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日由來,設立意義,設立目的,演變過程,活動方案,主題活動,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各地行動,
紀念日由來
2008年5月12日,一場有著巨大破壞力的地震在四川汶川發生,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為進一步增強全民防災減災意識,推動提高防災減災救災工作水平,經國務院批准,從2009年開始,每年的5月12日定為“全國防災減災日”。
2008年5月12日,四川
汶川發生芮氏8.0級特大地震,也就是
汶川大地震。這場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的大地震僅四川全省就有68712人遇難、17912人失蹤。這場大地震給全國人民帶來了巨大的心理壓力和難以癒合的心靈創傷,堪稱國家和民族史上的重大災難。 災害發生後,全國人民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眾志成城、抗震救災,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團結與堅強。2008年6月,山西省太原市有政協委員提議,為表達對災害遇難者的追思,增強全民憂患意識,提高防災減災能力,有必要設立“防災減災日”或“中國賑災日”,藉此表達對地震遇難者的紀念,弘揚團結抗災的精神。
設立意義
中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災害種類多、分布地域廣、發生頻率高、造成損失重。在全球氣候變化和中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中國
自然災害損失不斷增加,重大自然災害乃至巨災時有發生,中國面臨的自然災害形勢嚴峻複雜,災害風險進一步加劇。
在 這種背景下,設立“防災減災日”,既體現了國家對防災減災工作的高度重視,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經濟社會平穩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通過設立 “防災減災日”,定期舉辦全國性的防災減災宣傳教育活動,有利於進一步喚起社會各界對防災減災工作的高度關注,增強全社會防災減災意識,普及推廣全民防災 減災知識和避災自救技能,提高各級綜合減災能力,最大限度地減輕自然災害的損失。
設立目的
在設立“國際減災日”的同時,世界上許多國家也都設立本國的防災減災主題日,有針對性地推進本國的防災減災宣傳教育工作。如日本將每年的9月1日定為“防災日”,8月30日到9月5日定為“防災周”;韓國政府自1994年起將每年的5月25日定為“防災日”;印度洋海嘯以後,泰國和馬來西亞將每年的12月26日確定為“國家防災日”;2005年10月8日,
巴基斯坦發生7.6級地震後,巴基斯坦政府將每年10月8日定為“地震紀念日”等。
2008年5月12日,中國四川汶川發生8.0級 特大地震,損失影響之大,舉世震驚。設立中國的“防災減災日”,一方面是順應社會各界對中國防災減災關注的訴求,另一方面也是提醒國民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更加重視防災減災,努力減少災害損失。國家設立“防災減災日”,將使中國的防災減災工作更有針對性,更加有效地開展防災減災工作。
2018年,在新一輪國務院機構改革中,應急力量和資源進一步整合最佳化,應急管理部成立,旨在防範化解重特大安全風險、提高防災減災救災能力、確保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穩定。
演變過程
1990年,中國第一次宣布災區可以對外開放。中國在減災領域與聯合國有關機構建立緊密型合作夥伴關係,積極參與聯合國框架下的減災合作。
2005年初,中國國際減災委員會更名為
國家減災委員會,負責制定國家減災工作的方針、政策和規劃,協調開展重大減災活動,綜合協調重大自然災害應急及抗災救災等工作。
2005年9月,中國政府主辦第一屆亞洲部長級減災大會;2008年12月,舉辦加強亞洲國家應對巨災能力建設研討會。
2007年8月,《國家綜合減災“十一五”規劃》等檔案明確提出了中國“十一五”期間及中長期國家綜合減災戰略目標。
2009年3月2日起,國家減災委、民政部發布訊息,經國務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為全國“防災減災日”。
2009年5月11日,中國政府發布首個關於防災減災工作的白皮書《中國的減災行動》。
突發事件應對法、防震減災法、防洪法、防沙治沙法、水污染防治法等30多部法律、法規,形成了全方位、多層級、寬領域的防災減災法律體系。
活動方案
為認真做好全國第一個“防災減災日”和該校防汛救災活動,有效增強全體師生防災意識,不斷提升應急能力,確保生命財產安全,根據縣委縣府及縣教委的部署和要求,結合該校實際,特制訂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和目標
(一)指導思想。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按照“校長負責、突出重點、快速反應、主動配合、有效防範”的原則,堅持宣傳與演練並舉、預防與處置並重、常態與非常態結合,強化宣傳教育、預防控制、預案管理、應急處置、救援保障建設,完善網路、健全機制、強化基礎、提升能力,形成政府主導、學校協調、軍地結合、社會參與的應急管理工作格局。
(二)工作目標。預防控制能力、預案管理能力、應急處置能力、應急保障能力有效增強,全體師生應急知識和自救能力明顯提升,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大幅降低,全體師生財產安全進一步得到保障。
二、工作機構和職責
(一)成立領導機構。該校成立“防災減災日”和防汛救災工作領導小組(以下簡稱臨小防災減災工作領導小組),執行縣教委、鎮黨委、政府的各項指令,領導、指揮、部署、協調“防災減災日”和防汛救災各項工作,落實宣傳教育、應急預案、物資準備、隱患排查、演練開展等工作落實情況。該校決定成立“防災減災”和防汛救災工作領導小組。
(二)建立完善應急救援隊伍。該校成立處置突發事故應急指揮部,下設綜合協調、情報信息、搶險救援、後勤保障、事故調查、善後處理7個應急救援小組。各應急救援小組在指揮部的統一指揮下、負責聯絡協調、組織指揮本組成員按照相關應急預案和縣防災減災工作領導小組的要求開展工作。各應急小組要針對該校的特點,作好應對各類突發災害的應急處置演練,提高應急處置能力,做到召之即來,來之能戰。
(一)指揮部:
主要職責:1、制定應急處置決策;2、調動應急隊伍;3、發布和解除應急救援令;4、組織指揮
應急救援行動;5、做好事故善後處理工作;6、總結事故應急處置經驗教訓;7、組織實施演練。
(二)綜合協調組:
主要職責:1、傳達指揮部的指令,協調各應急組的統一行動;2、及時了解掌握和報告事故救援搶險進展情況,當好指揮部參謀。
(三)情報信息組:
主要職責:及時收集掌握信息,將突發性災害事故情況立即報告指揮部,並準確地作好記錄,負責有關信息發布。
(四)搶險救援組:
主要職責:負責對現場受傷人員的救助,排除現場各種險情,組織搶修、控制和穩定事故現場。
(五)現場治安組:
主要職責:維護現場治安秩序,做好宣傳,教育、疏導工作,控制事態發展,監控事故主要責任人及相關當事人。
(六)後勤保護組:
主要責任:負責保障救援人員的飲食安排及物資準備,做好現場救護工作。
(七)事故調查組:
主要職責:查明事故發生的經過,原因、人員傷亡情況及經濟損失;認定事故性質和事故責任,對事故責任者提出處理建議;提交事故調查報告,送綜合協調組報縣教委災害事故現場處置指揮部。
(八)善後處理組:
主要職責:負責對受災人員實施救助、安撫,妥善安置受災人員,做好保險理賠工作,維護社會穩定。
三、主要工作任務
(一)切實加強宣傳教育。綜合協調組負責組織宣傳教育,加大對“防災減災日”和防汛救災活動的宣傳力度,在
人員密集場所、街道和校園內設立宣傳站點,印製、發放宣傳資料,採取多種形式,加強宣傳,同時加強對師生進行地震、地質災害的自護自救知識教育。
(二)開展隱患排查整治。該校在副校長(分管負責人)的帶領下,由楊祥明、冉啟富、譚瑞林、各村校負責人組成隱患排查組,全面排查D、C級危房,校內設施設備疏散通道,凡居住在D級危房的人員,必須全部遷出並落實安置點進行妥善安置。校內設施和疏散通道隱患立即整改排除。每次隱患排查的結果必須有工作人員和排查負責人簽字,排查出的隱患必須如實記入隱患台帳,整改措施必須及時有效,整改效果必須明顯實在,排查資料必須完善齊全,並報縣教委“防災減災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學校安全監督科)”備案。
(三)抓緊做好物資準備。學校操場、體育場等地勢比較寬擴的區域,以15分鐘內步行到達為宜,做好生活必需品和相關物資準備工作。做好醫療救護和衛生防疫藥品、器械準備,確保信息暢通。
(四)積極開展應急演練。該校由校長負總責,從2011年4月12日~2011年5月12日,開展“防災減災演練月”活動。根據工作需要,按照“全面演練,晝夜結合,突出重點”的原則,由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組織師生疏散演練、搶險救援演練、應急保障演練等。演練必須三次以上,演練時各校特別注意擁擠踩踏,嚴防踩踏傷亡事故發生。保證在2分鐘以內,達到安全有序疏散為止。
四、有關工作要求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開展“防災減災日”和防汛救災活動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執政為民的具體體現,該校本著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對黨和人民負責的態度,將開展好此項工作作為當前重要的政治任務,由校長親自抓,落實專門工作人員,成立工作領導小組,認真制定工作計畫,全面落實具體要求,保障應急經費使用。積極開展宣傳教育、隱患排查整治、搶險救援隊伍組建、應急演練、物資準備等工作,絕不搞形式,走過場,敷衍塞責。對“防災減災日”和防汛救災活動的開展實行目標責任制,並將責任分解落實到相關人員,確保責任到人。隨時接受縣應急辦、縣教委“防災減災”領導小組辦公室對該校演練和隱患排查落實情況的檢查督導。
(二)加強值班,保障通訊暢通。嚴格執行24小時值班制度,不得對值班電話進行呼叫轉移等處理,堅決避免因值守不到位貽誤災情傳遞和搶險救援的最佳時機。主要負責人、搶險救災隊員必須保持24小時通訊暢通,堅決避免因為通訊不暢出現人員無法聯繫、隊伍無法集結、物資無法調出等情況的發生。要認真做好信息的上傳下達,加強演練隱患排查整改相關收集,及時向教委“防災減災”辦公室(學校安全監督科)報送信息。
主題活動
2009年
2009年5月12日是中國首個“防災減災日”。國家減災委對組織開展首個國家“防災減災日”進行了研究,對各地、各部門開展“防災減災日”活動提出了要求,主要圍繞以下四個方面開展。
1.是開展中國小防災減災專題活動。宣傳周期間,全國中國小普遍開展一次防災減災專題活動。通過組織防災減災演練、主題班會、板報宣傳、觀看防災減災影視作品等活動,開展形式多樣的防災減災宣傳主題活動,提高學生防災減災素養。
2.開展各類防災減災教育活動。針對本地本部門主要災害風險,立足民眾廣泛參與,有針對性地向廣大幹部和民眾介紹災害基本知識、防災減災基本常識和避險自救互救的基本技能。
3.開展形式多樣的防災減災演練。針對公共安全、突發事件、應急救援、衛生防疫、自救互救、轉移安置等內容,針對特定人群,因地制宜地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各類防災減災演練。針對消防安全、生產安全、醫療救護等內容,開展有針對性的技能培訓和技能練兵活動。
4.開展“防災減災日”集中宣傳活動。宣傳周期間,各類媒體集中開展各類防災減災宣傳活動。通過開設專欄、專題,播出有關專題和影視節目,報導各地活動開展情況、防災減災措施經驗以及取得的成績,宣傳防災減災政策法規,營造防災減災輿論氛圍。
2010年
2010年5月12日是中國第二個“防災減災日”,主題是:“減災從社區做起”。
2011年
2011年5月12日是中國第三個“防災減災日”,主題是“防災減災從我做起”。5月9日至15日為防災減災宣傳周。為做好2011年“防災減災日”的各項工作,經國務院同意,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緊緊圍繞“防災減災日”主題開展工作
二、組織倡導公眾開展“四個一”活動
三、大力開展全民防災減災宣傳教育
四、紮實開展災害風險隱患排查治理
五、積極組織民眾開展防災減災演練
2012年
2012年5月12日是中國第四個“防災減災日”,主題是“弘揚防災減災文化,提高防災減災意識”。5月7日至13日為防災減災宣傳周。為做好2012年“防災減災日”的各項工作,經國務院同意,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積極開展防災減災文化宣傳活動
二、大力推進防災減災知識和技能普及工作
三、深入開展災害風險隱患排查治理
四、廣泛開展防災減災演練活動
五、紮實推進減災示範社區創建工作
2013年
2013年5月12日5月12日是中國第五個“防災減災日”,主題是“識別災害風險,掌握減災技能”。5月6日至12日為防災減災宣傳周。為做好2013年“防災減災日”各項工作,經國務院同意,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組織開展防災減災科普宣傳活動
二、認真做好防災減災基本技能普及工作
三、深入開展災害風險隱患排查治理活動
四、積極開展防災減災應急演練活動
2014年
2014年5月12日是中國第六個防災減災日,主題是“城鎮化與減災”,5月10日至16日為防災減災宣傳周。為做好2014年防災減災日各項工作,經國務院同意,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突出城鎮化與減災主題,紮實開展防災減災活動
二、加大宣傳教育力度,普及防災減災知識技能
三、加強災害風險評估,深入推進隱患排查治理
四、修訂完善應急預案,組織開展防災減災演練
2015年
2015年5月12日是中國第七個防災減災日,主題是“科學減災 依法應對”,5月11日至17日為防災減災宣傳周。為做好2015年防災減災日各項工作,經國務院同意,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突出“科學減災 依法應對”主題,紮實開展防災減災活動
二、不斷豐富宣傳教育內容,大力普及防災減災知識和技能
三、深入推進災害風險隱患排查,加大集中整治力度
四、修訂完善應急預案,積極開展防災減災演練
2016年
2016年5月12日是中國第八個防災減災日,主題是“減少災害風險 建設安全城市”,5月9日至15日為防災減災宣傳周。為做好2016年防災減災日各項工作,經國務院同意,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突出“減少災害風險 建設安全城市”主題,深入開展防災減災活動
二、豐富宣傳教育內容,大力普及防災減災知識和技能
三、強化風險評估,紮實推進災害隱患排查和集中整治
四、完善應急預案,積極開展防災減災演練
2017年
2017年5月12日是中國第九個全國防災減災日,主題是“減輕社區災害風險,提升基層減災能力”,5月8日至14日為防災減災宣傳周。為做好2017年全國防災減災日各項工作,經國務院同意,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突出全國防災減災日主題,深入開展防災減災活動
二、創新宣傳教育形式,大力普及防災減災知識和技能
三、強化災害風險防範,紮實推進災害隱患排查治理
四、及時完善應急預案,積極開展防災減災救災演練
2018年
2018年5月12日是中國第十個全國防災減災日,主題是“行動起來,減輕身邊的災害風險”,5月7日至13日為防災減災宣傳周。為做好2018年全國防災減災日各項工作,經國務院領導同志同意,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突出“行動起來,減輕身邊的災害風險”主題,紮實開展防災減災宣傳教育活動
二、強化災害風險防範,有效推進災害隱患排查治理
三、修訂完善應急預案,紮實開展防災減災救災演練
四、加大宣傳教育力度,普及防災減災知識技能
2019年
2019年5月12日是中國第11個全國防災減災日,主題是“提高災害防治能力,構築生命安全防線”,5月6日至12日為防災減災宣傳周。這期間,應急管理部及全國各地開展了多場形式多樣、民眾廣泛參與的防災減災活動。
各地行動
2013年,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改革納入社會治理和公共安全框架。201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不斷完善災害調查評價、監測預警、防治應急體系。2016年12月1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印發,要求落實責任、完善體系、整合資源、統籌力量,切實提高防災減災救災工作法治化、規範化、現代化水平。
2017年7月31日,黑龍江省正式印發《黑龍江省綜合防災減災規劃(2016-2020年)》,規劃提出,完成齊齊哈爾、牡丹江、佳木斯等3個省級救災物資儲備分庫建設,創建200個全國綜合減災示範社區。開工建設“三江連通”骨幹工程,建成黑龍江、松花江、嫩江“三江治理”工程,尼爾基引嫩擴建骨幹一期工程等工程,到2020年力爭基本完成城鎮集中連片棚戶區改造,完成60萬戶農村泥草(危)房改造。
2018年應急管理部成立以來,組建了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組建了27支專業救援隊、一批跨區域機動救援力量和7支國際救援隊,著力打造應急救援“尖刀”和“拳頭”力量。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主動對標應急救援主力軍和國家隊定位,適應從“單一災種”向“全災種”應對全面轉型的需要,一手抓改革轉制,一手抓轉型升級,堅持在實踐中鍛鍊隊伍、提升能力。2018年,共出動1270萬人次、219萬車次,營救疏散民眾67.6萬人,搶救保護財產價值313億元。
2019年5月7日,全國首屆社會應急力量技能競賽全國集中競賽在國家(重慶)陸地搜尋與救護基地正式開賽,27支經過區域選拔和培訓考核的決賽隊伍在破拆、繩索、水域3大類12個技能競賽項目展開激烈角逐。
據不完全統計,“十二五”時期,全國建成各級各類防災減災宣傳教育基地2000多個。歷次防災減災宣傳周期間,全國共發放各類宣傳材料1.6億份,舉辦培訓及講座4.5萬場,舉行不同規模的演練14.5萬場、主體宣教活動2.6萬場,參與現場活動的直接受教育人群6500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