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州

庭州

中國唐代在今新疆境內所置三州之一。領金滿、輪台 、蒲類3縣 (後增置西海縣),治金滿 (今新疆吉木薩爾北破城子)。州境在漢代為車師後部。唐初為西突厥浮圖城地 ,可汗遣其葉護屯此 ,與高昌相結 。貞觀十四年(640)唐平高昌,葉護懼而以城降,唐即於其地置州。庭州地處天山北麓,東連伊州、沙州,南接西州,西通弓月城、碎葉鎮,是唐在天山以北的政治、軍事重鎮,曾於此設定屯田。文明元年(684)於州設瀚海軍 。長安二年 (702)於此置北庭都護府,統轄西突厥十姓部落諸羈縻府州。先天元年(712 )又設北庭伊西節度使,由北庭都護兼領,統瀚海、天山(駐西州)、伊吾軍共2萬人 ,用以防制突騎施 、堅昆。開元中,北庭都護蓋嘉運對州城重加修築,城中除府邸軍衙外,還有佛寺道觀、貿販市場。安史之亂後,北庭仍為唐守,貞元六年(790)被吐蕃攻占,9世紀中葉為回鶻所居。

宋大觀元年(1107年),在河池市金城江區境設定庭州,大觀四年撤銷庭州。明天順六年(1462年),河池縣(河池市金城江區)改為庭州,州治由外韋村遷屏風山麓。不久,庭州復改河池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庭州
  • 行政區類別:州
  • 所屬地區:新疆
  • 下轄地區:金滿、輪台 、蒲類3縣 治金滿 
  • 設立時代:唐代
史料記載
庭州,北庭。下都護府。開元戶二千六百七十六。鄉五。
庭州,因王庭以為名也。後為賊所攻掠,蕭條荒廢,顯慶中重修置,以來濟為刺史,理完葺焉。請州所管諸蕃,奉敕皆為置州府,以其大首領為都督、刺史、司馬,又置參將一人知表疏等事。其俗帳居,隨逐水草。帳門皆向東開門。嚮慕皇風也。其漢戶,皆龍朔已後流移入也。長安二年改置北庭都護府,按三十六蕃,開元二十一年改置北庭節度使,都管兵二萬人,馬五千匹。衣賜四十八萬匹段。
以防制突騎施、堅昆,斬啜。西北去突騎施三千餘里,北去堅昆七十里,東去斬啜一千七百里。管瀚海軍,北庭都護府城中。長安二年初置燭龍軍,三年,郭元振改為瀚海軍,開元中蓋嘉運重加修築。管兵一萬二千人,馬四千二百匹焉。天山軍,西州城內,開元二年置。管兵五千人,馬五百匹。在理南五百里。伊吾軍。
伊州西北三百里甘露川。景龍四年置。管兵三千人,馬三百匹。在理所東南五百里。
州境:八到:東南至上都五千二百七十里。東南至東都六千一百三十里。東南至伊州九百七十里。東至西州五百里。西南至焉耆鎮一千一百里。西至碎葉二千二百二十里。北至堅昆衙帳約四千里。東北至回鶻衙帳三千里。
貢、賦:開元貢:陰牙角,速霍角,內沙,阿魏,延胡索。
管縣三:後庭,蒲類,輪台。
後庭縣,〔下。〕郭下。貞觀十四年於州南置蒲昌縣,長安二年改為金蒲縣,寶應元年改為後庭縣。
蒲類縣,下。南至州一十八里。貞觀十四年置,因蒲類海為名。先天二年為默啜所陷,開元十四年復置。
輪台縣,下。東至州四十二里。長安二年置。
清海軍,在州西七百里。舊名鎮城鎮,天寶中改名清海軍。
俱六鎮,在州西二百四十里。當碎葉路。
憑落鎮,在府里三百七十里。
神仙鎮,在府南五十里。當西州路。
沙缽鎮,在府西五十里。當碎葉路。
蒲類鎮,在蒲類縣西。
郝遮鎮,在蒲類東北四十里。當回鶻路。
鹽泉鎮,在蒲類縣東北二百里。當回鶻路。
特羅堡子,在蒲類縣北二百餘里。四面有磧,置堡子處周回約二十,有好水草,即往回鶻之東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