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人口發展規劃(2019-2030年)

《梅州市人口發展規劃(2019—2030年)》是梅州市人民政府於2019年11月15日頒發的檔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梅州市人口發展規劃(2019-2030年)
  • 頒布時間:2019年11月15日
印發通知,全文,

印發通知

梅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梅州市人口發展規劃(2019-2030年)的通知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市府直屬和中央、省屬駐梅各單位:
現將《梅州市人口發展規劃(2019—2030年)》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請徑向市發展改革局反映。
梅州市人民政府
2019年11月15日

全文

梅州市人口發展規劃(2019—2030年)
梅州市人口發展規劃(2019-2030年)
梅州市人口發展規劃(2019—2030年)
前 言
  人口問題始終是人類社會共同面對的基礎性、全局性和戰略性問題。梅州市人口結構多樣,人口形勢面臨諸多因素影響。為推動梅州市人口與經濟社會及資源環境的協調可持續發展,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更好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和人口均衡型社會,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按照《廣東省人口發展規劃(2017—2030年)》(粵府〔2018〕1號)的部署要求,根據《廣東省人口與計畫生育條例》(2018年修訂版)和《梅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精神,結合《梅州市新型城鎮化規劃2018—2020年》和《梅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5—2030)》,特編制本規劃。本規劃旨在闡明規劃期內梅州市人口發展的總體要求、主要目標、戰略導向和工作任務,是指導今後較長一段時間人口發展的綱領性檔案,是做好梅州市人口工作的重要依據,並為經濟社會發展巨觀決策提供支撐。
第一章 發展現狀和面臨的形勢
  實行計畫生育基本國策40多年來,梅州市人口增長過快的勢頭得到有效控制,人口素質明顯提高。進入21世紀以來,梅州市人口發展的內在動力和外部條件均發生了顯著改變,人口發展進入關鍵轉折期,特別是隨著廣東省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加劇,梅州成為全省人口流出最嚴重的城市之一,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之間的關係發生了深刻變化。科學謀劃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戰略規劃,對順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梅州篇章具有重大意義。
  第一節 人口現狀
  梅州市高度重視人口發展工作,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著力構建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體制機制,注重把人口發展和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為經濟社會平穩發展創造了良好的人口環境,有效促進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進步。近年來,梅州市人口總量保持慣性低水平增長,人口素質不斷提升,人口結構和分布呈現新的特徵。
  ——人口總量低速增長。2017年末,梅州市常住總人口為437.43萬人,比2005年增加25.59萬人,年均增長率為5‰。戶籍人口由2005年的498.92萬增長到2017年的550.11萬,共增加51.19萬人,年均增長率8.2‰。人口總量保持慣性的增長態勢。
  ——人口素質穩步提升。2015年,梅州市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6.8歲,比同期全國水平高0.46歲,比同期全省水平低0.4歲。2015年,梅州市常住人口具有大專及以上教育程度的人口為21.51萬人,占常住人口的5%,比2010年增加2.99萬人,年均增長率為25‰,但仍低於廣東省同期平均水平11.01%。
  ——人口結構不斷變化。少年兒童人口比例逐年下降。2015年,常住人口中0—14歲人口占比達20.27%,比2010年下降0.22個百分點,比全省水平高2.90個百分點。勞動力人口比例下降,2015年,常住人口中15—64歲人口占比達67.63%,比2010年下降1.64%,比全省水平低4.88個百分點。人口老齡化程度加重。從2001年起,梅州市人口年齡結構進入“老年型”時期,人口紅利逐年減少。
  ——人口性別結構相對穩定。2017年出生人口性別比約105.55,比2012年的110有所降低,符合國際103—107的標準;2017年戶籍人口性別比微升至106.17,略高於2010年的105。
  ——人口地區分布仍然不平衡。梅州市人口密度由2010年每平方公里266人上升到2017年的275人,相當於全省人口密度的44.19%。梅州市中西部地區受產業發展和地形影響,人口密度較大,其中,梅江區每平方公里738人,興寧市每平方公里470人,五華縣每平方公里336人。東部及北部地區人口密度較小,其中蕉嶺縣每平方公里219人,梅縣區每平方公里218人,豐順縣每平方公里181人,平遠縣每平方公里169人,大埔縣每平方公里155人。
  ——人口城鎮化水平持續提高。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由2010年的43.01%提高到2017年的49.49%,比廣東省常住人口城鎮化率低20.36個百分點。其中,梅江區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明顯高於其他縣(市、區),為92.27%。其次是蕉嶺縣、梅縣區,分別為53.48%、51.58%;興寧市、平遠縣、大埔縣、豐順縣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均在40%以上;五華縣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最低,為35.22%。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由2010年的24.52%提高到2017年的36.73%。
  ——人口淨流出情況嚴峻。截止2017年梅州市人口淨流出總數約113萬人,比2010年增加約22.4萬人,成為省內人口淨流出第二大城市。此外,外地來梅的流動人口銳減。常住人口中,現居住地與戶口登記地所在的縣(市、區)不一致且離開戶口登記地半年以上的人口2015年為20.90萬人,比2010年減少55.41%。(2010年為46.87萬人)
  ——家庭維持小型化局面。2017年,平均每個家庭戶3.76人,略低於2012年的3.84人,但高於廣東省3.25的平均水平。
  第二節 發展態勢
  梅州市人口發展既符合一般規律,又有自身的特徵。2019—2030年,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及國家人口政策調整等因素的影響,預計梅州市人口變動的主要趨勢有以下幾個方面:
  ——生育水平先升後降。因實施全面兩孩政策之後的補償生育,生育水平將略有提高,預計在2019—2020年達到最高1.6左右,隨後總和生育率預計將長期保持在1.5左右,低於2.1的正常更替水平。
  ——人口數量增長勢頭減弱。梅州市人口規模將維持持續增長的態勢,但增長速度將逐年放緩,與全省人口增長勢能減弱的趨勢一致。戶籍人口年增長率預計在2020年之前保持在9‰左右,此後受育齡婦女數量減少及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死亡率上升影響,人口增長勢能減弱,預計2020—2030年,戶籍人口增長率將逐年回落,到2030年降到4‰左右。常住人口規模保持增長態勢,常住人口年增長率2020年前保持在7‰左右,預測2020年至2030年常住人口年均增長率出現回落。
  ——勞動年齡人口逐年下降。15—64歲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預計下降至2030年的62.2%左右,勞動年齡人口老化現象將不斷加重,45歲以上的勞動力人口比重不斷上升。
  ——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重。到2030年,65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將上升到18.5%左右,少年兒童在總人口中的比重下降至19.3%左右。總撫養比將持續提升,預計2030年達到60.8%左右,遠高於廣東省水平(38%)。
  ——出生人口性別比維持自然平衡。伴隨經濟社會發展以及生育政策調整完善,出生人口性別比將繼續維持自然平衡,預計到2030年保持在105左右。
  ——人口地區分布不均衡日益凸顯。隨著區域經濟的發展,梅州人口外流到珠三角的壓力仍然較大。梅州市範圍內隨著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推進,農業轉移人口繼續向中心城區、縣城、特色小鎮和重大產業平台聚集。
  ——人口城鎮化將進入加速階段。2013—2017年的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增幅較大,預計2020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5.1%。2020年—2030年,梅州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持續上升,預計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1%。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穩步推進,戶籍人口城鎮化水平不斷提升。
  ——家庭呈現多樣化趨勢。核心家庭(由已婚夫婦及其未婚子女組成的家庭)和直系家庭(由父母同一個已婚子女及其配偶、子女組成的家庭)仍將是主要的家庭形式,單人家庭、單親家庭及“丁克家庭”的比例會有所提高,“空巢家庭”、隔代家庭、純老家庭、獨居老人家庭等將越來越多,計畫生育失獨家庭隨著成員年齡增長面臨發展能力逐漸變弱的突出問題。
  第三節 問題與挑戰
  今後一段時期,梅州市人口發展將進入深度轉型階段,人口性別結構和年齡結構的重大變化帶來的人口自身安全,將使梅州市人口發展面臨不可忽視的問題和挑戰。
  ——實現適度生育水平壓力較大。梅州市的生育率已較長時期處於更替水平以下,雖然實施全面兩孩政策後生育水平有望出現短期回升,但受經濟社會發展和生育行為選擇變化等因素影響,從長期看生育水平存在持續走低的風險。
  ——人口流出問題持續存在。梅州市是人口淨流出大市,其中人口淨流出的鎮(街)占全市鎮街的90%以上,僅中心城區和若干縣城為人口淨流入。人口流出將進一步加劇區域人才外流、勞動力稀缺、人口老齡化等社會問題,影響經濟成長。
  ——老齡化加速的不利影響加大。人口老齡化加速將明顯增加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壓力,凸顯勞動力有效供給的不足,人口紅利減弱,將持續影響社會活力、創新動力和經濟潛在增長力。
  ——人口素質有待進一步提升。梅州市大專以上教育程度就業人口比例低於全省平均水平。人口健康正面臨多種疾病威脅並存、多種健康影響因素交織的複雜形勢,慢病人口快速增加、健康風險日益增多,亞健康人群越來越龐大。
  ——人口城鎮化面臨較多挑戰。不同區域間人口城鎮化水平存在較大差異,梅州中心城區和縣城的人口集聚和輻射功能偏弱,大中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局面尚未全面形成。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進程較慢,戶籍人口城鎮化需要著力推進。
  ——人口合理有序流動的體制機制尚不完善。城鄉、區域間人口流動及人口城鎮化快速提高,仍面臨戶籍、財政、土地等制度性約束;人口集聚與產業集聚不同步、公共服務資源配置與常住人口數量不銜接的問題依然存在。
  ——家庭發展能力問題不足的問題仍較突出。家庭小型化和空巢化趨勢降低了家庭抗風險能力,家庭文化建設尚未得到全社會應有的重視,將影響到家庭功能的正常發揮,養老撫幼及日常照料資源不足問題較為突出,“空巢老人”精神慰藉嚴重缺乏。家庭與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以及個人的全面發展之間的互動與張力,都將面臨新的矛盾和衝突。
  總之,梅州市人口發展進入關鍵轉折期,保持適度生育水平、減緩人口流失規模、延緩老齡化進程的壓力較大。完善人口發展戰略和政策體系,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最大限度地發揮人口對經濟社會發展的積極能動作用,對落實國家和省的發展戰略,構建“五星爭輝”區域發展新格局,打造宜居宜業宜游“世界客都·長壽梅州”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第二章 總體要求和發展目標
  面對我市人口發展變化趨勢,必須堅持人口均衡發展的戰略定位,加強統籌謀劃,把握人口發展有利因素,積極應對風險挑戰,努力實現人口自身均衡發展以及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協調可持續發展,打造宜居宜業宜游“世界客都·長壽梅州”。
  第一節 總體要求
  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委十二屆六次全會的部署,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深化市場化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實施省“一核一帶一區”區域協調發展戰略,落實省委“1+1+9”工作部署,主動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統籌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各項工作。以促進人口均衡發展為主線,立足戰略統籌,進一步強化人口發展的戰略地位和基礎作用。深化“一區兩帶六組團”建設,構建“五星爭輝”區域發展新格局,打造宜居宜業宜游“世界客都·長壽梅州”。
  促進人口均衡發展,必須堅持以下原則:
  ——堅持綜合決策。注重把握人口各要素之間、人口與經濟社會及資源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在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經濟結構調整最佳化、投資項目和生產力布局、城鄉區域關係協調、可持續發展等重大決策中,充分考慮人口因素,建立健全人口與發展綜合決策機制。
  ——突出以人為本。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順應人民民眾對美好生活的要求,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優先投資於人的全面發展,建立健全面向全人群、覆蓋生命全周期的人口政策體系和家庭發展等服務保障政策,增強人民民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強化正向調節。遵循人口規律,順應經濟社會發展要求,完善服務保障政策,將生育水平調控並維持在適度區間,推動人口結構最佳化調整、人口素質不斷提升、人口流動更加有序,持續增強人口資源稟賦。
  ——深化改革創新。積極轉變人口調控與人口服務管理的理念和方法,統籌推進生育政策、衛生健康服務管理制度、家庭發展支持體系和治理機制綜合改革。完善人口預測預警機制,建立健全重大決策人口影響評估制度。
  ——注重立足市情。堅持總體規劃和分類指導相結合,充分考慮我市各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狀況、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人口發展階段性特徵,實施差異化的區域人口政策,同時完善貧困人口標準動態調整機制,整體推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和全面小康社會建設。
  第二節 主要目標
  到2020年,全面兩孩政策效應充分發揮,生育水平適度提高,人口素質不斷提升,人口結構逐步最佳化,人口分布更加合理,全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5.1%,構成規模等級結構合理的城鎮體系。到2030年,人口自身均衡發展的態勢基本形成,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的協調程度顯著提高,全面建成適應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設施體系,實現城鄉融合發展。
  ——人口總量。總和生育率穩定在適度水平,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總量達到445—450萬人,2030年達到460—485萬人。2020年全市戶籍人口總量達到560—570萬人,2030年達到590—620萬人。
  ——人口結構。到2030年出生人口性別比控制在105左右,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老年人控制在18.5%左右。勞動力資源保持有效供給,人口紅利持續釋放。
  ——人口素質。出生缺陷得到有效防控,人口健康水平和人均預期壽命持續提高。到2030年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3年以上,人才隊伍不斷壯大。
  ——人口分布。人口流動合理有序,人口分布與區域發展、主體功能布局、城鎮發展、產業集聚的協調度達到更高水平。 梅州市深化“一區兩帶六組團”建設,構建“五星爭輝”區域發展新格局基本形成,人口向梅州中心城區、縣城和產業園區集聚態勢更加明顯。
  ——民生保障。民生保障體系更加健全,老年人、婦女、兒童、殘疾人、貧困人口、失業人口等群體的基本權益得到有效保障,生活水平持續提高,共建共享能力明顯增強。
梅州市人口發展規劃(2019-2030年)
梅州市人口發展規劃(2019—2030年)
  第三節 戰略導向
  實現人口發展目標,必須按照省委加快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立足梅州生態功能區定位,深入實施國家人口均衡發展戰略,從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高度和中長期發展層面謀劃人口工作,貫徹以下戰略導向:
  ——注重人口內部各要素相均衡。準確把握人口變動趨勢,實現人口自身協調發展,推動人口發展從控制人口數量為主向調控總量、最佳化結構和提升素質多措並舉轉變。穩妥有序推進全面兩孩政策實施,平緩人口總量變動態勢,防止人口規模效應快速減退。切實提高出生人口素質,努力挖掘各年齡段人口潛能,有效利用外部人才資源,增加人才資源供給,推動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轉變。最佳化人口結構,加強出生人口性別比綜合治理,促進社會性別平等。
  ——注重人口與經濟互動發展。根據梅州市人口與經濟發展態勢,準確把握人口變動趨勢及經濟社會發展對人口的需求,充分發揮人口能動作用,為經濟成長提供有效人力資本支撐和內需支撐。增強流動人口吸納能力,保障勞動力資源有效供給。實施積極的人口老齡化政策,防範和化解人口對經濟成長的不利影響。統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引導人口與經濟布局有效對接,實現人口與技術、產業、公共服務、社會就業良性互動。
  ——注重人口與社會協調發展。按照屬地化管理、社區化服務的原則,不斷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系和工作機制,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不斷提升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水平。著力補齊重點人群發展短板,構建以家庭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保障婦女兒童、殘疾人合法權益;實施貧困人口精準脫貧,消除絕對貧困,縮小貧富差距;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推動人口與衛生健康工作向政府、社會和公民多元共治模式轉變,促進梅州市人口與社會協調發展。
  ——注重人口與資源環境相適應。健全與不同主體功能區對接的差別化人口政策,構建各類主體功能區之間的人口合理流動機制,多措並舉引導人口向省級重點開發區適度集聚。實施積極的人口轉移政策,支持和鼓勵人口從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區域遷出,減輕生態環境壓力。加大環境治理與保護力度,可持續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著力增強人口承載能力和人口發展動力。
第三章 保持適度生育水平
  適度生育水平是維持人口良性再生產的重要前提。要把握人口變動態勢,健全生育政策調控機制,改革完善生育服務管理,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引導生育水平有效提升並穩定在適度區間,保持和發揮人口總量勢能優勢,促進人口自身均衡發展。
  第一節 健全生育政策調控機制
  實施全面兩孩政策。鼓勵政策內生育,實行生育登記服務制度。建立健全出生人口監測平台,完善出生人口監測和預警機制。維護良好生育秩序,調控人口總量、最佳化人口結構、引導人口合理分布,促進人口均衡發展。
  建立生育政策微調機制。密切關注生育水平過高和過低地區人口發展態勢,充分考慮生育意願的城鄉差異、地區差異、民族差異等實際情況,按照分類指導、因地制宜、綜合施策的原則,建立差別化、長效化的生育政策微調機制,積極發揮計生協會等社會組織作用,引導民眾負責任、有計畫、按政策生育。
  加強政策儲備。開展生育狀況調查研究,跟蹤評估全面兩孩政策效果,密切監測生育水平變動態勢,科學評估經濟成長、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對民眾生育意願、生育行為的影響,做好政策儲備,適時調整完善生育政策。
  第二節 改革完善生育服務管理
  推進生育服務管理改革。進一步提高我市生育信息化水平,加快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設,構建上下聯動、互聯互通、信息共享的全市人口健康信息網路。實行生育登記服務制度,最佳化服務流程,簡化辦理程式,全面推行網上辦事和一站式服務,進一步簡政便民。
  統籌推進生育政策、家庭發展支持體系和治理機制綜合改革。推動實現人口和生育工作由控制人口數量為主向調控總量、提升素質和最佳化結構並舉轉變、由管理為主向更加注重服務家庭轉變、由主要依靠政府力量向政府、社會和公民多元共治轉變。充分發揮群團組織和社會組織協助政府開展生育管理、服務計生家庭的獨特作用。完善衛生健康長效工作機制。統籌衛生健康資源,更加注重宣傳倡導、服務關懷、政策引導和依法行政。
  第三節 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
  完善按政策生育的鼓勵制度。完善撫育、教育、社會保障、住房等政策,減輕生養子女家庭負擔。落實計畫生育獎勵假制度和配偶陪產假制度。鼓勵僱主為孕期和哺乳期婦女提供靈活的工作時間安排及必要的便利條件,推進生育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合併實施,確保職工生育期間的生育保險待遇不變。支持婦女生育後重返工作崗位。增強社區嬰幼兒照料、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功能。
  強化公共服務的資源支持。加強科學預測,合理規劃配置兒童照料、學前和中國小教育、社會保障等公共資源,滿足新增公共服務需求。引導和鼓勵社會力量舉辦非營利性婦女兒童醫院、普惠性託兒所和幼稚園等服務機構。在大型公共場所、公共運輸工具、旅遊景區景點等設定母嬰室或嬰兒護理台,保障母嬰權益。最佳化整合婦幼保健與計畫生育技術服務資源,強化婦幼保健機構管理與指導,推進轉型升級,建成科室設定科學、功能完整、服務高效、標準化的新型婦幼保健機構。
  加大對計畫生育家庭的扶助力度。完善計畫生育家庭獎勵和扶助政策體系,對全面兩孩政策實施前的獨生子女家庭和農村計畫生育雙女家庭,繼續實行現行各項獎勵扶助政策,在社會保障、集體收益分配、就業創業、新農村建設等方面予以傾斜。加大對計畫生育家庭扶助力度,增強對計畫生育特殊困難家庭的幫扶力度。完善包括生育支持、幼兒養育、青少年發展、老人贍養等在內的家庭發展政策,廣泛開展創建幸福家庭活動和新家庭計畫。
梅州市人口發展規劃(2019-2030年)
梅州市人口發展規劃(2019—2030年)
第四章 最佳化人口系統結構
  適應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內在要求,增加勞動力有效供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加強出生人口性別比綜合治理,促進梅州人口與經濟社會良性發展。
  第一節 增加勞動力有效供給
  提升新增勞動力受教育水平。以教育現代化為統領,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公平,全面提高人口受教育水平,有效提高新增勞動力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高水平高質量普及義務教育和高中階段教育。著力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到2020年,實現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縣(市、區)、先進市全覆蓋。對建檔立卡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實施普通高中免除學雜費,逐步推進中等職業教育免除學雜費。穩妥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拓寬中職畢業生升學渠道、高職畢業生升本科渠道,擴大高等教育規模,最佳化高等教育結構,確保到2020年我市高等教育毛入學率提升至50%。完善職業教育培訓體制機制,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促進人才培養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大力培養套用型人才和技術技能人才。加快構建現代技工教育體系,重點建設一批示範職業院校、示範專業和示範實訓基地,支持發展區域性、行業性、綜合性職業教育集團。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計畫和技能就業行動計畫,建立涵蓋創新創業全過程的服務體系,提升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能力。推進“新師範”建設,加強師範院校和師範學科專業建設,進一步提高師範人才培養的質量和匹配度。暢通繼續教育、終身學習通道,為社會全體成員終身學習提供優質教育服務。
  加強培訓和轉移力度。一是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力度。以新成長勞動力、城鄉富餘勞動力、失地農民等為重點培訓對象,以企業在崗職工技能培訓為抓手,採取開發公益性崗位安置、優先推薦就業、開展公共就業服務專項活動等措施,健全以企業為主體,技工院校和社會各類培訓機構共同參與的職業培訓網路,推動實現更高質量就業,助推企業轉型升級。二是完善勞動力轉移就業機制。加強與珠三角地區對口勞務幫扶和勞務對接,將勞動力技能培訓與助推產業轉型升級緊密結合,圍繞重點區域、重點園區、重點產業開展針對性培訓,促進我市勞動力充分轉移,推動梅州振興發展。三是完善創業培訓體系。鼓勵有創業要求和培訓願望、具備一定創業條件的城鄉各類勞動者,以及處於創業初期的創業者參加創業培訓,提高勞動者創業能力。
  有效利用外部人才資源。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人才協同發展,統籌不同層次、不同領域人才需求,著眼於戰略性新興產業、智力密集型產業等開展人才需求分析,實施急需緊缺人才引進計畫等重大人才工程項目,借力“廣東特支計畫”“揚帆計畫”等人才項目,大力引進一批高層次、高技能人才以及科研創新團隊,促進人才引進與產業發展緊密對接。暢通各層次人才發展渠道,進一步明確人才晉升通道,推動人力資源由原來的“橫向流動”向“縱向提升”發展,把“人口紅利”真正轉變為“人才紅利”,為梅州振興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實施外籍專家永久居留、長期居留、子女入學、出入境及工作生活待遇等方面的特殊政策,實現引得來、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引進目標。大力吸引在外梅州籍高層次人才和技術技能型人才回梅或來梅創新創業。
  
梅州市人口發展規劃(2019-2030年)
梅州市人口發展規劃(2019—2030年)
  完善人才吸引制度和激勵機制。促進人才優先發展。堅持人才優先發展理念,以高層次、高技能人才為重點,統籌推進各類人才隊伍建設。深入貫徹落實梅州人才新政“20條”,不斷完善人才政策體系。落實領導幹部直接聯繫服務人才制度;強化人才服務管理,為人才在社會保障、戶籍、就醫、子女入學等方面提供便利服務。實施人才安居工程,建設人才公寓,解決人才住房難問題。加快人才發展平台建設,支持企事業單位建立院士工作站,鼓勵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共建新型研發機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新設立一批技能大師工作室,為人才創新創造、施展才華提供平台支撐。加大優秀人才和團隊的宣傳和表彰力度,增強人才的榮譽感、自豪感,營造尊重人才、見賢思齊的良好環境。
  第二節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
  推進老齡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按照“以居家養老為基礎,以社區養老為依託,以機構養老為補充”的思路,採取養辦醫、醫助養、醫養合作等多種服務方式,有效促進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的有機融合,切實提高醫療衛生和養老機構的服務水平,滿足人民民眾多層次、多樣化的健康養老服務需求,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實施“網際網路+”養老工程,支持社區、養老服務機構、社會組織和企業開發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智慧平台。加強農村養老機構建設,大力發展農村互助養老服務,推動農村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的服務設施和服務質量達標。建設預防、醫療、康復、護理、安寧療護等相銜接的覆蓋全生命周期的醫療服務體系,提升老年人醫療護理與健康管理水平。支持養老服務產業與健康、養生、旅遊、文化、健身、休閒等產業融合發展,增加老年用品供給。允許存量建設用地和現有空閒用房設定醫養結合機構,提倡大中型房地產開發企業在新建1000戶以上的住宅小區中適當規劃與之相匹配的1棟以上醫養結合的住宅,以每百戶不低於二十平方米的標準配套建設養老服務設施。以適應我市老年化逐年增加的需求。到2020年,基層醫療機構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門服務的能力明顯提升,所有醫療機構開設為老年人提供掛號、就醫等便利服務的綠色通道。到2030年,城市社區、鎮(街)全面達到老年宜居社區基本條件,老年人基本公共服務需求能夠在社區得到基本滿足。
  積極開發老年人力資源。實施“積極老齡化”戰略,將老年人才開發利用納入各級人才隊伍建設總體規劃,引導和幫助廣大老年人樹立終身發展理念,樹立積極老齡化、健康老齡化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老年人參與社會發展,發揮正能量,作出新貢獻。引導全社會重視、珍惜老年人的知識、技能、經驗和優良品德,發揮老年人的專長和作用。貫徹落實國家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逐步完善職工退休年齡政策,挖掘開發老年人力資源。倡導“以老服老”模式,鼓勵低齡老年人向高齡老年人提供居家服務和心理關懷。創新低齡老年人培訓和開發機制,本著終身學習的原則,鼓勵和幫助低齡老年人參加培訓活動,為實現互助養老創造條件。鼓勵老年人參與公益活動。發展壯大老年志願者隊伍,鼓勵老年人參加社會志願者活動,發揮其社會管理經驗豐富、協調和調節能力強的優勢。鼓勵老年人積極參與家庭發展、互助養老、社區治理、社會公益等活動。
  規範發展老年人組織。堅持扶持發展和規範管理並重,加強老年社會組織的培育扶持和登記管理。積極發揮老年人組織的作用,促進老年人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採取政府購買服務等措施加大對基層老年社會組織的支持力度。支持老年人組織參加或承辦政府有關人才培養、項目開發、課題研究、諮詢服務等活動。
  第三節 綜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
  依法打擊“兩非”。堅持男女平等,依法嚴厲打擊非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鑑定和選擇性別終止妊娠的各種非法行為。建立對非法胎兒性別鑑定、選擇胎兒性別引產和出售終止妊娠藥品等違法犯罪行為的舉報獎勵制度,加強民眾監督。
  深入開展“關愛女孩行動”。“關愛女孩行動”是一項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系統工程,要力爭在全市形成關心女孩成長成才的濃厚氛圍,創造有利於女孩成長成才的社會環境。保障婦女平等享有受教育的權利和機會,提高婦女的受教育水平和專業技能,促進婦女公平就業。著力解決關係婦女切身利益的現實問題,努力實現婦女在身心健康、文化教育、經濟參與、決策管理、社會保障、環境保護、法律保護等方面的進一步發展,嚴厲打擊暴力侵害婦女、拐賣婦女兒童、棄嬰等違法犯罪行為。
第五章 提高人口生命質量
  人口生命質量關係到民族永續和經濟社會健康發展,要與經濟社會科技發展水平相適應,著力補齊人口生命質量發展短板,提高全民健康素養和質量。
  第一節 提高出生人口素質
  加強出生缺陷防治。提高婦女常見病篩查率和早診早治率,進一步加強預防愛滋病、梅毒、B肝等母嬰傳播工作。大力倡導婚檢和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全面實施出生缺陷綜合防控項目,落實出生缺陷三級防控,建立覆蓋城鄉,涵蓋孕前、孕期、新生兒各階段的出生缺陷防治基本免費服務制度,有效降低出生缺陷發生率。逐步將出生缺陷患兒的治療和康復納入基本醫療保障,促進患兒健康。加強兒科服務能力建設,推廣兒童疾病綜合管理等適宜技術。全面統籌住院分娩補助與生育保險制度,向孕產婦免費提供生育全過程的基本醫療保健服務。推行全國統一的母嬰健康手冊,加強孕產期全程服務和高危孕產婦專案管理,提高孕產婦系統管理率,實施高危妊娠分級管理,建立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急救綠色通道和市、縣(市、區)兩級救治轉運網路,提高孕產婦、新生兒危急重症救治能力,有效降低孕產婦和新生兒死亡率。強化孕產婦和新生兒危重症救治能力建設,加強市、縣(市、區)二級婦幼健康服務機構服務能力建設,全面改善婦幼健康服務條件。加強兒科服務能力建設,推廣兒童疾病綜合管理等適宜技術。到2030年,孕產婦死亡率不高於12/10萬水平、嬰兒死亡率控制在4‰以下、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控制在5‰以下。
  促進兒童健康發展。擴大國家免疫規劃範圍,規範預防接種行為。以城鄉社區為重點,普及兒童健康基本知識。規範兒科診療行為,積極防治兒童常見病和多發病。加強兒童健康相關科學技術研究,促進成果轉化,推廣實用技術,降低新生兒窒息、肺炎和先天性心臟病等的死亡率。建立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提高殘疾兒童康復機構服務的專業化水平,建立殘疾兒童康復服務體系。改善兒童營養,加強愛嬰醫院管理,積極推行母乳餵養。開展科學育兒教育,培養兒童健康的飲食習慣。控制5歲以下兒童低體重率降低到1.4%以下。預防和治療營養不良、貧血、肥胖等兒童營養性疾病,實施貧困地區學齡兒童營養與健康干預。完善未成年人和兒童福利體系,建立健全服務兒童的社會工作和志願者服務機制和網路,發展適度普惠型兒童福利制度。健全農村留守兒童服務機制,加強對留守兒童心理、情感和行為的指導,提高留守兒童家長的監護意識和責任感,建立健全未成年人保護回響機制。完善流浪兒童救助保護網路,加強流入地與流出地的溝通協調,健全流浪兒童生活、教育、返鄉和安置保障制度。建立健全困境兒童保障工作體系,加大對困境兒童的救助關愛,為困境兒童提供基本生活、基本醫療、義務教育等保障。
  第二節 提升全人口健康素養
  加大慢病防控力度。進一步完善我市的慢性病綜合防控協調機制,健全覆蓋全市的慢性病防治服務網路。不斷提高慢性病防治能力,降低慢性病發病率。加強慢性病監測評估,針對存在的風險,提前開展健康促進和行為干預,實現預防、保健、治療的有效銜接。逐步實現慢性病的規範化診治和康復,實現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等慢性病的有效防控。加強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區建設,到2020年,國家、省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區縣(市、區)全覆蓋,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規範管理率均達到60%以上,高發地區重點癌種早診率達到55%以上。到2030年,實現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癌症5年總體生存率提高20%,重大慢性病過早死亡率比2015年降低20%,12歲兒童患齲率控制在25%以內。
  加強全民健康促進工作。全面打造“健康梅州”。在全市廣泛開展健康社區、健康單位、健康學校、健康家庭工程項目;要將健康理念融入城鎮規劃;建構完善的健康管理工作機制;推進我市健康“細胞工程”建設。開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活動。加強心理健康服務、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將健康知識宣傳普及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普遍提高城鄉居民健康素養;充分利用主流媒體和新媒體開展健康宣傳活動;開展學生危險因素監測與評價;進一步推進全民健身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健身環境;實施健康促進專項計畫;大力推進公共場所禁菸,強化戒菸服務。大力發展醫療衛生服務、健康養老服務、中醫藥醫療保健服務、殘疾人健康服務、商業健康保險、醫療設備製造、醫療保健旅遊等健康服務相關產業,促進醫療衛生與健康養生、旅遊文化等的融合發展,服務梅江韓江綠色健康文化旅遊產業帶建設。加強民眾健身活動場地和設施建設,著力構建市、縣、鎮、村四級全民健身設施網路和城市社區15分鐘健身圈。繼續開展農民健康促進、流動人口精準化健康教育,建立健全農民和流動人口健康素養和健康水平提升的長效機制。2020年全市城鄉居民健康素養水平達到24%,2030年達到全省平均水平。
  第三節 促進困難人群共享發展
  保障殘疾人合法權益。健全殘疾人權益保障制度,維護殘疾人健康,提升殘疾人社會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兜底保障殘疾人基本民生,提高殘疾人社會救助水平。符合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條件的殘疾人家庭實現應保盡保。全面實施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制度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適時提標擴面。推動建立基本康複製度和兒童康復救助制度,實施殘疾人精準康復服務。建立健全以家庭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支撐的殘疾人托養康復服務體系。健全殘疾人教育體系,對家庭經濟困難的殘疾兒童實行12年免費教育,為殘疾兒童建檔立卡,防止他們中途失學,並對殘疾兒童普惠性學前教育予以資助。大力促進城鄉殘疾人及其家庭就業增收,為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意願的殘疾人提供就業創業服務。推動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扶持發展適合殘疾人就業的行業和產業。全面推進無障礙環境建設,加快已建公共場所和設施的無障礙改造,推廣殘疾人家居無障礙通用設計,推進信息無障礙發布和識別。落實殘疾人扶貧開發政策,廣泛開展扶殘助殘志願服務。
  實現貧困人口動態脫貧。深入實施脫貧攻堅,通過發展生產、就業扶持、生態補償、教育支持、社保兜底、醫療救助、基礎設施建設、金融服務、組織社會扶貧等有效措施,舉全市全社會之力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到2020年,農村相對貧困人口如期脫貧、相對貧困村全部出列。加強建檔立卡工作,健全貧困人口精準識別與動態調整機制。創新扶貧脫貧服務管理機制,形成政府、企業和社會等多方力量協同發力的大扶貧格局。積極探索符合我市實際的貧困人口治理體系,推動扶貧開發由緩解相對貧困向實現全面小康轉變,由主要解決農村貧困向統籌解決城鄉貧困轉變。積極利用對口幫扶機制,在產業合作、勞務協作、人才支援、資金支持等方面尋求支持,到2030年,我市與全省發展水平的差距顯著縮小,共同富裕程度顯著提升。
  
梅州市人口發展規劃(2019-2030年)
梅州市人口發展規劃(2019—2030年)
第六章 促進人口合理分布
  推動城鄉人口協調發展,完善與主體功能布局相協調的人口空間布局,促進人口分布與區域發展戰略相適應,引導人口有序流動和合理分布,實現人口與資源環境永續共生。
  第一節 合理引導農業人口向城鎮有序轉移
  加快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引導人口流動的合理預期,暢通落戶渠道,全面提高人口城鎮化質量,到2020年實現30萬左右的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按照“尊重意願、自主選擇、因地制宜、分步推進、存量優先、帶動增量”的原則,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農業轉移人口舉家落戶城鎮,並與城鎮居民享有同等權利和義務。最佳化中心城區、縣城規模和結構,強化特色小鎮和部分中心鎮的人口集聚能力,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拓展農業轉移人口就近城鎮化空間。加快戶籍制度和公共服務均等化改革,以人口為基本要素,完善公共服務資源配置,使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布局、供給規模與人口分布、環境交通相適應,增強基礎公共服務對人口集聚和吸納能力的支撐,切實保障進城落戶農業轉移人口與城鎮居民享有同等權利和義務,全面提高城鎮化質量。
  維護進城落戶農民農村集體資產權益。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在依法保護集體土地所有權和農戶承包權前提下,平等保護土地經營權。推動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加快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依法保障和維護農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等權益,建立健全農村產權流轉市場體系,引導進城落戶農民依法自願有償轉讓上述權益。深化財政制度改革,建立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擔機制。
梅州市人口發展規劃(2019-2030年)
梅州市人口發展規劃(2019—2030年)
  第二節 推進人口向“五星爭輝”產城融合區集聚
  在深化建設“一區兩帶六組團”的基礎上,按照交通條件、園區建設和縣域發展的新特點和新變化,以深度一體化為牽引,強化“大梅州”意識,打破行政區劃,拉開城市框架,推動五華組團、興寧組團與“一區”深度融合發展,形成一顆“大星”,打造以廣梅園為地理聯結點的半小時經濟圈,建設協同發展、連成一片的新城區,輻射帶動其他四個組團即四顆“小星”發展,著力構建“五星爭輝”的區域發展格局。
  打造新的經濟成長之星,樹立“一盤棋”思想,把重要基礎設施、要素資源,重點向廣梅園及周邊園區、高鐵高速沿線集聚,著力打造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深度一體化發展的經濟成長極;廣梅園要深化穗梅共建,加快建成國家級高新區;梅江區要推動產城融合發展,建設“詩畫梅江、文明客都”;梅縣區要推動城鄉一體化,建設“美麗梅縣、客都明珠”;興寧市要推動城區擴容提質,打造梅州副中心城市,建設“工貿新城、智慧興寧”;五華縣要建好足球特色小鎮、琴江新區,建設“工匠之鄉、宜居五華”。打造縣域特色發展“四星”,深化組團建設內涵,更加突出特色化、差異化發展。平遠縣要向東南發展,打造梅州優山美水生態之星;蕉嶺縣要向南發展,打造梅州壽鄉品牌之星;大埔縣要向西發展,打造梅州生態康養文旅融合之星;豐順縣要向南發展,打造梅州融入沿海經濟帶建設之星。
梅州市人口發展規劃(2019-2030年)
梅州市人口發展規劃(2019—2030年)
  第三節 加強流動人口服務管理
  完善流動人口服務管理體制機制。遵循以人為本、科學高效、規範有序和居住地屬地管理的原則,進一步完善流動人口的權益保障機制、社會保障體系和公共服務網路。全面實施居住證制度,推進居住證制度覆蓋全部未落戶城鎮常住人口,保障居住證持有人享有國家和省規定的各項基本公共服務和辦事便利,並根據梅州實際實際不斷最佳化服務措施,逐步擴大提供公共服務和便利的範圍並提高服務標準,推進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提高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水平。全面實施流動人口登記制度,完善流動人口動態監測機制,實時掌握流動人口變化情況。整合有關部門的人口信息資源,建立市級人口綜合信息服務管理平台,逐步實現跨層級、跨部門、跨地區信息整合和共享,形成並穩固流動人口服務管理“一盤棋”工作格局,實現流入地和流出地人口服務管理的“雙向互動”。以人口為基本要素,完善公共服務資源配置,使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布局、供給規模與人口分布、環境交通相適應,增強基本公共服務對人口集聚和吸納能力的支撐。
  加強境外人員管理服務。遵循依法管理、最佳化服務和居住地屬地管理的原則,建立健全境外人員服務管理工作機制,依法、文明、公正地為來梅就業、經商、留學、旅遊的境外人員提供服務。
  第四節 改善人口資源環境緊平衡
  制定和完善與主體功能區相配套的人口政策。統籌區域資源稟賦,科學確定不同主體功能區可承載的人口數量,實行差別化人口調節政策。梅州市中心城區等省級重點開發區域,要以產業升級和基礎設施服務能力升級等方式,引導人口加快集聚,同時注重高素質人才集聚和發展。重點生態功能區和農產品主產區等生態發展區域以及禁止開發區域,實施限制人口遷入政策,有序推進生態移民,引導超載人口逐步向人口承載力尚有富餘的重點開發區域轉移。完善移民搬遷政策,積極改造不能搬遷的村落或社區。
  促進人口綠色發展。全面實施人口綠色發展計畫,積極應對人口與資源環境的緊張矛盾,按照人口資源環境相均衡、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統一的原則,守住生態底線,控制開發強度,最佳化空間結構,構建集約緊湊空間格局,增強人口承載能力。統籌各類空間性規劃,構建統一的城鄉空間規劃體系,加強綠色城市和美麗鄉村建設,提升人居環境品質。大力推行創新驅動、資源集約節約、低碳環保的綠色生產方式,推廣綠色低碳技術和產品,嚴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行業發展,節約集約利用土地、水和能源等資源,促進資源循環利用。積極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節約的生活方式,推廣綠色建築,鼓勵綠色出行。
第七章 健全家庭發展支持體系
  家庭是社會和諧和人口發展的基石,家庭發展是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基礎和基本保障,要提高家庭發展能力,強化家庭服務供給,進一步做好“全面兩孩政策”實施之後的家庭發展工作,促進家庭健康發展。
  第一節 提升家庭發展能力
  完善家庭發展政策支持體系。建立完善包括生育支持、幼兒養育、青少年發展、老人贍養、病殘照料、善後服務等適合梅州發展實際的家庭發展政策體系,強化家庭健康發展能力。加大對困難的孤兒監護人家庭、貧困家庭、計畫生育特殊困難家庭、老年空巢家庭、單親家庭、殘疾人家庭以及受災家庭等特殊家庭的政策支持力度,關愛流動人口家庭,有效提高社會救助水平。
  加強家庭文明建設。發揚梅州“崇文重教”的客家優良傳統,按照“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的要求,廣泛實施新型家庭計畫項目,全面開展幸福家庭創建活動,推進新型家庭文化建設,在全社會形成更加關注家庭、關注家教、關注家風的共識和氛圍,鞏固、強化和豐富家庭功能。要大力培植家庭美德,倡導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要著力培育優良家風,推動形成愛國愛家、相親相愛、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要強化親職教育,促進下一代健康成長;要深入推進家庭文明創建,強化環境薰陶、發揮典型引領、拓展陣地平台、促進實踐養成。
  第二節 擴大家庭服務供給
  強化家庭公共服務支持。積極協調社會資源,鼓勵、引導社會力量通過興辦實體、資助項目、贊助活動、提供設施等形式合法有序參與家庭公共服務。要按照“政府引導、社會參與,服務為本、均等覆蓋,統籌規劃、資源整合,標準先行、規範建設”總體要求,加強社區綜合信息服務平台建設,實施“網際網路+家庭服務”行動,逐步為家庭提供全方位的便捷服務。
  培育發展家庭服務市場。家庭服務業以服務家庭為對象,以家庭保潔、烹飪、園藝、搬家、衣物洗滌、老人和病人護理保健、家電清洗維修、母嬰照料、幼兒看護等家庭日常生活事務為主要服務內容。大力發展家政服務、養老服務、健康服務、社區照料服務和病患陪護服務等家庭服務業,逐步建立惠及城鄉居民多種形式需求的家庭服務體系。通過制定家庭服務業行業標準,加強和規範家庭服務從業人員職業技能培訓,促進家庭服務業向市場化、產業化、品牌化發展。
第八章 保障規劃實施
  本規劃由市政府有關部門和地方各級政府組織實施。各地各部門要加強人口與發展綜合決策、規劃實施機制建設,凝心聚力、狠抓落實,確保本規劃目標和任務的順利完成。
  第一節 加強組織領導
  建立健全促進人口發展工作協調機制,統籌重大人口政策研究制定,協調解決人口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在市政府的統一領導下,由市發展改革、衛生健康部門牽頭推進規劃實施和相關政策落實,監督檢查規劃實施情況。各有關部門切實履行職責,研究制定各項任務的配套政策和具體實施方案,推動相關專項規劃與本規劃的銜接協調。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要全面貫徹落實本規劃,根據實際編制本地區的人口發展規劃,建立健全工作機制,把規劃的重點任務落到實處。
  第二節 強化數據支撐
  以打造全省信息化建設高地為契機,推進大數據在人口規劃和管理領域的套用創新、資源開發與共享。建設市人口基礎信息庫,將分散在教育、公安、民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衛生健康、統計、通信公司等部門的人口數據和信息資源進行整合,實現跨部門、跨地區人口基礎信息的共建共享、互聯互通、動態更新和綜合套用集成,充分發揮人口基礎信息對決策的支撐作用。全面建立與周邊有關地區的人口基礎信息交流機制,實時準確掌握流動人口信息。加強人口基礎信息採集和統計工作,建立健全人口調查統計制度,強化人口基礎信息的及時性、準確性、權威性。加強人口數據開發和開放利用,為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社會公眾做好人口信息服務。
  第三節 健全決策機制
  建立常態化的人口預測預報機制,健全人口動態監測和評估體系,定期發布全市人口預測報告。切實做好人口普查和抽樣調查工作,保障人口調查數據的準確可靠,加強人口中長期預測,推進開展人口中短期預測,為各項重要工作提供科學決策的基礎。以現有人口計畫為基礎,完善年度人口發展形勢會商機制,科學監測和評估人口變動情況及趨勢影響,提出重大人口發展政策建議。建立重大決策、重大改革和重大工程建設的人口影響評估制度,促進相關經濟社會政策與人口政策有效銜接。發揮專家智庫的決策諮詢作用,完善重大人口政策諮詢機制。加強人口安全風險防控,做好政策預研預案儲備。
  第四節 推動規劃落實
  各有關部門要切實履行職責,根據本規劃提出的各項任務和政策措施,研究制定各領域促進人口均衡發展的有針對性的具體措施,統籌社會公共服務資源,協調推進完善人口發展政策體系。各級政府要把握好人口規劃實施和社會事業發展、民生改善的內在關係,切實把規劃要求轉化為具體工作舉措,完善以人的全面發展為導向的投入保障機制,提升人口發展質量和社會保障水平。及時發現和解決規劃執行過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以5年為期定期組織對本規劃實施情況進行評估,確保規劃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第五節 加強宣傳傳導
  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深入開展人口市情、人口規劃和人口政策的宣傳解讀,及時解答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問題,主動回應社會關切,合理引導社會預期。充分發揮各類媒體的作用,深入開展民眾喜聞樂見的宣傳活動,為政策實施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附屬檔案:重點任務分工方案
梅州市人口發展規劃(2019-2030年)
梅州市人口發展規劃(2019—2030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