綱鑑易知錄

綱鑑易知錄

《綱鑑易知錄》是一部記載從傳說時代至明末歷史的綱目體通史。清代學者吳乘權編輯的簡明中國通史讀本,初刻於康熙五十年(1711)。二百餘年中,刊刻了二十餘次,並譯成外文,傳播海外。

基本介紹

  • 書名:綱鑑易知錄
  • 作者:吳乘權
  • 出版社:中華書局
  • 出版時間:康熙五十年
  • 地區:中國
基本信息,社會影響,目錄,內容一則,

基本信息

主編吳乘權,又名吳楚材,曾與吳調侯合編《古文觀止》。
綱鑑易知錄
《綱鑑易知錄》不是原創作品,是以他人著作為基礎改編而成。全書共107卷,180多萬字。上起盤古開天闢地的神話時代,下迄明王朝滅亡,其間重大的歷史事件,重要的歷史人物,都有簡略的記載。由於紀事簡明,頭緒清楚,使人一看瞭然,所以叫做《易知錄》。
《綱鑑易知錄》由於通俗易懂,從前流傳較廣。解放後由中華書局重印,受到讀者歡迎。可是,此書只寫到明末,到了民國初年,許國英為之續編,仍用綱鑑的體裁,記載清代二百六十多年的歷史,所以叫做《清鑒易知錄》,上接《綱鑑易知錄》,一直延續到清末,獨立別行,又可以成為一本簡明的清代編年體史書。

社會影響

北宋司馬光編纂我國編年史資治通鑑》,南宋朱熹又改寫成《資治通鑑綱目》前面有綱,後面有目,綱是歷代史事的提綱,目是對歷代史事較詳細的記述,以後不少書採用這種體例,通稱綱鑑
《綱鑑易知錄》能夠久刻不衰,為廣大讀者所喜愛的主要原因,是它“簡明易知”的特點。古代史籍浩如煙海,汗牛充棟二十五史也部帙浩繁,難以卒讀。而《綱鑑易知錄》恰是一部古史精華的薈萃。它簡明扼要,通俗易知,不尚玄奧,不敷鉛華,年經事緯,力求平實。有一編在手,諸史於胸之效。對於上下五千年的中華古史,對林林總總的眾多史籍,《綱鑑易知錄》不失為一把入門的鑰匙,一個登堂的階梯。
人們對《綱鑑易知錄》十分重視,爭相閱讀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毛主席熱愛和推薦此書。1910年,毛澤東在他的私塾老師毛麓鍾的指導下,點讀了《綱鑑易知錄》。這是他讀的第一本中國通史著作,使少年毛澤東獲得了系統的中國歷史知識。此後他終生熱愛此書,並多次指示黨的高級幹部學習歷史知識和閱讀此書。
《綱鑑易知錄》有紅旗出版社出版的十二冊本,糾正了原書和中華書局1960年校點本的一百多處誤斷和錯訛。且是首次注釋、今譯,橫排出版。

目錄

上冊
綱鑑易知錄卷一
天皇氏
有巢氏
太昊伏羲
顓頊高陽氏
帝堯陶唐氏
帝舜有虞氏
夏紀
帝啟
帝相
綱鑑易知錄卷二
夏紀
少康
帝槐
帝芒
帝泄
帝不降
帝廑
帝皋
帝發
桀癸
商紀
成湯
河宜甲
紂辛
武王
綱鑑易知錄卷三
周紀
成王
昭王
懿王
夷王
平王
桓王
莊王
綱鑑易知錄卷四
周紀
釐王
惠王
襄王
頃王
匡王
定王
簡王
景王
敬王
考王
威烈王
綱鑑易知錄卷五
威烈王
安王
烈王
綱鑑易知錄卷六
周紀
顯王
慎靚王
赧王
綱鑑易知錄卷七
周紀
赧王
東周君
秦紀
莊襄王
後秦紀
始皇帝
綱鑑易知錄卷八
二世皇帝
綱鑑易知錄卷九
太祖高皇帝
綱鑑易知錄卷十
漢紀
太祖高皇帝
綱鑑易知錄卷十一
漢紀
孝惠皇帝
高皇后呂氏
太宗孝文皇帝
綱鑑易知錄卷十二
漢紀
太宗孝文皇帝
孝景皇帝
綱鑑易知錄卷十三
漢紀
綱鑑易知錄卷十四
漢紀
孝武皇帝
綱鑑易知錄卷十五
漢紀
孝武皇帝
孝昭皇帝
中宗孝宣皇帝
……
下冊
……

內容一則

《子思言於魏侯》
周安王二十五年(公元前377年)
子思言苟變於衛侯曰:“其才可將五百乘。”公曰:“吾知其可將;然變也嘗為吏,賦於民而食人二雞子,故弗用也。”子思曰:“夫聖人之官人,猶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長,棄其所短;故杞梓連抱而數尺之朽,良工不棄。今君處戰國之世,選爪牙之士,而以二卵棄干城之將,此不可聞於鄰國也。”公再拜曰:“謹受教矣!”
衛侯言計非是,而群臣和者如出一口。子思曰:“以吾觀衛,所謂‘君不君,臣不臣’者也!”公丘懿子曰:“何乃若是?”子思曰:“人主自藏,則眾謀不進。事是而藏之,猶卻眾謀,況和非以長惡乎!夫不察事之是非而悅人贊己,闇莫甚焉;不度理之所在而阿諛求容,諂莫甚焉。君闇臣諂,以居百姓之上,民不與也。君此不已,國無類矣!”
子思言於衛侯曰:“君之國事將日非矣!”公曰:“何故?”對曰:“有由然焉,君出言自以為是,而卿大夫莫敢矯其非,卿大夫亦自以為是,而士庶人莫敢矯其非。君臣既自賢矣,而群下同聲賢之,賢之則順而有福,矯之則逆而有禍,如此則善安從生!《詩》曰:‘具曰予聖,誰知烏之雌雄?’亦似君之君臣乎!”
譯文
子思向衛國國君推薦苟變說:“他的才能足以統帥五百輛戰車的軍隊。”衛侯說:“我也知道他是個將才,可是苟變在做官吏時,有次徵稅吃了老百姓兩個雞蛋,所以我不用他。”子思說:“聖人選人任官,就好比木匠使用木料,取其所長,棄其所短;一根合抱的巨木,只有幾尺朽爛之處,高明的工匠是不會扔掉它的。現在國君您處在戰國紛爭之世,正要收羅英武人才,卻因為兩個雞蛋而捨棄一員上將,這事可不能讓鄰國知道啊!”衛侯一再拜謝說:“我接受你的指教。”
衛侯提出了一項不正確的計畫,而大臣們卻眾口一詞的附和。子思說:“我看衛國,真是‘君不像君,臣不像臣’呀”公丘懿子問:“為什麼這樣說?”子思說:“君主自以為是,大家不提出自己的意見。自以為是即使事情處理對了,也是排斥了眾人的意見,更何況現在眾人都附和錯誤見解而助長邪惡之風呢!不考察事情的是非而沉溺於別人的讚揚聲中,是無比的糊塗;不判斷事情是否有道理而一味阿諛奉承,是無比的諂媚。君主糊塗而臣下諂媚,這樣來管理百姓,老百姓是不會同心同德的。長期這樣不改,國家就沒有多久的日子了。”
子思對衛侯說:“你的國家將要一天不如一天了。”衛侯問:“為什麼?”回答說:“事出有因,國君發號施令,自以為是,卿大夫等官員沒人敢指出您的錯誤;於是他們也對下面剛愎自用,自以為是,士人百姓也不敢有不同意見。君臣都驕橫自得,下屬又是一片頌揚逢迎,便造成說好話的人青雲直上,指出錯誤的人大禍臨頭的惡劣風氣,這樣,怎么會有好的結果!《詩經》所說:‘都稱自己是聖賢,烏鴉雌雄誰能辨?’不正像你們這些君臣嗎?”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