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5-2030年)

《梅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5-2030年)》是梅州市城鄉規劃局於2017年12月20日頒發的檔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梅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5-2030年)
  • 頒布時間:2017年12月20日
摘要,審批,全文,內容解讀,

摘要

● 關鍵字:一區兩帶
“產城聯動,以城帶鄉”
《總規》提出,我市將重點打造“一區兩帶”三大戰略空間增長極,帶動市域產業經濟發展。
在主體功能區劃方面,將通過組合發展、特色分工,發揮對市域空間組織與經濟帶動作用。“一區兩帶”囊括了嘉應新區、廣東梅興華豐產業集聚帶和梅江韓江文化生態健康旅遊特色產業帶:嘉應新區是中心城區擴容提質重要抓手,“產城聯動,以城帶鄉”,發展新型工業和現代服務業;廣東梅興華豐產業集聚帶以廣梅產業園為核心區,促進項目落地和產業集聚,以產促城,產城融合;梅江韓江文化生態健康旅遊特色產業帶以文化、生態和蘇區為優勢,統籌發掘梅縣、蕉嶺、平遠、大埔、豐順等旅遊資源。
從梅城空間布局來看,《總規》圍繞“開發建設江南新城區、完善最佳化江南建成區、改造提升江北老城區、創新建設梅縣新城區”的思路,規劃打造江南現代服務業、梅縣區現代商貿、城西商貿物流、江北教育科研、東山文創產業、南口生態旅遊和西陽生態農業休閒旅遊組團等專業化職能組團。
在城鄉空間結構上,通過中心城區擴容提質,完善副中心功能,培育各縣縣城,打造中心鎮與美麗鄉村,形成以城帶鄉、城鄉互動的發展格局。在景觀特色上強化山脈、水脈、城脈,塑造“大山水、小城鎮”景觀。
● 關鍵字:產業發展
5大產業7個百億產業集群
規劃提出,要立足產業發展,重點發展產品製造業、資源型產業、先進制造業、商貿物流業、新經濟產業五大產業板塊,打造食品飲料、電子信息、電聲產業、機械裝備製造、健康醫藥、綠色能源、農副產品加工七個百億產業集群。
圍繞產業布局,計畫建設綠色現代農業、特色文化旅遊、綠色工業和現代服務產業集群。以珠三角、海西區等城市需求為契機,發展綠色食品加工產業,推動規模化農業基地建設、延伸發展休閒觀光農業。結合工業園區及機場重點建設城北工業物流園(預留)、梅縣商貿物流園、東升物流園和機場物流園。以打造梅州市綠色現代產業核心區,成為廣東原中央蘇區綠色發展示範區、全國精緻高效農業示範區、世界客都現代服務中心為綠色產業發展目標。
梅州市未來15年城市總體規劃
打造“一區兩帶”三大增長極
● 嘉應新區:“產城聯動,以城帶鄉”,發展新型工業和現代服務業
● 廣東梅興華豐產業集聚帶:以廣梅產業園為核心區,促進項目落地和產業集聚,以產促城,產城融合
● 梅江韓江文化生態健康旅遊特色產業帶:以文化、生態和蘇區為優勢,統籌發掘梅縣、蕉嶺、平遠、大埔、豐順等旅遊資源
發展5大板塊7個百億產業集群
● 5大板塊:重點發展產品製造業、資源型產業、先進制造業、商貿物流業、新經濟產業
● 7個百億產業集群:食品飲料、電子信息、電聲、機械裝備製造、健康醫藥、綠色能源、農副產品加工
構建快速對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 高速公路形成“一環六射四橫三縱”——
一環:由西環高速、東環高速、梅大高速圍合成的環城高速
六射:天汕高速、梅平高速、梅大高速、汕梅高速、梅河高速、潮梅高速
四橫:興畲高速、畲江支線、汕湛高速、大豐華高速
三縱:濟廣高速、興華高速、大潮高速
● 鐵路:未來幾年計畫布設梅汕高鐵、雙龍高鐵、鷹梅鐵路及浦梅鐵路等高鐵、普鐵
設定梅州客運樞紐站、畲江貨運樞紐站“雙樞紐”
規劃汕梅客專的豐順站、建橋站、畲江北站、新機場站等高鐵站
● 梅縣機場:飛行區等級達到4C,規劃最大年旅客吞吐量30萬人次

審批

梅州市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五次會議審議了《梅州市人民政府關於提請審議梅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5—2030)的議案》,決定同意《梅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5—2030)》,由市人民政府按程式上報審批。
會議認為,該規劃目標明確,定位清晰,內容全面,體現了五大發展理念,貫徹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精神,貫徹了省促進粵東西北地區振興發展的總體要求和我市構建“一區兩帶”發展新格局的戰略部署,符合有關法律法規和梅州實際。
會議要求,規劃經省政府批准後,市人民政府要儘快制定控制性詳細規劃和各項專業規劃,並認真組織實施,確保規劃落到實處。要堅決維護總體規劃的權威性和嚴肅性,建立和完善規劃管理監督制度,形成行政檢查、行政糾正和行政責任追究機制,確保規劃的嚴格執行。城市總體規劃修改,必須堅持法定程式辦理。要加大宣傳力度,及時公布規劃,讓全市人民了解、熟悉城市總體規劃,增強全社會的規劃法制意識和市民的城市認同感,形成全民參與、監督規劃實施的良好氛圍。

全文

《梅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5-2030年)》全文內容詳見結尾附屬檔案:

內容解讀

《梅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5-2030年)》(以下簡稱《規劃》)獲得廣東省政府批覆。《規劃》期限為2015年至2030年,從頂層設計上明確了梅州未來的發展方向,成為梅州城市建設的“法定藍圖”。
城市規模合理控制
“我市現行城市總體規劃編制於1993年,規劃期至2015年。2011年,我市啟動《規劃》修編工作,並於今年10月底獲得省政府批覆。作為指導梅州城市建設的戰略性、綱領性檔案,《規劃》修編後,梅州城市規劃區範圍從168平方公里擴大到376平方公里。”市城鄉規劃局總規劃師黃星輝說,《規劃》重點探索城市發展戰略與路徑,明確空間方向與結構,最佳化用地功能與布局,彰顯城市氣質與特色。
根據《規劃》,梅州城市規劃區範圍(即中心城區所在範圍)依託現有城區,向南拓展至江南新城,向西拓展至梅縣新城、南口片區,向東拓展至西陽片區,向北整合江北片區。具體劃定南至長沙鎮長沙村、小密村(部分),程江鎮大和村、大塘村;西至南口鎮車陂村、南龍村、仙湖村、龍塘村、僑鄉村;東至西陽鎮新聯村、江子上村、太平村、鯉溪村;北至城北鎮紮下村、上村村、楊文村,城東鎮謝田村、書坑村,作為城市規劃區範圍,面積376平方公里。
同時,合理控制城市規模,嚴格控制新增建設用地。到2030年,中心城區規劃總人口控制在90萬人以內,其中城鎮人口控制在87萬人以內;城市建設用地控制在95平方公里以內,人均城市建設用地控制在110平方米以內。
用地功能布局最佳化
近年來,隨著周邊珠三角、海西區、汕潮揭等城鎮群的發展和廈深高鐵、長深(梅河)高速等重大交通設施的建設,梅州的區域格局與交通條件發生了重大變化。《規劃》明確了梅州的發展定位:按照國家和廣東省新型城鎮化要求,緊緊圍繞振興發展主線,打造成為廣東原中央蘇區綠色發展示範區、粵東北交通樞紐城市、文化旅遊特色區、世界客都。
“《規劃》對城鎮空間布局結構、城鎮職能與功能定位、歷史城區保護等均作了具體規定。”據黃星輝介紹,在城鎮空間布局結構方面,將強化中心城區輻射帶動作用與縣域經濟發展,突出產業集聚與旅遊特色發展,規劃市域“一區兩帶六組團”的城鎮總體空間格局,即重點建設梅州中心城區、廣東梅興華豐產業集聚帶和梅江韓江綠色健康文化旅遊產業帶以及興寧、平遠、蕉嶺、大埔、豐順、五華等六個組團。此外,明確城鎮職能與功能定位,構建“市域中心城市——市域副中心城市——縣域中心城市——中心鎮——一般鎮”五級城鎮職能等級結構。
在歷史城區保護方面,重點保護好梅州古城,凌風東西路、金山頂、中山路三片歷史街區,西街(紅杏坊)、東街(攀桂坊)、福祿岌、約亭頂、璇螺湖五片歷史文化風貌區。
批覆還指出,要優先扶持中心鎮、重點鎮發展,增強中心城鎮輻射帶動能力。加強城鄉規劃的統籌銜接,引導城鄉空間有序開發,最佳化資源空間配置,促進城鄉協調發展,逐步推動城鄉基礎設施銜接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積極探索區域合作新模式和創新機制,搶抓原中央蘇區和粵東西北振興發展的政策機遇,強化與珠三角、汕潮揭、海西區、贛南等周邊地區的聯繫,實現區域聯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