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屯衛
- 性質:軍事組織名
- 釋義:駐兵守衛
- 拼音:tunbing
。隋開皇中置十二府,統禁衛兵,後改置擴充為十六衛,左右屯衛即為其中二衛,唐龍朔改稱左右威衛,五代周避郭威諱,復稱屯衛。 * 參閱《舊唐書.職官志三》,《...
軍事機構。古代禁衛軍指揮機構。隋代十二衛之一,大業三年(公元607年)改左領軍府置,設大將軍一員,將軍二員,總府事,並統諸鷹揚府。其軍士名羽林。唐龍朔二年(...
好屯衛,明代在東北女真地區所置衛之一。正統(1436—1449)後設。《滿洲源流考》將該衛與永樂七年設之好屯河衛,改作赫圖或赫圖河衛。 ...
十六衛制度,是衛府制的高級階段,是隋唐府兵制的結晶。衛府制的建立,是北周武帝和隋文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之一,它將禁兵和府兵系統融合為一。這種衛既是府兵的...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改大寧都司為北平行都司,除本城外,下轄10衛,他們分別是新城衛、富峪衛、會州衛、木榆衛、全寧衛、營州左屯衛、營州右屯衛、營州中屯...
都司衛所制是明朝最主要的軍事制度,兼有行政功能。...... 金州衛、復州衛、義州衛、遼海衛、三萬衛、廣甯左屯衛、廣甯右屯衛、廣甯前屯衛、廣甯後屯衛、...
隋唐十二衛,是隋唐十六衛中,遙領府兵的前“十二衛”。 十六衛制度,是衛府制的高級階段,是隋唐府兵制的結晶。...
右衛滿族鎮位於凌海市東南40華里處,沿大凌河流域左岸。東與盤錦市的石新鎮相鄰,安屯鄉接壤,南與八千鄉、閆家鎮、新庄子鎮等鄉鎮隔河相望,西與金城街道辦事處...
前衛鎮是遼寧省綏中縣轄鎮。前衛鎮坐落在關外第一縣——葫蘆島市綏中縣,有一個已經廢棄的地名“廣寧前屯衛”,今天的前衛鎮名稱就是由它演變過來的。廣寧前屯衛...
《宋會要輯稿》:至和元年六月四日,左屯衛大將軍、光州團練使、戈陽郡公世永為邢國公,世永自陳其父守節嘗知大宗正司,並特遷之。[2] ...
土地制度用語。亦稱“歸併衛所地”或“歸併衛所屯地”。清初沿明舊制,各衛所駐軍屯田墾耕。順治七年(1650),裁汰無運糧任務各衛所,原給軍丁之屯地,俱照民田...
衛所屯田是元明清政府使用兵士墾種的田地,為軍屯性質。元中統三年 (公元1262年) 始立左、右衛屯田,隸樞密院,其後陸續增立。各衛所軍或七分屯種,三分防守;...
到封建社會,發展為警衛宮廷和守備京師的常備武裝,如秦朝的宮門屯衛兵和京城守兵,漢朝的南北軍,唐朝的南北衙兵,宋朝禁兵中的上軍,元朝的怯薛和諸衛,明朝的禁軍...
竹墩衛,明代在東北女真地區所置衛之一。正統(1436—1449)後設。《滿洲源流考》將該衛與永樂十三年(1415)十月所設渚東河衛、正統後設築屯衛,稱作珠敦衛或珠敦...
平谷區的“龍”字地名很少,該村在明代就已形成,因駐平谷的營州中屯衛,將一位龍姓將領安置該村,因此得名“龍家府”,後來改稱為“龍家務”。龍家務地處(溝)...
寧遠衛之戰,清軍攻明寧遠衛,大敗明軍之戰。明崇禎十六年(清崇德八年,1643)九月,清鄭親王濟爾哈朗、武英郡王阿濟格,奉命率大軍攻明寧遠衛(治所今遼寧興城)。...
明朝二十六衛是明代的軍制,目的在於保證兵源,滿足軍隊供給。...... 明代的軍籍是世襲的,衛所兵有定籍,兵農合一,屯守兼備,不但保證了兵源,也滿足了軍隊的供給...
軍事機構。古代禁衛軍指揮機構。唐代十六衛之一。龍朔二年(公元662年)改左屯衛置,設大將軍一員、將軍二員,掌宮禁宿衛,大朝會則被黑甲鎧、弓箭刀楯旗等,為...
禁軍是封建時代直轄屬於帝王,擔任護衛帝王或皇宮、首都警備任務的軍隊。因時代、文化與地域的不同,有其他異名同義的名稱,如禁衛軍、親衛軍、近衛軍、御林軍等不同...
開平是河北唐山市鎮名。據史書記載,開平在唐、虞、夏的時候為冀州地,商朝為孤竹國。後來相繼屬於燕、遼西、北平、石城、契丹,明朝永樂元年(1403)設開平中屯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