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2020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為切實做好全市2020年度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減少和避免地質災害造成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維護人民民眾生命和財產安全,根據國務院《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國務院令第394號,以下簡稱《條例》)、《山西省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山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決定及重點工作分工方案的實施意見》(晉政辦發﹝2012﹞20號,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大同市地質災害防治“十三五”規劃》以及省、市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會議精神,結合我市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同市2020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 頒布時間:2020年4月10日
  • 實施時間:2020年4月10日
  • 發布單位:大同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全文,印發的通知,政策解讀,

全文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將“以人為本”的理念貫穿於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各個環節,深刻理解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有關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提高自然災害防治的重要論述,強調要健全風險防範化解機制,堅持從源頭上防範化解重大安全風險,真正把問題解決在萌芽之時、成災之前。
二、基本原則
1、堅持屬地管理、分級負責。明確地方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地質災害防治的主體責任,做到政府組織領導、部門分工協作、全社會共同參與。
2、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科學運用監測預警、搬遷避讓和工程治理等多種措施,有效規避災害風險。
3、堅持專群結合、群測群防。充分發揮專業技術支撐單位作用,緊緊依靠廣大基層民眾全面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4、堅持誰建設、誰負責、誰引發、誰治理的原則。對工程建設、修路切坡、探採礦等人為活動引發的地質災害明確防災責任單位,切實落實防範治理責任。
三、組織領導
為了加強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組織領導,市政府決定成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組,領導組成員名單如下:
組 長:馬安全 市政府副市長
副組長:張建軍 市政府副秘書長
王學軍 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局長
成 員:殷雪年 市委宣傳部副部長
齊永恆 市教育局四級調研員
劉懷民 市財政局副局長
韓東新 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副局長
鄭軍仕 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四級調研員
李東升 市交通運輸局黨組成員
宋衛東 市水務局黨組成員
侯建臣 市文化和旅遊局四級調研員
彭 江 市衛生健康委二級調研員
王愛全 市應急管理局副局長
豐志剛 市能源局副局長
方 偉 市文物局二級調研員
趙潤遠 大同軍分區戰備建設處處長
衛春生 武警大同支隊副支隊長
魯 巨 市氣象局副局長
任建國 市防震減災中心副主任
左世娟 山西公路局大同分局副局長
李國余 同煤集團集團公司副總工程師、地質勘測處處長
廬 傑 大秦鐵路公司大同工務段橋隧科科長
領導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辦公室主任由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局長王學軍兼任。
四、地質災害情況及重點防治區域
截止2020年3月底,全市共排查確認地質災害隱患點632處,其中按險情分:特大型3處、大型21處、中型170處、小型438處;按類型分:崩塌233處、滑坡20處、土石流145處、地面塌陷181處、地裂縫51處、地面沉降2處。這些地質災害隱患在10個縣(區)均有分布,分別為:雲岡區108處、平城區53處、新榮區43處、雲州區33處、廣靈縣48處、左雲縣98處、陽高縣76處、天鎮縣42處、靈丘縣67處、渾源縣64處。全市受災害威脅人員近5萬餘人,受威脅財產超過20億元。根據我市地質環境特徵、地質災害發育分布規律,結合大同市氣象台2020年度氣候趨勢預測,預計2020年全市地質災害防治形勢依然嚴峻,突發地質災害發生的可能性依然較大,特別是在春季凍融期及6-9月汛期的極端氣候條件下,極易發生崩塌、滑坡、土石流及黃土質高陡邊坡地質災害,若在人口集中居住、威脅嚴重的地區發生地質災害,將造成巨大人員傷亡與財產損失。結合我市地質災害隱患分布情況及特點,重點防治區劃分如下:
1、大同煤田崩塌、地面塌陷重點防治區
該區域主要分布於雲岡區西部、左雲縣南部、新榮區西南部,面積約1092.47km2,占全市總面積的7.74%。該區地質災害隱患主要為地面塌陷、崩塌等,防治重點是村莊、廠礦、雲岡旅遊區、109國道、S339省道、S204省道、口泉線鐵路、雲岡線鐵路及其它縣鄉道路周圍的小規模崩塌、地面塌陷等地質災害隱患點。
2、平城區地裂縫重點防治區
該區域主要分布於平城區,面積約108.41km2,占全市總面積的0.77%。該區地質災害隱患主要是構造地裂縫,防治重點是地裂縫周邊居民住房、工廠、道路等地質災害隱患點。
3、陽高縣西北崩塌、土石流重點防治區
該區域主要分布於陽高縣西北雲門等山區,面積約101.55km2,占全市總面積的0.72%。主要以土石流、崩塌隱患為主,防治重點是村莊、S202省道及其它縣鄉道路周圍的崩塌、高陡邊坡、土石流等地質災害隱患點。
4、雲州區南-渾源縣土石流、地面塌陷、崩塌、滑坡重點防治區
該區域主要分布於渾源縣大部、雲州區南部、陽高縣南部,面積約1425.81km2,占全市總面積的10.10%。該區地質災害隱患主要以土石流、地面塌陷、崩塌、滑坡為主,防治重點是村莊、廠礦、恆山景區、榮烏高速、天黎高速、S203省道及其它縣鄉道路周圍的崩塌、土石流、滑坡、地面塌陷等地質災害隱患點。
5、靈丘縣中南部崩塌、土石流、地面塌陷重點防治區該區域主要分布於靈丘縣中南部山區及道路兩旁,面積約633.48km2,占全市總面積的4.49%。該區主要地質災害隱患為土石流、崩塌、地面塌陷等,防治重點是村莊、廠礦、108國道、S201省道及其它縣鄉道路周圍的崩塌、土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質災害隱患點。
五、地質災害防治措施
(一)科學部署防治工作,嚴格落實防治責任
各級自然資源部門要會同氣象、水利、地震、交通、應急等有關部門就年度地質災害趨勢進行會商,研判地質災害發展變化趨勢,科學確定地質災害防治重點時段與重點區域,制定切實可行的防範措施;各縣(區)人民政府要及早印發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召開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會議,全面安排部署防治工作。
嚴格落實政府主體責任。要以《條例》、《實施意見》為依據,堅持地質災害防治屬地管理,明確地方人民政府地質災害防治的主體責任,強化黨委、政府“一把手”負責制,加強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領導,各縣(區)人民政府要把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納入政府績效考核,考核結果作為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內容。建立完善逐級負責制,市、
縣(區)、鄉(鎮)逐級簽訂責任狀,發放“兩書兩卡”,確保防治責任和防治措施層層落到實處。對在地質災害防範和處置中玩忽職守,致使工作不到位,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要依法依規嚴肅追究行政領導和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強化部門防災責任和監管責任。自然資源部門要做好本行政區內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工作,負責編制全市地質災害防治規劃,指導開展地質災害治理工程,承擔地質災害應急救援的技術支撐工作;應急管理部門負責組織編制市級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組織開展預案演練,組織協調重大地質災害應急救援工作。要充分發揮好應急管理部門綜合優勢和自然資源部門專業優勢,確實理清“防”和“救”的工作關係,形成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合力。其它地質災害防治成員單位要按照《條例》、《實施意見》要求,落實各自防災和監管責任,細化目標任務,強化問題導向,突出工作重點,依法依規依職做好人員密集場地、礦山開採、交通幹線、水利設施、旅遊景區、輸油(氣)管線、城鄉人居環境改善項目、移民搬遷工程等各自相關領域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同時加強溝通聯絡和信息共享,共同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二)加強重點時段和重要隱患的防範
各縣(區)人民政府、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冰雪融凍期和汛期兩個重要時段的地災防範工作,要建立健全地質災害隱患排查制度,組織好本轄區地質災害隱患點經常性巡迴檢查,紮實做好汛前排查、汛中檢查和汛後核查。要加強排查黃土區、旅遊區、交通幹線、工礦施工區以及受地質災害威脅嚴重的城中村、居民區、學校、醫院等人員密集區,特別對高陡邊坡要進行“拉網式、地毯式”排查,嚴格執行“坡要到頂、溝要到頭”總要求,對排查出的高陡邊坡隱患,按照分類處置方案,有計畫、有步驟實施工程治理、搬遷避讓、和排危除險等防治措施,逐步消除災害威脅。對納入工程治理的隱患點,要儘快制定治理方案,落實治理資金,認真組織實施;對納入搬遷避讓的地質災害隱患點,要做好搬遷對象確認、協定簽訂、配套經費落實、安置點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舊房拆除和土地復墾等相關工作;對納入排危除險的隱患點,要嚴格規範操作,防止次生災害發生;對於其他隱患點,要進一步明確監測人和責任人,嚴格落實日常監測監控措施,發現重大災情險情要及時預警、迅速組織人員撤離。
(三)加強監測預警預報
各縣(區)人民政府要儘快構建自然資源、應急、氣象、水利等部門聯合監測預警信息共享平台,建立預報會商和預警聯動機制。要熟練掌握市、縣兩級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及時更新隱患點資料庫。自然資源部門要加強與氣象部門的協調、溝通,及時發布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信息,確保每條信息傳達到地質災害所在的鄉(鎮)、村和具體的監測責任人和監測人,不斷提高預報精度和水平。
(四)提高群測群防水平
各縣(區)、鄉(鎮)人民政府要加強群測群防的組織領導,健全以村幹部和骨幹民眾為主體的群測群防隊伍,引導、鼓勵基層社區、村組成立地質災害聯防聯控互助組織。為地質災害群測群防人員發放適當的監測補助,配備基本的監測預警設備,同時組織相關部門和專業技術人員加強對基層群測群防人員的防災知識技能培訓,不斷提高群測群防隊伍識災報災、監測預警和臨災避險應急能力。每個地質災害隱患點都要按照《山西省自然資源廳關於進一步規範全省地質災害隱點警示標識牌的通知》(晉自然資明電〔2020〕7號)有關要求,更新製作規範的地質災害隱患點警示標識牌,明確防災責任人、監測責任人及技術負責人。
(五)推進農村地質災害治理搬遷
各有關縣(區)人民政府要按照《關於加快推進農村地質災害治理搬遷工作的意見》(晉農居辦發〔2015〕23號)、《大同市農村地質災害搬遷治理規劃(2014—2020年)》、《山西省自然資源廳關於做好2020年度農村地質災害治理搬遷工作的通知》(晉自然資發〔2020〕2號)、《大同市2020年度農村地質災害治理搬遷實施方案》等精神,進一步落實縣(區)人民政府實施主體責任,各有關部門要積極配合,有關鄉(鎮)人民政府要主動作為,制定本區域內的搬遷規劃及年度工作實施方案,按照市人民政府下達的搬遷任務,加大資金統籌力度,把農村地質災害治理搬遷和新農村建設、城鄉一體化、扶貧開發等相結合,按照搬遷一戶減少一戶威脅、搬遷一村減少一個隱患點的總思路,切實維護受威脅民眾的利益。紮實做好農村地質災害治理搬遷工作,確保年度搬遷任務當年全面開工、竣工過半,兩年全部入住。同時要強化農村地質災害治理搬遷工作的全過程管理和搬遷戶信息管理,及時健全搬遷工作資料,確保資料合規、齊全和真實。
(六)加大地質災害防治經費投入和工程治理力度按照《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山西省2020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等有關規定,各縣(區)人民政府要將年度地質災害防治經費列入財政預算,逐步加大對地質災害防治經費的投入力度,確保能開展基本的防治工作所需;對列入大同市自然災害防治重點工程的隱患點撥付專項資金實施工程治理。要嚴格資金管理,確保地質災害防治經費專款專用。積極探索、鼓勵、吸引社會資金投入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七)做好地質災害宣傳培訓應急避險演練
要全面開展科普宣傳,提高受威脅民眾的防範意識。通過發放宣傳畫、宣傳單、防治手冊、科普讀物、張貼宣傳圖冊等方式,增強全社會預防地質災害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網路等媒體多角度、全方位普及宣傳地質災害防治知識。組織有關部門和地質災害防治技術支撐單位開展“四進”(進村子、進學校、進社區、進家庭)到點到戶科普宣傳活動,把防災避險常識普及到千家萬戶。利用等時機,大力開展防災減災宣傳活動,切實提高廣大人民民眾的防災、識災、避災能力。
全方位培訓地質災害防治人員。把組織學習貫徹落實《條例》和《實施意見》納入縣級以上領導幹部及各成員單位負責人及地質災害防治骨幹培訓內容,提高縣(區)人民政府負責人及各成員單位負責人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責任意識,進一步提高巡查監測、應急處置和協調管理能力;各縣(區)人民政府負責組織本行政區內隱患點群測群防員全員培訓,進一步提高監測監控、預警預報和履職盡責能力。
加大地質災害應急避險演練力度。各縣(區)人民政府對每一處高危地質災害隱患點每年至少組織一次地質災害應急避險演練,努力提高各級部門指揮決策、協同配合、應急處置和後勤保障能力,提高幹部民眾應對應急預案的認知程度,確保面臨災、險情時能夠有序撤離、科學避讓。
(八)加強應急值守
全市自然資源系統和相關部門要堅持地質災害24小時應急值守制度,帶班員、值班員保持24小時在崗和通訊暢通,認真落實地質災害每日“零報告”制度。市、縣(區)應急分隊要時刻保持足夠人員在崗,汛期不得離開本地。嚴格落實國家重大公共突發事件信息上報規定和地質災害災情險情信息上報制度。相關部門和業務支撐單位、防治專家要根據雨情、災情變化情況做好進駐片區值守計畫。
(九)不斷夯實地質災害防治基礎
科學制定年度防治方案。市(縣)自然資源部門要會同氣象、水利、地震、應急管理、交通運輸、住建等部門進行年度地質災害趨勢會商,研判地質災害發展變化趨勢,科學確定地質災害防治重點時段和重點區域,提出針對性防治措施,科學制定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周密部署防治工作。
加大對高發易發區地質災害的調查力度。持續對高陡邊坡隱患點的分類處置工作,逐步消除地質災害隱患威脅,切實維護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
嚴格落實《山西省自然資源廳關於構建地質災害防治技術支撐體系的實施意見》,市(縣)自然資源部門要積極與地質災害防治技術支撐單位加強合作,逐步解決基層地質災害防治技術人員少、防治力量薄弱、群測群防人員素質不高、防治責任心較差、技術裝備簡陋等問題,繼續深化地質災害防治技術支撐體系建設,提升基層地質災害防治能力。

印發的通知

同政辦發〔2020〕15號
各縣(區)人民政府,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市直各委、局、辦:
《大同市2020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已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大同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0年4月10日

政策解讀

一、出台背景
為切實做好全市2020年度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減少和避免地質災害造成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維護人民民眾生命和財產安全,根據國務院《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國務院令第394號,以下簡稱《條例》)、《山西省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山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決定及重點工作分工方案的實施意見》(晉政辦發﹝2012﹞20號,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大同市地質災害防治“十三五”規劃》以及全省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結合我市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二、出台依據
(一)《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國務院令第394號)
(二)《山西省地質災害防治條例》
(三)《山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決定及重點工作分工方案的實施意見》(晉政辦發﹝2012﹞20號)、
(四)《大同市地質災害防治“十三五”規劃》
三、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將“以人為本”的理念貫穿於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各個環節,深刻理解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強調要健全風險防範化解機制,堅持從源頭上防範化解重大安全風險,真正把問題解決在萌芽之時、成災之前。
四、基本原則
堅持屬地管理、分級負責,明確地方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地質災害防治的主體責任,做到政府組織領導、部門分工協作、全社會共同參與;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科學運用監測預警、搬遷避讓和工程治理等多種措施,有效規避災害風險;堅持專群結合、群測群防,充分發揮專業技術支撐單位作用,緊緊依靠廣大基層民眾全面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堅持誰建設、誰負責、誰引發、誰治理的原則,對工程建設、修路切坡、探採礦等人為活動引發的地質災害明確防災責任單位,切實落實防範治理責任。
五、防治重點區域
根據《大同市地質災害防治十三五規劃》,大同市的重點防治區域主要為以下幾個區域:一是雲岡區西部、左雲縣南部、新榮區西南部大同煤田崩塌、地面塌陷重點防治區;二是平城區地裂縫重點防治區;三是陽高縣西北崩塌、土石流重點防治區;四是雲州區南-渾源縣土石流、地面塌陷、崩塌、滑坡重點防治區;五是靈丘縣中南部崩塌、土石流、地面塌陷重點防治區。
六、主要防治措施
(一)科學部署防治工作,嚴格落實防治責任。召開年度地質災害趨勢進行會商,研判地質災害發展變化趨勢,科學確定地質災害防治重點時段與重點區域,制定切實可行的防範措施;印發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召開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會議,全面安排部署防治工作。
堅持地質災害防治屬地管理,強化部門防災責任和監管責任。各縣(區)、相關部門要按照《條例》《實施意見》要求,落實各自防災和監管責任,細化目標任務,強化問題導向,突出工作重點,依法依規依職做好人員密集場地、礦山開採、交通幹線、水利設施、旅遊景區、輸油(氣)管線、城鄉人居環境改善項目、移民搬遷工程等各自相關領域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同時加強溝通聯絡和信息共享,共同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二)加強重點時段地和重要隱患的防範。加強對春季凍融期、汛期兩個重要時段的地質災害防範工作,對高陡邊坡隱患點,按照分類處置方案,有計畫有步驟地實施工程治理、排危除險及搬遷避讓等防範措施。
(三)加大地質災害防治經費投入和工程治理力度。按照《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全省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等有關規定,各縣(區)人民政府要將年度地質災害防治經費列入財政預算,逐步加大對地質災害防治經費的投入力度,確保能開展基本的防治工作所需,並且做到專款專用,對列入大同市自然災害防治重點工程的隱患點撥付專項資金實施工程治理。
(四)加強宣傳培訓和避險演練。採用多種方式組織有關部門和地質災害防治技術支撐單位開展“四進”(進村子、進學校、進社區、進家庭)到點到戶科普宣傳活動,把防災避險常識普及到千家萬戶。利用時機,大力開展防災減災宣傳活動;組織地質災害防治成員單位、分管領導、鄉(鎮)、村群測群防隊伍進行不少於10天的地質災害防治知識、技能等培訓,進一步提高巡查監測、預警預報、知災識災、應急處置和協調管理能力。在地質災害高易發區縣(區),每一處高危地質災害隱患點每年至少組織一次地質災害應急避險演練,提高民眾應急避險和自救能力。
(五)積極推進農村地質災害治理搬遷。今年農村地質災害治理搬遷任務的重點是天鎮縣220戶的受威脅住戶。目前,省配套資金已提前撥付,市級配套資金已列入財政預算,下步,將督促天鎮縣人民政府按照實施方案完成年度搬遷任務。對於2019年之前涉及搬遷任務仍未驗收的縣(區)人民政府,要求有關縣(區)人民政府一定要正視存在問題,不迴避矛盾、不掩蓋事實,積極提出解決方案,加大工作力度,堅決遏制農村地質災害搬遷工程成為歷史遺留問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