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空間布局

旅遊空間布局

旅遊空間布局是通過對土地及其負載的旅遊資源旅遊設施分區劃片,對各區進行背景分析,確定次一級旅遊區域的名稱、發展主題、形象定位、旅遊功能、突破方向、規劃設計、項目選址,從而將旅遊六要素的未來不同規劃時段的狀態,落實到合適的區域,並將空間部署形態進行可視化表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旅遊空間布局 
  • 外文名:Tourism spatial layout
基本原則,基礎理論,

基本原則

根據旅遊空間布局的基礎理論,結合旅遊規劃實踐,旅遊空間布局規劃應堅持如下原則:
1、順應規律的原則
2、整體最佳化的原則
3、適度超前的原則
4、整合互動的原則
5、統籌兼顧的原則
6、持續發展的原則

基礎理論

旅遊空間布局是在科學的理論指導下進行的,這些基礎理論除了可持續發展理論外,還包括:
區位論是說明和探討地理空間對各種經濟活動分布和區位的影響,研究生產力空間組織的一種學說,或者說是關於人類活動的空間分布和空間組織最佳化的理論。旅遊區位論是傳統區位論在旅遊活動中的套用,對旅遊空間布局的指導作用主要包括:
中心地是供給中心商品職能的布局場所;中心地具有等級性,每個高級中心地都附屬有幾個中級中心地和更多的低級中心地;決定各級中心地和服務供給範圍大小的重要因子是經濟距離,即用貨幣價值換算後的地理距離,主要由費用、時間、勞動力消費者行為等因素決定,交通發達程度對中心地的意義重大。該理論在旅遊空間布局中的套用主要表現在:
  • (1)建立中心地等級序列,明確區域空間關係;
  • (2)旅遊地的中心性越高,越有可能成為區域的增長極
3、增長極理論
增長極理論認為,經濟發展是不平衡性,區域經濟發展在空間上將產生極化效應擴散效應。在旅遊開發中,首先要培育旅遊增長極,以此來帶動區域旅遊的發展。旅遊增長極一般是那些旅遊資源價值大、區位條件好、社會經濟發展水平高的旅遊地和旅遊城鎮。
點軸理論是陸大道先生根據發展軸和中心地理論提出的,該理論不同程度地體現了社會經濟空間組織的有效形式,是制定區域生產力合理布局和城市重點發展戰略的重要理論。在旅遊開發中,點就是旅遊中心城市或重點旅遊地,軸線就是連線通道,整個旅遊系統的空間結構演變也是由“點”到“軸”、再由“軸”到“網”的演化過程。
5、核心—邊緣理論
該理論認為,任何一個國家都是由核心區域邊緣區域組成,核心區域指城市集聚區,邊緣區域是相對較為落後的區域;核心與邊緣之間存在著不平等的發展關係。該理論的指導意義體現在:
  • (1)旅遊資源區域整合,以優勢旅遊資源為核心形成若干增長極,突出資源優勢互補、建構區域旅遊體系;
  • (2)旅遊用地規劃和城市旅遊圈的構造;
  • (3)區域旅遊聯動發展。
圈層結構理論認為,城市與周圍地區有著密切的聯繫,社會經濟活動從中心向外圍呈現出有規則的變化,形成以建成區為核心的集聚和擴散的圈層狀的空間分布結構。該理論對旅遊空間布局的指導意義體現在:
7、雙核結構理論
“雙核”結構模式來源於區域中心城市與港口城市的空間組合,兼顧了區域中心城市的趨中性和港口城市的邊緣性,可以實現區位上和功能上的互補。該理論它為理解港口(邊緣)旅遊城市與區域中心城市之間互動的內在機理提供了新的思路,能更好地解釋某些區域旅遊發展空間結構及旅遊城市間相互作用的機理。
阿爾弗雷德·馬歇爾指出,產業集群是企業為尋求外部經濟而向某一區位集聚的現象,阿爾弗雷德·韋伯提出了“集聚經濟”的概念,指出在高級集聚階段,各個企業通過相互聯繫的組織而形成的地方工業化就是集聚經濟,即產業集群。旅遊產業集群理論對旅遊空間布局的意義表現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