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頭征

水母頭征

海蛇頭征(水母頭征)mdash;mdash;腦靜脈畸形(腦發育性靜脈異常),異常擴張的髓靜脈引流入1~2條粗大的引流靜脈,形成海蛇頭征,不伴有供血動脈和直接的動靜脈短路。門靜脈高壓時臍靜脈重新開放,與副臍靜脈、腹壁靜脈等連線,在臍周腹壁形成迂曲的靜脈,血流方向為:臍以上向上,臍以下向下。以此血流方向可資與上或下腔靜脈梗阻造成的側支循環相鑑別。腹壁靜脈曲張顯著者可呈海蛇頭狀稱水母頭征。是門靜脈高壓病的一種臨床表現。門靜脈高壓(portalhypertension)是一組由門靜脈壓力持久增高引起的症候群。絕大多數病人由肝硬化引起,少數病人繼發於門靜脈主幹或肝靜脈梗阻以及一些原因不明的因素。

基本介紹

  • 患病部位:頭部
  • 相關疾病:血管瘤 膽汁性肝硬化 肝纖維化 砷中毒 脂肪肝 肝豆狀核變性 白血病 骨髓纖維化 真性紅細胞增多症 結節病 縮窄性心包炎 胰腺囊腫
  • 所屬科室:其他科室 其他綜合
  • 相關症狀:白細胞增多 出血傾向 蛋白尿 盜汗 惡病質 噁心 乏力 腹壁靜脈怒張 腹水 腹痛 腹瀉 腹脹 肝功能衰竭 肝功能異常 肝脾腫大 肝纖維化 肝臟腫大 關節強直 關節疼痛 寒戰 紅細胞增多 黃疸
原因,檢查,鑑別診斷,緩解方法,

原因

門靜脈高壓病因各異,其發病原因迄今為止也仍未完全闡明,但門靜脈血流受阻是其發病的根本原因,但並非惟一原因。過去本症的病因學分類眾多,諸如Whipple、Leevy、Sherlock、Dolle、Friedel等。現根據本症近年來發病機制的研究進展,結合其病因和解剖部位,又考慮到簡單實用,引用BassSombry分類法進行介紹。
1.原發性血流量增加型
(1)動脈-門靜脈瘺(包括肝內、脾內及其他內臟)。
(3)門靜脈海綿狀血管瘤
(4)非肝病性脾大(如真性紅細胞增多症、白血病、淋巴瘤等)。
2.原發性血流阻力增加型
(1)肝前型:發病率5%。
①血栓形成:門靜脈血栓形成;脾靜脈血栓形成;門靜脈海綿樣變
②門靜脈或脾靜脈受外來腫瘤或假性胰腺囊腫壓迫或浸潤,或門靜脈癌栓。
(2)肝內型:發病率占90%。
①竇前型:早期血吸蟲病、先天性肝纖維化、特發性門靜脈高壓、早期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膽管炎、肝豆狀核變性、砷中毒、硫唑嘌呤肝毒性、骨髓纖維化(早期)、結節病、骨髓增生性疾病等。
②竇型/混合型: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脂肪肝、不完全間隔性纖維化、肝細胞結節再生性增生、維生素A中毒、氨甲喋呤中毒、晚期血吸蟲病及膽管炎等。
③竇後型:肝靜脈血栓形成或栓塞、布-卡氏綜合徵等。
(3)肝後型:占1%。下腔靜脈閉塞性疾病、縮窄性心包炎、慢性右心衰、三尖瓣功能不全(先天性、風濕性)等。

檢查

典型的水母征,我們通常叫它靜脈瘤,DSA是其診斷的金標準。這種血管畸形挺常見的,凡是圖像質量比較好的MR圖像,仔細觀察均容易發現。
診斷要點:動脈相、毛細血管相正常,髓靜脈擴張造影劑滯留,典型者表現為海蛇頭征/水母頭征。其實所謂隱匿型血管畸形中部分病例可能存在此種漏診。MR增強對於腦發育性靜脈異常診斷價值極大。
門靜脈高壓的診斷一般並不困難,主要根據脾大、脾功能亢進,食管下段靜脈曲張上消化道出血和腹水三大特點即可進行診斷。除確診為門脈高壓症外,還應判定是肝內型還是肝外型;梗阻的原因是什麼。輔助檢查:採用血常規化驗,胃鏡或鋇餐,彩色都卜勒B超,門靜脈造影和肝穿活檢等手段。有時還需與其他有類似症狀和體徵的疾病相鑑別。

鑑別診斷

1.特發性門靜脈高壓(Banti綜合徵)1882年義大利學者Banti首次注意到與已知血液病和其他疾病無關的伴有脾腫大的貧血,故稱Banti綜合徵。其病因和發病機制迄今仍不明確,可能與接觸毒物、感染、免疫、遺傳等因素有關。其肝臟組織學上顯示肝臟閉塞性門靜脈病,肝內門靜脈大、中型分支呈現明顯的內皮下增厚,膽管周圍纖維化。臨床上常見隱匿起病,多以左上腹腫塊為主訴就診,也出現消化道出血、貧血、水腫等,體檢可見脾大,明顯貧血貌,肝不大,少數可見腹壁靜脈怒張,黃疸及腹水少見,肝性腦病罕見。貧血為正細胞正色素性或正細胞低色素性,也可見全血細胞減少,肝功能多正常或輕度異常。本病採用分流或斷流手術治療效果較好,預後良好。本病需與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相鑑別,確診需肝組織病理學檢查發現沒有瀰漫性再生結節、並排除各種原因肝硬化、血吸蟲性肝纖維化和肝外門靜脈阻塞等。
2.布-卡(Budd-Chiari)綜合徵是由於肝靜脈、肝段下腔靜脈血栓或癌栓形成,膜性狹窄或閉塞以及某些心臟病均可引起肝靜脈流出道梗阻,使肝臟出現肝竇淤血、出血、壞死等病理變化,最終導致竇後性門靜脈高壓的一組臨床綜合徵。病理上分為血栓性、膜性、纖維狹窄性3種類型。臨床表現首先與阻塞部位有關,肝靜脈阻塞者主要表現為腹痛、肝臟腫大、壓痛及腹水;下腔靜脈阻塞者尚有下肢水腫、潰瘍、色素沉著甚至靜脈曲張。病變累及腎靜脈可出現蛋白尿甚或腎病綜合徵。腹部超聲、都卜勒、CT、磁共振成像、肝或下腔靜脈造影等有助於明確診斷。手術及非手術治療效果尚好,可明顯改善病人預後。
3.肝小靜脈閉塞症是由於野百合鹼、化療藥物、毒物、放療等因素導致的肝內中央靜脈和小葉下靜脈內皮腫脹或纖維化,引起的管腔狹窄甚至閉塞。臨床表現非常類似於布-卡綜合徵,由於肝靜脈流出道梗阻出現肝大、腹水和水腫,病人多急劇起病,上腹劇痛、腹脹,迅速出現腹水、肝臟腫大、壓痛等。多數病人可在發病前有呼吸道、胃腸道或全身出現前驅期症狀,也可伴隨發熱、食欲不振、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但黃疸、脾大和下肢水腫較少見,急性期多伴有明顯肝功能異常。本病約半數於2~6周內恢復,20%死於肝功能衰竭,少數可發展為肝硬化門靜脈高壓。本病的診斷主要依靠肝活檢,腹腔鏡直視下活檢最具診斷意義。
4.脾大性疾病許多疾病特別是血液及淋巴系統疾病及某些傳染病可有脾大,也可繼發於門靜脈高壓;有些脾臟本身的疾病亦表現脾大;需鑑別的有:
(1)霍奇金(Hodgkin)病及其他淋巴瘤:這類疾病是原發於淋巴網狀組織的惡性腫瘤,包括霍奇金病淋巴肉瘤、網織細胞瘤等。
①全身表現:發熱、盜汗、消瘦、乏力及貧血病容等,特別是早期易誤診。
②肝、脾、淋巴結腫大:約20%~50%有脾大,特別是脾型霍奇金病的脾臟可極度腫大;表淺淋巴結腫大,以頸淋巴結腫大為多(占60%以上);肝大,約占10%。
③骨骼及皮膚損害(如皮內結節及蕈樣真菌病,紅斑及濕疹等)。
④X線檢查,如肺、縱隔及骨骼受損則可有陽性發現。
⑤血象,早期僅紅細胞減少,晚期則全血細胞減少
⑥骨髓穿刺及淋巴結穿刺塗片或活檢如發現李-史(Reed-Sternderg)細胞可確診本病。
(2)白血病:
①全身表現:發熱、貧血及出血傾向,晚期有惡病質。
②肝、脾、淋巴結腫大,以脾大明顯,可極度腫大。
③皮膚,骨骼及胃腸道受累可引起相應症狀。
④白細胞增多是本病的特徵,多數在10.0109/L以上,可高達100.0109/L。
⑤骨髓象:呈瀰漫性增生,幼紅細胞及巨核細胞系統減少。
(3)遺傳性球形細胞增多症:又稱家族性溶血性貧血或慢性遺傳溶血性黃疸。其特點:
①明顯家庭史:多在10歲以前發病。
②臨床表現:貧血輕微、黃疸可有可無(為溶血性)、肝脾腫大以脾腫大為主(70%~80%)。
③如因情緒波動或感染易發生溶血危象:表現為突然發生貧血,血紅蛋白急劇下降至30g/L左右,伴有發熱、寒戰、嘔吐、肝及脾區痛,黃疸加深,可持續數天至10餘天不等。
④血象:紅細胞及血紅蛋白降低,網織紅細胞計數明顯增加(5%~20%),可見小球形細胞增多,紅細胞滲透脆性試驗增高,抗人球蛋白試驗陰性。
⑤骨髓象示紅細胞系統增生活躍,並以中幼和晚幼紅細胞增多為主。
⑥X線檢查可見顱骨及手骨質變薄,髓腔加寬。本病脾切除效果良好,以4歲以上手術為宜。
(4)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為某些原因引起血液中產生自身抗體,吸附於紅細胞表面形成抗原抗體複合物,使紅細胞破壞而產生溶血。本病分為急、慢性兩種。急性為原發性,以小兒多見。慢性者多見於成年女性,常為繼發性,輕度貧血
①表現:頭暈、頭痛、乏力、食欲不振等。
②血象檢查:紅細胞及血紅蛋白不同程度降低,網織紅細胞明顯升高,可達50%。
③抗人體球蛋白試驗(Coombs試驗)陽性對本病有診斷意義。
(5)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本病病因迄今為止尚不明確。分為急慢性兩類。
①急性見於小兒。發病前1~3周常有上呼吸道感染、水痘、麻疹及病毒感染史;發病急;皮膚黏膜有出血斑點;口鼻及牙齦出血史,甚至可出現胃腸道、泌尿道及顱內出血;肝脾常有腫大。
②慢性者多見於青年女性,起病慢,有長期月經過多,牙齦出血,皮下淤斑史;出血不嚴重,但經常反覆發作,輕度脾大。
③骨髓檢查發現血小板、巨核細胞減少或消失即可確診。
(6)黑熱病:
①脾大顯著,肝可輕度腫大。若網狀內皮細胞增生壓迫小動脈可發生灶狀梗死,此時脾區痛並可聽到摩擦音。
②皮膚色素加深,表淺淋巴結腫大並可在淋巴結內找到含有原蟲的網狀內皮細胞。皮膚及皮下結節中含有原蟲。
③血象。全血細胞減少,尤以中性粒細胞為顯著,可2.0109/L,骨髓穿刺找到病原體可以確診。
①有本病流行區生活史,病人往往有腸道病變而出現慢性腹瀉,可有膿血。
②脾臟可極大,較硬;多伴腹水。
③乙狀結腸鏡檢,在乙狀結腸與直腸交界腸壁處做活體組織檢查,發現蟲卵陽性率頗高,即可鑑別。
(8)慢性瘧疾:
①有瘧疾病史或近期反覆發作史。
②脾大顯著伴脾功能亢進
③骨髓穿刺塗片比血塗片陽性率高,可資鑑別。
①多為15歲後發病,女性較多,以關節病變為主,表現為向心型或周圍型關節疼痛、腫脹、積液,後期出現關節強直、畸形及功能受限。
②本病晚期可有脾大,但多在本病的活動期。
5.上消化道出血當患者以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就診時,應與消化性潰瘍、胃癌、食管癌等疾病相鑑別。
6.腹水典型的肝硬化腹水為漏出液,少數病人可因肝病本身的原因或併發症的出現,可呈現不典型表現,其中極少為滲出液,較多介於滲出液和漏出液之間,偶爾呈血性。肝硬化腹水須與心源性、腎性、營養不良性、癌性等疾病所致腹水相區別。腹水本身無鑑別診斷價值,需結合病史、體徵和其他資料進行鑑別

緩解方法

本病的早期可無任何症狀,而一旦出現症狀又往往比較兇險,故有必要對患有肝炎後肝硬化和血吸蟲性肝硬化(血吸蟲性肝硬化見於血吸蟲病的晚期,由於蟲卵在肝內大量沉積,特別沉積在門靜脈乾支系周圍的小分支內,引起門脈乾支系統,尤其是第2、3、4級分支周圍纖維化,即所謂幹線型肝硬化)的患者結合健康體檢定期隨訪;以便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