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國(古代中亞民族國家)

康國(古代中亞民族國家)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康國是古代中亞民族國家。西漢時康國稱康居國,位於錫爾河阿姆河之間,國王的祖先是月氏人。月氏人原住在祁連山昭武城(甘肅高台縣境),被匈奴人壓迫,向西遷徙。西漢時康居與大月氏本是兩個遊牧民族,成為隋唐時的康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康居
  • 簡稱:康國
  • 所屬洲:亞洲
  • 主要城市:撒爾馬汗
  • 位於錫爾河阿姆河之間
  • 建立時間:公元658年
歷史,地位,康國簡介,

歷史

西漢時康國稱康居國。
西漢時康居與大月氏本是兩個遊牧國,後來月氏人統治康居,成為隋唐時的康國。
唐太宗時,曾譴使來求內附。唐高宗置康居都督府,任命康居國王為都督。

地位

康國為昭武九國之首(康國,安國,曹國石國,米國,何國,火尋國,伐地國,史國),在這些國家中,康國最大,又是諸國的宗主,康國內附,其他諸國也就相隨內附唐朝。

康國簡介

東漢時期,康國是西域三十六國之一,領地很大。據《後漢書》記載,康國西南都城與安息國相鄰,東南與貴霜王朝的大月氏國相鄰,北部奄蔡國、嚴國均已臣屬康居,中部為康國本土,形成中亞地區月氏、康居、安息三個大國鼎立的局面。
東漢時的西域,因東漢與西域三絕三通,西漢末的五十餘國到東漢初,經過相互攻伐兼併,已形成莎車、于闐、鄯善三國並立的局面,其中莎車勢力最大,中亞大宛國已經臣屬於莎車。到公元73年班超出使西域前,莎車又被于闐國攻滅。自西漢末王莽統治時,西域各國因對邊疆政策不滿,匈奴乘虛而入,重新控制了西域,龜茲國漸漸崛起,勢力擴展到疏勒。
早在公元前7~前54(漢宣帝五鳳年間),匈奴內亂,五單于並立爭奪霸主。亂世中,郅支單于向西擴展,後來被康居王接去,安置在與烏孫國相鄰的地方,聯手對付烏孫,搞得烏孫西部千里空無人煙,顯然此時康居的勢力範圍逐漸擴大。《漢書·陳湯列傳》稱:“郅支數借兵擊烏孫,深入至赤谷城,殺略民人,驅畜產,烏孫不敢追,西邊空虛,不居者且千里。郅支單于自以大國,威名尊重,又乘勝驕,不為康居王禮,怒殺康居王女及貴人、人民數百,或支解投都賴水中。發民作城,日作五百人,二歲乃已。又遣使責闔蘇、大宛諸國歲遺,不敢不予。”
郅支單于西遷康居時期,已經有相當多的匈奴人在康居定居。郅支單于的擴張也給康居提供了機遇。
郅支單于被漢朝剿滅後,康居在中亞的勢力範圍並沒有受到影響,反而勢力大增。漢成帝年間,康國成了烏孫小昆彌的庇護地。當時,小昆彌子拊的弟弟日貳殺兄篡位後,因恐漢朝討伐而逃往康居避難。公元前11年(元延二年),烏孫小昆彌末振將曾率八萬餘眾北附康居,想借康居兵兼併大小兩昆彌。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