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2022年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四川省自然資源廳編制的《四川省2022年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已經四川省政府同意,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於2022年4月30日印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川省2022年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 頒布時間:2022年4月30日
  • 發布單位: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全文,解讀,

全文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防災減災救災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紮實做好2022年全省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全力保障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四川省“十四五”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四川省地質災害全域綜合整治三年行動計畫(2021—2023年)》等規定和要求,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全省地質災害發育分布概況
四川是全國地質災害最為嚴重的省份之一。截至2021年底,全省已排查發現崩塌、滑坡、土石流等各類地質災害隱患點30861處,分布在全省21個市(州)、176個縣(市、區),對123萬餘名民眾生命和近800億元財產安全構成不同程度的威脅。
二、2022年全省地質災害趨勢預測
(一)降水趨勢預測。據氣象部門預測,2022年汛期全省氣候狀況總體為一般到偏差,澇重於旱,區域性、階段性的旱澇災害明顯,極端氣候事件偏多,主要多雨區在我省北部。盆地東北部(南充市、廣安市、巴中市、達州市)、盆地西北部(成都市、德陽市、綿陽市、廣元市)、盆地中部(遂寧市、內江市、資陽市)、川西高原北部(阿壩州北部)平均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多10~20%,省內其餘地區偏少10~20%。
(二)地質災害預測。2022年汛期全省雨日較多,降水範圍大,區域性暴雨過程多,崩塌、滑坡、土石流等地質災害仍將呈頻發、多發、高發態勢。嘉陵江、岷江、沱江、渠江、金沙江、雅礱江、安寧河中下游、大渡河流域,盆地東北部(南充市、廣安市、巴中市、達州市)、盆地西北部(成都市、德陽市、綿陽市、廣元市)、盆地中部(遂寧市、內江市、資陽市)、川西高原北部(阿壩州北部)地區地質災害發生數量較常年同期偏多的可能性較大。
三、地質災害防治重點
(一)重點防範期。汛期(5月至9月)是全省地質災害的重點防範期,尖峰時段在主汛期(6月至8月),特別是特大暴雨、大暴雨、連日降雨及秋汛、短時強降雨時段,需予以重點關注。地質災害易發區的工程活動以全建設周期為重點防範時段。
(二)重點防治區域。全省地質災害防治範圍為176個地質災害易發縣(市、區),其中重點防範區為:
川西高山峽谷地區。主要分布在我省青藏高原東緣部分區域,區內地質構造複雜,地質災害高、中風險區集中連片分布,且易出現局地暴雨和夜雨天氣,地質災害具有隱蔽性強、規模較大、群發性、破壞性大的特點。能源、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及礦山開發項目多,對地質環境擾動大,工程建設遭受和引發地質災害風險高。九寨溝地震災區,金沙江、岷江、大渡河、雅礱江流域人口聚居區、景區、水利水電工程、鐵路公路交通沿線、工礦企業的施工區和工棚營地等屬重點防範區。
龍門山地區。分布在青藏高原東緣與四川盆地交錯接觸帶,該區地質環境條件複雜,人口密度較高,人類工程活動頻繁,受汶川地震和蘆山地震疊加影響,地質災害仍處於高發多發期,區內區域性強降雨及局地暴雨極易引發群發性崩塌、滑坡及土石流等地質災害。成都市、德陽市、綿陽市、廣元市4市西北部的都江堰市、彭州市、什邡市、綿竹市、安州區、江油市、平武縣、北川縣、朝天區、青川縣,阿壩州東部的汶川縣、茂縣,雅安市雨城區、天全縣、蘆山縣、寶興縣、漢源縣、石棉縣等縣(市、區)屬重點防範區。
川東北及川南等盆周山區。分布於秦嶺、大巴山及其毗鄰地區,以及烏蒙山東北部,區內水電開發、公路鐵路、城鎮建設等人類工程活動密集,加之川東北地區大型緩傾紅層基岩滑坡發育,川南地區近年地震活動頻繁,區域性強降雨及局地暴雨致地質災害具有突發性強、成災快、暴發頻率高、延續時間長的特點,災害類型以滑坡、崩塌為主。瀘州市敘永縣、古藺縣,內江市威遠縣,樂山市金口河區、峨眉山市、峨邊縣、馬邊縣,南充市儀隴縣、營山縣,宜賓市長寧縣、高縣、筠連縣、珙縣、興文縣、屏山縣,廣安市華鎣市、鄰水縣,達州市萬源市、宣漢縣,巴中市南江縣、通江縣、平昌縣等縣(市、區)屬重點防範區。
攀西地區。分布於大、小涼山地區,區內地質構造複雜,褶皺斷裂發育,岩體破碎,生態環境脆弱,礦產資源開發強度大,交通及水利水電工程建設項目多。因局地暴雨、連續降雨引發崩塌、滑坡、土石流災害風險高。攀枝花市仁和區、米易縣、鹽邊縣,涼山州西昌市、木里縣、會理市、會東縣、普格縣、金陽縣、喜德縣、冕寧縣、越西縣、甘洛縣、雷波縣等縣(市、區)屬重點防範區。
(三)重點防範對象。位於地質災害易發區的城鎮、學校、醫院、集市、農家樂、景區和安置點、工棚營地等人口聚集區;靠山靠崖、臨溝臨坎的房屋前後及左右兩側;在建公路、鐵路、水利、大型深基坑(邊坡)等重要工程建設活動區;交通幹線沿線、旅遊景區以及重要基礎設施周邊區域均屬重點防範對象。
四、地質災害防治措施
(一)全面壓緊壓實防災責任。各地要嚴格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和“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的防災要求,鉚緊“省市縣鄉村組點”防災責任鏈條,落實黨委政府主體責任、行業部門監管責任、鄉鎮(街道)屬地責任、村(社、點)一線處置工作責任和包保責任制度。要加強各級新任防災責任人員業務培訓,確保工作不斷檔。要把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列入政府重要議事日程,縣級以上政府要及時編印本轄區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並報上一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備案。要梳理形成年度重點工作清單,明確任務分工,健全責任考核機制,確保責任落實到崗到點到人。
(二)全力推進全域綜合整治。各地要全面統籌地質災害全域綜合整治三年行動計畫和省“十四五”地質災害防治規劃任務,科學制定年度實施方案,強化落實多元化分級投入機制,加快建立健全隱患風險識別與管控體系,加快推進受威脅縣城綜合整治和重大隱患搬遷治理等重點任務實施,確保年度任務指標全面完成。要積極推進“風險斜坡”“紅層滑坡”隱患詳查、“隱患點+風險區”雙控等試點工作,探索將地質災害風險調查評價成果納入國土空間規劃的實現路徑,著力從源頭防範化解地質災害隱患風險。各有關部門(單位)要加強地質災害治理項目監管,確保工程質量,嚴防生產安全事故。
(三)紮實開展隱患風險排查。各地要認真落實地質災害防治駐守技術支撐相關要求,充分發揮地勘隊伍作用,把地質災害風險隱患排查整治貫穿於汛前、汛中和汛後,強化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後核查,加強衛星綜合遙感識別、無人機航攝等新技術運用,確保地質災害易發區內有人區域全覆蓋。各有關部門(單位)要按照職責分工認真組織本行業本領域的隱患風險排查,重點加強人員密集場所、農村房屋及重要基礎設施周邊、交通幹線、旅遊景區等部位隱患排查整治,做到不留盲區死角。對排查發現的風險隱患要逐項登記造冊入庫,逐一落實防災預案和防範措施,逐點明確防災責任人、監測責任人和監測員。
(四)著力加強綜合監測預警。要持續完善群測群防網路,嚴格按照每個隱患點不少於1人的標準落實專職監測員,完善監測員遴選、培訓、考核、激勵制度及動態調整機制,於汛前向社會公示相關信息。要深入推進3000處普適型專業監測站點建設,確保汛前建成並聯網運行,切實發揮防災功效。要加強專業監測設備及預警平台運行維護,加大地災智防應用程式(APP)推廣套用力度,動態最佳化預警閾值和預警模型,提升監測預警時效性和準確度。各地要加快推進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互聯互通系統建設,結合實際修訂完善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回響指南,按要求開展分級預警,推動形成預警回響閉環管理。
(五)嚴格執行避讓管控措施。各地各部門(單位)要堅決執行“三避讓”和“三個緊急撤離”剛性制度,在降雨來臨前、發現成災跡象及風險研判不清時,堅決果斷地提前組織受威脅民眾避險撤離和妥善安置,並加強撤離人員管控,做到“不安全,不返回”,嚴防人員擅自回流造成傷亡。對於“空心村”受地質災害威脅民眾,要落實“一對一”避險轉移幫扶措施,堅決防止出現工作死角。要深入開展“青春志願·守護生命”志願服務行動,充分發揮志願服務隊伍作用,持續補強基層防災短板。
(六)切實做好應急處置工作。各地要對照省級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加快完善本轄區預案體系,提高預案適用性和針對性。要統籌專業力量開展實戰化避險演練,重點提升夜間、斷路斷電斷網“三斷”等特殊條件下民眾自救互救能力,確保在主汛期前每個隱患點和在建工程至少開展一場演練。各級地質災害指揮部辦公室要紮實推進工作專班實質化運行,嚴格落實汛期領導帶班、專人值守、24小時值班值守制度和信息報送規定,確保處置應對高效、信息報送及時準確。一旦發生地質災害,事發地要第一時間啟動預案,迅速組織開展搶險救災,最大限度減少災害損失,堅決避免二次人員傷亡。
(七)健全聯防聯控協同機制。各級自然資源、氣象、水利、應急、地震等部門(單位)要加強信息互通、會商研判和協調聯動,強化汛期聯合調度,形成防災合力。自然資源部門要發揮地質災害防治的組織、協調、監督和指導作用,統籌抓好防治工作落實。經濟和信息化、教育、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水利、文化和旅遊、應急、鐵路、電力、通信等部門(單位)要按照“管行業必管地質災害”“誰引發、誰治理”“誰受益、誰投資”的要求,督促指導做好本行業本領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能源、交通、水利等在建工程建設單位及承建企業要嚴格執行建設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制度,強化落實防治措施,切實從源頭防範和減輕災害風險。
(八)持續提升管理服務水平。各地要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市場信用監管,開展地質災害防治領域系統治理,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要加快制定地質災害隱患點動態管理、成功避險獎勵等辦法,持續夯實地質災害防治法規制度保障。要採取明察暗訪、“四不兩直”、汛期蹲點督導等方式持續開展防災減災督查,加強“兩書一函”“三單一書”等責任督促機制運用,確保及時把問題整改到位。要創新防災宣傳服務方式,用好地質災害防治正反兩方面典型案例和宣傳教育片,開展地質災害科普知識“七進”“開學第一課”等宣傳教育活動,切實增強全社會主動防災避險意識。

解讀

2022年4月30日,四川省政府辦公廳轉發自然資源廳編制的《四川省2022年地質災害防治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指出,2022年汛期全省雨日較多,降水範圍大,區域性暴雨過程多,崩塌、滑坡、土石流等地質災害仍將呈頻發、多發、高發態勢,要求各地各部門全面壓緊壓實防災責任,全力推進全域綜合整治,紮實開展隱患風險排查,著力加強綜合監測預警,嚴格執行避讓管控措施,切實做好應急處置工作,健全聯防聯控協同機制,持續提升管理服務水平。
《方案》指出,四川是全國地質災害最為嚴重的省份之一。據氣象部門預測,2022年汛期全省氣候狀況總體為一般到偏差,澇重於旱,區域性、階段性的旱澇災害明顯,極端氣候事件偏多,主要多雨區在我省北部。汛期(5月至9月)是全省地質災害的重點防範期,尖峰時段在主汛期(6月至8月),地質災害易發區的工程活動以全建設周期為重點防範時段。
全省地質災害防治範圍為176個地質災害易發縣(市、區),其中重點防範區為:川西高山峽谷地區、龍門山地區、川東北及川南等盆周山區、攀西地區。重點防範對象為位於地質災害易發區的城鎮、學校、醫院、集市、農家樂、景區和安置點、工棚營地等人口聚集區;靠山靠崖、臨溝臨坎的房屋前後及左右兩側;在建公路、鐵路、水利、大型深基坑(邊坡)等重要工程建設活動區;交通幹線沿線、旅遊景區以及重要基礎設施周邊區域。
《方案》還提出一系列防災措施,推進“風險斜坡”“紅層滑坡”隱患詳查、“隱患點+風險區”雙控等試點工作,探索將地質災害風險調查評價成果納入國土空間規劃的實現路徑,著力從源頭防範化解地質災害隱患風險;深入推進3000處普適型專業監測站點建設,加大地災智防應用程式推廣套用力度,提升監測預警時效性和準確度,開展分級預警,推動形成預警回響閉環管理;按照“管行業必管地質災害”“誰引發、誰治理”“誰受益、誰投資”的要求,督促指導做好本行業本領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能源、交通、水利等在建工程建設單位及承建企業要嚴格執行建設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制度,強化落實防治措施,切實從源頭防範和減輕災害風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