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欽定詞譜(繁體豎排版)》為清康熙朝王奕清、
陳廷敬等根據
康熙帝的旨意編撰的詞譜,因該書為康熙所欽定,故名《欽定詞譜》。古代詩詞之初,並無詞譜,人們按照傳誦的
詞律作詞吟唱。晚唐時期
溫庭筠,為歷史上第1位詞作大家。其在開創詞之填作時,就開始規範了詞的長短句格律形式,他所傳承至今的詞作中,涉及到十九個調名。
溫飛卿之後,文人雅士開始大量填寫詞作,所創詞牌詞律也越來越多。及至兩宋時期,詞成為當時最為顯著的文學表現形式之一,將詞的發展推到一個全盛的時代。但是,唐宋時期人們競相傳誦的詞作,皆沿自前人詞調,並無“詞譜”然詞之流傳久矣,詞牌、調名愈來愈多。明天啟年間
程明善輯撰《嘯余譜》,開始收錄諸詞譜,但所記詞曲之譜內容頗為簡陋。清杭州仁和
賴以邠撰著《
填詞圖譜》九卷,將詞之格律及詞牌以圈、點圖形格式列譜。清初詞人萬樹曾作《
詞律》二十卷,其詳盡校訂平仄音韻,考據諸詞調句法異同,收盛唐以來到
元代詞作六百六十調,共一千一百八十個體例,為詞學發展史上重要的詞譜之一。
卷首
提要
臣等謹按御定詞譜四十卷,康熙五十四年聖祖仁皇帝御定。
詞萌於唐,而大盛於宋。然唐宋兩代皆無詞譜。蓋當日之詞,猶今日裡巷之歌,人人解其音律,能自制腔,無須於譜。其或新聲獨造,為世所傳,如《霓裳》、《羽衣》之類,亦不過一曲一調之譜,無衷合眾體勒為一編者。元以來,南北曲行歌詞之法遂絕,
姜夔《白石詞》中間有旁記,節拍如西域梵書狀者,亦無人能通其說。今之詞譜,皆取唐宋舊詞,以調名相同者互校,以求其句法字數;以句法字數相同者互校,以求其平仄;其句法字數有異同者,則據而注為又一體;其平仄有異同者,則據而注為可平可仄。自《嘯余譜》以下,皆以此法,推究得其崖略,定為科律而已。然見聞未博,考證未精,又或參以臆斷無稽之說,往往不合於古法。
惟近時萬樹作《詞律》,析疑辨誤所得為多,然仍不免於舛漏。惟我聖祖仁皇帝,聰明天授,事事皆深契精微。既御定唐、宋、金、元、明諸詩,立詠歌之準,御纂
律呂精義,通聲氣之元;又以詞亦詩之餘派,其音節亦樂之支流,爰命儒臣輯為此譜,凡八百二十首調,二千三百六體。凡唐至元之遺篇,靡弗採錄;元人小令,其言近雅者,亦間附之;唐宋大曲,則匯為一卷,綴於末。每調各注其源流,每字各圖其平仄,每句各注其
韻葉,
分刌節度,窮極
窈眇,倚聲家可永守法程。蓋聖人裁成,萬類雖一事之微,必考古而立之制,類若斯矣。
乾隆四十六年十二月恭校上
序
詞之有圖譜,猶詩之有體格也。詩本於古歌謠,詞本於周詩三百篇,皆可歌。凡散見於《儀禮》、《禮記》、《春秋》、《左氏傳》者,班班可考也。漢初樂府亦期協律,魏晉訖唐,諸體雜出,而比於律者蓋寡。唐之中葉,始為填詞,制調倚聲,歷五代、北宋而極盛。崇寧間《大晟樂府》所集,有十二律六十家八十四調,後遂增至二百餘,換羽移商,品目詳具。逮南渡後,宮調失傳,而詞學亦漸紊矣。夫詞寄於調,字之多寡有定數,句之長短有定式,韻之平仄有定聲,杪忽無差,始能諧合。否則,音節乖舛,體制混淆,此圖譜之所以不可略也。間覽近代《嘯余》、《詞統》、《辭彙》、《詞律》諸書,原本《尊前》、《花間》、《草堂》遺說,頗能發明,尚有未備。既命儒臣,先輯歷代詩餘,親加裁定;復命校勘詞譜一編,詳次調體,剖析異同,中分句讀,旁列平仄,一字一韻,務正傳訛。按譜填詞,渢渢乎可赴節族而諧筦弦矣。《樂記》曰:凡音者,生人心者也,哀樂喜怒感於心,而傳於聲。詞之有調,亦各以類應,不可牽合,而起調畢曲,七聲一均,旋相為宮,更與周禮大司樂三宮、漢制三統之制相準。故紫陽大儒而詩餘不廢,是編之集,不獨俾承學之士,攄情綴采,有所據依,從此討論宮商,審定調曲,庶幾古昔樂章之遺響,亦可窺見於萬一雲。
日講官起居注翰林院侍講學士加五級 臣陳邦彥
纂修官
日講官起居注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侍讀學士加二級 臣王奕清
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掌坊事兼翰林院侍講 臣閻錫爵
分纂人員
翰林院編修加一級 臣儲在文
翰林院編修加一級 臣楊祖楫
翰林院編修加一級 臣王時鴻
翰林院檢討加一級 臣楊 湝
翰林院編修 臣吳 襄
教習進士 臣杜 詔
直隸順天府懷柔縣知縣 臣吳顥果
直隸順德府鉅鹿縣知縣 臣秦 培
湖廣荊州府公安縣知縣 臣沈 寅
廣東廣州府新寧縣知縣 臣鄔維新
廣東肇慶府廣寧縣知縣 臣鄭 韻
廣西桂林府靈川縣知縣 臣樓 儼
候選州同知 臣錢元台
校刊官
日講官起居注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侍讀學士加二級 臣王奕清
目錄
卷一至卷五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