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濙

胡濙

胡濙(yíng)(1375年-1463年9月20日),字源潔,號潔庵。武進(今江蘇武進)人。明朝初年重臣、文學家、醫學家。

胡濙為建文二年(1400年)進士,歷授兵科、戶科都給事中。曾奉明成祖朱棣之命前往各地追尋建文帝朱允炆下落。胡濙歷仕六朝,前後近六十年,為人節儉寬厚,喜怒不形於色,被比作北宋名臣文彥博。其中任禮部尚書三十二年,累加至太子太師明英宗天順七年(1463年),以八十九歲高齡逝世,獲贈太保諡號“忠安”。

胡濙留心醫學,曾與戴思恭講《內》、《難》諸經,推張仲景為醫學正宗。著有《衛生易簡方》、《芝軒集》、《律身規鑒》等。

基本介紹

  • 本名:胡濙
  • 別稱:胡忠安
  • 字號:字源潔
    號潔庵
  • 所處時代明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武進
  • 出生時間:1375年
  • 去世時間:1463年9月20日
  • 主要作品:《衛生易簡方》《芝軒集》《律身規鑒》等
  • 主要成就:尋訪建文,歷仕六朝
  • 官職禮部尚書太子太師
  • 追贈太保
  • 諡號:忠安
人物生平,尋訪建文,任職南京,寵遇日隆,助定朝局,議禮上皇,高壽而終,個人作品,人物評價,軼事典故,生而白髮,禮部憾事,從容得體,巧救林聰,耆德壽愷,親屬成員,史料記載,影視形象,

人物生平

尋訪建文

胡濙生下來是白髮,滿月後才變黑。建文二年(1400年),胡濙中進士,被授為兵科給事中永樂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即位,胡濙升任戶科都給事中
建文帝朱允炆在大火中駕崩,而有人說他逃走了,還有許多舊臣隨從。胡濙自永樂五年(1407年)起連續14年受朱棣之命在外暗訪建文帝蹤跡。他所到之處,也間或向朱棣報告民間隱情。母親去世時,他請求回去守喪,朱棣不許,升他為禮部左侍郎。永樂十七年(1419年),胡濙又出巡江、浙、湖、湘各省府州,再次出訪。永樂二十一年(1423年),他回到朝廷,馬上趕到宣府去拜見朱棣。當時朱棣已就寢,聽說胡濙到來,立即起來召見他。胡濙把自己所了解到的情況全部告訴了朱棣,到漏下四鼓才出來。在胡濙沒到來之前,有傳言建文帝從海上走了,朱棣便分派宦官鄭和等人浮海下西洋,到這時朱棣才消除了疑慮。

任職南京

皇太子朱高熾在南京監國,漢王朱高煦製造流言誹毀太子。朱棣改胡濙到南京任職,命他順便調查此事。胡濙到後,秘密上疏馳送北京,報告太子監國七事,並說太子誠敬孝謹,並沒有別的過失,朱棣很高興。
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明仁宗朱高熾即位,召胡濙到北京任行在禮部侍郎。胡濙上書提出十個理由,力言建都北京不便,請仁宗回南京,以節省繁重的南北轉運供給費用。仁宗都嘉許採納了。過後聽說他曾有密疏上奏先帝,便懷疑他,最後沒把他召來北京。胡濙轉任太子賓客,兼南京國子監祭酒

寵遇日隆

洪熙元年(1425年),仁宗駕崩,明宣宗朱瞻基即位,胡濙遷禮部左侍郎。
宣德元年(1426年),胡濙來朝見,宣宗便留他在行在禮部,不久進升為禮部尚書。同年,漢王朱高煦謀反,胡濙與楊榮等人贊佐宣宗親征。叛亂平息後,宣宗給他的賞賜很豐厚。
宣德二年(1427年),宣宗把京師長安右門的一座宅第賜給胡濙,撥給兩個守門人,賜給四枚銀章。胡濙生日時,宣宗在胡濙家中賜宴慶祝。
宣德四年(1429年),胡濙兼管詹事府事務。
宣德六年(1431年),兼掌行在戶部的行在兵部尚書張本去世,胡濙又兼管行在戶部。當時國家開支項目漸多,胡濙擔心財物不足開支。減免租稅的詔書一下,胡濙常常阻攔不執行,宣宗曾懇切地告誡他,但對胡濙優待不減。宣宗曾設宴招待胡濙和楊士奇夏原吉蹇義,說:“天下無患,全倚仗卿等四人之力。”

助定朝局

明英宗朱祁鎮即位後,下詔節省過度的開支。胡濙於是上奏減少對英宗的供應,以及裁省法王以下番僧四五百人,使得浮費大為減省。
正統五年(1440年),山西災荒,朝廷下詔進行寬免撫恤,但過後又命令官員出去採買物料。胡濙上書說皇上的詔令應該言而有信。他又說軍人旗校謀求受到差遣,他們一出便騷擾百姓,應撤消這一舉動。都被批准了。胡濙行在禮部的印章丟失,英宗下詔不問罪,命令改鑄。過後,印又丟了,胡濙被彈劾入獄。不久,印章找到了,胡濙得復職。
正統九年(1444年),胡濙年已七十,請求致仕,英宗不許。
正統十四年(1449年),“土木之變”時,英宗被俘,群臣聚在朝廷上痛哭,有人建議南遷。胡濙說:“文皇(朱棣)把陵墓安排在這裡,就是向子孫表示不再遷都之志。”他的意見與兵部侍郎于謙相合,中外人士心才定下來。

議禮上皇

明代宗朱祁鈺即位後,升授胡濙為太子太傅。同年,工部右侍郎趙榮右都御史楊善等出使也先,胡濙說上皇(即英宗)被俘已久,應該帶上衣服飲食送去,不見回報。上皇將回來時,代宗命禮部制定奉迎的禮儀。胡濙等人建議派禮部官員到龍虎台迎接,錦衣衛準備法駕在居庸關迎接,百官到土城外迎接,各將領到校場門迎接,上皇從安定門入京城,進入東安門,在東上北門面南而坐,代宗拜見完畢後,百官朝見,然後上皇進入南城大內。這建議呈上後,代宗傳下聖旨,說以一轎二馬到居庸關迎接,到安定門後再換法駕,其他的準如所奏。
給事中劉福等人說這禮儀太輕,代宗回報說:“朕尊大兄為太上皇帝,這已是尊禮無加了。劉福等人還說禮太輕,其居心何在?禮部要集中官員詳細調查他。”胡濙等人說:“這幾位大臣並沒有別的用意,只是想讓陛下親情和睦深厚而已。”代宗說:“昨天收到太上皇的信,說迎駕之禮應該從簡,朕怎能違背?”群臣這才不敢說。正好千戶龔遂榮寫信投給大學士高谷,說奉迎之禮應當從厚,並提到唐肅宗迎接太上皇的故事。高谷裝在袖中帶入朝廷,胡濙與王直等人一同觀看。王直與胡濙想上奏代宗,被都御史王文阻攔,而給事中葉盛竟把此事上奏給了代宗。葉盛的同僚林聰又彈劾王直、胡濙、高谷等人,說他們都是股肱大臣,應當有聞必告,不宜私下議論。有詔書索要那封信。胡濙等人便把信呈了上去,並且說:“肅宗迎接太上皇的典禮,如今正可仿效實行。陛下應親自到安定門外迎接,分派大臣到龍虎台迎接。”代宗不高興地說:“就聽從朕的命令,不要再吵著更改了。”
上皇到京後,住在南城宮中。胡濙請代宗在第二年的元旦率群臣在延安門朝見上皇,代宗不許。上皇生日時,胡濙請讓百官到延安門拜賀,代宗也不許。
景泰三年(1452年)正月,胡濙與王直都被升為太子少傅。同年,代宗改換太子,胡濙被加授為太子太師

高壽而終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代宗病重。同月十六日,胡濙與吏部尚書王直、兵部尚書于謙會同群臣商議,決定一起上奏請復立沂王朱見濬(後來的明憲宗朱見深)為太子。眾人推舉商輅主草奏疏,疏成後已經是日暮西山,來不及奏上朝廷。於是群臣決定在次日清晨代宗臨朝時,再將奏疏遞上去。同日夜間,奪門之變發生,英宗復辟。胡濙聞訊後,撐著病體入宮朝見,並在不久後請求致仕。英宗允準,賜其璽書、白金、紙幣及襲衣,撥給驛車,並讓胡濙的一個兒子在錦衣衛供職,允許世襲錦衣衛鎮撫使
天順七年(1463年),胡濙病重。在臨終前,他將幾個兒子召到面前,說:“你們要謀求報答國恩,不要敗壞我家的名聲。”說完便瞑目而逝,終年八十九歲。英宗聞訃訊後,驚愕悲悼,追贈他為太保諡號“忠安”,並遣使前往祭弔。

個人作品

胡濙留心醫學,曾與醫學家戴思恭講《內》、《難》諸經,推張仲景為醫學正宗。著述有《衛生易簡方》、《芝軒集》、《律身規鑒》等。
胡濙書法胡濙書法
皇明經世文編》輯有《胡忠安奏疏》一卷。

人物評價

朱瞻基:海內無虞,卿等四人力也。(明史》引
誠孝張皇后:此五臣,三朝簡任,俾輔後人。皇帝萬幾,宜與五臣總計。(《明史》引
葉盛:如王直、胡濙、高谷,清德正學。(《大明憲宗純皇帝實錄》引
李賢:① 我朝名公巨卿,聰明特達者多矣,若器識宏遠,福壽隆長,惟武進胡公一人,嗚呼休哉。(《禮部尚書忠安胡公神道碑銘》)②公為人平易寬和,廉靜寡慾,自奉澹薄,起居有常,居官敬慎,一毫不苟,歷事四聖,無纖毫過舉,蔚然為一代名臣,立朝幾六十年,薦拔士類甚多,十知春闈,貢舉天下之士,盡出其門。平居未嘗疾言遽色,雖庸夫孺子亦知其為長者,暇則手不釋卷,喜為詩文,晚年譽望益尊,其酬應愈劇,曾不厭倦。(《禮部尚書忠安胡公神道碑銘》)③大明盛時,有臣胡公。從容其間,以篤其忠。始為夕郎,乃教胄子。輿論攸歸,多士鹹喜。作賓春宮,遂長春官。列聖倚之,四海乂安。國之老成,進位師傅。溫恭維人,翊我皇度。公在朝廷,六十春秋。祿位優遊,莫之匹休。公身雖亡,中有不死。懿行崇功,昭彼信史。皇恤耆英,曠典是承。隧道有碑,儒臣刻銘。(《禮部尚書忠安胡公神道碑銘》
孫繼宗:濙為人節儉寬和,喜怒不形於色,待人溫恭有禮,時以德量稱。然性突梯多知,每朝廷建置大議,皆豫定於中而承迎於外,卒能因時以成其功名。故歷事累朝幾六十年,榮遇不衰,位兼孤卿,富壽罕儷。猶慕仙術,招致術士,出入無間,閨門不謹,以損譽雲。(《大明英宗睿皇帝實錄》
王鏊:王文威權赫奕,亦王振之流也。諫官林聰一忤其意,而遂欲文致其死,非胡濙挺然執爭不與其議,聰豈能免乎?(王文恪公筆記
李東陽:蓋公履歷之盛,為在朝幾六十年,位尚書者三十餘年,累奉密命,轍跡徧四方,十知禮部貢舉,天下之士皆其所進。眷遇之盛,為賜坐便殿,天子呼為先生而不名,賜田、賜第、賜叛人家屬、賜白金圖書印,及告老而去,又賜勅給驛官其長子一人。福壽之盛,為八十三而致仕,八十九而考終,兄弟偕老,子孫蕃碩,有出乎五福之外,而凡人之所恆有者不與焉。合數者論之,殆國朝所僅見,前古之所罕聞者。嗚呼!其可謂極盛也已矣……若公以宏才偉望,為一代元臣。永樂間,保衛儲輔。宣德間,決防討賊。正統間,留守京師。景泰間,請許敵和,以圖迎復,其功尤大。其餘咨諏獻納,斷大政、決大疑,勳業在朝廷,陰德在天下者,蓋不可數而計也。(《忠安錄後序》
項篤壽:胡公碩德,歷事六朝,並受知遇。即其忠勤篤棐,夙夜匪解,晝接蕃庶,冠絕百僚,有由然矣。說者謂為潞公之儔,信哉!(今獻備遺
徐鹹:國朝名臣,久任享耆壽者,魏文靖公驥九十八,王端毅公恕九十三,胡忠安公濙八十九,馬端肅公文升、韓忠定公文、吳文恪公訥、章文懿公懋,俱八十六。王文端公直、王忠肅公翱、王忠毅公驥、林文安公瀚、劉忠宣公大夏、謝文正公遷,俱八十四。茲數公者,名位祿壽兼而有之,豈易得哉?(《徐襄陽西園雜記》
李贄:胡忠安之忠大矣!當永樂在位之二十一年也,猶未放心於建文之遜去;而所託腹心之臣,惟忠安一人。孰知忠安一日在湖、湘,則建文一日得安穩於滇、粵諸山寺耶?留一建文,固無損於事永樂之忠,而反足以結文皇之寵,完君父叔侄之倫。今觀公之告文皇,直言其無足慮而已。嗚呼!誠哉其無足慮也,公豈欺文皇者哉!上疑始釋,建文無恙,吾故以謂胡忠安之忠大矣。(續焚書
焦竑:蓋公自建文庚辰登第,立朝幾六十年,為尚書三十一年,知貢舉者十,天下學士多其門生。及乎名成身退,而猶有天倫之樂,福壽如公,世之一人而已。(玉堂叢語
張燧:國朝名臣久任,唯蹇義秉銓,夏原吉握利權,皆二十七年。黃福尚書兩京三十九年,而在交南者十九年。胡濙大宗伯三十二年。周忱巡撫江南二十二年。文經武緯,各盡其長,章程故在,乃今又弗然矣。(千百年眼
張廷玉高谷之清直,胡濙之寬厚,王直之端重,蓋皆有大臣之度焉。當英、景之間,國勢初更,人心觀望,執政任事之臣多阿意取容。而谷、濙惓惓於迎駕之儀,直侃侃於遣使之請,皆力持正議,不隨眾俯仰,故能身負碩望,始終一節,可謂老成人矣。(《明史》

軼事典故

生而白髮

胡濙生下來時是白髮,到滿月後頭髮才變黑。

禮部憾事

胡濙在禮部任職共三十二年,每到禮部上表恭賀祥瑞,按官銜他應當第一個署名,人們因此說他喜歡奉迎。
南城人龔謙自稱會妖術,胡濙舉薦此人為天文生;他還推薦道士仰彌高,說仰彌高通曉陰陽兵法,派此人去守邊。胡濙也因此招致時人譏諷。

從容得體

胡濙生性節儉,為人寬厚,喜怒不形於色,能屈尊待人。
明英宗正統(1436年-1449年)年間,胡濙在一天早朝時,跪著承接聖旨,起立時衣帶鬆脫落地。他並不慌張驚恐,從容地拾起來系好,然後叩頭,退回位次。連御史也無法糾劾他。
正統十三年(1448年),安福人彭時考中狀元,在上表謝恩的前夕,坐等天亮上朝。不想等到四更,竟然靠著茶几睡著了,錯過了上朝的時間。糾儀御史奏請英宗令錦衣衛前往捉拿,錦衣衛已經領到聖旨,此時胡濙從朝列中走出,稟奏英宗:“彭時不到,應當讓錦衣衛去尋找,而不是捉拿。”英宗同意,彭時這才免遭捉拿。明人馮夢龍在《智囊全集》中評價“老成舉措,自得大體”。

巧救林聰

閣臣王文厭惡吏科給事中林聰,便羅織罪名,想殺了林聰。胡濙不肯署名,便稱病,幾天不上朝。明代宗派親信的太監興安去探病,胡濙說:“老臣本沒有病,聽說想殺林聰,受到驚嚇而已。”林聰因此得被釋放。

耆德壽愷

胡濙歷事六朝,前後近六十年,中外人士稱他是德高望重的老人。回家後,他有三個弟弟,都已七十多歲了,個個鬚眉皓白,這時候歡聚一堂,便把這樣的相聚稱為“壽愷”。

親屬成員

長子:胡長寧,世襲錦衣衛鎮撫使
次子:名不詳,官至指揮僉事。

史料記載

《禮部尚書致仕贈太保謚忠安胡公濙神道碑銘》
《大明英宗睿皇帝實錄·卷三百五十六》
今獻備遺·卷八》
續藏書·卷八·靖難名臣》
明史·卷一百六十九·列傳第五十七》

影視形象

2003年電視劇《大明王朝1449》:宋世英飾演胡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