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嫡(歷史學科專有名詞)

奪嫡(歷史學科專有名詞)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奪嫡,以支子取代嫡子的地位。封建時代,帝王之家,支子因受寵或賢明,得以嗣位,而廢嫡子,皆稱奪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奪嫡
  • 著名事件:康熙晚年九子奪嫡
  • 釋義:以支子取代嫡子的地位
  • 屬性:漢語詞語
歷史延革,相關故事,事件結果,

歷史延革

以支子取代嫡子的地位。封建時代,帝王之家,支子因受寵或賢明,得以嗣位,而廢嫡子,皆稱奪嫡。如隋煬帝之取代楊勇唐太宗之取代建成等。《史記.周本紀》:“古公有長子曰太伯,次曰虞仲。太姜生少子季歷,季歷取太任,皆賢婦人,生昌,有聖瑞。古公曰:‘我世當有興者,其在昌乎?’長子太伯、虞仲知古公欲立季歷以傳昌,乃二人亡如荊蠻,文身斷髮,以讓季歷。”姬昌,即後來的周文王。《漢書.梅福傳》:“諸侯奪宗,聖庶奪適。”顏師古註:“如淳曰:奪適,文王舍伯邑考而立武王是也......師古曰:適,讀曰嫡。”《隋書.高祖紀下》:“[二十年冬十月]乙丑,皇太子勇及諸子並廢為庶人......十一月戊子,天下地震,京師大風雪。以晉王廣為皇太子。”楊廣,即隋煬帝。《新唐書.高祖紀》:“[九年六月]庚申,秦王世民殺皇太子建成、齊王元吉......癸亥,立秦王世民為皇太子。”

相關故事

步步驚心》可以說是目前最火的電視劇。故事講述了現代白領張曉因車禍穿越到清朝康熙年間,成為滿族少女馬爾泰·若曦,身不由己地捲入九子奪嫡的紛爭。這是一部穿越小說,當然經過了作者桐華的演繹。
奪嫡
歷史上九子奪嫡是怎么樣的呢?我們都知道,康熙皇帝是個好皇帝,一生兢兢業業,使得大清王朝蒸蒸日上。然而,他卻在繼承人的問題上搞得焦頭爛額,一個太子立了廢廢了立立了又廢,幾個皇子拉幫結派對皇位虎視眈眈,真是禍起蕭牆,親兄弟之間明爭暗鬥,勾心鬥角。幾番爭鬥之後,最後取得勝利的居然是沒什麼呼聲的皇四子胤禛,對於他莫名其妙的繼位,未免眾說紛紜。
康熙帝與清朝前期的幾位皇帝不同,之前的皇帝都沒有明確立王儲,這就導致了前一位皇帝去世時關於皇位繼承之爭的混亂局面。康熙吸取這個教訓,他一開始就立了皇后所生的嫡子為太子,確定了皇位的繼承人,這個時候他才22歲,太子剛滿周歲。在之後的三十多年裡,他為了培養太子可謂是煞費苦心,經常親自教授,又請張英、李光地、熊賜履、湯斌等名士做太子的老師。在他親征噶爾丹期間,命太子坐鎮京師處理一般事務,也對太子比較滿意。然而,隨著其他皇子的長大,太子作為王儲的時間日久,皇帝與太子發生了矛盾。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懲辦了權臣索額圖。索額圖是太子的外祖父,康熙懲辦他的重要原因就是他驕縱太子、圖謀篡位。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又發生了幾件事,康熙覺得太子不仁不孝,殘暴乖戾,有圖謀弒父篡位之嫌,下了很大決心把太子廢掉了。這樣一來,其他皇子的競爭更趨激烈,可是還有一部分老臣仍力保皇太子。面對複雜的情況,康熙還是覺得立嫡長子更可行,就在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重立胤礽為太子。可是這一次也並沒有維持多久,康熙又覺察到了太子試圖弒君篡位,便在三年之後再次廢了太子。
廢太子的原因,大概就是說他暴虐乖戾、結黨營私,還有一條就是他有狂易之疾,時常精神錯亂,不能成為國君。民間有傳言說,太子之所以瘋癲,是因為雍正給他下了迷藥。傳說雍正早年曾在江湖上結交各種人,與一些喇嘛的交情更是深厚。他曾在街上擊斃太子爪牙,與太子結仇,太子派人來暗殺他,卻被他結交的喇嘛打了回去。太子因此而憤怒成疾,那喇嘛又去給太子送藥。太子自然不相信,而那喇嘛卻說:我早已心向太子,皇四子胤禛兇狠暴虐,我是為了竊取訊息才暫時在他那裡安身的。太子又問了另外一個喇嘛,果然如他所說,而且那個喇嘛告訴太子說他的藥乃西天神藥,包治百病。於是太子吃下了他給的藥,結果幾天之後就神經癲狂,難以自持,驚動了皇帝,最後丟掉了太子的位子。
太子被廢以後,在當時呼聲最高的是皇八子胤禩。他人緣不錯,很多皇子都聚集在他周圍,而且當時的大學士明珠也力捧他為太子。然而,康熙卻似乎不是特別喜歡他,雖然在第一次廢太子之後任命胤禩為代理內務府總管,使捧他的一批人很是高興了一番,但是沒過幾天就把他革職查辦了。不久後,康熙有點後悔,恢復了他的貝勒爵位,但是他的繼位希望卻變得渺茫了。另一個有希望繼承皇位的就是皇十四子胤禵。康熙晚年對他十分欣賞,在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曾任命他為撫遠大將軍,出兵西北鎮守青海。這正表明了他對胤禵的器重,因此很多人又跑到了胤禵的陣營中來,他成了後來最有可能做皇帝的人。
奪嫡(歷史學科專有名詞)

事件結果

然而,康熙駕崩以後,繼位的不是皇八子胤禩,不是太子胤礽,也不是皇十四子胤禵,而落到了皇四子胤禛的頭上,這個真是令人大跌眼鏡。胤禛之前並沒有得到太多關注,呼聲遠不如他的其他幾個兄弟,卻成為最後的贏家。這個結果,就引起了種種的猜測,大家都說雍正是通過某種不正當手段獲得皇位的。坊間流傳最廣的,是偷改遺詔說:康熙帝遺詔寫傳位十四子,而胤禛串通當時宣讀遺詔的隆科多,把遺詔改成了傳位於四子,他就取代了他弟弟而成為新皇帝。隆科多是雍正的舅舅,這樣做也就合情合理了;而且雍正做了皇帝之後一開始重用隆科多,後來卻革職查辦最終被殺,不免使人懷疑他是殺人滅口。本來對皇位沒什麼威脅的皇四子胤禛,就這么不清不楚地成了雍正皇帝。這個結果固然值得懷疑,卻不一定就是那么簡單的陰謀。康熙帝的遺詔應該不只用漢文書寫,還有滿文,恐怕不那么容易加兩筆而改就;更何況據可靠史料,康熙遺詔並無傳位於四子這樣的字句,而是明明白白寫了皇四子如何如何,傳位與他。胤禛為人低調,卻思謀頗深,他當時沒有張揚地去參與兄弟間的爭鬥,卻暗地裡做了不少工作。這種政治鬥爭,恐怕不會是加一橫一鉤就能改變結局的,康熙皇帝經過深思熟慮,還是選了一個能夠把他的事業繼續下去的皇子。事實證明,雍正雖然不一定是個好人,卻是個建功頗多的好皇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