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姓

晨姓

晨姓是一種姓名,在中國算是比較罕見的姓氏,晨[晨、曟,讀音作chǎng(ㄔㄤˇ),亦可讀作zè(ㄗㄜˋ),就是不可讀作chén(ㄔㄣ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晨姓
  • 外文名:chen
  • 讀音:chǎng,zè
  • 其一淵源:源自姬姓
  • 其二淵源:源自風姓
  • 其三淵源:源自滿族
  • 分布地點:四川省的儀隴縣等
基本介紹,姓氏淵源,第一個淵源,第二個淵源,第三個淵源,得姓始祖,遷徙分布,郡望堂號,郡望,堂號,歷史名人,晨 耕,晨 崧,晨 曦,晨 楓,晨 鶴,晨 欣,晨紅雨,

基本介紹

晨[晨、曟,讀音作chǎng(ㄔㄤˇ),亦可讀作zè(ㄗㄜˋ),就是不可讀作chén(ㄔㄣˊ)]
晨姓

姓氏淵源

第一個淵源

源於姬姓,出自黃帝之子少昊姬摯,屬於以輩分字號為氏。少典氏第十三代、黃帝第二代元囂:昃字輩。姬摯,又稱元囂、青陽、少昊、玄囂,其父黃帝,母為西陵氏,是黃帝次子,姓姬。一雲己姓,名摯,字青陽,其德金行,遂號金天氏,以鳥記事。又因其即位後修太昊之法,故曰少昊。
元囂生於黃帝紀年八十五年歲次戊子(公元前2613年),誕生於窮桑(今山東曲阜)。即位於黃帝紀年歲次甲辰一百零一年(公元前2597年),國都曲阜,至黃帝紀年歲次丁卯一八四年(公元前2514年),在位八十四年。逝葬於雲陽(今山東曲阜),享壽一百歲。傳位於胞兄昌意之子顓頊。妣不詳,子女古籍所載紛雲。黃帝元妃西陵氏生次子元囂,元囂青陽少昊。又與黃帝次妃方累氏次子清,清生少昊,古籍至今無定論。元囂,若引用鄭玄著作者,則曰玄囂。據史籍《史記·五帝本紀·索隱》記載:“玄囂,帝嚳之祖。案:皇甫謐宋衷雲玄囂青陽即少昊也。今此紀下雲‘玄囂不得在帝位’,則太史公意青陽非少昊明矣。而此又雲‘玄囂是為青陽’,當是誤也。謂二人皆黃帝子,並列其名,所以前史因誤以玄囂、青陽為一人耳。”宋衷又云:“玄囂青陽是為少昊,繼黃帝立者,而史不敘,蓋少昊金德王,非五運之次,故敘五帝不數之也。”據史籍《氏族典》第十一卷記載:“元囂姬姓,生帝嚳為高辛氏。”在史籍《氏族典》在闕中也記載:“元囂生蟜極,蟜極生帝嚳。”這在史籍《史記》、《通志》、《綱鑑易知錄》等中,也有同樣記載。據史籍《帝王世紀》記載:“少昊帝名摯,字青陽,姬姓也。母曰女節,黃帝時有大星如虹。下流華渚,女節夢接,意感而生少昊,是為元囂,降居江水,有聖德,邑於窮桑,以登帝位,都曲阜,故或謂之窮桑帝,以金承土,即圖懺所謂白帝朱宣者也,故稱少昊,號曰金天氏。在位百年而崩。”(在史籍《易疏》中記作“在位八十四年”)
在古代,“昃”即“晨”的古體字。因此,後世給少昊排定的班輩亦稱“晨字輩”,在其後裔子孫中,即有以先祖的排行字輩為姓氏者,稱晨氏、或昃氏,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但姓氏讀音作zè(ㄗㄜˋ)。姬姓晨氏族人皆尊奉少昊(姬摯)為得姓始祖。

第二個淵源

源於風姓,出自遠古第一帝伏羲氏之後,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伏羲氏,是傳說中的遠古第一位帝王、華夏民族的人文初祖。在史籍《易乾躁度》中記載:“伏羲觀象於天,俯觀法於地,中觀萬物之宜,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伏羲氏觀測日影,稱日影為“天步”,其主掌天時的官曰:“日御”,民稱其為“天人”或“大人”。在典籍《列子·湯問篇》中記載:“龍伯國有大人,舉足不盈步而暨五山之所”。一步能邁五山者,為日影天步,而非人所能為之也。伏羲根據對日影的研究,首創十日曆法,因曆法為太陽神伏羲氏所創,故曰“太陽曆”,或曰“日曆”、“陽曆”、“鳳歷”,為紀念伏羲創立曆法之功,陽曆的首日定名曰:“元旦”。因伏羲是日神,其後天子皆自比太陽。在典籍《尚書·大傳》中記載:“王曰:天之有日,猶吾之有民,日亡,吾乃亡矣”。而史家亦將天子喻為太陽,《慎大覽》曰:“未嬉言:今昔天子夢西方有日,東方有日,兩日相與斗,西方日勝,東方日不勝”。伏羲氏駕崩後,葬於山陽高平(山東金鄉縣),其墓曰:“太昊陵”,每至農曆2月2日龍抬頭之日,中華民族都要舉行隆重的祭祖大典,以紀念這位偉大的民族領袖。而他的十個兒子,均以太陽鳥為圖騰,史稱“十日族”。
史籍《山海經·大荒南經》中也記載:“東南海之外,甘水之間,有羲和之國,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於甘淵,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帝俊者,即伏羲也。《山海經》中還記載:“宛來之風曰:俊。”宛為地名,指陳州,即伏羲之都;風為伏羲之姓。在典籍《三墳》中記載:“伏羲氏,燧人子也,因風而生,故為風姓”。因伏羲氏為湯古氏子,所以在風姓中要保留族徽,為此風的古體字為“颺”。因“十日”為伏羲氏的十個兒子,因此也是湯谷的主人。史籍《海外東經》中對上述記載考證道:“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十日”組合為“早”,後銘定姓氏用字為“暘”;“早”臨“水”而居者曰“湯”,所以十日族以湯為姓氏,稱湯氏,世代相傳至今,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今簡化為“湯”。暘氏族人後曾遷居於邲,故址在今河南省鄭州市以北的武陟、滎陽一帶。由於“邲”在黃河以北,河之北古稱陽,故而“邲”在最早稱“邲暘”,亦稱“邲陽”,後簡稱為“邲”,由此產生了暘氏、陽氏、邲氏。
在後世漫長的民族分衍過程中,湯氏一族又分衍出許多姓氏,其中就有晨氏,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讀音作chǎng(ㄔㄤˇ)。風姓晨氏族人皆尊奉伏羲為得姓始祖。

第三個淵源

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今滿族同胞中有晨氏,滿語為chen hala,讀音不同於漢族晨氏,出現於民國早期,其來源還有待進一步考證。

得姓始祖

遷徙分布

晨氏是中華民族最古早的姓氏之一,數千年相傳,但在今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四千位,在台灣省則沒有,以保州為郡望。
今四川省的儀隴縣,安徽省的黃山市,山東省的濰坊市昌樂縣,陝西省的渭南市蒲城縣,江蘇省的蘇州市吳縣,河北省的滄州市泊頭市、保定市順平縣等地,均有晨氏族人分布。

郡望堂號

郡望

保 州:即今河北省的保定市,戰國時期始建城池。北魏太和元年(丁巳,公元477年)分新城縣清苑縣,因清苑河得名,系保定設縣之始。五代後唐同光元年(癸未,公元923年)置奉化軍,治所在清苑縣。後唐天成三年(戊子,公元928年)升為泰州,為保定設州之始。北宋建隆元年(庚申,公元960年),因清苑為宋太祖趙匡胤祖籍,又為北宋軍事重鎮,故於清苑縣治所設保塞軍,因此時地處宋遼交界之地,置保塞軍和保州,故取保衛邊塞之意為名。宋太平興國四年(己卯,公元979年),宋太宗率軍北伐駐保塞半月余,稱金台頓。宋太平興國六年(辛巳,公元981年),保塞軍升為保州,以寓永保全定之意。宋淳化三年(壬辰,公元992年),州、縣治所遷至今保定城區。宋靖康二年(丁未,公元1127年),金兵陷保州,仍沿宋制稱保州,又名金台驛。金太祖天會七年(己酉,公元1129年),保州為順天軍節度使駐地。金貞佑元年(癸酉,公元1213年),成吉思汗率蒙古軍南侵,破保州城,保州遂為廢墟。蒙古太祖二十二年(丁亥,公元1227年)重建保州城,元太宗十一年(己亥,公元1239年)改順天軍為順天路保州為路治。元至元十二年(乙亥,公元1275年)改順天路為保定路,保定之名自此始,取永保全定之意,寓保衛大都、安定天下之意。轄區與今行政區範圍大體相近,歷代政區變化多在此基礎上調整。明洪武元年(戊申,公元1368年)農曆9月,廢保定路改保定府,別名保陽郡。明永樂元年(癸未,公元1403年)朱棣稱帝,定都北京,北平行都司復名大寧都司遷保。明正德十年(乙亥,公元1515年),明王朝設保定巡撫署。明崇禎十一年(戊寅,公元1638年)設保定總督,同時置保定總監軍。清康熙八年(己酉,公元1669年),直隸巡撫由正定移駐保定,保定始為直隸省會。清雍正二年(甲辰,公元1724年),改直隸巡撫為直隸總督。民國建立後,沿清朝直隸省建制,留保定府,撤清苑縣。民國二年(癸丑,公元1913年)直隸省會遷天津,廢布政使、按察使各署,撤保定府,恢復清苑縣,設范陽道(治清苑),次年范陽道改為保定道。民國五年(丙辰,公元1916年)9月,置直隸督軍署,民國七年(戊午,公元1918年)改川粵湘贛經略使署,民國九年(庚申,公元1920年)易直魯豫巡閱使署。民國二十四年(乙亥,公元1935年)6月6日,河北省政府由天津遷至保定。民國二十五年(丙子,公元1936年)保定設行政督察區。抗日戰爭時期,日寇侵占保定,為河北省日偽軍政首腦機關駐地。日寇投降後,民國河北省政府由北平遷保定,民國三十六年(丁亥,公元1947年)10月遷回北平。民國三十七年(戊子,公元1948年)設保定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河北省人民政府在保定建立,保定為省會和省轄市。1958年5月,省會遷天津。1961年5月恢復保定專區建制,市屬各縣變專區所屬,合併的大縣陸續撤銷。1962年恢復二十二縣一市建制。1966年省會返遷保定,1968年遷石家莊,同年8月18日,保定專區改保定地區,建保定地區革命委員會,1978年改為保定地區行政公署。1983年11月15日,保定市由地區析出,復為省轄市,滿城縣劃歸,1986年5月7日增轄清苑縣,保定市轄新市區南市區北市區、郊區和清苑縣、滿城縣四區兩縣。1987年撤銷郊區。經國務院批准,1994年12月23日,保定地區和保定市合併,建立新保定市,為省轄市。2000年,保定市轄三個市轄區、十八個縣,代管四個縣級市。

堂號

保州堂:以望立堂。

歷史名人

晨 耕

(公元1926~今)滿族,直隸人(今河北完縣)。著名軍隊作曲家。1937年參加八路軍。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晉察冀軍區衝鋒劇社、第四縱隊前衛劇社音樂隊隊長,華北軍區軍樂隊指導員。建國後任華北軍區文工團音樂舞蹈隊隊長。
1958年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幹部進修班作曲系。歷作北京軍區戰友文工團歌舞團團長、文工團副團長兼歌舞團團長,北京軍區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長、創作室主任,中國音協第二、三屆理事和第四屆書記處常務書記。曾獲三級獨立自由勳章、三級解放勳章。作有歌曲《新戰士王二發》、《歌唱光榮的八大員》、《兩個小伙一般高》、軍樂曲《騎兵進行曲》等。歌曲《我和班長》1964年獲第三屆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藝會演優秀作品獎。《憶戰友》1979年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三十周年獻禮演出優秀作品一等獎。曾參與創作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和長征組歌《紅軍不怕遠征難》。

晨 崧

(公元1935~今),河北泊頭秦村人。著名當代韻律詩人。194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0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歷任助理員、區隊長、鐵道部政治部部員、秘書、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黨委辦公室主任,黨委副書記,老幹部局局長。
1987年加入中華詩詞學會,1988年創辦觀園詩社,任社長。以後曾陸續任觀遠書畫社顧問、《全國詩社詩友作品選萃》執行編委,《中國萬家詩》編委會顧問、中華詩詞學會副秘書長、組聯部長。中國豐寧千松壩森林公園顧問、中康緣國際保健中心顧問。熱愛文學藝術,更酷愛古典詩詞,認為文學藝術是人類精神生活的寶貴財富,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自1958年開始從事格律詩詞的創作以來,已寫有格律詩詞三千餘首,並有《晨崧詩詞選》、《流暇軒凝萃吟草集》、《晨崧詞一百首》和《忘年情義最深長》《關於詩詞創作中的幾個問題》等詩文集 多次在全國各家報刊雜誌發表詩詞作品和文章,部分作品被選入多種專集、辭書、辭典和碑林,有的被陳列館收藏。曾在國際文化藝術協會(台灣)舉辦統一命題、統一韻律的“世界詩友萬人聯誼征詩大賽”中獲金牌獎。在國內多次詩詞比賽中獲多種獎勵。

晨 曦

(公元1938~今),女;江蘇吳縣人。著名舞蹈藝術家、副研究館員。進修於中央戲劇學院演員舞台動作師資訓練班。1956年~1958年8月,任中央紡織工業部基本建設設計院助技。1958年9月~1962年任新疆自治區話劇團演員(1960年到中央戲劇學院進修,回團後兼任演員隊及學員隊的形體訓練教練)。
1962~1963年任喀什專區文工團演員、報幕;1963~1972年任喀什南疆國小、烏魯木齊三十七國小、十四國小革命文藝、音樂教師。1972年7月任西安碑林區文化館音樂、舞蹈幹部。
1984年起任館長直至退休。中國社會舞蹈研究會會員、中國民眾文化學會陝西分會會員、陝西省音樂家協會會員、西安市舞蹈家協會理事、市舞協活動中心負責人。在長期的群文輔導活動中,組建了各類中心創作組、合唱團、功夫藝術團等。創作編導並參演的《女民兵舞》獲創作、表演一等獎。創作編導的兒童集體舞《小小飛行員》、《小鴨子》獲市級、省級一等獎。創作編導的童話歌舞《螢火蟲和小蜜蜂》獲編舞一等獎、音樂二等獎。創作《學阿姨當園丁》,編導了幼兒藤條團體操獲西安市比賽第一名。舉辦主講交誼舞學習班二百六十餘期。為市經貿委、區城建委、區城建開發公司編導的交誼舞團體表演及市口腔醫院個別表演獲各屆市級、行業系統比賽第一名。為十一集電視連續劇《漢王劉邦》編舞三場。為中國西安古文化藝術節第一、二、三屆開幕式創作導排了一百二十餘人的《花環舞》開場、四百餘人的《花棍舞》方陣、《盛世艷樂·唐韻》一百二十餘人的群舞被評為先進集體。創作並指揮《紅小兵熱愛毛主席》童聲聯唱及指揮合唱《祖國啊!祖國》獲市級會演表演一等獎。作曲並導排了不少音樂作品,其中童聲合唱《金色的童年》獲西安市首屆百靈鳥音樂節創作、演出一等獎。男聲二重唱《美麗的小河》演出於西安市紅五月音樂會、西北音樂周長安音樂會。男聲二重唱《兄弟倆》參加全國武警總隊會演。

晨 楓

(公元1939~今),陝西蒲城縣人。著名當代詩歌作家。可藉助工具書閱讀文藝理論類的俄語資料。1964年由蘭州大學中文系畢業後,分配到中國近代史研究所任實習員,1974年調乾入伍。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政治部文工團創作室主任、一級編劇,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音樂文學學會常務理事、主席助理,《詞刊》雜誌社編委。其創作的歌詞作品有百餘首,在全國及省以上各類評獎中獲獎。其中《火箭兵的夢》,由張暴默演唱後,獲全國文藝調演一等獎;《祖國象媽媽一樣》被選入國小音樂課本,並被評為“紅領巾喜愛的歌”;歌劇主題《草原勒勒車》獲文化部一等獎;歌《彩雲歸》在“新星音樂會”推出後,影響較廣;《阿里阿里》獲中宣部第五屆“五個一工程獎”,此外上演與發表大型歌劇《琴簫月》、《一個女兵的愛情》等兩部。先後出版歌詞、詩歌專集《藍河谷》、《太陽河》、作家研究專著《盜天火的詩人--柯仲平評傳》、歌詞評論集《詞苑履痕錄》、散文選集《昨夜星辰昨夜風》等。

晨 鶴

(公元1956~今),山東濰坊昌樂人。著名二級美術師。現為中國書畫研究會會員、中國當代書畫研究會副會長、齊魯書畫研究院國畫家、山東曹州青年書畫院副院長、濟南市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龍崗書畫聯誼會理事。
19596年入伍從事航空攝影工作,1987年轉業,自幼酷愛書畫藝術,對繪畫藝術孜孜以求、潛心鑽研,師古而不泥古,其堅韌的毅力和事業心使他的書畫藝術得到了升華,擅長國畫花鳥,兼攻山水、人物、作品基調明快、灑脫,注意畫面的意境及筆墨趣味,虛心吸取各名家之長,師承百家潛心揣摩,大膽創新,經過艱辛的努力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其作品形神兼備雅俗共賞。作品被國內外朋友和多家藝術團體收藏,1998年被授於中國當代書畫藝術界傑出貢獻獎。獲上海民族畫院金獎,傳略載入《世界書畫銘家》、《中國專家大辭典》、《中國當代書畫家精品集》等系列叢書。

晨 欣

(公元1954~今),安徽黃山人。著名當代收藏家。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開始收藏。主集徽州名人金石書畫、名人手札、歷代古錢幣。金石書畫以晚清名家黃牧甫的書畫作品為專題,錢幣藏品開元通寶靖康元寶天定通寶大義通寶、天祐通寶、大漢銅幣等珍品,同時藏有查士標、張裕標、費念慈、纓荃孫、黃彭年鄭文焯趙之謙楊沂孫張之洞、吳昌碩等名人手札二千餘件;兼集名人印章、瓷器、竹刻明清家具、郵票郵品等。
有一百餘篇收藏文章分別發表於《中國文物報》、《安徽日報》、《黃山日報》、《收藏》等報刊。黃山電視台曾以《錢幣與收藏》為題介紹其事跡。

晨紅雨

(公元1968~今),女;生於北京,祖籍四川省儀隴縣。著名石油工業管理專家。現就職於北京石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1991年大學本科畢業,工程師。曾任北京石油集團零售公司加油站工程項目負責人、油站經營管理科科長、北京石油產品銷售總公司基建工程部油站網點發展小組負責人、培訓中心教師等職。進行了北京市加油難問題的調研,編寫修訂了《北京石油零售公司加油站管理制度》,撰稿並拍攝了加油站規範服務錄像片,參與了北京幾座城區大型加油站永定路玉泉營、苹鐵東加油站的設計施工以及東單宣武門加油站的工藝改造工程,與北京市規劃局、規劃院的專家一起,編制了《北京市加油站規劃布局方案》,已正式獲首都規劃委通過。工作之餘,潛心研究、探索國內外加油站的管理經驗,結合工作中的體會,先後在《石油商技》和蛐庫管理與安全》雜誌上發表你何完善油庫經濟承包責任制》、《改革面向市場管理重在經濟》、《責任事故與安全意識》、《以點帶面,加油站管理上台階人嫌來的油票》等論文六篇。
1997年,應中石化出版社之約,出版了《油站經營與管理》一書,全書十六萬餘字,全國發行,獲得了業內人士的肯定和好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