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戶部尚書掌管全國土地、
賦稅、戶籍、
軍需、
俸祿、
糧餉、財政收支的大臣,明代為
正二品,清代為
從一品。 其職位相等於當今的主管財政、稅收、民政、金融、公安等部門的國務院副總理。
官名。其職由《周禮》
地官司徒演變而來。漢朝置
尚書郎4人,其一人主財帛委輸。
魏文帝時,置
度支尚書寺,專掌軍國支計。到隋朝改為
民部。唐改稱戶部尚書。顯慶元年(公元656年)改戶部為度支;
龍朔二年(公元662年)改度支尚書為司元太
常伯;
鹹亨元年(公元670年),復為戶部尚書。宋、元、明、清沿而未改。
工作職責
戶部尚書主管全國戶口、賦役方面的政令。侍郎掌稽核版籍、賦役實征等會計統計工作。其日常工作有為移民墾荒,招撫安置流民,以
魚鱗圖冊、
黃冊為根據,抑制豪民兼併;以限田裁異端之民;以樹藝課農官;以草地養馬放牧;以電種召佃盡地利;對多年積欠賠累可根據情況給予蠲免;根據各省收支情況,調劑餘缺;差役的減輕免復;對災區貧老的撫恤救濟,對有功人的賞賜;權量市糴,評估物價;徵收山澤坡池、
關市、坑冶之稅;贍軍輸,督漕運,贍及轉輸屯種,開中以實邊,和百官
俸祿支給;定期編造戶口冊籍,調整戶等,了解人口及土地增減變化;對隱匿戶口,侵吞土地等不法行為及時給予制止、糾正。明
王鐸《太子少保兵部尚書節寰袁公神道碑》:“尋,推公(
袁可立)南戶部尚書,因勒俾致仕。”
具體解釋
戶部是中國古代官署名。三國時設
度支尚書,掌財政。隋代以
度支尚書為
民部尚書。唐代改稱戶部,遂為
六部之一,長官為戶部尚書。歷代相沿。
明清時期戶部掌全國疆土、田地 、戶籍、賦稅、俸餉及一切財政事宜。其內部辦理政務按地區分工而設司。各司除掌核本省錢糧外,亦兼管其他衙門的部分政務,職責多有交叉。清還設有掌管八旗事務的
八旗俸餉處及
現審處。隸屬於戶部的機構有:掌鑄錢的
錢法堂及
寶泉局;掌庫藏的戶部
三庫;掌倉儲及漕務的
倉場衙門。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清政府宣布“仿行憲政”,將戶部改為
度支部。戶部遂廢。
尚書一人,
正三品;侍郎二人,
正四品下。掌天下土地、人民、
錢穀之政、貢賦之差。其屬有四:一曰戶部,二曰
度支,三曰金部,四曰
倉部。戶部郎中、
員外郎,掌戶口、土田、賦役、貢獻、蠲免、優復、姻婚、繼嗣之事,以男女之黃、小、中、丁、老為之帳籍,以永業、口分、園宅均其土田,以租、庸、調斂其物,以九等定天下之戶,以為尚書、侍郎之貳。其後以諸行郎官判錢穀,而戶部、度支郎官失其職矣。會昌二年著令:以本行郎官,分判錢穀。
戶部巡官二人,主事四人;度支主事二人;金部主事三人;倉部主事三人。高宗即位,改
民部曰戶部。
龍朔三年,改戶部曰
司元,度支曰
司度,金部曰司珍,倉部曰
司庾。
光宅元年,改戶部曰地官。天寶十一載,改金部曰
司金,倉部曰司儲。有戶部
令史十七人,
書令史三十四人,計史一人,
亭長六人,
掌固十人;度支令史十六人,書令史三十三人,計史一人,掌固四人;金部主事三人,令史十人,書令史二十一人,計史一人,掌固四人;
倉部令史十二人,書令史二十三人,計史一人,掌固四人。
度支郎中、
員外郎各一人,掌天下租賦、物產豐約之宜、水陸道塗之利,歲計所出而支調之,以近及遠,與
中書門下議定乃奏。
金部郎中、員外郎各一人,掌天下庫藏出納、權衡度量之數,兩京市、互市、和市、
宮市交易之事,百官、軍鎮、蕃客之賜,及給宮人、
王妃、官奴婢衣服。
倉部郎中、員外郎各一人,掌天下軍儲,出納租稅、祿糧、倉廩之事。以木契百,合諸司出給之數,以義倉、常平倉備凶年,平谷價。
六部
歷史演化
官署名。從隋唐開始,對中央行政機構中的吏部、戶部、
禮部、兵部、
刑部、工部各部的總稱。又稱“
六曹”。發端於秦
少府尚書,經後漢尚書台諸曹演化而成。
各部職務
六部的職務在秦漢時為
九卿所分掌,魏晉以後,尚書分曹治事,由曹漸變為部,至隋唐始確定以六部為
尚書省的組成部分。以吏、戶(隋稱民部)、禮、兵、刑、工六部比附《
周禮》中的
六官,秦漢九卿的職務大部併入。元代六部改屬
中書省。明太祖廢宰相不置,以尚書任天下事,六部直接對皇帝負責,地位更加提高。清末,新設外務等各部,六部之名遂廢。吏部 負責考核、任免四品以下官員
戶部 負責財政、國庫
兵部 負責軍事
工部負責工程建設
名人
宋朝
明朝
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