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農業現代化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年)

《普洱市農業現代化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年)》已經普洱市委、普洱市政府同意,普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於2022年7月9日印發,請認真貫徹執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普洱市農業現代化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年)
  • 頒布時間:2022年7月9日
  • 發布單位:普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全文,解讀,

全文

2015年1月、2020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考察雲南,要求雲南“著力推進現代農業建設”,“立足多樣性資源這個獨特基礎,打好高原特色農業這張牌”,“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做強高原特色農業”。2015年以來,普洱市上下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重要論述和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高位推動、強力推進,高原特色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顯著提升,為促進全市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提供了重要支撐。為貫徹落實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市第五次黨代會精神,進一步堅定信心決心,以更大的力度、更加精準的措施加快推動普洱市由特色農業大市向現代農業強市邁進,特制定本行動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重要論述和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牢牢守住保障糧食安全和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兩條底線,樹立大食物觀,向森林要食物、向江河湖要食物、向設施農業要食物,從傳統農作物和畜禽資源向更豐富的生物資源拓展,向植物動物微生物要熱量、要蛋白,更好滿足人民民眾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費需求。按照產業化、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的思路,聚焦糧食、茶葉、咖啡、中藥材、水果、堅果、蔬菜(含食用菌)、牛羊、生豬、淡水漁業、鄉村旅遊、花卉、菸草、蔗糖、天然橡膠等重點產業,緊盯全鏈條高質量發展面臨的短板弱項和瓶頸制約,從抓產品到抓產業、從抓生產到抓鏈條、從抓環節到抓體系轉變,推動重點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二)發展目標
到2024年,重點產業全產業鏈產值由2021年的1070億元增加到1600億元;農業產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農產品產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水平顯著提升,重點產業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業總產值之比達到2.2:1以上;重點產業對農民增收支撐作用顯著增強,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21年的13682元增加到20600元。
1.糧食產業。嚴格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要求,鞏固提升糧食產銷平衡能力,按照“穩水稻、穩玉米、擴大豆、擴油料”的思路,進一步最佳化糧食生產布局,穩定提升水稻、玉米等主糧供應能力,持續擴大大豆和油料生產,積極發展冬早玉米、冬馬鈴薯、小雜糧等特色糧食作物,確保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只增不減。到2024年,糧食播種面積、產量分別穩定在34.3萬公頃、121萬噸以上,全產業鏈產值達到60億元。
2.茶葉產業。堅持綠色有機發展方向,嚴格保護、科學利用古茶樹資源,進一步強化名山茶市場監管,持續改造提升茶葉初制所,不斷擴大茶葉市場影響力。到2024年,全市茶葉種植面積、產量分別穩定在12.87萬公頃、14萬噸左右,保持有機認證茶園面積全省第1位,全產業鏈產值由2021年的338億元增加到520億元、居全省領先地位。
3.咖啡產業。聚焦咖啡生豆精品率和咖啡精深加工率“雙提升”,全力推廣良種良法,著力推進咖啡鮮果集中處理,大力開發多元化終端產品,積極建設精品咖啡莊園,加快扭轉全市咖啡產業長期處於“原料供應商”的被動局面,建設成為全球重要的精品咖啡產區。到2024年,全市咖啡種植面積穩定在4萬公頃左右,咖啡生豆精品率、咖啡精深加工率由2021年的8%、10%分別提高到30%、80%,咖啡產量、全產業鏈產值由2021年的4.6萬噸、28億元分別增加到5萬噸、180億元。
4.中藥材產業。圍繞雲茯苓、林下三七、白及、滇黃精、石斛、滇重樓、砂仁等普洱優勢特色中藥材,著力推進種子種苗育繁推體系建設,大力推行標準化種植,著力提升產地初加工能力,加快中藥飲片和藥食同源產品等開發,建設成為全省重要的道地中藥材生產基地。到2024年,全市中藥材面積穩定在4萬公頃左右,產量、全產業鏈產值由2021年的6.66萬噸、78億元分別增加到8萬噸、100億元。
5.水果產業。以藍莓等小漿果、晚熟芒果、沃柑、牛油果等為重點,著力推進標準化種植,大力推廣現代設施栽培模式,建立健全分級分揀標準體系,積極培育具有市場影響力的區域公用品牌,建設全市中高端水果一流產區。到2024年,全市水果種植面積穩定在6.2萬公頃左右,產量、全產業鏈產值由2021年的88萬噸、85億元分別增加到96萬噸、96億元。其中,綠色高效設施小漿果面積達到333.3公頃、全產業鏈產值達到5億元。
6.堅果產業。加快推進堅果種植基地提質增效,著力提升初加工標準化水平,全力推進以核桃為主的油料加工,積極推進堅果休閒食品和乳、蛋白等精深加工產品開發,實現產業從“大”到“強”轉變。到2024年,全市堅果種植面積穩定在16.53萬公頃左右,產量、全產業鏈產值由2021年的6萬噸、11億元分別增加到8萬噸、15億元。
7.蔬菜(含食用菌)產業。繼續發揮普洱冬春蔬菜種植的優勢,為菜籃子保供穩價多作貢獻。加快推進噴滴灌設施基地建設,大力推進綠色化、有機化生產,不斷完善冷鏈物流體系,逐步提升小包裝蔬菜比重,持續鞏固國內重點市場,積極拓展國際國內有機市場,建設成為全省重要的“菜籃子”供應基地。加快野生菌種質資源保護,推動栽培菌園區化發展,拓展食用菌精深加工利用。到2024年,全市蔬菜種植面積穩定在5.47萬公頃左右,產量、全產業鏈產值由2021年的99萬噸、45億元分別增加到106萬噸、48億元;全市食用菌產量、全產業鏈產值由2021年的6.7萬噸、17.7億元分別增加到7.5萬噸、20億元。
8.牛羊產業。大力推進肉牛(羊)產業鏈發展,著力推進良種繁育推廣能力提升、基礎母牛(羊)擴群增量、標準化規模養殖,建設成為全省重要的草食畜產業基地、草飼基地和雲嶺牛、江城黃牛、黑山羊等特色牛羊供種基地。到2024年,全市牛出欄、肉產量、全產業鏈產值由2021年的29.43萬頭、3.37萬噸、59億元分別增加到64萬頭、6.7萬噸、128億元;全市羊出欄、肉產量、全產業鏈產值由2021年的30.6萬隻、0.88萬噸、15億元分別增加到35萬隻、1萬噸、16.5億元。
9.生豬產業。著力提升良種繁育能力,大力推進標準化規模養殖,全面提升屠宰加工能力,積極推進糞污資源化利用,建設成為全省重要的種豬生產基地和豬肉保供基地,加快構建“集中屠宰、品牌經營、冷鏈運輸、冷鮮上市”的現代化加工流通體系。到2024年,全市生豬出欄數和肉產量分別穩定在400萬頭、44萬噸左右,全產業鏈產值由2021年的248億元增加到280億元。
10.淡水漁業。充分利用好現有6萬公頃水庫(5.13萬公頃水電站庫區、0.87萬公頃水庫)開展生態養殖和休閒漁業,解決電站(水庫)庫區移民生計及發展問題,促進漁業發展;通過池壩塘改造和提高水產養殖技術增加單產等措施開展3667公頃池壩塘健康養殖,保證水產品有效供給;逐步改造9000公頃稻田繼續推進稻漁綜合種養,解決基本農田保護與水產養殖之間的矛盾。到2024年,全市水產養殖面積、水產品產量、漁業全產業鏈產值從2021年的6.86萬公頃、15萬噸、32億元增加到7.27萬公頃、19萬噸、45億元。
11.鄉村旅遊產業。大力推動高原特色農業與鄉村休閒旅遊深入融合,積極推進田園綜合體建設,拓展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多元價值,提高綜合效益。到2024年,鄉村旅遊接待遊客數量、產值年均增幅均超過全省平均水平。
12.花卉產業。加大花卉新品種引進力度,推廣水肥一體化無土栽培模式,逐步提升優質鮮切花比重,培育熱帶花卉,作為雲南花卉的補充。到2024年,全市花卉面積、鮮切花面積、鮮切花產量、花卉全產業鏈產值分別增加到2000公頃、333.3公頃、2億枝、15億元。
13.菸草產業。聚焦“重點縣、萬擔鄉、千畝村、百畝片”,推動菸葉生產要素向核心煙區和優質煙區聚集,突出抓好核心煙區建設與保護、土地集中流轉連片規模種植、“156”示範工程等重點工作,積極構建種植規模化、生產綠色化、菸農職業化、服務專業化、生產機械化、管理數位化、增收多元化的現代菸草農業發展格局,穩固提升優質菸葉供應水平,保持普洱菸草國內百萬擔煙區地位。到2024年,力爭實現烤菸種植收購規模達2.59萬公頃、5250萬公斤,雪茄菸種植收購規模達333.33公頃、50萬公斤,力爭實現菸農售煙收入18.3億元、菸葉稅4億元。
14.蔗糖產業。大力推進良種良法推廣、機械化、副產品綜合利用,穩步推進蔗糖全產業鏈發展,鞏固全省糖業安全供給主力軍地位。到2024年,全市甘蔗種植面積穩定在4萬公頃左右,甘蔗產量、蔗糖產量、全產業鏈產值由2021年的280萬噸、35萬噸、30億元分別增加到290萬噸、36萬噸、33億元。
15.天然橡膠產業。以穩面積、增產量、提品質為重點,穩步推進膠園更新改造、生態膠園和特種膠園建設、采膠和加工工藝技術創新套用,鞏固全國天然橡膠資源安全供給主力軍地位。到2024年,全市天然橡膠種植面積穩定在10.4萬公頃,產量達到10萬噸以上,全產業鏈產值由2021年的11億元增加到15億元。
二、重點工程
(一)緊扣綠色高效,做優一產
1.良田沃土強基工程。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實施耕地質量提升行動,著力保護好壩區耕地,努力提升山區半山區耕地(園地)質量。到2024年,全市新建高標準農田4萬公頃、提質改造1.33萬公頃以上,高標準農田占全市耕地面積比例由32%提高到41%以上;農田有效灌溉率由2021年31.1%提高到42%以上;耕地質量等級由2021年的7.29提高到7.02,提高0.27個等級。
2.綠色發展引領工程。以瀾滄江、李仙江流域為重點,積極推廣農業有機廢棄物資源化綜合利用,積極爭取建設雲南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和全省重要的綠色農產品生產基地。大力推進糞肥還田、測土配方施肥、有機肥替代化肥、綠色防控等措施,加快實施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開展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推進農業標準體系建設,持續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新增綠色、有機認證茶園面積1.33萬公頃。推進藍莓、牛油果、沃柑、晚熟芒果等優勢果種向優勢區聚集,新增綠色、有機認證果園面積333.33公頃。積極宣傳,推進核桃、澳洲堅果有機認證工作。推進咖啡綠色高效栽培,建設標準化咖啡種植示範園1333.33公頃,改造提升中低產咖啡基地2萬公頃。建設666.67公頃藥食同源中藥材綠色生產基地,標準化中藥材基地面積達到6666.67公頃。推進飼草飼料優質高效生產,優質飼草種植面積達到2.67萬公頃。發展水電站庫區和水庫庫區6萬公頃大水面生態漁業養殖,開展3667公頃池壩塘改造發展水產健康養殖,實施9000公頃稻漁綜合種養。到2024年,全市綠色食品、有機產品有效認證數量達700個以上,穩居全省前列。
3.設施農業提升工程。加快推進水肥一體化、噴滴灌等現代設施農業推廣套用,大力推廣中小型高效適用機械裝備,提升茶葉、咖啡、蔬菜、水果等產業高端設施裝備水平。在蔬菜產業上重點開展噴滴灌、綠色高效設施示範和推廣,改造提升設施蔬菜基地333.33公頃、達到1000公頃。在景東、瀾滄等縣新建666.67公頃小漿果綠色高效設施栽培基地。加快建設農業農村大資料庫、監督管理平台和公共服務平台,支持“數字農業”場景套用,形成高原特色現代農業“一張圖”。到2024年,累計建成5個數字農業示範基地。
4.農業生物安全工程。健全完善邊境動植物疫病防控體系,提升生物生態風險防範能力,築牢國家西南生物安全螢幕障。開展農業外來入侵物種普查,建設重點區域監測點,開展高效安全防除技術推廣套用。加強草地貪夜蛾、紅火蟻等植物病蟲害防控。對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點人畜共患病實施常態化防治。到2024年,新建1個農作物病蟲疫情監測點,改造提升3個動物病原微生物實驗室。
(二)緊扣加工增值,做強二產
5.產地初加工提升工程。加快推進農產品標準化分類分級,提高商品化處理水平。改造提升120個未達標茶葉初制所,力爭實現全市茶葉初制所全部規範達標。大力推進蔬菜產地采處、田間分揀及預冷,力爭標準化采後處理達20萬噸左右。在柑橘、牛油果等主要果種產區建設果品分選線11條,全市水果初加工能力達到20萬噸以上。建設堅果產業初加工機械一體化示範生產線10條。改造提升29個標準化咖啡鮮果處理中心。推進道地中藥材產地初加工,提高優勢特色中藥材加工能力。推進畜產品分級分割、生鮮速凍,提升集中屠宰規範化水平。
6.精深加工延鏈工程。圍繞重點產業布局,統籌發展精深加工、綜合利用加工,推動農產品加工業最佳化升級。改善蔗糖加工裝備條件,提高精深加工水平,延長蔗糖產業鏈。推進茶葉精深加工率提高到80%。提升天然橡膠醫用乳膠手套等橡膠精深加工產品產能。積極推進堅果油脂類、休閒食品和蛋白類精深加工,改造提升2條油料生產加工線。提升咖啡烘焙豆、濃縮液、凍乾粉等產品生產能力,新建和改造提升5條咖啡精深加工線。推進道地中藥材藥食同源產品精深加工,建設3條中藥飲片、配方顆粒及健康產品生產線。支持肉食品深加工擴能提質。
7.加工園區建設工程。進一步最佳化空間布局,推進農產品加工向優勢區域聚集,著力提升農產品加工園區加工能力、技術升級、產品創新,培育要素聚集、產業鏈條完備的加工園區。重點推進雲南精品咖啡加工園區、思茅產業園區綠色食品產業園區、景谷產業園區、孟連邊合區等重點園區,鼓勵有條件的縣(區)錯位建設特色農產品加工產業園。到2024年,全市農業產業加工園區產值達到300億元。
(三)緊扣融合發展,做大三產
8.市場拓展暢通工程。建設布局合理、功能互補的農產品市場體系,健全產銷銜接、線上線下融合的農產品供應鏈。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設線上直銷店,開發適宜電商銷售、運輸便捷的產品,規範發展直播銷售等新業態。積極發展農業會展經濟,持續推動普洱農產品“走出去”。推進雲南國際咖啡交易中心、普洱農產品綜合批發市場等大宗商品交易場所建設。新建倉儲保鮮設施5座以上,庫容總量力爭達到2萬立方米。到2024年,全市傳統農產品網路零售額達到4.5億元、年均增長15%;農產品網路直播零售額達12億元、年均增長20%。
9.農業品牌建設工程。持續開展名品名企推薦評選表彰,擴大普洱企業和農產品進入省“綠色雲品”品牌目錄數量;推動開展市級名品名企評選活動,建立市級名品名企清單,為推薦省級名品名企評選表彰做好儲備;持續開展線上線下推介,培育保護地理標誌農產品,加快打造“區域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的普洱品牌矩陣,培養一批全省全國知名的農產品品牌。到2024年,進入全省名品名企總數達到10家,“綠色雲品”品牌達30個以上。
10.鄉村旅遊精品工程。主動適應疫情防控常態化下旅遊消費新趨勢、滿足新需求,大力開展“普洱人游普洱”活動,以城市周邊、旅遊環線的特色鄉村為重點,積極推進城市“周邊游”、“周末游”,滿足城市人群體驗農業、回歸自然的生活需求。結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和美麗鄉村建設,圍繞農村田園景觀、特色村落、少數民族文化、農業生產活動和特色農產品等素材,用好茶葉、花卉、水果、林木、油菜、水稻等景觀性優勢特色產業資源,突出特色化、差異化,推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賞、食、享”融合的多產品開發,拓展功能、豐富業態、創新場景。打造瀾滄景邁山茶文旅精品線路,支持思茅區、寧洱縣、孟連縣等重點產區培育5個精品咖啡莊園。持續以景谷縣為中心推動觀賞漁業科研、養殖基地建設,力爭建成全省最大的觀賞魚養殖基地。到2024年,全市建設3個“中國美麗休閒鄉村”,累計認定1個省級鄉村振興示範園(田園綜合體)。
11.產業集群發展工程。構建以產業強鎮為基礎、產業園區為引擎、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為依託,市、縣(區)、鄉(鎮)梯次布局、點線面協同推進的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持續推進1個“一縣一業”示範縣+3個特色縣創建,推動形成“一縣一業”縣縣創建格局。大力建設標準化產業基地,打造19個省級產業基地標桿示範樣板。到2024年,累計建設3個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產業集群、1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3個農業產業強鎮、15個“一村一品”示範村、300個產業基地,推動產業生態由產品集聚的“小特產”轉變為生產要素集群的“大產業”,形成具有較強綜合競爭力的現代農業產業經濟帶。
(四)實施倍增計畫,育強主體
12.農業市場主體倍增工程。加快構建以大型行業龍頭企業為引領、中型行業先進企業為主體、農民專業合作社為基礎的發展格局。持續最佳化營商環境,穩定政策預期,聚焦全產業鏈,加快培育引進一批銷售收入在十億級的重點產業鏈“鏈主”企業。支持成長性好的中小微農業企業加快發展,加強對小而特、特而精、精而強的本土特色企業扶持培育。深入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社規範提升行動,持續開展農民專業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爭創國家、省、市、縣(區)級示範社。到2024年,力爭全市縣級以上示範家庭農場由150家增加到200家左右;縣級以上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社由350家增加到480家左右;農業企業由4689戶增加到11812戶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由299戶增加到434戶以上,其中,力爭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增加到3戶以上、省級農業龍頭企業增加到45家以上,省級農業龍頭企業實現十縣(區)全覆蓋。
(五)注重科技創新,促進動能轉換
13.實施種業振興工程。緊盯建設農業種質資源大市和特色產業種業強市的目標,堅持一手抓新優品種引進、一手抓自主品種培育,充分發揮市場主體和科研機構作用,紮實推進種業振興行動。加快推進在農業種質資源普查收集,建設6個農業種質資源庫(圃、場、區),農業種質資源保存量達到3000份以上。增加瓢雞保種、瀾滄黑豬培育資金投入。利用第三次全國畜禽遺傳資源普查契機,積極申報“思普麻雞”品種資源,挖掘普洱境內土著畜禽品種資源。繼續開展瀾滄江青魚、絲尾鱯、叉尾鮎、巨魾、中國結魚、大鰭鱯、短體條鰍等土著魚類保種和合理開發利用。
14.技術創新集成推廣工程。健全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開展關鍵難題聯合攻關和綠色高效技術集成,提升農業科技服務能力,推動創新成果轉化,解決生產、加工等關鍵環節技術瓶頸,推進生產效率提升。重點推進蔗葉還田蔗渣利用、普洱茶精深加工關鍵技術創新、天然橡膠綠色高效技術集成、柑橘等綠色高效生產技術集成、核桃精深加工、精品咖啡種植加工、道地中藥材標準化生產、家畜種質資源開發和高效養殖、菌草等特色飼草資源化技術推廣和套用,集成一批新技術新模式、推廣一批示範典型。到2024年,全市農業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和推廣套用能力進一步增強,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全省平均水平。
(六)擴大開放合作,增強發展活力
15.深度融入RCEP工程。充分發揮普洱居於雲南RCEP市場前沿優勢,合理布局產業鏈,提升農產品供應鏈韌性。重點支持發展茶葉、咖啡、蔬菜、水果、堅果等跨境電商產業。深化與RCEP國家農業領域產能和投資合作,推動進境糧食、水果等海關指定監管場地建設,進一步推進口岸通關便利化。落實邊民互市貿易進口來源地清單,豐富邊民互市農產品種類,擴大邊境貿易規模。
16.跨境農業合作工程。在中老鐵路沿線重點園區、物流樞紐和貨運站點,加快建設冷鏈物流基礎設施,依託中老鐵路沿線重點區域建立現代農業合作園區。支持農產品出口基地和境外生產基地建設,擴大農產品貿易規模。推進寮國豐沙里省替代產業綜合示範項目、中老現代農業產業園區。推動菌草境外替代種植、加工和利用等合作。到2024年,與周邊國家的替代種植合作面積達16萬公頃。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將農業現代化發展工作納入市委、市政府“三農”工作調度重要內容,建立市級聯席會議機制,統籌各方資源和力量,分產業組建工作專班和專家組,定期研究重大政策、重要工作,推進重點項目。各縣(區)要切實履行主體責任,黨委、政府一把手作為第一責任人,親自研究推動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工作,加強組織領導,健全工作機制,細化工作措施,分類精準施策,定期調度分析,確保各項措施落實落細。
(二)完善政策支撐。對已經出台的政策,一以貫之抓好貫徹落實;對需要完善和新出台的政策,由市農業農村局牽頭會同有關部門,緊盯重點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和瓶頸制約,抓緊研究制定支持全產業鏈發展的政策措施,持續加大對重點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支持;引導鼓勵組建有關重點產業基金。建立市級重點項目動態儲備庫,強化招商引資和項目落地。加強政銀企合作,在防範政府債務風險和符合發行條件的前提下,通過發行地方政府新增債券予以支持。推進農業保險擴面、增品、提標,積極開展中央和省級財政支持的政策性農業保險,鼓勵引導各縣(區)因地制宜探索開展地方優勢特色農產品保險。鼓勵金融機構積極創新金融產品,推廣運用“一部手機雲企貸”、農村產權抵質押貸款、農戶小額信用貸款等金融產品。脫貧縣要用好有關政策,確保涉農整合資金中50%以上用於產業發展。
(三)最佳化用地保障。加強和規範占補平衡,強化土地流轉用途監管,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嚴格管控永久基本農田“非糧化”。在每年至少種植一季糧食作物且符合耕地認定標準的前提下,可採取糧食與非糧食作物間作、輪作、套種的方式利用永久基本農田。一般耕地在不破壞耕地耕作層且不造成耕地地類改變的前提下可以適度種植其他農作物,發展無土基質栽培等設施農業。積極支持在可以墾造耕地的荒山荒坡上種植果樹、林木發展林果業。
(四)加強數據調度。重點產業數據是高原特色農業暨“綠色食品牌”工作推進的晴雨表和指揮棒。重點產業數據統計調度要結合每個季度重點產業統計監測填報工作,數據要嚴謹,有法定統計口徑的一律用法定統計數據,對於法定統計口徑沒有涵蓋到,但黨委、政府高度關注、對產業管理和服務至關重要的指標,要充分研究數據合法性、邏輯性、科學性等,認真推進落實產業數據調度工作,做到應統盡統,發揮好產業數據指導產業發展的作用。市縣(區)綠色食品牌辦要主動協調統計、調查隊、工信、科技、農業農村、林草、茶咖等部門將監測調度工作做實做細。市有關部門要加強對縣(區)的指導,共同科學、合規、有序推進高原特色重點產業暨“綠色食品牌”重點產業數據調度工作。
(五)加強考核督促。市委農辦、市農業農村局要加強統籌協調,有關部門密切協同配合,加大督促指導力度。建立健全以縣(區)為單位,定期通報各縣(區)重大政策、重要工作、重點項目推進落實情況。

解讀

普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普洱市農業現代化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年)》(以下簡稱《行動方案》),現解讀如下。
一、總體框架和主要內容
《行動方案》旗幟鮮明地提出實施農業現代化三年行動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重要論述和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的內在要求,立足當前高原特色農業發展現狀與基礎,聚焦“1+11+3”重點產業,緊盯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的短板弱項和瓶頸制約,細化提出了做優一產、做強二產、做大三產、農業市場主體倍增、科技創新套用、擴大開放合作6個方面16項重點工程,並明確了年度建設任務和責任單位,確保工程可落地、可達效、可考核。
二、主要目標
《行動方案》提出,加快推動普洱市由特色農業大市向現代農業強市邁進,到2024年,重點產業全產業鏈產值由2021年的1070億元增加到1600億元,重點產業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業總產值之比達到2.2:1以上的總體發展目標。
三、工作重點
(一)聚焦重點產業。牢牢守住保障糧食安全和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兩條底線,樹立大食物觀,聚焦糧食、茶葉、咖啡、蔬菜(含食用菌)、水果、堅果、中藥材、花卉、牛羊、生豬、淡水漁業、鄉村旅遊、菸草、蔗糖、天然橡膠等重點產業,從抓產品到抓產業、從抓生產到抓鏈條、從抓環節到抓體系轉變,推動重點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二)實施重點工程。一是緊扣綠色高效,做優一產。重點實施良田沃土強基、綠色發展引領、設施農業提升、農業生物安全4項工程。二是緊扣加工增值,做強二產。重點實施產地初加工提升、精深加工延鏈、加工園區建設3項工程。三是緊扣融合發展,做大三產。重點實施市場拓展暢通、農業品牌建設、精品鄉村旅遊、產業集群發展4項工程。四是實施農業市場主體倍增工程。重點實施產業鏈“鏈主”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市場主體培育。五是注重科技創新,促進動能轉換。重點實施種業振興、技術創新集成推廣2項工程。六是擴大開放合作,增強發展活力。重點實施深度融入RCEP、跨境農業合作2項工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