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傳》由林語堂所著,林語堂是二十世紀中國最重要的傳記文學作家之一。
《武則天傳》代表著林語堂在傳記文學創作方面的最高成就。 林語堂寫這本武氏傳,是對智慧型犯罪做一項研究。 一個典型的家族故事,一方面是唐朝王公李家,一方面是武后武家,是這兩家的仇恨故事。這本書中,帶有強烈的作者主觀意識,稱不上傳記。
基本介紹
- 書名:武則天傳
- 作者:林語堂
- ISBN:9787506034012,9787800809873
- 定價:39.80元
- 出版社:東方出版社、群言出版社版本
- 出版時間:2009年4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前言,媒體評論,作品目錄,人物年譜,作者簡介,
前言
武則天從小性格強直,不習女紅,唯喜讀書; 童年時代,曾隨父母遍游名山大川,閱歷深厚; 十四歲入宮,被太宗封為五品才人; 二十六歲在感業寺出家為尼; 三十二歲,被高宗立為皇后,母儀天下,並開始參預朝政,與高宗並稱“二聖”; 六十歲,兒子李顯繼位為中宗,被尊為皇太后,並臨朝稱制; 六十七歲,自立為則天皇帝,改國號為周,尊號“聖神皇帝”; 八十二歲,被逼退位,於同年冬去世,遺詔“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 而今,樹立在陝西乾陵的無字碑上鐫滿字。 對於這位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後人已經給予了太多的評說,褒貶不一。有人不齒於此,有人將“貞觀遺風”的美譽賜予她。那么,“幽默大師”林語堂先生眼中的武則天是怎么樣的呢?
媒體評論
“嚴格意義上的傳記文學作品只有《蘇東坡傳》、《武則天傳》兩部。將這兩部作品放入中國現代傳記文學發展的進程中加以考察,不僅可以使我們認識林語堂在傳記文學創作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而且能夠更為深透地領略其充滿智慧的創作藝術。” (郭洪雷《林語堂與中國現代傳記文學》) “在風格上,《武則天傳》別具一格,是從西方文化觀念出發而對中國歷史事件所做的探索性闡釋,儘管這樣做更多的是為了適應英文世界讀者的閱讀習慣和審美認知方式,但其在中國現代傳記文學發展史上的意義也是不言自明的。” (陳曉初{林語堂和傳記文學》)
作品目錄
第一章 唐邠王——一個見證人的自述
第二章君子之澤,五世而斬
第三章 永遠困擾當權者的接班人問題
第四章 亂倫,接近權力中心的第一步
第五章 為了對付那個貌美多姿的妃子
第六章 掐死親生女兒的收穫
第七章 向皇后進攻
第八章 元老重臣的抗議
第九章 開刀
第十章 終於登上皇后寶座
第十一章 皇帝探監事件
第十二章 《內軌要略:及宮中鬧鬼
第十三章 大清洗
第十四章 還剩一個對手
第十五章 過一夫一妻生活的皇帝
第十六章 封山大典
第十七章 弱不敵強,古今一理
第十八章 大典之後的陰影
第十九章 又是一樁疑案
第二十章 帝王之才
第二十一章皇帝的孩子並非個個有福
第二十二章 還是接班人問題
第二十三章 高宗駕崩
第二十四章中國的第一個女皇帝就這樣登基
第二十五章 男妃馮小寶
第二十六章李敬業起兵與《討武曌檄》
第二十七章 討武兵敗
第二十八章 告密箱的發明
第二十九章 冤案少不了酷吏和酷刑
第三十章 也有疾風勁草
第三十一章公眾輿論
第三十二章 人心惶惶
第三十三章大屠殺
第三十四章 授圖大典與禁止屠豬
第三十五章 請求改朝換代
第三十六章 請君入甕種種
第三十八章 仍然是接班人的麻煩
第三十九章 無可奈何的情人
第四十章 萬人空巷的判決
第四十一章 用賢之患
第四十二章 兩個男情婦
第四十三章 其實莫須有
第四十四章 不肯犧牲情郎
第四十五章 精彩的半小時政變
附錄 武后謀殺表
後記
人物年譜
12歲,貞觀九年(635年)五月初六日,高祖死於長安大安宮垂拱殿。武士彠在痛悼高祖中患病身亡,享年59歲。十月二十七日,葬高祖於陝西三原獻陵,廟號高祖,與太穆皇后合葬。之後,與母親楊氏回文水葬父。 14歲,貞觀十一年(637年),太宗李世民聽說武士彠之女美麗聰明有才華,召入宮中,立為才人,賜號“武媚”。
20歲,貞觀十七年(643年)四月初七,太宗立李治為太子。
23歲,貞觀二十年(646年)三月初九,太宗病重,下詔軍國機務並委太子李治處理。此後,太子隔日聽政,朝罷,入侍藥膳,武與太子開始接觸,兩人同在太宗身邊侍疾。
25歲,貞觀二十二年(648年)正月,太宗作《帝范》12篇,賜太子李治。
26歲,貞觀二十三年(649年)五月二十六日,太宗下詔長孫無忌、褚遂良輔佐太子李治。太宗駕崩。二十八日,武在感業寺出家為尼。六月初一,太子李治即位,為高宗,時年22歲。八月二十八日,葬太宗於昭陵,與長孫皇后合葬。
27歲,永徽元年(650年)正月初六,高宗立妃王氏為皇后。五月二十六日,太宗忌日,高宗到感業寺行香,見到武。武氏哭泣,高宗傷感落淚。王皇后暗示武氏留長髮,並勸皇上接其回宮。
28歲,永徽二年(651年)八月,武入宮,為一般宮女,在王皇后身邊。
33歲,顯慶元年(656)正月初六,降太子李忠為梁王、梁州刺史,立武后子李弘為太子。二月十七日,追贈武后父武士彠為司徒,賜爵周國公。三月十七日,武后祀先蠶於北郊。四月十四日,高宗與武后在安福門樓觀玄奘迎御製慈恩寺碑文。自魏晉以來,佛事活動從無如此之盛大。九月十二日,武后制《外戚誡》獻於朝。十一月初五,武后生第三子李顯於長安。
34歲,顯慶二年(657年)二月十二日,封李顯為周王。
36歲,顯慶四年(659年)六月二十二日,高宗下詔改《氏族志》為《姓氏錄》,以皇族與後族為第一等,皇朝得五品官者皆刊入士流。七月,殺長孫無忌及柳(特殊字)。九月,高宗下詔以石、米、史、大安、小安、曹、拔汗那、悒怛、疏勒、朱駒半等國置州縣府127個,全國疆域進一步擴大。
37歲,顯慶五年(660年)正月,高宗與武后及太子在東都洛陽過春節。二十三日,離洛陽到并州。二月初十、至并州。十五日,會見隨從官員、諸親及并州官屬父老等。三月初五,武后宴請親戚故舊鄰里於朝堂,宴婦人於內殿。初八,高宗講武於并州城西,引群臣閱兵。四月初八,高宗、武后一行離並回東都。十月九日,改封武后母代國夫人楊氏為榮國夫人,品第一。本月,高宗初患風眩病,委武后處理部分政務,從此,武后參與朝政,處事都符合高宗旨意。
39歲,龍朔二年(662年)六月初一,武后生第四子李旦於蓬萊宮含涼殿,於殿內作佛事,供玉像。七月初一,以皇子李旦滿月,大赦天下,賜宴三日。
42歲,麟德二年(665年)十月二十八日,高宗、武后與太子去泰山封禪,從駕文武儀仗數百里不絕,東自高麗,西盡波斯,各國朝會者隨從。本年,又獲豐收。
43歲,乾封元年(666年)正月初一,高宗祀昊天上帝於泰山之南。初二,封於泰山之上。初三,禪於社首山,武后為亞獻。初五,禮畢,高宗御朝覲壇受朝賀,赦天下,改元乾封。六日,宴群臣。十九日,離泰山。二十四日,至曲阜,贈孔子為太師。二月二十二日,還至毫州,高宗等祭老君廟,尊之為太上玄元皇帝。三月十一日,高宗、武后回東都洛陽。令刻《登封記號文》,立於泰山。
44歲,乾封二年(667年)九月初三,高宗久病不愈,令太子弘監國,改封殷王李旦為相王。
46歲,總章二年(669年)正月,封諸王嫡子皆為郡王。十二月初三,李績病死。
47歲,鹹亨元年(670年)正月初七,劉仁軌因年老辭官。三月十九日,許敬宗退休養老。八月初二,武后母楊氏病死於九成宮,享年92歲。
49歲,鹹亨三年(672年)正月,以梁積壽為帥,發兵討叛“蠻”。昆明蠻14姓3萬戶歸順,設殷、敦、總三州。
50歲,鹹亨四年(673年)八月,高宗患瘧疾,病重,令太子李弘於延福殿受諸司奏事。十一月,高宗監製樂章,有《上元》、《二儀》、《三才》、《四時》、《五行》、《六律》、《七政》、《八風》、《九官》、《十洲》、《得一》、《慶雲》等曲。
51歲,上元元年(674年)八月十五日,高宗追尊其祖先,以高祖為神堯皇帝,太宗為文武聖皇帝,高宗自稱天皇,武后稱天后,改元上元,大赦天下。九月初七,高宗下詔復長孫無忌官爵,陪葬昭陵,其曾孫長孫翼襲爵趙公。十月二十七日,武后上意見十二條,高宗贊同,令施行。
52歲,上元二年(675年)三月十三日,武后祀先蠶於邙山之南。本月,高宗風眩病加重,不能聽政,政事皆由武后處理。高宗欲遜位於武后,宰相郝處俊諫止。武后引文學之士於宮中著書,參決表奏,被人們稱為“北門學士”。四月二十五日,太子李弘病死。五月初五,追謚太子李弘為孝敬皇帝。六月初五,立雍王李賢為太子,大赦天下。八月十九日,葬太子李弘於河偃師恭陵,高宗親撰《孝敬皇帝睿德紀》。
55歲,儀風三年(678年)正月初四,百官及四夷酋長朝武后於光順門。
56歲,調露元年(679年)五月初七,高宗令太子李賢監國。
58歲,開耀元年(681年)正月初十,以太子初立,宴請百官及命婦於大明官。二十九日,高宗下詔免雍、岐、華、同四州兩年地稅。河南、河北遭水災處免稅一年。二月,武后表請赦杞王上金、鄱陽王素節之罪,乃以上金為沔州刺史,素節為岳州刺史,仍不許朝集。七月二十二日,太平公主下嫁薛紹。閏七月二十四日,高宗病,令太子李顯監國。十一月初八,令廢太子賢遷巴州。
59歲,永淳元年(682年)二月十九日,皇孫重照滿月,改元永淳,大赦天下。三月二十五日,立皇孫重照為皇太孫。
60歲,弘道元年(683年)正月初五,武后隨高宗至少林寺,見其母舊營之所未償完功,倍感淒涼,作詩並序,令武三思資金絹等物續成功德。七月,高宗下詔今年十一月有事於嵩山,不久因高宗病重改為來年正月。十一月初三,高宗病情加重,下詔罷來年封嵩山。十二月初四,改元弘道,大赦天下,高宗欲登則天門樓宣詔,氣逆不能上馬,乃召百姓入殿前宣詔。當夜,高宗崩於洛陽宮貞觀殿,終年56歲。遺詔皇太子柩前即位,裴炎等輔政,軍國大事有不決者,兼取武后進止。十一日,太子李顯即位,為中宗。尊武后為皇太后。
61歲,光宅元年(684年)正月初一,改元嗣聖,大赦天下,中宗立韋氏為皇后。武太后撰寫《高宗天皇大帝溢議》及《述聖記》。二月六日,武太后與裴炎等廢中宗為廬陵王,幽於別所。七日,立相王李旦為皇帝,為睿宗,改元文明,政事由武太后處理。八日,廢皇太孫重照為庶人,流韋玄貞於欽州。九日,令丘神績往巴州監視廢太子李賢,以備外虞。以韋待價為山陵修作使,率兵民營造乾陵。三月初五,廢太子李賢在巴州自殺。四月二十二日,遷廬陵王李顯於房州,二十六日遷均州。五月十五日,高宗靈柩運往長安,武太后作《高宗天皇大帝哀冊文》,留鎮洛陽。八月十一日,葬高宗於乾陵,廟號高宗,刻述聖記碑立於陵前。九月初六,武太后改元光宅,改東都為神都。二十一日,武太后追王其祖:五代祖克己為魯靖公,高祖居常為太尉、北平恭肅王,曾祖儉為太尉、金城義康王,祖華為太原安成王,父士彠為魏忠孝王。立五代祠堂於文水。二十九日,徐敬業以匡復為名在揚州起兵。十月初六,武太后令李孝逸等率兵30萬討伐徐敬業。十八日,斬裴炎於都亭。十一月初四,武太后令左鷹揚衛大將軍黑齒常之為江南道行軍大總管討伐徐敬業。十八日,徐敬業敗逃,部將王那相殺徐敬業後投降。李孝逸令追捕餘黨,平定揚州。
62歲,垂拱元年(685年)正月初一,因平息徐敬業反叛,改元垂拱,大赦天下。二月初七,武太后下詔:“朝堂所置肺石及登聞鼓不預防守。有上朝堂訴冤者,御史受狀以聞。”三月二十一日,再遷廬陵王李顯於房州。四月,下《求賢制》,制令自舉。十一月,武太后作《方廣大莊嚴經序》,撰《臣規》兩卷,普賜臣僚,以教為臣之道。
63歲,垂拱二年(686年)正月,武太后欲復政於睿宗李旦,李旦固讓,請武太后繼續理政。武太后開始起用酷吏。三月初八,武太后令鑄銅匭,這是一個功能齊全的意見箱。十二月,免并州百姓庸、調二稅,終其身。
64歲,垂拱三年(687年)正月初二,武太后封皇孫成美為恆王,隆基為楚王,隆業為趙王。
65歲,垂拱四年(688年)正月初五,武太后在神都洛陽立高祖、太宗、高宗三廟,令四時享祀如京師太廟之儀。十一日,令毀乾元殿,就地建造明堂,由薛懷義督辦。四月,武承嗣造瑞石,讓唐同泰獻上,其文曰:“聖母臨人,永昌帝業。”武太后命名為“寶圖”。五月十八日,武太后加尊號稱“聖母神皇”。七月初一,武太后更名“寶圖”為“天授聖圖”,改洛水為永昌洛水,“寶圖”所出為“聖圖泉”,設永昌縣於泉側。封洛水神為“顯聖侯”,嵩山為“神岳天中王”。又以先於汜水得瑞石,改汜水為廣武。八月十七日,琅邪王李沖起兵反對武太后。武太后令丘神績討伐,未至,李沖已為地方軍所敗。二十三日李沖被其舊部殺掉。二十五日,越王李貞起兵於豫州,攻陷上蔡。九月初一,武太后令左豹韜衛大將軍崇裕為中軍大總管,岑長倩為後軍大總管,討伐李貞,削李貞屬籍,改姓虺氏。
73歲,天冊萬歲二年(696年)十二月,武則天封禪嵩山。
75歲,聖曆元年(698年)三月,復立被廢的廬陵王李顯為太子。
82歲,神龍元年(705年),宰相張柬之等人發動政變殺死二張兄弟,逼迫武則天退位,武則天被迫將皇位讓給兒子中宗李顯,復唐國號。同年十月病逝於上陽宮,留遺詔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與高宗合葬於乾陵。
作者簡介
林語堂(1895—1976)福建龍溪(現福建漳州)人。原名和樂,後改玉堂,又改語堂。筆名毛驢、宰予、豈青等,中國現當代著名學者,文學家,語言學家。1924年後擔任《語絲》的主要撰稿人。1926年到廈門大學任文學院長。1932年主編《論語》半月刊。1934年創辦《人間世》,1935年創辦《宇宙風》,提倡“以自我為中心,以閒適為格凋”的小品文。自20世紀20年代起,林語堂和中國新文學運動旗手魯迅一起,運用幽默手法開展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思想和文化鬥爭,並創造了基調高亢、語言詼諧、諷喻犀利的“語絲體”散文,而林語堂本人也被稱為“幽默大師”。其著作頗豐,出版了多部散文和雜文集,並翻譯了多部外國著作,主要作品有:《吾國與吾民》、《生活的藝術》、《孔子的智慧》、《京華煙雲》、《風聲鶴唳》、《蘇東坡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