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2022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楚雄州2022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已經楚雄州人民政府同意,楚雄州人民政府辦公室於2022年5月12日印發,請認真貫徹執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楚雄州2022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 頒布時間:2022年5月12日
  • 發布單位:楚雄州人民政府辦公室
全文,解讀,

全文

為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避免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維護人民民眾生命和財產安全,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決定》《雲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意見》等檔案精神,以及《楚雄彝族自治州地質災害防治辦法》規定,結合我州地質災害實際,編制本方案。
一、2021年我州地質災害發生情況
2021年我州境內地質災害發生頻率低、險情輕。全州接報突發地質災害災險情速報1起(滑坡),險情未造成人員傷亡。
二、2022年地質災害發展趨勢預測
(一)誘發因素預測
根據楚雄州行政區域內地質環境條件、氣候因素、項目工程建設情況,綜合地質災害的規律、特徵和現狀,預測2022年地質災害。
1.地質環境脆弱。雲南地處歐亞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碰撞結合帶,長期的地質擠壓作用,造成了楚雄山高坡陡、溝谷縱橫、斷裂密布;地質條件不利,地質環境脆弱;地質災害易發多發的基本地質條件沒有改變。
2.極端異常天氣時有發生。我州旱、雨季分明,雨季局地暴雨發生頻繁,颱風、暴雨等極端異常天氣時有發生,地段性高強度降雨極易發生滑坡、土石流等地質災害。
3.地震活動的影響。楚雄州近幾年發生過不同級別的地震,有地震誘發產生滑坡、土石流等地質災害的因素存在。
4.工程建設增多對地質環境的擾動更加強烈。目前全州基礎設施“五網”建設、城鎮化、工業化步伐加快,特別是公路、鐵路等基礎設施建設,礦山開發等經濟生產活動仍處於較高水平。工程活動區域地形改造強烈,植被破壞較嚴重,地質災害活動趨勢增高的可能性大。山區、半山區村民建房存在選址不當、排水設施不完善、對邊坡開挖與載入不合理等問題,可能誘發地質災害。
總體來說,2022年我州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形勢較嚴峻,具有艱巨性、複雜性和不確定性,應特別警惕汛期強降雨、地震、工程建設誘發地質災害。
(二)2022年天氣情況和趨勢預測
2022年以來,楚雄州極端天氣事件頻發,降水偏多,驟熱驟冷,階段高溫、冬春暴雨、寒潮暴雪、低溫倒春寒相繼出現。截至4月19日08時,全州平均降水93毫米,比歷年同期偏多40毫米,偏多77%,期間全州平均氣溫13.0℃,比歷年同期偏低0.4℃。楚雄州氣象局根據目前大氣環流背景,國家氣候中心、雲南省氣候中心及本地實況分析,預計2022年全州大部地區年降雨量正常略偏多,氣溫正常略偏高;大部分縣市雨季開始期正常,冬春乾旱較常年偏輕,初夏乾旱接近常年;主汛期降水全州大部分縣市正常略偏多,有區域性或單點性強降水天氣和秋季連陰雨天氣。預計大部縣市雨季於5月下旬開始,雨季開始前可能有局地乾旱。6月—8月降雨為正常至略多,氣溫正常至略高,降水分布不均,單點性強降水突出,局部地區有洪澇發生。9月—11月降雨正常略少,氣溫正常略高,有5天—7天的秋季連陰雨天氣。雨季結束期正常略偏早,預計於10月上、中旬相繼結束。鑒於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今年我州極端天氣已頻發,預計後期出現暴雨等強對流天氣的風險較大,局地強對流天氣易發多發,由於短時強降水強分布不均,引發局地洪澇、山洪、滑坡土石流災害的可能性較大。重點加強防範入汛後單點性強降水和極端天氣可能引發的洪澇和滑坡土石流等地質災害。
(三)重點防範區預測
溝邊、溝口處的集鎮、學校、醫院、村莊、集市、廠礦、旅遊區、在建工程臨時營地等人口聚集區;公路鐵路沿線、河流兩岸等邊坡、各種礦山、岸坡易失穩斷道、堵河,形成區域性重大負面影響的區域;其他重要建設項目、重要地質災害體等。
三、2022年地質災害需要重點防範區域
根據排查、核查成果以及各縣市上報情況,列入監測範圍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共766個,同比減少6.8%,其中重點地質災害隱患點38個,同比減少7.3%。按照災害類型劃分:滑坡664個,崩塌40個,土石流50個,地面塌陷5個,地裂縫7個;按照災害規模劃分:特大型9個,大型12個,中型179個,小型566個。全州10縣市103個鄉鎮均有分布,地質災害共威脅18448戶、77088人、235335萬元資產的安全,落實地質災害隱患點監測人員1550人。
(一)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域
楚雄州8個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域為:西北部金沙江及主要支流沿岸、東北部金沙江及主要支流沿岸、元謀盆地重點防治區、龍街河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中部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西南部禮社江及主要支流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馬龍河中段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和綠汁江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該區域山高坡陡、地形切割劇烈,生態環境相對較差,地質環境比較脆弱,加之礦產資源開發集中,發生滑坡、土石流、崩塌、地面塌陷等地質災害的可能性較大。汛期是防治工作重點時期。
(二)地質災害危險程度高的45個鄉鎮
1.楚雄市:西舍路鎮、大地基鄉、三街鎮、樹苴鄉、八角鎮、中山鎮。
2.祿豐市:金山鎮、黑井鎮、妥安鄉、高峰鄉。
3.雙柏縣:愛尼山鄉、大莊鎮、法脿鎮、大麥地鎮、安龍堡鄉。
4.牟定縣:共和鎮、蟠貓鄉、新橋鎮、鳳屯鎮。
5.南華縣:一街鄉、紅土坡鎮、兔街鎮、馬街鎮。
6.姚安縣:前場鎮、左門鄉、適中鄉。
7.大姚縣:灣碧鄉、鐵鎖鄉、三台鄉、三岔河鎮、桂花鎮。
8.永仁縣:永興鄉、中和鎮。
9.元謀縣:黃瓜園鎮、江邊鄉、元馬鎮、涼山鄉、老城鄉。
10.武定縣:萬德鎮、獅山鎮、東坡鄉、高橋鎮、田心鄉、環州鄉、發窩鄉。
(三)重點工程建設項目可能引發地質災害的地區
昆楚大高速公路、楚大高速公路、楚姚高速公路、永大姚高速公路、彌楚高速公路、昆廣鐵路複線、廣大鐵路擴能改建、永廣鐵路、滇中引水工程建設沿線,以及各類新建和在建公路、水庫、水電站、礦山及尾礦壩等工程建設區域。以上區域人為活動較頻繁,地形改造強烈,植被破壞較嚴重,發生地質災害的危險性大。
四、重點防範時段
主汛期:2022年我州地質災害重點防範期確定為5月1日到11月15日。地質災害發生受降雨影響十分明顯,地質災害大多發生在汛期。每年汛期降雨時間較長並伴隨多次連續大暴雨時,各類地質災害明顯增多,尤其是滑坡、土石流和崩塌等災害,並表現出較強的同發性和滯後性。
非主汛期:在無雨期也可能發生地質災害,以地震及工程活動誘發的崩塌和滑坡較為典型。
五、重點區域防範措施
(一)人口聚集區。有關縣市和鄉鎮要成立相應防災領導機構,制定防災預案,落實群測群防措施,選定有責任心、有監測知識的人員負責監測工作,加強地質安全隱患的汛前排查和汛期巡查,確保監測預警預報工作落到實處。
(二)重點採礦區域。各縣市要注意防範主要採礦區域的地面塌陷、崩裂,應加強排水、充填裂縫等應急措施,加強監測和汛期巡查,完善防災預案。
(三)重要交通幹線及風景名勝區。對主要交通沿線、風景名勝區安全構成威脅的,要在進行全面群測群防的基礎上,對滑坡採取排水、減載和護坡為主的防治手段;對崩塌危岩採取清除、襯砌和封閉為主的防治手段。制定相應防災預案,定期檢查防災預案落實情況。
(四)其他重要建設項目、重點地質災害體等。應做好防災預案,落實專人觀測,做好群測群防工作。
六、地質災害防治對策措施建議
(一)認清形勢,高度重視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我州山區面積約占全州總面積的95%,地質災害點多面廣,具有隱蔽性強、突發性強、破壞性強等特點,防範難度大。綜合分析各方面因素,今後相當長一段時期內,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面臨的形勢仍將十分嚴峻。各級及有關部門要逐級壓實防災減災責任,按照“政府領導、部門聯動、分級負責、群防群治”的原則,切實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堅決克服麻痹思想和懈怠情緒,以更加務實的工作作風、更加有力的防災措施,有效保護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
(二)嚴格落實地質災害防治責任機制
堅持屬地為主、分級負責,根據事權明確各級政府的地質災害防治主體責任,切實做到政府組織領導、部門分工協作、全社會共同參與;繼續實施鄉鎮黨委、人大、政府領導班子成員聯繫掛點地質災害隱患點制度和實行州縣級領導小組重點成員單位對縣市、鄉鎮包片負責地質災害工作;堅持誰引發、誰治理,對工程建設引發的地質災害及隱患,要明確責任單位,切實落實防範措施;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科學運用監測預警、搬遷避讓和工程治理等多種手段,有效規避災害風險;堅持“人防+技防”專群結合,積極推進專業監測,緊緊依靠廣大基層幹部民眾全面加強群測群防工作;堅持統籌規劃、綜合治理,統籌地質、地震、氣象、山洪災害防治,健全和完善自然災害綜合防治體系,全面提高防災減災能力。
(三)健全制度,完善措施,切實抓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各縣市要堅持以預防為主、以監測預報為主、以災前避讓為主的“三為主”方針,認真執行“四項制度、三項措施”,確保地質災害防治落到實處。
1.狠抓層層負責制度。各級政府要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和應急預案,層層分解落實監測和防治工作責任制,逐一將監測責任落實到鄉、村、點、戶、人,嚴格實行“四包三落實”,即縣市領導包鄉、鄉幹部包村、村幹部包組、黨員包民眾和落實轉移路線地點、落實報警人員及信號、落實避險場地,確保責任層層分解,落實到位。
2.嚴格汛期值班制度。各縣市要堅決執行汛期24小時值班制度,實行領導帶班和專人值班。各縣市主要領導和分管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領導以及應急處置人員必須保證手機24小時開機。重要崗位實行主副班制度,切實安排好節假日應急處置工作,確保足夠的應急力量,以保證能夠隨時啟動應急預案。
3.強化險情巡查制度。各縣市要加大地質災害隱患點的監測和巡查力度。對已經發現的地質災害隱患點要切實加強監測,發現地質災害隱患點處於臨災狀態時,應進入臨災應急期,立即啟動並組織實施相應的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採取緊急防災避險措施,將有關人員撤離、疏散到安全地帶,避免人員傷亡。要加強對人口密集區域、在建工程、礦山作業區域、公路鐵路沿線、中國小校舍、村莊、旅遊景區景點和陡坡下、溝口處的居民點等巡查,一經發現新的災害隱患點,要及時制定切實有效的防災措施及預案,及時發放“兩卡一書”,並督促相關部門落實防災責任制、監測預警和防治措施,盡最大努力減少因各類工程建設活動誘發地質災害而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4.落實災情速報制度。汛前,各級各部門務必將監測、值班人員電話及時上報州政府辦公室及相關部門,保證聯絡人員明確,信息渠道暢通,災情報送及時準確。地質災害發生後,各縣市政府、自然資源部門要按地質災害速報的規定,務必第一時間向上級人民政府和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報告有關情況,並按照防治方案和應急預案,立即組織搶險救災。
5.完善災害防治措施。各縣市人民政府要進一步健全和完善簡易觀測措施、災前報警措施、緊急避讓措施,對防災預案確定的隱患點、危險點,要及時布置和落實隱患點的觀測工作,保證每一個隱患點都有專人負責監測,有專門防災措施,並認真落實群測群防責任制,劃定警戒區域,樹立警示牌,實行預警動態監測,設定臨災預警信號,明確撤離路線。要加強對工程施工過程中地質災害的監測預警,落實防災責任人、監測責任人,建立和完善監測預警措施,做到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橫向到邊,縱向到底,責任到人。
6.編制方案預案。各縣市人民政府要在地質災害隱患點排查的基礎上,及時填寫和發放“兩卡一書”,對排查出的中型以上地質災害隱患點,特別是人口密集區、交通幹線、學校、村莊所在地的山谷溝口、礦山、在建工程項目隱患點,各縣市要及時組織編制隱患點應急預案。
7.健全群測群防網路。各縣市人民政府要堅持專群結合、社會參與、優勢互補的原則,健全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工作網路體系,進一步完善群測群防機制,依靠科技、依靠全社會力量,拓展新時期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工作思路、工作手段,增強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工作效能。要動員和依靠廣大民眾,開展地質災害隱患調查,充分發揮民眾識災、報災、避災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群測群防的能力。
8.加強預警預報工作。各級自然資源管理部門要與氣象部門密切配合,注意接收氣象部門的“等級預報”結果,及時收集汛期降雨趨勢預測資料,組織專業技術力量結合區域地質災害的分布發育特徵,分析和預測地質災害險情動態和災害發展趨勢,規範地質災害預報預警工作程式,健全地質災害預報預警信息反饋機制和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網路體系,進一步提高預報預警水平。
(四)不斷提高地質災害應急處置能力
1.根據地質災害動態巡查情況,科學制定和完善每個災害隱患點和重點區域的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明確回響方式、組織指揮、撤離路線,安置辦法,形成科學合理、相互銜接、重點突出的預案體系,對災害預警、臨災避險、民眾安置等工作作出系統安排,有效提升災害應急管理水平。
2.全面開展應急演練,對經排查巡查納入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體系的所有隱患點應至少組織1次應急演練,每年每個縣市不少於1次,每個鄉鎮不少於2次組織開展演練,使受威脅的民眾熟悉預先確定的預警信號、逃生路線、急救知識、避險場所,及時發現並彌補應急預案中的不足。要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重點做好夜間、降雨條件下的演練。
3.各縣市人民政府和州級相關部門要認真落實群測群防措施,嚴格執行預警預報機制,落實險情巡查、災情速報、汛期值班等制度。一要加強對礦山採空區、在建工程,特別是公路以及易發生滑坡區域、低洼地帶、電力、水利、通信設施等地質災害易發重點部位和薄弱環節的監測、值守、巡查、監控、防護,做好民眾安全轉移等各項防範工作。一旦出現險情預警,要立即組織民眾轉移,必要時採取強制措施撤離民眾,並在第一時間將預警信息傳達到村組、學校、企業等基層單位。二要加強地質災害防治應急值守工作,嚴格執行24小時值班和領導帶班制度,主要領導、分管領導通信工具要保持24小時開機,確保信息暢通,主汛期內,分管領導和具體工作人員無特殊情況不得離開本行政區域。三要嚴格信息報送,特別是對重大突發性災害情況,必須在第一時間迅速上報。一時無法查明情況的,要做好跟蹤續報工作,絕不能出現遲報、漏報、更不能出現亂報甚至瞞報等情況。四要做好地質災害應急調查工作。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地質災害應急調查專家庫,加強地質災害應急調查技術力量,藉助駐縣聯鄉技術指導中心(站)為處置突發性地質災害提供技術支撐。五要加強地質災害防預管理。繼續堅持“以預防滑坡土石流為主、以預測預報為主、以災前避讓為主”的“三為主”方針和“防治結合、群專結合、單項治理與綜合治理結合、重點建設規劃與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結合”的“四結合”原則,加快推進實施十項重大措施。加強對各地質災害隱患點防災和監測責任人的管理,確保人員到崗、責任到位。按照誰引發、誰負責的原則,加強對在建項目地質災害防治監督管理,依法加強建設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建設單位要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開展工作,積極預防因工程建設引發地質災害。加強農村建房管理,指導科學選址,避免地質災害危害。
4.繼續開展臨災避險及應急處置工作,要對重點隱患點、出現臨災徵兆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及危險性較大的地質災害隱患點組織排查,及時採取“投親靠友、帳篷轉移、工棚躲避”等應急處置措施,將受地質災害威脅的民眾轉移到安全的避災場所,必要時採取強制措施撤離民眾。
(五)努力做好地質災害分類治理工作
各級各部門要充分利用中央和省級財政進一步加大地質災害防治經費投入的有利時機,積極主動爭取更多的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和避讓搬遷項目,努力減少地質災害威脅。一要按照統籌兼顧、突出重點、科學論證、分批實施的原則,篩選、排序、分類建立項目庫,認真編制年度實施計畫。二要認真執行《雲南省地質災害治理工程項目管理辦法》,嚴格項目管理和資金使用。在項目實施中要嚴格執行項目法人、招標投標、工程監理、契約管理、信息公開、竣工驗收和決算評審、審計、專項核查、責任追究等管理制度。在項目資金管理方面,嚴格執行財務管理規定和專項資金使用管理辦法,堅持專賬核算、專賬管理,專款專用、單獨核算,並嚴格按照項目實施的進度、工程質量進行撥付。三要組織做好搬遷避讓工作。各縣市要高度重視,充分認識搬遷避讓的重要性、緊迫性,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以對人民民眾生命財產高度負責的態度,加強對地質災害搬遷避讓安置工作的領導,協調和統籌解決工作中的問題,切實抓好地質災害搬遷避讓項目的實施,確保下達的地質災害搬遷避讓項目落到實處。四要把縣市級承擔的地質災害防治專項資金列入財政預算,認真落實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經費,保證工程治理和搬遷避讓項目的配套資金和整合資金足額到位、地質災害點監測人員誤工補助能夠及時足額發放。
(六)紮實工作,督促檢查,確保地質災害防治各項工作任務取得實效
各級各部門務必高度重視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各縣市人民政府要擔負起地質災害防治的領導和組織工作,縣市、鄉鎮各級相關部門要密切配合,同心協力,確保我州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取得實效。
1.加強督促檢查。汛前,各縣市人民政府要組織相關單位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進行聯合檢查。通過實地檢查、聽取匯報、查看資料、明察暗訪、現場提問等方式,對各項防災措施落實情況進行全面檢查,對存在的問題認真督促整改,確保整改落實到位,做到萬無一失。
2. 嚴格責任追究。對地質災害隱患巡查排查不認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中擅離職守、推諉扯皮、指揮組織不力、監測預報不及時、防禦措施不落實、漏報險情災情、貽誤避災撤離時機等造成重大損失的,要依法依規追究有關責任人的法律和行政責任。
3. 抓好培訓教育。各縣市要結合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體系建設,不斷擴大地質災害防治宣傳培訓覆蓋面,積極對農村基層幹部、鄉鎮自然資源所人員、鄉村建設規劃、民政管理人員、村組監測員、普通民眾和中國小校師生普及地質災害防治知識,讓各級幹部和村民知災、防災並會主動避災。廣泛深入開展地質災害防治知識普及工作,不斷提高全民知災、防災、減災、避災的意識和能力。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宣傳引導作用,建立與媒體的溝通協調、良性互動工作機制,營造積極向上、健康有序、及時高效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輿論環境。
(七)積極開展重點區域地質災害精細化調查與風險評價
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是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自然災害防治“九大重點工程”建設之一的“實施災害風險調查和重點隱患排查工程”的具體舉措和解決好隱患在哪裡的重要基礎性工作,通過運用“空—天—地”一體化方法,深化地質災害形成機理、規律認識和早期識別,掌握風險隱患底數,提出地質災害風險管控措施建議,為地質災害防治、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制等工作提供重要基礎依據,對提升自然資源管理能力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解讀

為切實做好2022年度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最大限度減少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結合全州地質災害現狀,制定《楚雄州2022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現解讀如下:
一、制定背景依據
按照全省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要貫徹“以預防滑坡土石流為主、以預測預報為主、以災前避讓為主”的“三為主”方針和“防治結合、群專結合、單項治理與綜合治理結合、重點建設規劃與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結合”的“四結合”原則,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雲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意見》等檔案規定,全面開展地質災害隱患點排查和日常動態巡查,進一步加強預測預報,做好基礎調查、綜合治理和汛期地質災害防範等工作,不斷提高全州地質災害的預防和能力,最大限度避免人員傷亡和減少財產損失。
二、方案主要內容
《方案》主要包括地質災害發生情況、發展趨勢預測、重點防範區域、重點防範時段、重點區域防範措施、防治對策措施建議等6部分。
(一)2021年全州地質災害發生情況
2021年全州境內地質災害發生頻率低、險情輕,接報突發地質災害災險情速報1起(滑坡),險情未造成人員傷亡。
(二)地質災害發展趨勢預測
1.誘發因素預測
根據楚雄州行政區域內地質環境條件、氣候因素、項目工程建設情況,綜合地質災害的規律、特徵和現狀,預測2022年地質災害。
(1)地質環境脆弱。楚雄州山高坡陡、溝谷縱橫、斷裂密布;地質條件不利,地質環境脆弱。
(2)極端異常天氣時有發生。楚雄州旱、雨季分明,雨季局地暴雨發生頻繁,颱風、暴雨等極端異常天氣時有發生,地段性高強度降雨極易發生滑坡、土石流等地質災害。
(3)地震活動的影響。楚雄州近幾年發生過不同級別的地震,有地震誘發產生滑坡、土石流等地質災害的因素存在。
(4)工程建設增多對地質環境的擾動更加強烈。目前全州基礎設施“五網”建設、城鎮化、工業化步伐加快。工程活動區域地形改造強烈,植被破壞較嚴重,地質災害活動趨勢增高的可能性大。
2.天氣情況和趨勢預測
2022年以來,楚雄州極端天氣事件頻發,降水偏多,驟熱驟冷,階段高溫、冬春暴雨、寒潮暴雪、低溫倒春寒相繼出現。預計全州大部地區年降雨量正常略偏多,氣溫正常略偏高;主汛期降水全州大部分縣市正常略偏多,有區域性或單點性強降水天氣和秋季連陰雨天氣。鑒於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今年楚雄州極端天氣已頻發,預計後期出現暴雨等強對流天氣的風險較大,局地強對流天氣易發多發,由於短時強降水分布不均,引發局地洪澇、山洪、滑坡土石流災害的可能性較大。重點加強防範入汛後單點性強降水和極端天氣可能引發的洪澇和滑坡土石流等地質災害。
3.重點防範區預測
溝邊、溝口處的集鎮、學校、醫院、村莊、集市、廠礦、旅遊區、在建工程臨時營地等人口聚集區;公路鐵路沿線、河流兩岸等邊坡、各種礦山、岸坡易失穩斷道、堵河,形成區域性重大負面影響的區域;其他重要建設項目、重要地質災害體等。
(三)地質災害需要重點防範區域
根據排查、核查成果以及各縣市上報情況,楚雄州列入監測範圍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共766個,其中重點地質災害隱患點38個,按照災害類型劃分:滑坡664個,崩塌40個,土石流50個,地面塌陷5個,地裂縫7個;按照災害規模劃分:特大型9個,大型12個,中型179個,小型566個。全州10縣市103個鄉鎮均有分布,地質災害共威脅18448戶、77088人、235335萬元資產的安全,落實地質災害隱患點監測人員1550人。
1.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域
楚雄州8個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域為:西北部金沙江及主要支流沿岸、東北部金沙江及主要支流沿岸、元謀盆地重點防治區、龍街河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中部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西南部禮社江及主要支流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馬龍河中段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和綠汁江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該區域山高坡陡、地形切割劇烈,生態環境相對較差,地質環境比較脆弱,加之礦產資源開發集中,發生滑坡、土石流、崩塌、地面塌陷等地質災害的可能性較大。汛期是防治工作重點時期。
2.2022年度楚雄州地質災害危險程度高的鄉鎮有45個。
3.重點工程建設項目可能引發地質災害的地區。
各類新建和在建公路、鐵路、水庫、水電站、礦山及尾礦壩等工程建設區域。以上區域人為活動較頻繁,地形改造強烈,植被破壞較嚴重,發生地質災害的危險性大。
4.已建和在建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區。
(四)地質災害重點防範時段
主汛期:2022年楚雄州地質災害重點防範期確定為5月1日到11月15日。地質災害發生受降雨影響十分明顯,地質災害大多發生在汛期。
非主汛期:在無雨期也可能發生地質災害,主要以地震及工程活動誘發的崩塌和滑坡最為典型。
(五)地質災害重點區域防範措施
1.人口聚集區:成立相應防災領導機構,制定防災預案,落實群測群防措施。
2.重點採礦區域:防範主要採礦區域的地面塌陷、崩裂,完善防災預案,加強監測和汛期巡查。
3.重要交通幹線及風景名勝區:制定相應防災預案,定期檢查防災預案落實情況。
4.其他重要建設項目、重點地質災害體等:應做好防災預案,落實專人觀測,做好群測群防工作。
(六)地質災害防治對策措施建議
1.認清形勢,高度重視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2.嚴格落實地質災害防治責任機制。
3.健全制度,完善措施,切實抓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4.不斷提高地質災害應急處置能力。
5.努力做好地質災害分類治理工作。
6.紮實工作,督促檢查,確保地質災害防治各項工作任務取得實效。
7.積極開展重點區域地質災害精細化調查與風險評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