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十四五”地質災害防治規劃

2021年12月,四川省政府批覆《四川省“十四五”地質災害防治規劃》,明確“十四五”期間四川地質災害防災減災目標和路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川省“十四五”地質災害防治規劃
  • 批覆時間:2021年12月
背景介紹,規劃目標,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內容解讀,

背景介紹

四川是全國地質災害最為嚴重的省份之一,是隱患點數、威脅人數、威脅財產數三項指標占比均超過全國同期10%的唯一省份。截至2020年底,不包括已消減隱患點,四川已排查發現各類地質災害隱患點超過3.5萬處。

規劃目標

《規劃》提出,到2025年底,四川將建立以“風險雙控、全域整治、科技防災”為核心的地質災害綜合防治體系,突出體現地質災害“源頭找、精細管、全域防、重點治、科學救、智慧控”六個創新探索,實現全省消除地質災害隱患點2.5萬處左右,減少受地質災害威脅民眾60萬人左右。

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防災減災救災重要論述,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護人民民眾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以省委省政府對地質災害防治決策部署為遵循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圍繞建設“平安四川”新要求,統籌發展和安全,提升全省地質災害綜合防禦能力,不斷增強人民民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加快構建科學高效地質災害防治體系為統領全面強化地質災害風險雙控、點面結合全域整治、科技創新能力提升,推動“防”的能力和“治”的標準提升,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築牢安全“底板”。

基本原則

1.以人為本,保障安全
2.預防為主,風險管控
3.整體布局,系統整治
4.科技防災,智慧減災
5.分級負責,群防共治

內容解讀

減災目標
“十三五”已消減3.3萬處隱患點,為“平安四川”築牢底板
《規劃》提出的消減2.5萬處左右的目標,在不考慮新增隱患點的前提下,相當於把我省現有的3.5萬處隱患點減少70%以上。5年要完成這個目標,四川底氣何在?
“在‘十三五’期間,我省地質災害綜合防治體系建設已打下牢固基礎。”省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表示,過去五年,我省累計投入中央和省級財政專項補助資金114億餘元,累計消除地質災害隱患點約3.3萬處左右。
不僅有上一個五年“打底”,還有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我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防災減災救災重要論述,推動“兩個堅持、三個轉變”防災減災救災理念指導防災實踐,全面推進提升自然災害防治能力重點工程建設,抓住地質災害隱患綜合遙感識別、“點面雙控”地質災害風險管控和群專結合監測預警設備試驗國家試點機遇。未來五年,隨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大區域發展戰略推動實施,西南地區戰略區位和發展動能更加凸顯,在不斷融入新發展格局的進程中,將為四川加快推進地質災害防治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步伐提供有利契機。
省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說,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統籌發展和安全提出明確要求、作出工作部署,“十四五”時期,社會公眾對安全問題的關注將達到新高度,對全省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提出更高要求。提升地災綜合防治能力,保障民眾的安全,是“平安四川”建設的應有之意。
“施工圖”布局
“一帶四區四級”分類施策,群防共治分級負責
當前,地質災害防治形勢依然複雜嚴峻。我省山區眾多,構造複雜,植被茂密,地質災害隱蔽性、突發性和動態性強。據不完全統計,“十三五”期間有80%左右地質災害發生在已查明的隱患點範圍外,防災減災面臨新挑戰。
為此,《規劃》提出以全省“一乾多支、五區協同”發展戰略布局為基礎,結合地質災害易發分區及風險分區,統籌地質災害防治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構建“一帶四區四級”防治工作總體布局,引導規劃各項工作任務落地。
具體來看,“一帶”指龍門山綜合整治帶,屬於地質災害極高風險區範圍,地質災害防治主要任務是實施受威脅重點城鎮綜合整治,開展“點面結合”風險管控試點,提升隱患識別水平和基層防災能力,力爭“視野外”隱患發生率同比降低。
“四區”包括川西高原風險管控區、秦巴山風險防控區、攀西風險防控區、川東川南低山丘陵風險防範區。《規劃》根據各個區域的特點,分門別類制定了防災措施。省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舉例,川西高原風險管控區生態環境脆弱,就要推進高寒山地、植被繁密區防治新技術套用及科技攻關,主要任務是開展地質災害風險管控;川東川南低山丘陵風險防範區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一乾多支”核心發展地帶,多為中、低地質災害風險區,防治主要任務是提升科技防災能力,以避險搬遷為主開展地質災害綜合整治。
“四級”是指將地質災害防治級別由高到低劃分為“整治、管控、防控、防範”四級。通過防災工作重心前移,實現地質災害防治從減少災害損失向減輕災害風險轉變,努力從源頭上降低地質災害風險。
成都理工大學副校長許強說,分級分類防治思路是《規劃》的一大亮點,符合四川省實際,在有限防災投入下防範了絕大部分地質災害風險隱患,最大限度保護了受威脅民眾生命財產安全。同時,除了分級分類防治外,《規劃》還提出分級負責、群防共治的思路,即強化各級政府地質災害防治主體責任,落實相關行業主管部門監管責任和企業直接責任,通過加大投入機制創新和政策支持力度,增強全社會協同防範應對能力。
防治體系
六大工程畫出“路線圖”,鼓勵社會資本參與防災
《規劃》提出六大重點工程,為地災綜合防治體系建設指明路徑。通過實施地質災害風險調查評價工程,推進隱患識別和風險調查評價,把更多“視野外”隱患及時找出來;通過實施地質災害風險管控工程,推行隱患點和風險區雙控模式,構建地質災害風險雙控格局,夯實地質災害源頭防範基礎;通過實施地質災害監測預警工程,持續著力人防與技防並重,健全完善群專結合監測預警體系;通過以搬為主、搬治結合,分類分級實施地質災害避險搬遷與治理工程,建立地質災害全域綜合整治模式;通過實施地質災害信息化建設服務工程,加大科技創新和科研投入,提升科技防災支撐服務水平;通過實施地質災害防治能力提升工程,推動基層地質災害防治能力建設,增強全社會防災抗災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實現從源頭上降低地質災害風險的目標,《規劃》提出了“以搬為主、搬遷與治理相結合”的防災思路,未來5年將有近2萬戶受地質災害威脅民眾避險搬遷安置,從根本上改善搬遷民眾生活條件。
“路線圖”已明確,關鍵還在落實。省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介紹,《規劃》給出了“一攬子”保障舉措,將建立政府組織領導、部門齊抓共管、專業技術支撐、社會公眾參與的地質災害全鏈條管理體系,確保各項目標如期實現。
防災減災離不開資金保障。為破解“錢從哪來”的難題,《規劃》明確,在加強財政保障的同時,支持政府一般債券投入地質災害防治,並按照“誰受益、誰投資,誰建設、誰負責”的原則,鼓勵依法引入社會資本參與地質災害綜合整治,構建事權清晰、多元投入的地質災害防治資金投入機制,切實提高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資金保障水平和資金績效。
未來五年,我省將圍繞建設“平安四川”新要求,以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為主線,以“夯基礎、補短板、提質效、增能力、強監管”為基調,全面推動地質災害“防”的能力和“治”的標準提升,整體提升地質災害綜合防治水平。最大限度防範和化解地質災害風險,切實保護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不斷增強人民民眾的幸福感、安全感,為四川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提供有力的地質安全保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