點核查等方式,查漏補缺,盡最大可能掌控地質災害隱患。要將地質災害隱患告知當地民眾、建設單位、村委會、鄉鎮和有關主管部門,製作《地質災害防災避險明白卡》並及時發放到受威脅的民眾手中。
(四)提升綜合防治能力。要加強地質災害易發縣區、鄉鎮、村落群測群防體系建設,健全以鄉村幹部和骨幹民眾為主體的群測群防隊伍,引導、鼓勵基層社區、村組聯防聯控,落實群測群防經費補助。加快建設市縣兩級國土資源、氣象預警預報平台。以1:5萬地質災害詳細調查成果開展年度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勘查、治理和搬遷避讓項目實施。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地質災害防治的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工作,其他有關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負責有關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各鄉鎮、辦事處要加強對人員集中區的地質災害隱患點監管,開展民眾防災減災演練。交通部門要加強對交通道路沿線地質災害點的巡排查工作,在危險路段設立標誌,出現險情及時處置。水利部門要加強對水利水電設施和在建水利工程所在區域的地質災害進行巡排查、處置、監督管理。住建部門要加強城市內的地質災害監督管理。教育部門要對易發區的學校加強監督管理、同時在各學校開展地質災害知識宣傳教育。園林部門要加強公園的地質災害監督管理。氣象部門要及時發布預警信息。應急辦要加強各部門的應急協調。民政部門要做好減災防災救濟。財政、公安、衛生、通訊等部門要加強應急處置的配合等工作。
(五)保障防治資金投入。各級人民政府要將地質災害防治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建立地質災害防治專項資金,將防治費用重點用於地質災害監測預警、汛期巡查排查、宣傳培訓教育、汛期值班和監測人員補助、以及重大地質災害隱患點勘查與工程治理、搬遷避讓、裝備購置與管理能力建設。各地要制定鼓勵政策,動員和吸引社會資金參與地質災害防治,逐步建立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地質災害防治體系。
(六)完善管理制度,提高地質災害應急能力。各縣區人民政府要建立起"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預防體系,確保形成"統一領導、綜合協調、分類管理、分級負責、屬地為主"的應急管理體制,進一步健全地質災害基層應急管理組織體系,形成"政府統籌協調、民眾廣泛參與、防範嚴密到位、處置快捷高效"的基層管理工作機制。
(七)加強監管力度,依法查處地質災害違法行為。各縣區人民政府要按照《地質防治條例》的規定,嚴格執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制度。禁止在地質災害危險區審批、新建住宅以及爆破、削坡和從事其他可能引發地質災害的活動。依法查處違反國務院《地質災害防治條例》規定的行為,從源頭上控制和預防人為引發地質災害。
(八)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幹部民眾的防災意識。各縣區人民政府要通過報紙、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和張貼宣傳畫、舉辦各種培訓班等方式,開展地質災害預防知識進社區、進村、進校園活動。各級國土資源部門應充分利用"4.22世界地球日"、"5.12防災減災日"和"6.25土地日"等節點開展宣傳諮詢活動,進一步增強廣大民眾的防災減災意識,提高應對地質災害的能力。要積極引導媒體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宣傳,積極宣傳優秀群測群防員的先進事跡,帶動民眾參與地質災害群測群防
(五)水利、水電
各縣區(管理區、經開區)水利部門要以轄區內的水利工程、在建的水電工程為防範重點,對涔天河水庫擴容工程建設滋生引發的地質災害要加強監測和防範。
三、地質災害防治措施
(一)加強領導,明確地質災害防治目標。各縣區人民政府(管理區、經開區)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堅持以人為本,把人民民眾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堅決貫徹預防為主、避讓與治理相結合和全面規劃、突出重點的方針,切實加強領導,落實責任,明確具體負責人,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做到"五個到位",即:領導到位、人員到位、任務到位、措施到位、資金到位。
(二)加強協調溝通,建立協同聯動機制。各地在縣區人民政府(管理區、經開區)的統一領導下,應急、國土資源、住建、財政、民政、教育、水利、交通、公安、園林、氣象、通訊等有關部門以及鄉鎮、村委會要加強協調、溝通與合作,互通信息,確保市、縣(區)、鎮(鄉)、村四級之間信息暢通,做到上情下達、下情上報,迅速準確,確保全市汛期地質災害應急指揮、預警預報和防災工作信息暢通。
(三)開展地質災害隱患巡查,完善群測群防體系。縣區(管理區、經開區)各有關部門要按照部門職責分工,迅速部署開展本系統內的地質災害隱患全面排查工作,並及時將相關排查成果和防災措施建議報告縣區政府、國土資源部門和有關工程建設業主單位。汛期要通過拉網排查、定期複查、重點核查等方式,查漏補缺,盡最大可能掌控地質災害隱患。要將地質災害隱患告知當地民眾、建設單位、村委會、鄉鎮和有關主管部門,製作《地質災害防災避險明白卡》並及時發放到受威脅的民眾手中。
(四)提升綜合防治能力。要加強地質災害易發縣區、鄉鎮、村落群測群防體系建設,健全以鄉村幹部和骨幹民眾為主體的群測群防隊伍,引導、鼓勵基層社區、村組聯防聯控,落實群測群防經費補助。加快建設市縣兩級國土資源、氣象預警預報平台。以1:5萬地質災害詳細調查成果開展年度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勘查、治理和搬遷避讓項目實施。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地質災害防治的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工作,其他有關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負責有關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各鄉鎮、辦事處要加強對人員集中區的地質災害隱患點監管,開展民眾防災減災演練。交通部門要加強對交通道路沿線地質災害點的巡排查工作,在危險路段設立標誌,出現險情及時處置。水利部門要加強對水利水電設施和在建水利工程所在區域的地質災害進行巡排查、處置、監督管理。住建部門要加強城市內的地質災害監督管理。教育部門要對易發區的學校加強監督管理、同時在各學校開展地質災害知識宣傳教育。園林部門要加強公園的地質災害監督管理。氣象部門要及時發布預警信息。應急辦要加強各部門的應急協調。民政部門要做好減災防災救濟。財政、公安、衛生、通訊等部門要加強應急處置的配合等工作。
(五)保障防治資金投入。各級人民政府要將地質災害防治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建立地質災害防治專項資金,將防治費用重點用於地質災害監測預警、汛期巡查排查、宣傳培訓教育、汛期值班和監測人員補助、以及重大地質災害隱患點勘查與工程治理、搬遷避讓、裝備購置與管理能力建設。各地要制定鼓勵政策,動員和吸引社會資金參與地質災害防治,逐步建立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地質災害防治體系。
(六)完善管理制度,提高地質災害應急能力。各縣區人民政府要建立起"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預防體系,確保形成"統一領導、綜合協調、分類管理、分級負責、屬地為主"的應急管理體制,進一步健全地質災害基層應急管理組織體系,形成"政府統籌協調、民眾廣泛參與、防範嚴密到位、處置快捷高效"的基層管理工作機制。
(七)加強監管力度,依法查處地質災害違法行為。各縣區人民政府要按照《地質防治條例》的規定,嚴格執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制度。禁止在地質災害危險區審批、新建住宅以及爆破、削坡和從事其他可能引發地質災害的活動。依法查處違反國務院《地質災害防治條例》規定的行為,從源頭上控制和預防人為引發地質災害。
(八)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幹部民眾的防災意識。各縣區人民政府要通過報紙、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和張貼宣傳畫、舉辦各種培訓班等方式,開展地質災害預防知識進社區、進村、進校園活動。各級國土資源部門應充分利用"4.22世界地球日"、"5.12防災減災日"和"6.25土地日"等節點開展宣傳諮詢活動,進一步增強廣大民眾的防災減災意識,提高應對地質災害的能力。要積極引導媒體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宣傳,積極宣傳優秀群測群防員的先進事跡,帶動民眾參與地質災害群測群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