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州曲

甘州曲,詞牌名,又名“甘州子”“口脂香”,由五代蜀王衍自製曲調,《唐書·禮樂志》云:“天寶間樂曲,皆以邊地為名,甘州其一也。”詞調名蓋本此。此調有不同諸格體,俱為單調。以王衍《甘州曲·畫羅裙》為正體,此首為孤調,二十九字,六句,五平韻。另有一體為三十三字,六句,五平韻。代表作品有五代蜀王王衍《甘州曲·畫羅裙》、唐顧夐《甘州子·一爐龍麝錦帷旁》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甘州曲
  • 始興年代:唐
  • 流行年代:唐、清
  • 字數:二十九、三十三
  • 別名:甘州子、口脂香
  • 代表作品:《甘州曲·畫羅裙》等
詞牌沿革,格律說明,格律對照,典範詞作,

詞牌沿革

甘州曲,原唐教坊曲,後用作詞調名。又名《甘州子》。
《詞譜》卷二:“唐教坊曲名。《唐書·禮樂志》:‘天寶問樂曲,皆以邊地為名,《甘州》其一也。’顧複詞名《甘州子》按顧詞不一定與此同屬一調(見前《甘州》[詞調介紹辨])今另列。《樂苑》:“《甘州》,羽調曲也。”
《歷代詩餘——十國春秋》:“蜀王衍奉其太后、太妃禱青城山,宮人皆衣雲霞之衣,後主自製《甘州曲》,令宮人唱之,其辭哀怨,聞者悽慘。詞日:“(見例詞)”衍意本謂神仙而在凡塵耳。後降中原,宮伎多淪落人間,始驗其語。”
《新五代史·前蜀世家》云:“(王衍)嘗與太后、太妃游青城山,宮人衣服,皆畫雲霞,飄然望之若仙。衍自作《甘州曲》,述其仙狀,上下山谷,衍常自歌,而使宮人皆和之。”《說郛》引《五國故事》云:“後衍降中原,宮妓多淪落人間,始驗其語。”毛先舒《填詞名解》云:“《甘州曲》沿唐樂府名。又有《甘州子》,較此調首旬多四字。”顧夐詞名《甘州子》。詞譜云:“(顧複詞)惟起句多四字,舊譜泥於《甘州曲》、《甘州子》兩名小異。而另列之,不知‘曲’、‘子’兩字,互為省文,並無分別也。”
宋佚名《分門古今類事》云:“偽蜀少主,季年游豫無度。時徐貴妃姊妹皆有文辭,善應制,各賦詩留題丈人觀。及晨登上清官,遣內人悉衣羽服、黃羅裙帔畫雲鶴、金逍遙冠,前後妓從,動簫韶,奏《甘州曲》,蓋王少主意在秦庭也。登山將半,少主甚悅,命止樂,自製詞應雲。”故《甘州曲》是前蜀後主王衍以邊地甘州地名所制的道教曲。調見宋佚名《分門古今類事》所輯五代王衍詞。此調又名《甘州子》《口脂香》。
《花間集》錄五代顧夐詞《甘州子》。唐教坊有大曲名《甘州》,見錄於崔令欽《教坊記》,《甘州子》或即出自《甘州》大曲。據王灼《碧雞漫志》卷三,知《甘州子》即由《甘州》大曲摘遍單行。然而宋張唐英《蜀禱杌》、清吳任臣《十國春秋》等則謂其系五代後蜀王衍自製曲。郭茂倩《樂府詩集》引《樂苑》云:“《甘州》,羽調曲也。”其言與《碧雞漫志》中有關記述相合。然未詳《甘州子》於羽七調中屬何調。《詞律》卷一、《詞譜》卷二錄此調。《詞譜》以王衍“畫羅裙”一首為正體,單調,二十九字,六句五平韻。又列顧夐“一爐龍麝錦帷旁”一首為別體,三十三字,起句較王詞多四字,餘略同。

格律說明

正體,單調二十九字,六句,五平韻。以王衍《甘州曲·畫羅裙》為代表。此調以此詞為正體,起句三字,顧夐詞添作七字,其實即此體也。結句,《詞律》本落去“許”字,今從《花草粹編》增定。
變體,單調三十三字,六句,五平韻。以顧夐《甘州子·一爐龍麝錦帷旁》為代表。此詞即王詞體,惟起句多四字。舊譜泥於《甘州曲》、《甘州子》兩名小異,而另列之,不知“曲”、“子”二字,互為省文,並無分別也。 按顧詞五首俱有“山枕上”三字,其一首第一句“紅爐深夜醉調聲”,“紅”字平聲。第四句“小屏古畫岸低平”,“古”字仄聲。又一首第五句“月色照衣襟”,“月”字仄聲。結句“翠鈿鎮眉心”,“翠”字仄聲。譜內可平可仄據此。

格律對照

正體
格律對照詞:《甘州曲·畫羅裙》
畫羅裙。能結束,稱腰身。柳眉桃臉不勝春。薄媚足精神。可惜許,淪落在風塵。
仄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平
變體
格律對照詞:《甘州子·一爐龍麝錦帷旁》
一爐龍麝錦帷旁,屏掩映,燭熒煌。禁城刁斗喜初長,羅薦繡鴛鴦。山枕上,私語口脂香。
中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平中仄仄平,中仄仄平。平仄仄,中仄仄平
(說明:詞牌格律與對照例詞交錯排列。格律使用宋體字排印,例詞使用斜體字排印。詞牌符號含義如下:平,表示填平聲字;仄,表示填仄聲字;中,表示可平可仄。句末加粗為韻腳。)

典範詞作

唐五代·顧夐《甘州子》五首
唐五代·王衍《甘州曲·畫羅裙》
清·丁澎《甘州子》二首
清·陳維崧《甘州子·新霽同南耕散步潘原白園亭主人不在題壁而去二首》
清·毛奇齡《甘州子·銀床金井曉啼鴉》
清·毛奇齡《甘州子·織金衫重懶提筆》
清·王策《甘州子·畫眉才了換花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