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市地質災害防治“十四五”規劃

《商洛市地質災害防治“十四五”規劃》已經商洛市政府同意,商洛市人民政府辦公室於2021年11月8日印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商洛市地質災害防治“十四五”規劃
  • 頒布時間:2021年11月8日
  • 發布單位:商洛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全文
為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防災減災救災和地質災害防治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牢固樹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和“防範勝於救災”理念,本著對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紮實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陝西省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商洛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綱要》等法律法規和檔案精神,銜接《陝西省地質災害防治“十四五”規劃》《陝西省地質災害綜合防治體系建設方案(2018—2022)》《陝西省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實施方案》,結合全市地質災害防治現狀等,編制本規劃。
《規劃》適用範圍為商洛市轄區內由自然因素或者人為活動引發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的山體崩塌、滑坡、土石流、地面塌陷等與地質作用有關的災害。《規劃》基準年為2020年,規劃期為2021—2025年。
一、地質災害現狀與防治工作成效
近年來,商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把防災減災救災工作作為全市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內容和構建公共安全體系的重要保障。在省自然資源廳的指導下,在市縣各級、各部門及廣大基層幹部民眾的共同努力下,圓滿完成了《商洛市地質災害防治“十三五”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全市地質災害調查評價、監測預警、綜合治理、應急能力、科技支撐等體系進一步完善。
(一)“十三五”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成效
“十三五”期間,全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嚴格落實地質災害防治責任,積極主動開展防治各項工作,共成功預報地質災害4起,避免人員傷亡64人,避免經濟損失570萬元,核銷隱患點330處,圓滿完成了各項防治工作任務,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有效地服務了地方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1.調查評價工作全面推進,基礎性工作進一步加強
(1)部署開展了7個縣(區)1:50000地質災害風險調查評價工作;實施了丹鳳縣竹林關鎮集鎮建成區和規劃區、鎮安縣縣城建成區和規劃區1:10000地質災害風險調查評價;安排了商洛市城區(建成區和規劃區)區域危險性評估。
(2)通過地質災害風險調查評價,結合年度汛前排查、汛中巡查和汛後核查,全面掌握了全市地質災害隱患點的基本狀況,為地質災害群測群防、搬遷避讓和綜合治理提供了基礎依據。“十三五”期間新發現並調查認定地質災害隱患點20處,及時納入群測群防監測體系。
(3)以調查評價工作為基礎,分別編制了2016—2020各年度市、縣級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市、縣(區)人民政府以規劃和年度防治方案為指導,組織實施了“十三五”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2.群專結合體系得到提升,監測預警不斷升級
(1)平戰結合體系全面構建。根據省自然資源廳要求,市自然資源局和各縣(區)自然資源局分別與省內地勘單位簽訂了平戰結合合作協定,全力支撐各縣(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每縣(區)派駐一名工作人員,參與日常防治工作和應急支撐工作,提升了地質災害防治能力。“十三五”期間,市、縣(區)兩級自然資源部門共開展地質災害災情險情應急調查143次。
(2)群測群防體系進一步夯實。一是完成商洛國家級群測群防“示範市”建設;二是完善群測群防體系,對在冊隱患點全部落實了三級防治責任人,對全市在冊600個地質災害隱患點的相關設備進行了升級維護。建成了市、縣(區)、鎮(街道)三級網路和鎮(街道)、村(社區)二級格線管理體系,全市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體系進一步完善。
(3)專群結合的監測預警體系初步形成。充分發揮群測群防系統作用,開展“技防”建設。加強與氣象部門合作,建立自動雨量監測站及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制度。“十三五”期間,全市完成了37處專業監測點建設,發布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151次。
(4)地質災害綜合防治信息平台基本建立。依託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示範市建設,初步建成了地質災害綜合防治信息平台,實現了數據管理、氣象預報預警和自動化監測等功能,為地質災害科學管理提供依據。
(5)應急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購置無人機2架、衛星通訊電話2部、生命探測儀1部、金屬探測儀1部等專業設備,購置應急服108套,建立了市、縣兩級應急指揮平台和指揮中心,實現了應急處置快速化、專業化,應急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6)地質災害防治機制和保障日益健全。市、縣(區)、鎮(街道)三級政府都成立了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和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指揮部,市、縣(區)自然資源局均成立了地質災害應急調查小組和應急救援分隊。市委、市政府印發了《關於建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共同責任機制的意見》,進一步明確了市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的具體責任;市自然資源局制定印發了《地質災害應急指揮聯動制度》等20項制度,並配齊配強縣區地環股、監測站工作人員,組建一支關鍵時刻能“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贏”的地災防治隊伍。同時,與氣象、水利、應急等部門緊密配合、通力協作,建立災情會商、信息共享、預警發布等聯動工作機制,構建反應靈敏、配合有力、運轉高效的工作體系,形成防災減災的強大合力。
3.地質災害搬遷及治理工作成效顯著
全市累計搬遷受地質災害威脅民眾630戶2369人。因搬遷核銷地質災害隱患點148處。以綜合防治體系為契機,全市累計爭取財政補助專項資金1.19億元,實施地質災害工程治理項目45處,核銷地質災害隱患點151處,這些項目的實施有效保護了4366人、4.8億元財產的安全。
4.積極開展宣傳演練,防災意識和能力進一步提升
每年利用世界地球日、防災減災日、環境保護日、土地宣傳日等開展地質災害防治科普宣傳,汛期在地質災害易發區開展防治知識巡迴展示宣傳,採用專家講課、設立宣傳站、散發資料和電視、報紙等多種方式宣傳地質災害防治科普知識,進一步增強了全民防災減災意識,提高了全市地質災害應急能力。“十三五”期間,全市共開展宣傳2715次,發放資料642637份;開展培訓790場次,培訓基層防治人員和群測群防員149794人;組織演練2627次,參與人數194381人。
(二)地質災害現狀
截止2020年12月,全市共有地質災害隱患點1355處。按類型分有滑坡1234處、崩塌57處、土石流51條、地面塌陷13處;按險情等級分有特大型5處、大型7處、中型85處、小型1258處。威脅9088戶44235人45462間房、34所學校、7個企事業單位、24.34億元財產安全。
1.全市滑坡隱患點1234處。其中商州區114處、洛南縣50處、丹鳳縣204處、商南縣145處、山陽縣445處、鎮安縣213處、柞水縣63處。大多分布在盆地邊緣及各大河谷斜坡地帶,穩定性差,危害大。規模以中小型為主,堆積層滑坡居多,岩質滑坡次之。
2.全市崩塌隱患點57處。其中商州區10處、洛南縣13處、丹鳳縣5處、商南縣4處、山陽縣8處、鎮安縣10處、柞水縣7處。主要分布在斷裂帶兩側及公路沿線,規模以中小型岩質崩塌為主。
3.全市土石流隱患點51處。其中商州區1處、洛南縣21處、丹鳳縣7處、商南縣1處、山陽縣10處、鎮安縣7處、柞水縣4處。主要分布在洛南北部及丹鳳、山陽、鎮安部分區域,規模多為中小型。
4.全市地面塌陷隱患點13處。其中商州區2處、洛南縣7處、山陽縣2處、鎮安縣2處。主要分布在商州、洛南、鎮安等縣(區)礦山採空區,規模以小型為主。
(三)面臨的形勢
1.地質災害防治新要求
立足新發展階段,地質災害防治理念已經轉變,由從注重災後救助向注重災前預防轉變;從應對單一災種向綜合減災轉變;從減少災害損失向減輕災害風險轉變。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了“提高防災、減災、抗災、救災能力”“提升自然災害防禦工程標準”、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等明確要求;市委、市政府也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做出安排部署,建立“人盯人防搶撤”工作機制,以提前撤離避險為主,確保不發生人員傷亡。這些為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2.地質災害防治形勢依然嚴峻
全市地質災害隱患點逐漸減少,群測群防體系逐步健全,但我市地質環境條件複雜的背景沒有改變,加之受地質環境條件、極端天氣、氣候變化和人類工程活動加劇影響,未來一段時期內全市地質災害仍處於多發態勢,造成人員傷亡的風險仍然存在,有效防範化解重大地質災害風險的形勢依然嚴峻。
3.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存在薄弱環節
地質災害調查深度、精度不高,不足以全面掌握現有隱患點動態;氣象預報預警體系仍需完善更新,基層專業技術人員短缺,應急裝備和防治經費不足,部分民眾防災避險意識有待提升,地質災害防治重點主要針對在冊群測群防點和人口密集區,達不到地質災害風險“雙控”要求。
二、指導思想、規劃原則和規劃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防災減災救災和地質災害防治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充分依靠地質科技進步和管理創新,聚焦“隱患在哪裡”,加快構建地質災害風險防控體系,統籌地質災害防治五大體系建設,推進地質災害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不斷提升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服務經濟社會全局的能力和水平,切實保障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為商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安全的地質環境保障。
(二)規劃原則
以人為本,協調發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把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放在第一位。統籌好發展與安全的關係,加強地質災害易發區、地質災害風險防範區和重大工程地質災害防治區管理,保障城鎮建設、人民民眾生活生產、國家重大基礎設施運行安全。
預防為主,系統防治。堅持以系統觀念方法開展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從生態系統整體性和流域性出發,追根溯源、系統防治。利用新技術、新方法、新手段疊代創新地質災害防治體系,綜合運用監測預警、避災搬遷和工程治理等手段,全面提升防範能力。
提升能力,降低風險。加強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完善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監測網路+專業監測和普適性儀器監測等監測體系;開展地質災害防治科普宣傳和突發地質災害應急演練,提升民眾的地質災害防災避險意識和能力,實現專群結合,提高地質災害防治能力。
屬地管理,部門共管。按照政府負責、部門共管、社會參與的原則,市、縣(區)、鎮黨委政府分級負責,承擔地質災害防治主體責任,教育、工信、資源、住建、交通、水利、文旅、應急、林業、氣象等部門按行業領域分類進行監管,實現“管行業管地災防治”的工作合力。
統籌推進,突出重點。以地質災害綜合防治體系建設為契機,統籌推進調查評價、監測預警、綜合治理、風險管控和能力建設五大體系,重點提升能力建設、風險評價和專業監測水平。
(三)規劃目標
到2025年,全面完成全市地質災害綜合防治體系建設工作和全市第一次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之地質災害風險普查工作,進一步完善專群結合的監測預警體系,提升民眾減災防災避災意識,積極探索縣級預報預警模式,全面提升我市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能力和水平,降低地質災害風險,最大限度避免和降低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提升地質災害隱患識別能力。完成12個重要城鎮(鄉鎮)1:10000地質災害風險調查評價工作;開展地質災害綜合遙感調查工作;完成全市7個縣(區)1:50000地質災害風險普查工作;完成全市地質災害風險區劃和防治區劃圖。
——完善“技防+人防”的監測預警體系。進一步夯實群測群防網路體系,實時更新群測群防動態數據;完成150處專群結合地質災害監測預警點建設,擴大監測點的覆蓋面,提高監測精度,建立專群結合的綜合防治體系。
——降低地質災害風險等級。完成19處地質災害隱患點綜合治理、6處治理工程運行維護,消除在冊隱患點20%以上,有效降低地質災害風險,減少受威脅人員數量。
——探索“雙控”地災防治模式。加強工程建設監督管控,探索商洛市“隱患點+風險區”雙控管理模式。
——提升地質災害防禦能力。加大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宣傳培訓和避險演練力度,加強市、縣(區)兩級地質災害技術支撐隊伍和裝備建設,提升地質災害回響能力,技術支撐和回響得到進一步完善和健全。
三、地質災害易發區及重點防治區
(一)地質災害易發性分區
全市地質災害易發區可分為:地質災害高、中、低易發區和不易發區四個等級。地質災害易發區面積占全市總面積的96.52%。
1.地質災害高易發區
面積5017.58km2,占全市國土面積25.64%,主要分布在鐵路、公路沿線及河流、溝道兩側坡體。具體分布在商州區的黑龍口—城關鎮、西荊—板橋、楊斜—麻池河、硯池河—上官坊、北寬坪—孝義,洛南縣的巡檢—陳耳、城關—三要、保全—洛源張坪水庫周邊區域(保全鎮八道河村和洛源鎮張坪村、五龍村),丹鳳縣的土門—竹林關、花園—寺坪、花瓶子以及鐵峪鋪;商南縣的清油河—城關鎮、梁家灣—水溝、青山—湘河、十里坪—趙川,山陽縣的南寬坪、王家坪—銀花河戶家塬—天竺山及黃漫公路沿線,鎮安縣的雲蓋寺—永樂、回龍—永樂—鐵廠、前灣—鄉中、高峰—張家以及大坪,柞水縣城周圍、四新—小嶺、九間房—張家坪等區域。
以上地區人口密集,人類工程活動頻繁,地質環境條件脆弱,地質災害點密度大。目前共有地質災害隱患點876處,其中滑坡810處、崩塌27處、土石流30處、地面塌陷8處、地裂縫1處。
2.地質災害中易發區
面積7114.24km2,占全市國土面積36.35%,主要分布在高易發區外圍。包括商州區的牧護關—龍王廟—劉灣以及大河面,洛南縣的洛源—保全、石門—靈口、油泉—高耀,丹鳳縣的月日—東嶺、留仙坪—北趙川,商南縣的清泉—富水、渠兀溝—吉亭腦、白嶺—梳洗樓、白魯礎—地坪,山陽縣的牛耳川—中村北、蓮花池—法官西、王閻—西照川及銀漫(漫川—照川段)公路沿線,鎮安縣的東川—宏豐—青銅關、雙廟—文家—達仁、新衣—山海—三成、豐嶺—米糧—豐景,柞水縣的兩河、營盤—石瓮乾佑河、鳳鎮—柴莊、曹坪—肖台等地。
以上地區地質環境條件相對較差,人類工程活動較多。地質災害點密度較大,目前共有地質災害隱患點415處,其中滑坡365處、崩塌26處、土石流20處、地面塌陷4處。
3.地質災害低易發區
面積6757.23km2,占全市國土面積34.53%。主要分布在商州區的雙廟子—薛坪、玉皇廟—下石窯以及秦王山,洛南縣的熊耳溝—木龍溝、上寺店,丹鳳縣的商鎮—武關、桃坪、庾嶺鎮丹界村—龍駒街辦秋樹坪村,商南縣的沙坪—松樹溝、四坪—黑漆河、將石溝—白浪、寬坪—櫨木井,山陽縣的鳳凰寨—馬家山、吉家溝—流嶺溝、上嶺溝—寨子溝、小天竺山—麻莊河、孤山—湖坪、魚洞河—晏坪河,鎮安縣的西坪—石莊、月河—黃家灣—錫銅—山青、栗扎坪—木王—梅子嶺—雙羊、後坪—大樹—東鋪、月河—茅坪—西河,柞水縣的林豐—西甘溝、豐北河—蔡玉窯、東甘溝—龍潭等區域。
以上地區地質環境較好,人類工程活動較少,地質災害點密度小。目前共有地質災害隱患點131處,其中滑坡125處、崩塌3處、土石流3處。
4.地質災害非易發區
面積681.96km2,占全市國土面積3.48%。主要分布在商州區的丹江河谷階地,商南縣的安坪—三岔河,山陽縣的鄖西大梁—金錢河、東河—乾石峽,鎮安縣的高川河—迷魂陣、鷹咀石—蘇莫山、廣洞山—紅嶺。
以上地區地質環境條件好,人類工程活動弱,地勢平坦,山區地質結構較好,人類活動少,植被覆蓋好,僅發現滑坡隱患點1處。
(二)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分區
1.重點防治區
面積7344.97km2,占全市面積37.53%。目前該區域內共有地質災害隱患點1155處,其中滑坡1056處、崩塌42處、土石流45處、地面塌陷12處。主要包括縣城、城鎮、人口密集的村莊及交通、學校、礦區等範圍,也是全市地質災害的高、中易發區域。主要分布在:
商州區大荊—板橋、牧護關—麻街、楊斜—麻池河、夜村—北寬坪4個重點防治區;
洛南縣巡檢—陳耳、洛源—保全、城關—三要3個重點防治區;
丹鳳縣龍駒—武關、竹林關—寺坪、巒莊—花瓶子3個重點防治區;
商南縣清油河—富水(312國道沿線)、郭山路沿線、商鄖公路、縣河口—湘河段丹江沿岸、新廟—黃土坡、十里坪—東嶽坡、黃龍台—趙家台滔河流域、大竹園—穆河流域、汪家店—金家坪段9個重點防治區;
山陽縣高壩—銀花、板岩—南寬坪、戶家塬—楊地、天竺山—漫川關、延坪—法官、天橋—照川沿線6個重點防治區;
鎮安縣東川—雲蓋寺—午峪溝—回龍—大坪—米糧—熨斗坪—西口—青銅關、木王—達仁2個重點防治區(3個區);
柞水縣乾佑河沿岸、小嶺—柴莊、曹坪—肖台3個重點防治區。
2.一般防治區
面積12226.03km2,占全市面積的62.47%。主要為地質災害低易發區及非易發區。目前該區域內共有地質災害隱患268處,其中滑坡245處、崩塌14處、土石流8處、地裂縫1處。
(三)重點防範城鎮和地段
1.重點防範城鎮
根據全市地質災害隱患點分布及城鎮居民受地質災害威脅程度,將商州區楊斜鎮、板橋鎮、牧護關鎮、夜村鎮,洛南縣城關街道、巡檢鎮、靈口鎮、石門鎮,丹鳳縣龍駒寨街道、巒莊鎮、寺坪鎮、武關鎮、竹林關鎮、花瓶子鎮,商南縣城關街道、湘河鎮、過風樓鎮、十里坪鎮、趙川鎮,山陽縣十里街道、中村鎮、楊地鎮、天竺山鎮、高壩店鎮、板岩鎮、城關街道、戶家塬鎮,鎮安縣達仁鎮、高峰鎮、回龍鎮、米糧鎮、永樂街道、青銅關鎮、柴坪鎮,柞水縣乾佑街道、杏坪鎮、瓦房口鎮、小嶺鎮等38個城鎮確定為重點防範城鎮,這些城鎮地質環境脆弱,人口集中,人類工程活動強烈,已有地質災害隱患點較多,在降雨、人類工程活動等因素影響下,發生滑坡、崩塌、土石流等突發性地質災害可能性大,各地質災害重點防範城鎮要高度重視。
2.重點防範地段
重點防範地段主要為公路、鐵路交通沿線的12個地段。包括西康鐵路柞水—安康段,西合鐵路丹鳳段;榆商高速商州—洛南段,滬陝高速丹鳳月日—竹林關段,福銀高速山陽城關—漫川關段,包茂高速鎮安—安康段;312國道商洛段,242國道洛南城關—石門段,344國道洛南城關—三要段、柞水段,242國道山陽色河鋪—南寬坪段,211國道鎮安段等。
交通、鐵路主管部門應做好重點防範地段地質災害的防治工作,落實監測人及監測責任人。
四、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部署
“十四五”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本著“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理念,根據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原則和總體目標,結合全市地質災害防治現狀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主要圍繞調查評價、監測預警、綜合治理、風險管控和能力建設五個方面開展工作。
(一)調查評價
1.開展地質災害綜合遙感調查
在省自然資源廳統一安排下,充分利用天—空—地一體化多源立體數據,開展多層次、多尺度地質災害綜合遙感識別,圈定地表重點變形區和疑似隱患點,並進行地面核查,查明隱患特徵,確定隱患等級,並將其納入群測群防體系進行管控。
2.實施地質災害風險調查評價
完成12個重點城鎮(鄉鎮)1:10000地質災害風險調查評價工作,研究地質災害形成機理和成災模式,開展單體和區域地質災害風險評價,為“隱患點+風險區”防控提供基礎。
3.開展地質災害風險普查
在地質災害風險調查評價基礎上,開展全市7個縣(區)1:5萬地質災害風險普查工作,掌握重點隱患情況,查明區域防災能力和減災能力。
4.開展地質災害“三查”工作
各縣(區)人民政府應積極組織相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開展年度地質災害“三查”(即汛前排查、汛中檢查和汛後核查)工作,確保每個隱患點防治工作到位,對新發現的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調查認定,及時納入群測群防防治體系。
5.強化地質災害災情險情應急調查
災險情發生後,各縣(區)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應立即回響開展地質災害應急調查工作,確保災險情成因分析即時、準確,為政府搶險救災決策提供建議。
6.開展地質災害專項勘查
對威脅50人以上且未進行綜合治理的13處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專項勘查,投入一定的勘探工作,判定穩定狀態,分析發展趨勢,提出防治措施建議,為綜合治理提供基礎。
(二)監測預警
1.進一步夯實群測群防系統
在現有1355處地質災害隱患點基礎上開展群測群防網路體系的動態更新,同時擴大群測群防員數量和排查範圍;加強現有隱患點的核銷與新增隱患點的認定工作,確保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全覆蓋。
2.加強專群結合監測預警
以綜合防治體系建設為契機,完善以專業監測為主、群測群防為輔的地質災害監測預警體系。開展150處專群結合地質災害監測預警點建設(專欄二),提高監測效率和精度,提升群測群防工作專業化水平。
3.強化氣象預報預警系統建設
繼續完善市、縣(區)兩級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運行體系。加強市、縣(區)兩級自然資源部門和氣象部門的協作,完善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信息的採集、處理、會商、製作和發布,向社會及時發布地質災害危險性預報預警信息,不斷提高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的精細化水平。
探索縣級氣象預警預報,以山陽縣為示範,在1:50000地質災害風險調查評價基礎上,初步建立縣級氣象預報預警示範,探索縣級預報預警模式,進一步提高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精度。
(三)綜合治理
1.加強地質災害綜合治理
對現有穩定性差、危險性較大,直接威脅城鎮、居民密集區、重要基礎實施或學校安全,且難以實施移民搬遷的19處地質災害隱患點,爭取中省財政資金支持,分輕重緩急逐步進行工程治理,消除地質災害隱患,確保受威脅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專欄三)。
同時,對每年突發或地質災害險情加重的,各級財政要積極籌措資金開展應急工程治理,確保受威脅民眾生命財產安全。
2.開展治理工程運行維護
對受損或防災能力不足的地質災害治理工程,採取清淤、加固等措施進行維護,提高防禦工程標準。
(四)風險管控
一是加強工程建設引發地質災害監管力度,從源頭上加強管控;二是基於1:50000縣(區)、1:10000城鎮(鄉鎮)地質災害風險調查及風險普查成果,編制我市地質災害風險區劃圖和防治區劃圖(專欄四),科學劃分風險分區和防治分區。積極推進防控方式由“隱患點防控”逐步向“隱患點+風險區雙控”轉變,探索適合商洛市的雙控管理模式,強化極高、高風險區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制。
(五)能力建設
1.開展地質災害防災避險宣傳培訓演練
創新形式與主題,開展多種形式的防災減災和避險自救知識宣傳;開展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和群測群防員培訓;開展地質災害“防、搶、撤”避險演練、自然資源部門的應急回響聯動演練等(專欄五)。
2.進一步最佳化市級地質環境管理信息平台建設
在現有市級地質環境管理信息平台基礎上,進一步集成1:50000地質災害風險排查和1:10000重點城鎮(集鎮)地質災害調查與風險評價成果,更新商洛市地質災害資料庫;同時與省級地質災害信息化建設相銜接,實現省、市、縣(區)互聯互通,形成多部門信息聯動,提高地質災害防治能力,為地質災害防治管理和應急救援提供精準支撐。
3.加強地質災害應急調查裝備建設
進一步加強應急調查裝備建設,市級應急裝備建設應配備監測設備等,縣級應急裝備應配備無人機、測距儀等專業設備。
4.加快地質災害人才隊伍建設
以全市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需求為導向,加快人才隊伍建設。加強地質災害防治管理人才建設,通過業務培訓、掛職鍛鍊、人才引進等方式最佳化管理幹部隊伍,提高防治工作管理水平;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基層人才建設,大力培養基層防治工作人員,確保全市至少有10名專業技術人員,每個縣(區)至少有1名專業技術人員,並取得培訓機構發放的培訓證書。
5.持續最佳化防治工作機制
發揮自然資源部門的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職責,加強各部門配合力度,各司其職,共同參與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強化制度建設,進一步加大“平戰結合”技術支撐體系支撐力度,持續最佳化防治工作機制。
五、經費估算
(一)估算依據
1.《地質調查項目預算標準(2020年試行)》;
2.《陝西省水利水電建築工程概算定額》(2000年);
3.《工程勘察收費標準》;
4.《工程設計收費標準》(國家計委、建設部,2002年)。
沒有國家預算標準參考的其他項目,主要以市場調查價格和以往實施工作中實際發生費用作為參考依據,不足部分按照相關地質災害防治項目進行編制。
(二)經費估算及構成
根據規劃部署工作內容,經過估算,“十四五”期間,全市地質災害防治共需經費約19689.67萬元,其中調查評價經費1864萬元;監測預警經費2856.85萬元;綜合治理經費10453萬元;風險管控150萬元;能力建設經費4365.82萬元。爭取中省財政補助13664萬元,市級財政891.12萬元,縣級財政5134.55萬元。
(三)年度經費安排
根據各工作部署安排和經費估算,年度經費安排如下:2021年度經費7767.19萬元,其中,中省財政經費5074萬元,市縣財政經費2693.19萬元;2022年度經費5445.62萬元,其中,中省財政經費4410萬元,市縣財政經費1035.62萬元;2023年度經費3415.62萬元,其中,中省財政經費2650萬元,市縣財政經費765.62萬元;2024年度經費1465.62萬元,其中,中省財政經費700萬元,市縣財政經費765.62萬元;2025年度經費1465.62萬元,其中,中省財政經費700萬元,市縣財政經費765.62萬元。
六、保障措施
(一)組織保障
各縣(區)人民政府為本轄區地質災害防治責任主體,應加強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領導,把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納入本級國民經濟發展規劃重要事項。主要領導親自安排部署、親自督查檢查等,進一步落實目標任務,強化防治措施,確保防治工作紮實有效開展。各級自然資源部門要做好地質災害防治的指導、監督工作;各級發改、教育、工信、財政、住建、交通、水利、農業農村、文旅、應急、氣象等部門和單位按照職責,密切配合,共同防治地質災害。
(二)資金保障
以綜合防治體系建設為契機,各縣(區)政府要按照省自然資源廳批准的商洛市地質災害綜合防治體系建設實施方案要求,及時落實縣級配套資金,市級地質災害防治主管部門和財政部門代市人民政府與各縣人民政府簽訂年度地質災害綜合防治體系建設工作目標責任書,市級地質災害防治主管部門會同財政部門對資金配套落實情況等進行目標績效考核,並將考核結果作為下年度資金補助的重要依據,加快推進綜合防治體系建設。
(三)制度保障
各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負責落實地質災害防災減災相關要求,統籌推進地質災害綜合防治體系建設,承擔地質災害應急救援的技術支撐工作。各級應急管理部門要做好地質災害應急管理工作。各級住建、交通、水利、教育、文旅、氣象、工信等部門要加強本系統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落實防災責任和防治措施。各縣(區)人民政府要發動社會各方面力量積極參與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對成績顯著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揚獎勵。教育、工信、財政、資源、住建、交通、水利、農業農村、文旅、應急、氣象等部門協作配合,及時召開聯席會議,開展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聯合檢查。加強工程建設領域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凡在地質災害易發區內進行的工程活動,必須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加強對建設工程施工現場的監督檢查和對項目承辦、主管單位的指導,最大程度防範地質災害的發生。
(四)監督評估
嚴格實施用途管制,將地質災害隱患排查和風險區劃結果作為基礎設施或重大工程建設的基礎依據。對地質災害防治項目實施監督管理,不定期對各縣(區)項目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定期開展地質災害防治建設績效評價,自覺接受紀委監委、審計部門和社會監督。各縣(區)人民政府要切實擔負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主體責任,加強督導檢查、績效評估。地質災害防治資金應專款專用,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截留、擠占、挪用。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和財政、審計部門聯合,定期對項目開展完成情況、資金配套落實情況、資金管理使用情況、項目實施進展等進行專項檢查、審計和績效評估,同時,將評估結果與下年度資金安排掛鈎。
七、附則
本規劃成果包括規劃文本、規劃圖件,規劃圖件與規劃文本具有同等效力。
本規劃自商洛市人民政府批准之日起實施,由商洛市自然資源局負責解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