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微杜漸

防微杜漸

宋書·吳喜傳》:“且欲防微杜漸,憂在未萌。”指當錯誤的思想和行為剛有苗頭或徵兆時,就加以預防與制止,堅決不讓它繼續發展。其意義是非常深遠的。

明 陸采 《懷香記·鞫詢香情》:“自家不能防微杜漸,卻怨誰來?”

夏衍 《心際》第二幕:“在起初的時候,最要防微杜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防微杜漸
  • 讀音:fáng wēi dù jiàn
  • 出處:《宋書·吳喜傳》
  • 基本用法:作謂語、定語、賓語
成語概覽,釋義,原文,成語套用,基本用法,典型示例,歷史文化,歷史典故,醫學文化,人物介紹,

成語概覽

防微杜漸是指當錯誤的思想和行為剛有苗頭或徵兆時,就加以預防與制止,堅決不讓它繼續發展。其意義是非常深遠的。
防微杜漸

釋義

微:微小;杜:堵住;漸:指事物的開端。錯誤或壞事剛冒頭就及時制止,不讓它發展。
出自《後漢書·丁鴻傳》:“若敕政則躬,杜漸防萌,則凶妖消滅,害除福湊矣。”

原文

永元四年(92年),代袁安為司徒。這時竇太后臨朝執政,兄弟竇憲各擅威權。丁鴻借日食,上封事道:“臣下聽說太陽為陽精,守實不虧,君王之象徵;月亮為陰精,盈虛有一定規則,臣子的表象哩。所以日食,臣在君上,陰凌於陽;月滿不虧,下面驕盈的緣故。從前周室衰微,皇甫等人專權於外,黨類強盛,侵壓主勢,所以日月薄食。《詩經》上說:‘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酉鬼。’《春秋》記載日食三十六次,弒君三十二人。變不空生,各以類應。凡威權不可以放下,利器不可以假人。看看往古,近看漢興,傾危之禍,沒有不由此產生。因此三桓專魯之權,田氏擅齊之政,六卿瓜分晉室,諸呂掌握漢室,統嗣幾次變更;哀帝、平帝的末年,宗廟不能祭祀。所以雖有周公之親,而無周公之德,不得行其權勢。現在大將軍竇憲,雖想束力身自約,不敢僭越權勢,然而天下遠近的百姓都恐怖承旨,刺史二千石初除謁辭,求通待報,雖奉符璽,受了台束力,不敢馬上便去,久的拖到幾十天。背著王室,走向私門,這是上威降低,下權勢盛的緣故。人道悖於下面,效驗現於上天,雖有隱謀,神明照察其情,垂象見戒,以警告人君。近來,月滿先節,過了十五還不虧缺,這是臣下驕傲橫溢,違背君王,專功獨行的緣故。陛下沒有察覺,所以上天再次見戒,應該畏懼,以防大禍臨頭。《詩經》上說:‘敬天之怒,不敢戲豫。’如果束力政自責,杜漸防微,那么凶妖就會消滅,害除而福降了。壞崖破岩之水,來源於涓涓的小泉;乾雲蔽日的大樹,起於蔥青的小苗。禁微就容易,救末就難,人們沒有不忽略於微細,以致成為大禍。恩不忍誨,又不忍割,事情過去之後,沒有發生的明鏡。臣愚以為左官外附之臣,依託權門,傾覆諂諛,以求容媚的人,應該一切殺光。近來大將軍再出,威震州郡,沒有不向吏人征賦稅,派使者貢獻物資。大將軍雖說不受,可是物不還主,部署之吏無所畏懼,縱行非法,不伏罪辜,所以海內貪猾成風,競為奸吏,小民嘆息,怨氣滿腹。臣聽說天不可以不剛,不剛則三光不明;王不可以不強,不強則宰牧縱橫。應該趁大變之際,改政匡失,來補充天意。”
書奏上十多天,皇帝派丁鴻行太尉兼衛尉,屯於南、北宮。於是收繳竇憲大將軍的印綬,竇憲和諸弟們都自殺。
東漢和帝即位後,竇太后專權。她的哥哥竇憲官居大將軍,任用竇家兄弟為文武大官,掌握著國家的軍政大權。看到這種現象,許多大臣心裡很著急,都為漢室江山捏了把汗。大臣丁鴻就是其中的一個。
丁鴻很有學問,對經書極有研究。對竇太后的專權他十分氣憤,決心為國除掉這一禍根。幾年後,天上發生日蝕,丁鴻就借這個當時認為不祥的徵兆,上書皇帝,指出竇家權勢對於國家的危害,建議迅速改變這種現象。和帝本來早已有這種感覺和打算,於是迅速撤了竇憲的官,竇憲和他的兄弟們因此而自殺。
丁鴻在給和帝的上書中,說皇帝如果親手整頓政治,應在事故開始萌芽時候就注意防止,這樣才可以消除隱患,使得國家能夠長治久安。

成語套用

基本用法

作謂語、定語、賓語;

典型示例

1.有不盡者,亦宜防微杜漸而禁於未然。(《元史·張楨傳》)
2. 在起初的時候,最要防微杜漸。”(夏衍《心防》第二幕)
3.壞思想,壞習慣都是逐漸發展起來的,因此必須防微杜漸
4.防微杜漸,勿以惡小而為之,是預防違法犯罪的重要途徑之一。(八年級上冊 政治書 第九課)
近義詞
反義詞

歷史文化

歷史典故

《後漢書·丁鴻列傳》記載了一則故事:東漢和帝即位時僅十四歲,由於他年幼無能,便由竇太后執政,她的哥哥竇憲官居大將軍,國家的軍政大權實際上落入竇太后的兄弟竇憲等人手中。他們為所欲為,密謀纂權。看到這種現象,許多大臣心裡很著急,都為漢室江山捏了把汗。大臣司徒丁鴻就是其中的一個。丁鴻很有學問,對經書極有研究。對竇太后的專權他十分氣憤,決心為國除掉這一禍根。幾年後,天上發生日蝕,丁鴻就借這個當時認為不祥的徵兆,便上書和帝,建議趁竇氏兄弟權勢尚不大時,早加制止,以防後患,這樣才能使得國家長治久安。他在奏章里說:“‘杜漸防萌’則凶妖可滅。”和帝本來早已有這種打算,於是採納了他的意見,並任命他為太尉兼衛尉,進駐南北二宮,同時罷掉竇憲的官。竇憲兄弟情知罪責難逃,便都自殺了,從而避免了一場可能發生的宮廷政變

醫學文化

在醫學上,防微杜漸體現了預防為主的原則。中醫十分重視早期診治疾病。《內經》說:“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膚,其次治筋脈,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臟”。任何疾病都有一個由淺入深的發展過程,高明的醫生應該趁疾病輕淺的時候治療,若疾病已到深重,會變得比較棘手。《內經》還生動地比喻說:“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因此,中醫把一個醫生是否能對疾病作出早期診斷和治療當作判斷這個醫生醫技是否高明的標準,提出“上工治末病”。上工,即高明的醫生。啟示我們:隱患要及時清除,以免釀生更大禍端;疾病應及早治療,以免給機體帶來更大的危害。

人物介紹

漢和帝劉肇(79年―105年),東漢第四位皇帝,建初四年(79年)出生,他是漢章帝劉炟的第四子,生母為梁貴人,過繼給皇后竇氏為繼子。
章德竇皇后(?—97年),竇氏,扶風平陵(今陝西鹹陽西北)人,大司空竇融曾孫女,漢章帝劉炟的皇后,其母為光武帝劉秀長子東海恭王劉疆之女沘陽公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