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MRI)是利用原子核在強磁場內發生共振產生的信號經圖像重建的一種成像技術,是一種核物理現象。它是利用射頻脈衝對置於磁場中含有自旋不為零的原子核進行激勵,射頻脈衝停止後,原子核進行弛豫,在其弛豫過程中用感應線圈採集信號,按一定的數學方法重建形成數學圖像。

MRI成像技術不同於其他成像技術,它提供的信息量遠遠大於醫學影像學中的其他許多成像技術。因此,對疾病的診斷具有很大的明顯優越性。可以直接作出橫斷面、矢狀面、冠狀面和各種斜面的體層圖像,不會產生CT檢測中的偽影;血管造影(MRA)不需注射造影劑;無電離輻射,對機體沒有不良影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磁共振成像
  • 外文名稱:Chinese Journal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 語言:中文
  • 類別:出版,醫學期刊
  • 主管單位:衛生部
  • 主辦單位:中國醫院協會、首都醫學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
  • 編輯單位:《磁共振成像》編輯部
  • 創刊時間:2010年
  • 出版周期:雙月刊
  • 國內刊號:CN:11-5902/R
  • 國際刊號:ISSN: 1674-8034
  • 郵發代號:2-855
  • 定價:16.00元/期;96.00元/年
  • 出版地:北京市
檢查前準備,臨床意義,

檢查前準備

進行磁共振檢查前,應去除身上帶的手機、呼機、磁卡、手錶、硬幣、鑰匙、打火機、金屬皮帶、金屬項鍊、金屬耳環、金屬紐扣及其他金屬飾品或電子物品。否則,檢查時可能影響磁場的均勻性,造成圖像的干擾,形成偽影,不利於病灶的顯示;而且由於強磁場的作用,金屬物品可能被吸進核磁共振機架,從而對非常昂貴的磁共振機造成破壞;另外,手機、呼機、磁卡、手錶等物品也可能會遭到強磁場的破壞,而造成個人財物不必要的損失。

臨床意義

MRI在臨床上主要用於以下部位:
1.頭部
可清晰分辨腦灰質和白質,對多發性硬化等一類脫髓鞘和白質病變優於CT。對腦外傷、腦出血、腦梗塞、腦腫瘤等同CT類似,但可顯示CT為等密度的硬膜下血腫。對CT不能很好顯示的早期或較小的腦梗塞或腦腫瘤病灶MRI能夠理想的顯示。腦幹及小腦病變的MRI圖像由於沒有偽影是臨床首選檢查方法。MRI對鈣化灶顯示不夠理想。
2.脊柱
不需要造影劑就能清晰區分脊髓、硬膜囊和硬膜外脂肪。對腫瘤、脊髓空洞症、脫髓鞘病變等均有較高診斷價值。能夠顯示早期和微創的骨折或椎體脫位,尤其能觀察脊髓損傷情況。顯示椎間盤病變很好,可以分辨纖維環和髓核,特別是矢狀面圖像可以同時顯示多個椎間盤突出。
3.四肢
能夠輔助常規X射線或CT對骨質本身病變的顯示。對軟組織及肌肉病變包括腫瘤及炎症都能清晰顯示,特別是對早期急性骨髓炎,是一種靈敏度很高的檢查方法。MRI也是檢查膝關節半月板病變的首選方法。
4.盆腔
對直腸及泌尿生殖系統優於CT,無輻射損害,特別適用於孕婦及胎兒檢查。
5.胸部
對肺的檢查不如CT和常規X射線,對縱隔檢查則優於CT,不用造影劑即可分辨縱隔血管和腫物,也是一項有價值的心血管檢查技術。
6.腹部
主要用於肝、胰、脾、腎等實質臟器。無需造影劑可進行MRI的胰膽管造影(MRCP)和尿路造影(MRU)。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