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熾監國

朱高熾監國

朱高熾監國是指明朝永樂年間,皇太子朱高熾在明成祖北征或北行時期,留守南直隸應天府(今南京)並代行皇權、進行監國的歷史事件,一共有六次。

明成祖因北征和籌劃遷都,常留北京,命太子朱高熾在南京監國。當時中央機構仍設於南京,隨明成祖到北京的六部等官屬稱“行在”。朱高熾天生尊儒好學,為人謙虛有禮,性情儒雅,在文臣中深得人心,而從他立為世子開始,一直小心謹慎,從未有過任何過錯,和他不法行為不斷地兩個弟弟朱高煦朱高燧形成對比鮮明。

朱高熾在監國時期面臨其弟朱高煦朱高燧的讒言以及奪嫡威脅,雖然小心謹慎,但他為政寬厚,特別是在明成祖北伐期間,他留守監國,每次都赦免許多無辜得罪的犯人,並減輕罪罰,這無疑是和明成祖唱反調,身為帝王自然忌憚身後即位君王更改自己的國策,朱高熾無疑是犯了大忌。但是在諸位大臣的力助下多次化險為夷。

朱高熾在監國時期為登基後積累了大量的治國經驗,而協助輔佐其監國的大臣多成為洪熙宣德年間的重臣,為仁宣之治奠定了基礎。同時,朱高煦、朱高燧因屢次篡權進讒不得,最終亦導致了此後的朱高煦叛亂等重大歷史事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朱高熾監國
  • 時間明朝永樂年間
  • 作用:積累大量的治國經驗
  • 次數:六次
背景,監國,首次監國,第二次監國,第三次監國,第四次監國,第五次監國,第六次監國,結束,影響,評價,

背景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明太祖親自冊立朱高熾為燕世子。當時明朝秦王晉王燕王周王的四個世子,都由朱元璋親自教試。有次,朱元璋命四位世子分閱衛士,朱高熾最後歸還。詢問後,對曰:“寒甚,士方食。”朱元璋於是大喜。之後命其閱章奏,擇可施行者報命,更得到朱元璋喜愛。
朱高熾朱高熾
明成祖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後繼位,商議立儲。武臣多稱二子朱高煦多有跟從征戰功勞,應該為皇儲,唯獨金忠稱其不可。朱棣猶豫不決,於是召內閣首輔解縉商議,解縉稱應該立嫡以年長(朱高熾),並稱:“好聖孫。”(意指朱高熾之子朱瞻基)。朱棣又密問黃淮,淮亦稱:“長嫡承統,萬世正法。”於是又召問尹昌隆,尹昌隆對答與黃淮相同,朱棣心意遂決。

監國

首次監國

永樂六年(1408年)八月,朱棣下詔稱遷都北京,並將於次年去北京,而命皇太子朱高熾監國。同年冬十一月,命丘福蹇義金忠胡廣黃淮楊榮楊士奇金幼孜等兼輔導皇長孫。
朱棣朱棣
次年春正月,敕令皇太子監國。除了文武除拜、四裔朝貢、邊境調發的事情轉上請行在(北京),其餘其他常務都不必啟奏,而由太子直接處理。命吏部尚書詹事府詹事蹇義、兵部尚書兼詹事金忠左春坊大學士兼翰林侍讀黃淮、左諭德兼翰林侍講楊士奇輔導監國。而命學士胡廣,侍講楊榮金幼孜戶部尚書夏原吉等扈從明成祖北上。
同年二月,朱棣離開南京;次月抵達北京。都御史虞謙給事中杜欽奉命巡視兩淮,啟奏潁川軍民缺食,請發廩賑貸。朱高熾遣人馳諭立即發廩賑貸。此外贊善王汝正每次都向皇太子論說賦詩,朱高熾問楊士奇詩文高低,楊士奇則稱詩文只會喪失志氣,而讀兩漢詔令亦可觀。其為政簡明,平時刻苦與學習。永樂八年(1410年)十月,朱棣返回南京,朱高熾完成第一次監國。

第二次監國

永樂十一年(1413年),朱棣北上北京,皇太孫朱瞻基跟隨,命尚書蹇義、學士黃淮、諭德楊士奇及洗馬楊溥等輔導太子監國。次年三月,朱棣開始北征瓦刺,同年六月班師,駐蹕沙河,太子遣兵部尚書金忠等齎表往迎。
同年八月,朱棣抵達北京,因太子所遣使迎車駕緩,且書奏失辭而大怒,稱:“這是輔導者的過錯。”漢王朱高煦再次進讒,朱棣於是派遣使者逮捕尚書蹇義,學士黃淮,諭德楊士奇洗馬楊溥芮善司經局正字金問等抵達,中途又下旨寬恕蹇義回南京,而黃淮先至北京下獄。此日,楊士奇與金問抵達,朱棣稱:“楊士奇姑且寬恕了。我卻不能識別金問,你怎麼侍奉東宮的?”命法司逮捕詢問。之後召楊士奇,問東宮的事情。楊士奇叩頭稱太子孝敬誠至,凡是出問題的都是臣等罪過。於是朱棣下楊士奇入詔獄。不久,特別寬恕並恢復原職。金問因詞語牽連楊溥,楊溥也一同下獄。之後有人問朱高熾:“殿下你知道有人在讒言么?”朱高熾稱:“我不知道,只知道做臣子的責任。”
永樂十三年(1415年)秋九月,直隸鹽城縣有颶風,海水泛溢,傷民田二百一十五頃。太子命減少田租一千一百七十餘石。之後朱棣回朝,結束第二次監國。

第三次監國

永樂十五年(1417年)春三月,朱棣再次上巡北京,命吏部尚書兼詹事蹇義、翰林學士兼諭德楊士奇侍讀兼贊善梁潛輔佐太子朱高熾監國。同年七月,賜皇太子《務本之訓》。太子監國時期,視朝之暇,手不釋卷,被服寬博,如同儒者。
同年夏五月,朱棣殺贊善梁潛、司諫周冕。因為當時太子監國,朱棣不時生病,況且北京南京相隔數千里,小人多偷偷依附漢王朱高煦,屢次誣陷朱高熾。而當時侍從監國的大臣,朝夕惴惴不安,人都無法自保。當時有陳千戶曾經擅取民財,事情被發現後,太子朱高熾令謫交趾立功。數日後,復念其軍功,寬恕了他。於是又有人進讒給朱棣稱:“皇上所謫的有罪之人,太子都曲意寬恕了。”朱棣於是逮捕陳千戶殺之。並以梁潛、周冕,而一併逮捕下獄,均被處死。
六月,朱棣派遣禮部侍郎胡濙巡江、浙諸郡,面奏後,朱棣稱:“人們都說東宮多有政失,當今抵達京師後,可以多留幾天,試圖觀察一些,然後密奏過來。‘奏’字需要大寫,晚上到的時候我就會看的。”胡濙抵達京師後,隨朝覲見並記錄各種政事,並將其所見到的誠敬孝謹七事寫入密疏呈上朱棣。朱棣讀後大悅,於是自此不再懷疑皇太子。
永樂十八年(1420年)秋九月己巳,北京宮殿修成,朱棣命戶部尚書夏原吉召太子朱高熾、太孫朱瞻基在十二月終抵達北京。其在離開北京時,拜謁鳳陽皇陵,並途徑山東,恰遇饑荒,即令布政司發粟賑災。永樂十九年(1421年),朱棣回南京,第三次監國結束。

第四次監國

永樂二十年(1422年)春三月,朱棣再次親征漠北,同年秋九月,返回京師,期間朱高熾再次負責監國。
永樂二十一年(1423年)五月,常山中護衛總旗王瑜舉報,稱:“常山中護衛指揮孟賢糾合羽林衛指揮彭旭等,舉兵將推趙王朱高燧為主,而計謀不利於上及皇太子的事情。”朱棣命急忙逮捕,遂召太子朱高熾、趙王朱高燧以及文武大臣,朱棣在右順門親自詢問。當時,朱棣因生病而多不視朝,朝廷內外諸多事悉啟奏太子處分。太子往往裁抑宦官侍衛,宦官黃儼、江保尤其被疏斥。黃儼於是每天都在朱棣面前詆毀朱高熾,並與朱高燧素來要好,私下經常勾結。欽天監官王射成與孟賢密,對他說:“觀天象,當有易主之變。”。於是眾人與山左護衛老軍馬恕、田子和,興州後屯衛老軍高正,通州右衛鎮撫陳凱等密謀,將獻毒藥給朱棣。待朱棣病死後,即以以兵劫內庫兵仗符寶,分兵執府部大臣。高正偽造遺詔,交付給中官楊慶養子,其中包括廢皇太子,而立趙王朱高燧為帝。商議確定後,高正密告其甥王瑜。王瑜力阻不聽,於是只好上告。朱棣在看完偽造的詔書後震怒,立即逮捕楊慶養子誅殺,並對朱高燧稱:“這是你設計的吧?”朱高燧顫慄無法說話,朱高熾則為之解說,稱:“我必然不會參與這個計謀,這是下面人所做的。”朱棣於是命文武大臣及三法司鞫治,群臣奏孟賢等所犯大逆,且有顯實,當一併處以極刑。之後王射成、孟賢等人下詔獄論死。

第五次監國

永樂二十一年(1423年)八月,朱棣再次北征,同年十一月返回京師,期間朱高熾再次負責監國。

第六次監國

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三月,朱棣朝議北征。同年四月,詔令太子朱高熾再次監國。同年七月,朱棣在榆木川駕崩,大學士楊榮少監海壽奉遺命馳訃太子。

結束

得知朱棣去世訊息。朱高熾慟哭昏絕,強起拜受,派遣皇太孫朱瞻基出居庸關,抵達開平迎梓宮。
朱瞻基朱瞻基
臨行前,朱瞻基啟奏稱:“外出應當有封章,非印識無以防偽。”朱高熾稱是,但來不及新制。楊士奇稱:“殿下還沒有公布去世,有事情仍應當用常用之寶。其東宮小圖書,可暫時借用。這只是一時權宜之計,歸還後再還給就是。”朱高熾隨即取出並交付給朱瞻基,稱:“有事情的話就用此封相識,不久就當歸你了,你可以自己留著了。” 朱瞻基走後,朱高熾對楊士奇稱:“以前父親遠行時,儲位久而未定,讒言議論喧騰。現在已經交付了,那讒言議論又何去何從了!”
朱瞻基奉大行柩至郊,朱高熾及親王以下文武群臣皆衰服哭迎。至大內,奉安於仁智殿,加斂奉納梓宮。永樂二十二年(1423年)八月十五日,朱高熾繼位,為明仁宗,大赦天下,以次年為洪熙元年。

影響

長時間的監國為朱高熾積累了大量治國經驗,從他登基以後的治國表現也可以看得出。他雖然在位時間很短,但他赦免了建文帝的許多舊臣,平反了許多冤獄,廢除了許多苛政,停止了永樂帝開始的大規模用兵,天下百姓得到了休息,文化得到了復興,讀書人的待遇比洪武、永樂兩朝要好。

評價

從永樂六年(1408年)至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朱高熾監國時期,主要是處理日常政事,長期監國,歷盡艱難,父皇多疑,漢、趙二王構陷,使他的地位幾乎不保,幾度轉危為安。他的政治經驗是在這個時期獲得的。殘酷的政治鬥爭使太子深感厭倦,他只有從詩文中尋求精神寄託。在其父皇朱棣在世時,他在幾次重大事件面前都有驚無險,證明他是個老實人,但毫不糊塗,做事極有主見,且“忍”的功夫一流,關鍵時刻形勢非常理智。
朱高熾在朱棣離開時就擔任監國期間。他在此職務上的表現贏得了他的老師們——大部分為翰林學士——的尊敬,並得到了寶貴的實際行政經驗。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